第 12 條 本法稱擔保放款或保證,謂對銀行之放款或保證,提供左列之一為擔保者
:
一 不動產或動產抵押權。
二 動產或權利質權。
三 借款人營業交易所發生之應收票據。
四 各級政府公庫主管機關、銀行或經政府核准設立之信用保證機構之保
證。
五 借款人為股份有限公司時,其依第三十條所為之承諾。
第 13 條 本法稱無擔保之放款或保證,謂無前條各款擔保之放款或保證。
第 32 條 銀行不得對本行負責人或職員,或對與本行負責人或辦理授信之職員有利
害關係者,為無擔保授信。但消費者貸款不在此限。
前項消費者貸款額度,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33 條 銀行對本行負責人或職員,或對與本行負責人或辦理授信之職員有利害關
係者為擔保授信,其條件不得優於其他同類授信對象。
前項授信總餘額,由中央主管機關洽商中央銀行定之。
第 36 條 中央主管機關於必要時,經洽商中央銀行後,得對銀行無擔保之放款或保
證,予以適當之限制。
第 45 條 中央主管機關得隨時派員,或委託中央銀行,或令地方主管機關派員,檢
查銀行業務及帳目,或令銀行於限期內造具資產負債表、財產目錄或其他
報告函核。
第 57 條 銀行增設分支機構時,應開具分支機構營業計畫及所在地,申請中央主管
機關許可,並核發營業執照。
第 83 條 儲蓄銀行投資企業股票,除經主管機關核准者外,應以上市股票為限。其
投資總額不得超過投資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之和之百分之
十。投資於每一公司股票之金額,不得超過該公司資本總額百分之五。
第127-1條 銀行違反第二十二條或第三十三條規定者,其行為負責人,處三年以下有
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一百八十萬元以下罰金。
第127-2條 違反中央主管機關依第六十二條第一項規定所為之處置,足以生損害於公
眾或他人者,其行為負責人,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
幣六十萬元以下罰金。
第 129 條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處新台幣十五萬元以上一百八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 違反第二十一條或第二十二條之規定而為營業者。
二 違反第二十五條之規定發行股票或持有超過規定標準股份者。
三 違反第二十八條之規定對資本、營業及會計不為劃分者。
四 違反中央主管機關依第四十三條之規定所為之通知,未於限期內調整
者。
五 違反中央主管機關依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所為之限制。
六 未依第一百零八條第二項之規定報核者。
七 違反第一百十條第四項之規定,未提持別準備金者。
八 違反第一百十五條第一項募集共同信託基金者。
第 139 條 依其他法律設立之銀行,除各該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本法之規定。
依其他法律設立之其他金融機構,其收受存款、經營授信或信託投資等業
務,除各該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本法有關銀行業務之規定。
前項其他金融機構之管理辦法,由行政院定之。
第 6 條 本法稱支票存款,謂依約定,憑存款人簽發支票,隨時提取不計利息之存
款。
第 7 條 本法稱活期存款,謂存款人憑存摺隨時提取之存款。
第 8 條 本法稱定期存款,謂有一定時期之限制,存款人憑存單於到期時提取之存
款。
第 9 條 本法稱儲蓄存款,謂個人或非營利法人,以積蓄資金為目的,憑存摺或存
單提取之存款。
第 15 條 本法稱商業票據,謂依國內外商品交易或勞務提供,而產生之匯票或本票
。
前項匯票以出售商品或提供勞務之相對人為付款人而經其承兌者,謂商業
承兌匯票。
前項相對人委託銀行為付款人而經其承兌者,謂銀行承兌匯票。
銀行對遠期匯票或本票,以折扣方式預收利息而購入者,謂貼現。
第 32 條 銀行不得對本行負責人或職員為無擔保放款或保證。
第 33 條 銀行對本行負責人或職員所為之擔保放款,或對與本行負責人或職員有利
害關係之企業或個人所為之放款,其條件不得優於其他借款人。
第 52 條 銀行之設立,除法律另有規定或本法修正施行前經專案核准者外,以股份
有限公司組織者為限。
第 62 條 銀行因不能支付其債務,經中央銀行停止其票據交換者,中央主管機關應
勒令停業,限期清理。
前項勒令停業之銀行,如於清理期限內,已回復支付能力者,得申請中央
主管機關核准復業;逾期未經核准復業者,應撤銷其許可;並自停業時起
視為解散,原有清理程序視為清算。
第 71 條 商業銀行經營左列業務:
一 收受支票存款。
二 收受活期存款。
三 收受定期存款。
四 辦理短期及中期放款。
五 辦理票據貼現。
六 投資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及金融債券。
七 辦理國內外匯兌。
八 辦理商業匯票之承兌。
九 簽發國內外信用狀。
一○ 辦理國內外保證業務。
一一 代理收付款項。
一二 代銷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及公司股票。
一三 辦理與前列各款業務有關之倉庫、保管及代理服務業務。
第 78 條 儲蓄銀行經營左列業務:
一 收受儲蓄存款。
二 收受定期存款。
三 收受活期存款。
四 發行金融債券。
五 辦理企業生產設備中期放款、長期放款,及中、長期分期償還放款。
六 辦理企業建築、住宅建築中期放款,及中、長期分期償還放款。
七 投資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及公司股票。
八 辦理票據貼現。
九 辦理商業匯票承兌。
一○ 辦理國內匯兌。
一一 保證發行公司債券。
一二 代理收付款項。
一三 承銷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及公司股票。
一四 辦理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之國內外保證業務。
一五 辦理與前列各款業務有關之倉庫及其他保管業務。
第 79 條 定期儲蓄存款到期前不得提取。但存款人得質借或中逾解約,其利息按已
存期間定期存款利率計算,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洽商中央銀行定之。
第101 條 信託投資公司經營左列業務:
一 辦理對生產事業之中、長期放款。
二 投資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金融債券及上市股票。
三 對生產事業直接投資。
四 投資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
五 保證發行公司債券。
六 辦理國內外保證業務。
七 承銷及自營買賣或代客買賣有價證券。
八 收受、經理及運用各種信託資金。
九 擔任證券投資信託之委託人。
一○ 受託經管各種財產。
一一 擔任債券發行受託人。
一二 擔任債券或股票發行簽證人。
一三 代理證券發行、登記、過戶及股息紅利之發放事項。
一四 受託執行遺囑及管理遺產。
一五 擔任公司重整監督人。
一六 經營證券投資信託事業。
一七 提供證券發行、募集之顧問服務,及辦理與前列各款業務有關之代
理服務事項。
第102 條 信託投資公司自有資金之營運,除存放會行外,以經營前條第一款至第七
款之業務為限。
第103 條 信託投資公司應以公債、國庫券、金融債券、銀行保證發行之公司債券或
現金繳存中央銀行,作為因違反法令規章或信託契約條款致受益人遭致損
失之賠償準備。其賠償準備與各種信託資金契約總值之比率,由中央銀行
在百分之十五至二十之範圍內定之。但其繳存總額最低額得少於其實收資
本總額百分之二十。
前項賠償準備,在公司開業時期,暫以該信託投資公司實收資本總額百分
之二十為準,俟公司經營一年後,再照前項標準於每月月底調整之。
信託投資公司經營第一百零一條第七款業務時,至少應指撥相當於其淨值
百分之十金額,專門經營承銷及自營買賣證券業務;該項專款在未動用時
,得以現金貯存,存放於其他金融機構或購買政府債務。
第109 條 信託投資公司在未依信託契約營運前,或依約營運收回後尚未繼續營運前
,其信託資金之臨時營運,應以存放銀行或第一百零一條第二款之用途為
限。
第115 條 信託投資公司為設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而發行受益憑證,或以公開發售信
託憑證方式,募集具有共同信託性質而由公司代為確定用途之信託基金者
,應先擬具發行計畫,報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
前項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及由公司代為確定用途之共同信託基金;其管理辦
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125 條 違反第二十九條第一項之規定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七千元以下罰金。法人犯前項之罰者,處罰其行為之負責人。
第126 條 股份有限公司違反其依第三十條所為之承諾者,其參與決定此項違反承諾
行為之董事及行為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千元以下
罰金。
第127 條 違反第三十五條之規定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千元
以下罰金。但其他法律有較重之處罰規定者,依各該法律之規定。
第128 條 銀行董事或監察人違反第六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怠於申報,或信託投資公
司之董事或職員違反第一百零八條之規定參與決定者,各處五千元以上一
萬元以下罰鍰。
第129 條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處新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鍰:
一 違反第二十一條或第二十二條之規定而為營業者。
二 違反第二十五條之規定發行股票者。
三 違反第二十八條之規定對資本、營業及會計不為劃分者。
四 違反第三十二條或第三十三條之規定而為放款或保證者。
五 違反中央主管機關依第四十三條之規定所為之通知未於限期內調整者
。
六 違反中央主管機關依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所為之限制者。
七 違反第一百十條第四項之規定未提特別準備金者。
八 違反第一百十五條第一項之規定發售信託憑證或受益憑證者。
第130 條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處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鍰:
一 違反中央銀行依第四十條所為之規定而放款者。
二 違反第七十二條、第八十二條或中央主管機關依第九十九條第三項所
為之規定而放款者。
三 違反第七十五條或第八十三條之規定而為投資者。
四 違反第一百零二條或第一百零九條之規定運用資金者。
五 違反第一百十一條之規定者。
第131 條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處一千元以上三千以下罰鍰:
一 違反第三十四條之規定吸收存款者。
二 違反第四十五條、第四十九條或第一百十四條之規定,不申報營業書
表或不為公告或報告者。
第132 條 違反本法或中央主管機關或中央銀行依本法所為之規定者,除本法另有規
定外,處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鍰。
第133 條 第一百二十九條至第一百三十二條所定罰鍰之受罰人在銀行分行為分行負
責人,在銀行本行為各部負責人;其能證明係依上級指示辦理者,以總經
理或董事長為受罰人。
第139 條 依其他法律設立之銀行,除各該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本法之規定。
依其他法律設立之其他金融機構,其收受存款,經營授信、保證或信託投
資等業務,除各該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本法有關銀行業務之規定。
前項其他金融機構之管理辦法,由行政院定之。
第 1 條 本法稱銀行。謂依司法及本法組織登記。並依本法經營銀行業務之機構。
第 2 條 本法稱銀行業務。為左列各款。
一 收受各種存款。
二 票據承兌。
三 辦理各種放款或票據貼現。
四 國內匯兌。
五 特許經營之國外匯兌。
六 代理收付款項。
七 倉庫及保管業務。
八 買賣有價證券及投資。
九 代募或承募公債、公司債及公司股份。
一○ 特許買賣之金銀及外國貨幣。
一一 受託經管財產。
前項第一款至第六款為銀行主要業務。第七款至第十一款為銀行附屬業務
。
第 3 條 本法稱活期存款。謂除定期存款外。無時期上限制。存款人得隨時提取之
存款。
第 4 條 本法稱定期存款。謂有一定時期之限制。存款人於到期時提取。或一定時
期前通知銀行。方能提取之存款。
第 5 條 本法稱普通存款。謂除儲蓄存款及信託款項以外之一般活期及定期存款。
第 6 條 本法稱儲蓄存款謂以收取利息為目的。憑存單或存摺儲存銀行之活期或定
期之定額存款。
第 7 條 本法稱信託款項。謂信託公司或銀行信託部依照信託契約運用或經理之款
項。
第 8 條 本法稱存款總額。謂銀行收受之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及銀行可
以運用之其他一切存款之和。
第 9 條 本法稱付現準備金。謂銀行對於所收受之存款提成儲存現款於本行庫內。
或活存當地國家銀行及其他銀行之準備金。
第 10 條 本法稱保證準備金。謂銀行對於所收受之存款。提成儲存於主管官署所指
定之國家銀行。
非依存款之減少不得提用之準備金。
第 11 條 本法稱銀行負責人。謂按銀行所屬公司之種類。依公司法規定應負責之人
。
第 12 條 本法稱中央主管官署為財政部。地方主管官署。在省為財政廳。在直轄市
為財政局。
第 13 條 本法所稱銀行。分左列五種。
一 商業銀行。
二 實業銀行。
三 儲蓄銀行。
四 信託銀行。
五 錢莊。
第 14 條 銀行之種類。應在其名稱中表示之。本法公布施行前已登記之銀行名稱與
其種類不相符合者。得不予更改。但應於一定時期內。調整其業務。
前項時期。由中央主管官署定之。
第 15 條 銀行及其分行。非在中央主管官署申請營業登記。經核准並領得營業執照
後。不得開始營業。
違反前項規定。應勒令停業。並得科銀行各負責人五百元以下罰鍰。
第 16 條 凡經營第二條第一款至第六款業務之一者。均視同銀行。應依本法辦理。
第 17 條 銀行不得經營其所核准登記業務以外之業務。
違反前項規定。得科銀行各負責人一千元以下罰鍰。或勒令撤換其負責人
。其情節重大者。並得撤銷其營業執照。
第 18 條 凡以收存貨幣或款項為常業者。不論其收存方法為給予支票或存單或收據
或簿摺或期票或其他類似之證明文件。均視為銀行業務。但代理人收存委
託人寄託款項或買賣上繳存定金或保證金或業務機關收存之職工儲蓄。不
在此限。
第 19 條 各種銀行資本之最低額由中央主管官署將全國劃分區域。審核當地人口數
量、經濟金融實況及已設立各種銀行之營業情形。
分別呈請行政院核定之。
前項規定。對本法公布施行前已登記之銀行。得不予適用。
第 20 條 銀行資本應以國幣計算。
第 21 條 凡欲設立銀行者。應開具左列各款。呈請中央主管官署核准營業登記。
一 銀行名稱及其公司組織之種類。
二 資本總額。
三 業務種類及範圍。
四 營業計劃。
五 本行及分行所在地。
六 發起人姓名、籍貫、住址及履歷。
第 22 條 銀行經准營業登記後。欲設立分行時。應開具前條第三款第四款及分行所
在地。分別呈請營業登記。
第 23 條 中央主管官署得視國內各地區經濟金融情形。於呈准行政院後。限制某一
地區內不得增設銀行或分行。或不得增設某種銀行或分行。
第 24 條 凡經核准設立之銀行。於資本全數認定並至少收足總額二分之一時。除準
用公司登記程序規定。呈請中央主管官署為營業登記外。並應繳驗資本證
明書及所在地銀錢業或信託業同業公會或商會對其發起人之信用證明書。
第 25 條 銀行於開始營業時。應將中央主管官署所給營業執照記載各款。於本行及
分行所在地公告之。
違反前項規定。得科銀行各負責人五百元以下罰鍰。
第 26 條 銀行之股票或股單。應為記名式。
儲蓄銀行之股東。應以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限。
第 27 條 銀行對於第二十一條所列第一至第三款及第五款之事項。擬予變更或擬與
他銀行合併時。
應先呈請中央主管官署核准方得為之。並應聲請變更營業登記。
前項變更營業登記。應於核准後十五日內。在本行及分支行所在地公告之
。
違反第一項規定。得制止其變更。並得科銀行各負責人一千元以下罰鍰。
違反第二項規定公告期限。得科銀行各負責人五百元以下罰鍰。
第 28 條 商業銀行、實業銀行得附設儲蓄部及信託部。但各該部之資本、營業及會
計。必須獨立。
並依本法第十九條及第五章或第六章之規定分別辦理。
第 29 條 銀行存入其他每一銀行之款。不得超過其所收存款額百分之十。但存入國
家銀行者。不在此限。
第 30 條 銀行各種存款及放款之最高利率。由所在地銀錢業、信託常、同業公會會
同當地中央銀行議定。當地無銀錢業或信託業同業公會或中央銀行者。參
照附近地方所定標準辦理。
第 31 條 凡向銀行請求停止給付存戶之存款、匯款或扣留擔保品、保管物。或其他
類似之行為者。
應經法院之裁判。
凡向銀行為前項之請求者。得向銀行提供擔保。請其暫行停止給付。如法
院裁判不准停止給付時。請求人及銀行對於因停止給付而遭受損害之人。
應負賠償之責。
第 32 條 銀行不得對本行負責人或職員為任何方式之信用放款。
第 33 條 銀行對其負責人所為抵押或質之放款。或對於與其負責人有利害關係之公
司或個人所為之放款。其利率與條件。不得優於其他貸款人。
第 34 條 違反第三十二條或第三十三條之規定。得科銀行各負責人一千元以下罰鍰
。
第 35 條 銀行不得於規定利息外。以津貼贈與或其他給予方法吸引存款。但信託款
項訂有契約分給紅利者。不在此限。
違反前項規定。得科銀行各負責人一千元以下罰鍰。
第 36 條 銀行負責人及其他職員。不得以自已名義。向存戶貸款人或委託人收受佣
金、酬金。或其他不當得利。
違反前項規定者。得科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千元以下罰金。
第 37 條 銀行放款。以不動產或動產為抵押或質者。每項放款之數。不得超過其抵
押物或質物時價百分之七十。
對於為抵押之不動產。已設定其他債權者。應合併計算。仍不得超過其時
價百分之七十。
第 38 條 銀行每屆營業年度終了。應將營業報告書、資產負債表、財產目錄、損益
表、盈餘分配之決議或議案。於股東同意或股東會承認後十五日內。呈報
中央主管官署查核。
違反前項所定呈報期限。得科銀行各負責人五百元以下罰鍰。
其呈報表冊有故意為不實之記載者。得科銀行各負責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設或三千元以下罰金。
其情節重大者。並得撤銷其營業執照。
第 39 條 銀行分派每一營業年度之盈餘時。應先提十分之二為公積金。
但公積金已達其資本總額時。不在此限。
除前項公積金外。銀行得以章程規定。或股東議決另提特別公積金。
第 40 條 銀行因不能支付其到期之債務經中央銀行停止其票據交換時。
中央主管官署。得令期停業。限期清算。
第 41 條 銀行解散清算時。應將其營業執照撤銷。
第 42 條 中央主管官署。對於銀行應繳存之保證準備金比率。就第四十八條第一項
、第五十七條第一項、第六十六條第一項最低及最高限度內。按照當地當
時金融市場情形。商同中央銀行。分別核定之。
第 43 條 中央主管官署。得隨時派員或令地方主管官署派員檢查銀行業務及帳目。
或令銀行於限期內造具資產負債表、財產目錄或其他報告呈核。
前項帳目表冊或報告有故意為不實之記載者。得科銀行各負責人一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千元以下罰金。其情節重大者。並得撤銷其營業執照
。
第 44 條 銀行為保障存款人利益。應聯合成立存款保險之組織。
第 45 條 中央主管官署。得以命令規定銀行營業時間及休假日。
第 46 條 銀行違反法令應撤銷其營業執照。或其負責人應受罰金以上之處分時。主
管官署應移送法院裁判。
第 47 條 凡收受普通存款。與辦理一般放款、匯兌及票據承兌或貼現者。為商業銀
行。
在本法公布施行前。已經核准營業登記之銀行。經營前項業務之一部或全
部。而不稱商業銀行者。視同商業銀行。
第 48 條 商業銀行所收普通存款。應照左列比率。繳存保證準備金於中央主管官署
所指定之銀行。
一 活期存款。百分之十至十五。
二 定期存款。百分之五至十。
前項保證準備金。經中央主管官署依第十九條規定分區審核。
得以公債、庫券或國家銀行認可之公司債低充。
第 49 條 商業銀行所收普通存款。應提存之付現準備金。其最低比率如左。
一 活期存款百分之十五。
二 定期存款百分之七。
第 50 條 商業銀行得經營左列業務。
一 收受普通活期、定期存款。
二 辦理各種放款或貼現。
三 票據承兌。
四 辦理國內匯兌。
五 經中央銀行特許辦理國外匯兌。
六 代理收付款項。
七 買賣公債、庫券及公司債。
八 辦理與其業務有關之倉庫或保管業務。
九 投資於生產、公用或交通事業。
一○ 代募公債、公司債及公司股份。
一一 經中央銀行特許收受外國貨幣或買賣生金銀。
第 51 條 商業銀行之信用放款。不得超過其所收存款總額百分之二十五。
第 52 條 商業銀行得經營以動產或不動產為抵押之放款。但不動產之抵押放款總額
。不得超過其所收存款總額百分之十五。
第 53 條 商業銀行購入生產、公用或交通事業公司之有限責任股票。其股票購價。
每一公司不得超過其存款總額百分之二。總額不得超過其存款總額百分之
二十。
第 54 條 商業銀行信用放款期限。不得超過一年。抵押或質之放款期限。不得超過
三年。
前項抵押或質之放款有確定預期收益可供分期償債者。得酌予延長。但最
長不得超過五年。
第 55 條 商業銀行違反前四條任何規定。得科銀行各負責人一千元以下罰鍰。其情
節重大者。並得勒令撤換其負責人。
第 56 條 凡對農、工、礦或其他生產公用交通事業。經營銀行業務者。
為實業銀行。
在本法公布施行前。已經核准營業登記之銀行。其業務合於前項規定。而
不稱實業銀行者。視同實業銀行。
第 57 條 實業銀行所收普通存款。應照左列比率繳存保證準備金於中央主管官署所
指定之銀行。
一 活期存款百分之八至十二。
二 定期存款替分之五至八。
前項保證準備金。經中央主管官署依第十九條規定分區審核。
得以公債、庫券及國家銀行所認可之農、工、礦業或其他生產公用交通事
業之股票或公司債抵充。
第 58 條 實業銀行所收普通存款。應提存付現準備金。其最低比率如左。
一 活期存款百分之十二。
二 定期存款百分之六。
第 59 條 實業銀行得經營左列業務。
一 收受普通活期、定期存款。
二 對農、工、礦及其他生產公用或交通事業。辦理各種放款、票據承兌
或貼現及匯兌。
三 代農工礦業及其他生產公用或交通事業務辦理收付款項。
四 代農工礦及其他生產交通事業募集股份或公司債。
五 買賣公債、庫券、公司債及其他債券。
六 辦理與其業務有關之倉庫或保管業務。
七 投資於農工礦業及其他生產公用或交通事業。
八 辦理國家銀行指定代理之業務。
第 60 條 實業銀行所收存款總額。應有百分之六十五以上運用於實業。
其以某種專業冠其名稱者。
至少應以其存款總額百分之四十運用於該專業。百分之二十五以上運用於
其他實業。
第 61 條 實業銀行得經營以動產或不動產為抵押之放款。但不動產之抵押放款總額
。不得超過其所收存款總額百分之三十。
第 62 條 實業銀行之信用放款。不得超過其所收存款總額百分之廿五。
其期限不得超過一年。抵押或質之放款款期限。不得超過五年。
前項抵押或質之放款有確定預期收益可供分期償債者。得酌予延長。但最
長不得超過七年。
第 63 條 實業銀行購入農工礦業及其他生產公用或交通事業公司之有限責任股票。
其股票購價。每一公司不得超過其存款總額百分之四。總額不得超過其存
款總額百分之四十。
第 64 條 實業銀行違反前四條任何規定。得科銀行各負責人一千元以下罰鍰。其情
節重大者。並得勤令撤換其負責人。
第 65 條 凡以複利方法收受以儲蓄為目的之定額存款者。為儲蓄銀行。
在本法公布施行前。已經核准營業登記之銀行。其業務合於前項規定。而
不稱儲蓄銀行者。視同儲蓄銀行。
第 66 條 儲蓄銀行所收儲蓄及普通存款。應照左列比率。繳存保證準備金於中央主
管官署所指定之銀行。
一 活期存款百分之十至十五。
二 定期存款百分之五至十。
前項保證準備金。得以公債、庫券或國家銀行所認可之有價證券抵充。
第 67 條 儲蓄銀行所收儲蓄及普通存款。應提存付現準備金。其最低比率如左。
一 活期存款百分之十。
二 定期存款百分之五。
第 68 條 儲蓄銀行得經營左列業務。
一 收受活期儲蓄存款及通知儲蓄存款。
二 收受整存整付、零存整付、整存零付及分期付息之定期儲蓄存款。
三 收受普通活期、定期存款。
四 辦理各種放款。
五 辦理國內匯兌。
六 代理收付款項。
七 買賣公債、庫券及公司債。
八 辦理以有價證券為擔保之放款。
九 辦理與其常務有關之倉庫或保管業務。
一○ 辦理生產、公用、交通事業及有確實收益之動產或不動產抵押放款
。
一一 購入他銀行承兌之票據。
一二 以本銀行定期存款為擔保之放款。
一三 代募公債、庫券及公司債。
第 69 條 前條儲蓄存款以外之存款。視為普通存款。依第四十八條及第四十九條規
定所存之準備金辦理。但此項普通存款總額。不得超過其儲蓄存款之總額
二分之一。
第 71 條 銀行之設有儲蓄部者。該部對於本行其他部份款項之往來。視同他銀行。
銀行受破產之宣告時。儲蓄部儲蓄存款得就儲蓄部之資產。優先受償。
第 71 條 儲蓄存款。每戶之最高限額如左。
一 活期。不得超過該儲蓄銀行或儲蓄部額定股本總額百分之三。
二 定期。不得超過該儲蓄銀行或儲蓄部額定股本總額百分之六。
超過前項定額之存款。視為普通存款。銀行應在其所發給之存款證上。註
明為普通存款。
第 72 條 儲蓄銀行之信用放款。不得超過其所收存款總額百分之十。
第 73 條 儲蓄銀行所有不動產抵押放款。不得超過其所收存款總額百分之三十。
第 74 條 儲蓄銀行購入農工礦業及其他生產公用或交通事業公司之有限責任股票。
其股票購價。每一公司不得超過其存款總額百分之二。總額不得超過其存
款總額百分之二十五。
第 75 條 儲蓄銀行信用放款期限不得超過一年抵。抵押或質之放款期限。不得超過
五年。
前項抵押或質之放款。有確定預期收益可供分期償債者。得酌予延長。但
最長不得超過七年。
第 76 條 儲蓄銀行之負責人。不得為本銀行向外借款之保證人。
第 77 條 儲蓄銀行違反前五條任何規定。得科銀行各負責人一千元以下罰鍰。其情
節重大者。並得勒令撤換其負責人。
第 78 條 儲蓄銀行之資產不足清償其儲蓄存款時。其銀行負責人應負連帶無限清償
責任。
前項責任。於個該負責人卸職登記之日起。滿二年解除。
第 79 條 銀行兼設儲蓄部者。其負責人及兼管儲蓄業務之經理人。均視為儲蓄部之
負責人。應負前條規定之責任。
第 80 條 儲蓄銀行之資產負債表及財產目錄每半年應公告一次。並將公報呈報中央
主管官署備案。
前項公告有故意為不實之記載者。得科銀行各負責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三千元以下罰金。其情節重大者。並得撤銷其營業執照。
第 81 條 有存款總額百分之五以上之儲戶。對於前條之公告及其業務有疑義時。得
呈請主管官署派員會同儲戶所舉代表檢查三十。
第 82 條 本章規定於銀行之儲蓄部份。準用之。
第 83 條 凡以信託方式收受運用或經理款項及財產者。為信託公司。
在本法公布施行前。已經核准營業登記之信託公司。其兼營商業或儲蓄銀
行常務者。其兼營部份。應依第三章或第五章規定辦理。
第 84 條 第四十八條及第四十九條之規定。於信託公司準用之。
第 85 條 信託公司得經營左列業務。
一 管理財產。
二 執行遺囑。
三 管理遺產。
四 為未成年人或禁治產人之財產監設護人。
五 為法院命令管理扣押之財產。及受任為破產管理人。
六 收受信託款項及存款。
七 辦理信託投資。
八 代理發行或承募公債、庫券、公司債及股票。
九 承受抵押或管理公債、庫券、公司債及股票。
一○ 代理公司股票事務及經理公司債及其他債券擔保品之基金。
一一 代理不動產孳息收付事項。
一二 代理保險。
一三 管理壽險債權及養老金、撫恤金等分期收付。
第 86 條 信託公司執行信託業務。涉及法律、會計、人事及其他不屬於財務之事項
。應委託登記合格執行業務之律師、會計師或其他專門技師為之。
第 87 條 第七十二條至七十四條之規定。於信託公司準用之。但其信託契約另有訂
定者。從其訂定。
信託公司違反前項各款規定。得科公司各負責人一千元以下罰鍰。其情節
重大者。並得勒令撤換其負責人。
第 88 條 信託公司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運用信託款項。
第 89 條 信託公司有違反信託契約。或重大過失致信託人受損失時。應負全部賠償
責任。
信託公司負責人對前項賠償不足時。對其不足額負連帶無限賠償責任。
前項連帶無限責任。於各該負責人卸職登記之日起。滿二年解除。
第 90 條 信託公司除有契約特定者外。得為信託人投資於任何事業。
信託公司或其負責人自身有利害關係之事業。或信託公司所出售之事業或
財產上。不得代為投資。但信託人知情而訂明於信託契約者。不在此限。
違反前項規定。公司各負責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並得科公司各負責人一
千元以下罰鍰。
第 91 條 信託公司收受信託款項。在未依契約運用前或在運用中收回之時。準用第
八十八條之規定。
第 92 條 本章規定於銀行之信託部份準用之。
第 93 條 凡按照各地銀錢業習慣經營商業銀行業務者。為錢莊。
在本法公布施行前。已經核准營業登記之錢莊。其資本合於第十九條第一
項規定時。得改稱為銀行。
第 94 條 錢莊。關於準備金及抵押放款等事項。準用第四十八條至第五十條及第五
十二條至第五十五條之規定。
第 95 條 錢莊之信用放款。不得超過其所收存款總額百分之五十。
違反前項規定。得科錢莊各負責人一千元以下罰鍰。其情節重大者。並得
勒令撤換其負責人。
第 96 條 錢莊兼營商業銀行以外之他種銀行業務。應先經中央主管官署之核准。依
照關於各該銀行之規定辦理。
第 97 條 錢莊改組為銀行時。應按其業務及公司種類依第二十七條之規定。為變更
之登記。
第 98 條 本章規定。於經營類似錢莊之銀號、票號及其他名稱之銀錢業準用之。
第 99 條 外國銀行在依公司法呈請認許前。應依本法規定向中央主管官署呈請特許
。非經特許。不得在中華民國境內設立分行。
第100 條 中央主管官署得按照國際貿易及生產事業之需要。指定外國銀行得設分行
之地區。
第101 條 外國銀行呈請特許時。除依司法第四百三十五條規定報明各款事項外。應
加具本行最近資產負責表、損益表及其分行設立地區該國領事館對其信用
之證明書。
第102 條 外國銀行在中華民國境內設立分行。經中央主管官署特許後。
得在其分行所在地經營第五十條或第五十九條規定各種業務。
第103 條 外國銀行在中華民國境內之分行。不得經營或兼營儲蓄銀行或信託公司業
務。
第104 條 外國銀行在中華民國境內之分行收付款項。以中華民國國幣為限。非經中
央銀行特許。不得收受任何外國貨幣之存款或辦理外匯。
第105 條 外國銀行在中華民國境內之分行所收定期存款總額。應依第五十條及第五
十九條規定。在中華民國境內運用。
第106 條 違反前三條任何規定。得科外國銀行在中華民國境內之分行各負責人一千
元以下罰鍰。其情節重大者。並得勒令撤換其負責人。
第107 條 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七條、第三十條至第三十八條、第四十條至第四十六
條之規定。於外國銀行在中華民國境內之分行準用之。
第108 條 外國銀行購製與其業務有關之不動產。準用公司法第三百七十六條之規定
。
第109 條 第四十八條及第四十九條或第五十七條及第五十八條之規定。
於外國銀行在中華民國境內之分行準用之。
第110 條 銀行之營業登記。外國銀行之申請特許及銀行之其他登記。其程序準用公
司法公司立登記、外國公司認許、外國分公司登記及其他登記之規定。
第111 條 銀行之營業登記、外國銀行之申請特許及其分行之營業登記及銀行之其他
登記規費。準照公司法各種登記費率計算。隨文繳納。
第112 條 銀行營業登記及外國銀行特許及分行營業登記後。中央主管官署發給營業
執照。變更登記時。並換發執照。其營業執照費準照公司法之規定。
第113 條 銀行對外文件。應標明其營業執照之號數。銀行分行對外文件。除標明其
本行營業執照號數外。並應標明該分行營業執照號數。
第114 條 銀行營業登記領得執照後應於十五日內依公司法申請公司設立登記。其變
更登記時亦同。
違反前項登記期限。得科銀行各負責人五百元以下罰鍰。
第115 條 銀行營業登記領得執照後。公司設立登記完成前。銀行股東視同合夥之合
夥人。
第116 條 本法規定不適用於國家銀行。但其他銀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
適用本法之規定。
第117 條 在本法公布前。已經核准營業登記之銀行。其章程規定有與本法牴觸者。
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於本法施行後一年內。修正呈請中央主管官署核准
備案。
第118 條 凡經營銀公司、銀號、票號及其他類似之銀錢業者。應於本法施行後一年
內。按其業務性質。依本法修正組織。申請中央主管官署為營業登記。
第119 條 本法於公布日施行。
第 1 條 凡營左列業務之一者為銀行
一 收受存款及放款
二 票據貼現
三 匯兌或押匯
營前項業務之一而不稱銀行者視同銀行
第 2 條 銀行應為公司組織非經財政部核准不得設立
第 3 條 凡創辦銀行者應先訂立章程載明左列各款事項呈請財政部或呈由所在地主
管官署轉請財政部核准
一 銀行名稱
二 組織
三 總行所在地
四 資本總額
五 營業範圍
六 存立年限
七 創辦人之姓名住所
如係招股設立之銀行除遵照前項辦理外並應訂立招股章程呈請財政部或呈
由所地主管官署轉請財政部核准後方得招募資本
第 4 條 銀行經核准並登設後滿六個月尚未開始營業者財政部得通知實業部撤銷其
登記但有正當事由時銀行得呈請延展。
第 5 條 股份有限公司兩合公司股份兩合公司組織之銀行其資本至少須達五十萬元
無限公司組織之銀行其資本至少須達二十萬元
前二項規定之資本在商業簡單地方得呈請財政部或呈由所在地主管官署轉
請財政部核減但第一項所規定者至少不得在二十五萬元以下第二項所規定
者至少不得在五萬元以下銀行之資本不得以金錢外之財產抵充股份有限公
司之股東及兩合公司股份兩合公司之有限責任股東應負所認股額加倍之責
任
第 6 條 凡經核准登記之銀行應俟資本全數認足並收足總額二分之一時分別備具左
列各件呈請財政部派員或委託所在地主管官署驗資具證經認為確實由財政
部發給銀行營業證書後方得開始營業
一 出資人姓名住所清冊
二 出資人已交未交資本數目清冊
三 各職員姓名住所清冊
四 所在地銀行公會或商會之保結
五 證書費
如係無限責任組織之銀行除遵照第一項辦理外並添具左列各件
一 出資人詳細經歷。
二 出資人財產證明書。
如係股份有限公司組織之銀行除遵照第一項辦理外並應添具左列各件
一 創立會決議錄
二 監察人或檢查員報告書
第 7 條 銀行未收之資本應自開始營業之日起三年內收齊呈請財政部派員或委託所
在地主管官署股資且證後備案如於前項所定期限內未經收齊應減少認足資
本或增加實收資本使認足資本與實收資本相等
第 8 條 銀行之股票應為記名式
第 9 條 銀行除左列附屬業務外不得兼營他業
一 買賣生金銀及有價證券
二 代募公債及公司債
三 倉庫業
四 保管貴重物品
五 代理收付款項
第 10 條 銀行不得為商店或他銀行他公司之股東其在本法施行前已經出資入股者應
於構法施行後三年內退出之逾期不退出者應按入股之數核減其資本總額
第 11 條 銀行不得收買本銀行股票並以本銀行股票作借款之抵押品
除關於營業上必需之額動產外不得買入或承受不動產
因清償債務受領之本銀行股票應於四個月內處分受領之不動產應於一年內
處分
第 12 條 銀行放款收受他銀行之股票為抵押品時不得超過該銀行股票總額百分之一
如對該銀行另有放款其所放款額連同上項受押般票數額合計不得超過本銀
行實收資本及以積金百分之十
第 13 條 非營銀行業務之公司不得用表明其為銀行之文字
第 14 條 無限責任組織之銀行應於其出資總額外照實收資本繳納百分之二十現金為
保證金存儲中央銀行
前項保證金在實收資本總額超過五十萬圓以上時其超過之部份得按百分之
十繳納以達到三十萬圓為限
前二項之保證金非呈請財政部核准不得提取
第 15 條 前條保證金如經財政部核准得按市價扣足用國家債券或財政部認可債券抵
充全部或一部保證金為維持該銀行信用起見得由財政部處分之
第 16 條 有限責任組織之銀行於每屆分派盈餘時應先提出十分之一為公積金但公積
金已達資本總額一倍者不在此限。
第 17 條 銀行營業年度為一月至六月及七月至十二月
第 18 條 每營業年度終會行應造具營業報告書呈報財政部查核並依財政部所定表式
造具左列表冊公告之
一 資產負債表
二 損益計算書
如係有限責任組織之銀行除遵照前項辦理外並應添具左列表冊登載總分行
所在地報紙公告之
一 公積金及股息
二 紅利分派之議案
第 19 條 銀行公布認足資本之總數時應同時公布實收資本之總數
第 20 條 銀行營業時間自上午九時起至十二時止下午一時起至四時止但因營業上之
必要得延長之
第 21 條 銀行休息日以星期日法定紀念日營業地之例假日及銀行結賬日為限但每營
業年度之結賑日不得過三日
除前項規定外如因不得已事故須臨時休息者應即呈請所在地主管官署核准
公告
第 22 條 財政部得隨時命令銀行報告營業情形及提出文書賬簿
第 23 條 財政部得於必要情形派員或委託所在地主管官署檢查銀行之營業情形及財
產狀況
第 24 條 銀行營業情形及財產狀況經財政部檢查後認為難於繼續經營時得命令於一
定期間內變更執行業務之方法或改選重要職員並為保護公眾之權利起見得
令其停止營業或扣押其財產及為其他必要處分
第 25 條 檢查員應於檢查終了十五日內將檢查情形呈報財政部或呈由所在地主管官
署轉報財政部查核
檢查員對於前項報告內容應嚴守秘密違者依法懲處
第 26 條 銀行於左列情事須得財政部之核准
一 變更名稱
二 變更組織
三 合併
四 增減資本
五 設置分支行及辦事處或代理處
六 變更總分支行及其他營業所在地
七 分行以外之營業機關改為分行
第 27 條 銀行增加資本時其應行呈請念資程序準用第六條之規定但非收足資本全額
後不得增加資本
第 28 條 銀行減少資本時應自呈經財政部核准之日起十五日內將減資數額減資方法
及資產負債表登報公告之
第 29 條 銀行非經財政部之核准不得經營信託業務
本法施行前兼營信託業務之銀行非經財政部之核准不得繼續其業務
第 30 條 銀行經營信託業務之資本不得以銀行之資本與法定公積金抵充
第 31 條 銀行收受之信託資金應分別保存不得與銀行他資產混合非因特別事故預得
委託人之同意者不得以信託資金轉託他銀行或他公司
第 32 條 經營信託業務之銀行對其受託之事務除向委託人收取相當之報酬外不得再
從信託上取得不正當之利益並不得為有損受益人利益之行為
第 33 條 同一區域內之銀行得共同辦理左列各款事項但須受財政部之指導或監督
一 增進金融業之公共利益
二 矯正金融業上之弊害
三 辦理票據交換所及徵信所
四 協助預防或救濟市面之恐慌
五 其他關於金融業之公共事項
第 34 條 銀行對於任何個人或法人團體非法人團體之放款總額不得超過其實收資本
及公積金百分之十但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 超過部份之債務有各種實業上之穩當票據為擔保者
二 超過部份之債務附有確實且易於處分之擔保品者
第 35 條 本法施行前業已開始營業而未呈經財政部核准之銀行應於本法施行後六個
月內補請核准逾期不呈請者財政部得令停止其營業
第 36 條 本法施行前業已呈經財政部核准之銀行其已設之分支行及辦事處或代理處
未經核准者應於本法施行後六個月內補請核准逾期不呈請者財政部得令停
止其業務
第 37 條 本法施行前業已開始營業之銀行其資本總額於本法施行後三年內得不依第
五條之規定
第 38 條 本法施行前業已開始營業之銀行其額定或認足而未收齊之資本應於本法施
行後三年內收齊之第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
第 39 條 本法施行前兼營非本法所許業務之銀行於本法施行後三年內仍得繼續其業
務
第 40 條 非公司而經營第一條業務者應於本法施行後三年內變更為公司之組織
第 41 條 銀行改營他業其存款債務尚未清償以前財政部得令扣押其財產或為其他必
要之處置其因合併而由非銀行之商號承受銀行之存款及債務時亦同第二十
二條及第二十三條之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
第 42 條 銀行清算時其清償債務依左列之次序
一 銀行發行兌換券者其兌換券
二 有儲蓄存款者其儲蓄存款
三 一千元未滿之存款
四 一千元以上之存款
第 43 條 銀行如因破產或其他事故停業或解散時除依其他法令規定辦理外應即開具
事由呈請財政部或呈由所在地主管官署轉請財政部核准後方生效力
銀行停止支付時除詳具事由呈請所在地主管官署核辦外應即在總分行所在
地報紙公告之併呈請財政部查核
第 44 條 銀行解散時應將營業證書繳呈所在地主管官署轉送財政部註銷
第 45 條 銀行違反法令或其行為有害公益時財政部得令停止其業務撤換其職員或撤
銷其營業證書銀行於撤銷營業證書時解散之
第 46 條 凡銀行未經財政部核准擅自開業者財政部得令其停業並處以五千元以下一
千元以上之罰金
第 47 條 銀行之重要職員如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時得處以上年以下之徒刑併千元以
下之罰金
一 於營業報告中為不實之紀載或為虛偽之公告或以其他方法欺朦官署及
公眾時
二 於檢查時隱蔽文書賑簿或為不實之陳述或以其他方法妨礙檢查時
第 48 條 銀行有左列行為之一時處其重要職員十元以上千元以下之罰金
一 違反第五條第四項第九條至第十二條第十四條第十六條第十九條第二
十六條第三十條至第三十二條第三十四條第四十條及第四十三條之規
定時
二 怠於為本法規定之呈報或公告時
第 49 條 第二十四條第四十七條及第四十八條所稱之重要職員指經理人獨資之商業
主合夥之合夥人無限或兩合公司之執行業務股東股份有限公司之董事與察
人股份兩合公司中代表公司之無限責任股東與監察人及分支行辦事處或代
理處之代表人
第 50 條 特種銀行除法律別有規定外適用本法之規定
第 51 條 本法施行日期以命令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