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實務見解
瀏覽人數:35758712人
1
裁判字號:
旨:
按公開發行股票公司於發行新股股東會終結,並經證券管理機關核准或申報生效,即生發行新股之效力;非公開發行公司於決議之股東會終結時,即生發行新股之效力。次按稅捐稽徵法第 21 條第 2 項所謂「另發現應徵之稅捐」,文義上並未限定為發見基於「新事實或新課稅資料」而應徵之稅捐,解釋上包括純粹適用法律錯誤而短徵之情形。又課稅處分並非授益處分,即使納稅義務人受有違法但較為有利的課稅處分,就其受有少繳稅捐之利益,稽徵機關得適用行政程序法第 117 條規定,於發現原查定處分違法短徵時,自行變更原查定處分,補徵其應納之稅款,並不以發見新事實或新課稅資料為限,惟應受核課期間的限制。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旨:
行為人所得之私法上經濟安排形式,既確實來自公司因合併消滅之營利分配,股份並因此註銷,本與一般證券交易下有價證券仍有流通性之特徵,明顯有別,自亦無從比附援引關於證券交易所得之稅捐負擔規制,且此乃出於事物本質不同之故,自亦無不公平待遇可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旨:
民法第 118 條第 1 項係對無權處分之效力為規定,即無權利人就權利標的物所為之處分,經有權利人之承認始生效力;而如若屬借名登記者,因其係以當事人約定一方將自己之財產以他方名義登記,但相關之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該財產為出名登記之契約仍由本人自行處裡,即應可視為委任契約之性質,故為保障借名者之利益,如出名者違反約定而為物權處分,並受讓相對人為惡意時,則應有無權處分規定之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旨:
納稅義務人將其持有股份移轉予第三人,係以買賣為原因而移轉該股份,有證券交易稅一般代徵稅額繳款書附卷可稽,因納稅義務人無法提出第三人有支付價款之證明,國稅局乃以贈與論,據以核課贈與稅。復查時納稅義務人主張其係基於信託關係而將持股移轉予第三人,雖提出信託契約,然此已與當初移轉之原因為買賣不符。而納稅義務人所提出之信託契約記載「信託期間為自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九日辦竣經濟部公司執照變更登記日起至中華民國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期滿應將信託股份移轉予前述之委託人。」其訂約日期與納稅義務人以買賣為原因而移轉股份之日期已有不符,且納稅義務人陳稱其於訂約時不知道會於何時辦畢變更登記,則納稅義務人與第三人間於八十八年七月三日所訂立之信託契約,焉會知悉將於八十八年七月九日辦竣經濟部公司執照變更登記,是納稅義務人所提出之信託契約書,顯係納稅義務人於收到國稅局贈與稅繳款書後為配合提起復查所臨時書具之信託契約書。納稅義務人於國稅局核定贈與稅之前,稽徵所曾請納稅義務人提出非贈與情事之有關證明文件供其憑辦。若納稅義務人與第三人間早先即訂有書面之信託契約,焉有不提出說明之理,且該信託契約書亦不會有上開矛盾之情形,是納稅義務人與第三人間並無信託關係存在。從而,國稅局所為之原核定處分,核無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