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要旨:
按社會救助法第 4 條第 6 項所稱「最近一年」居住國內須超過 183 日之規定,乃係以比對當月起往前推算一年即十二個月,亦即以該十二個月是否居住超過 183 日為認定之依據。又依該條文申請人在最近一年內居住國內須超過 183 日之文義解釋上來說,申請人既於出境日及入境日,有由國內出境及國外入境之事實,可見其於各該日乃有在國外之事實,難認確有於國內實際居住之情,則該出境日或入境日,就實情而言,均難認可算入該申請人確有實際居住國內之日數內。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 |
要旨:
行政程序法第 48 條第 2 項、專利法第 20 條第 1 項和專利電子申請及電子送達實施辦法第 15 條之 2 第 4 項,規定期間之始日不計算而自次日起算,乃以時、星期、月或年計算之期間的計算方式,而專利法第 109 條「形式審查新型專利時」以審定作成之特定時點為準,二者並不相同。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 |
要旨:
撤銷違法行政處分之二年法定除斥期間,於行政程序法施行前原處分機關已知有撤銷原因者,應自同法施行日起算。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 |
要旨:
證券交易法第 36 條第 1 項規定,已依本法發行有價證券之公司,除經主管機關核准者外,應依相關規定公告並向主管機關申報。又同條第 2 項第 2 款規定,前項公司有發生對股東權益或證券價格有重大影響之事項者,應於事實發生之日起二日內公告並向主管機關申報。本件原處分以法院之執行命令於 96 年 3 月 21 日送達系爭公司,該公司遲至同年月 23 日始辦理公告申報,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乃處行為時之負責人罰鍰 24 萬元等情,為原審依法認定之事實。茲證券交易法第 36 條第 2 項第 2 款之規定,既非行政程序法第 48 條但書所定「但法律規定即日起算者」之情形,則系爭公司於同年月 23 日辦理公告申報,即未逾期,則原處分自屬違法,訴願決定及原判決遞予維持,俱有未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違法,應認為有理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 |
要旨:
本件行為人之父,基於使受處分人當選之賄選目的,反覆向多數有投票權人期約並交付賄賂,約定為投票權之一定行使之犯意,而聯絡多人為交付賄賂行為,上開行為已經證人供述,而認定受處分人之父確為賄選行為之發動者,且金額龐大、人數眾多,涉及賄選人士亦常在行為人之競選總部進出,實難認其對於賄選行為毫無知悉。行為人雖抗辯其在媒體披露賄選情事、宣導不買票,自無可能為賄選云云,然形式上反賄選行為係屬選戰策略或宣傳方式,並非即等同實質上無賄選。是故,對行為人提起之當選無效之訴自屬有理由,原審認定並無違法之處。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 |
要旨:
政府採購法第 6 條第 1 項規定,按機關辦理採購,應以維護公共利益及公平合理為原則,對廠商不得為無正當理由之差別待遇。本件依據前述系爭工程契約第 7 條第 2 項及同條第 3 項第 1 款第 4 目約定之契約精神,被告變更工程權利的行使並非毫無限制,果超出原定之工作範圍,而要求新增工作項目時,原告並無一切皆得遵照被告變更指示承造額外工程之義務,準此,被告自應給予原告相當之工期,始符誠信與公平合理原則。因此原告本於系爭工程契約之約定及承攬法律關係,訴請被告返還扣罰之違約金 2,012,058 元,及自 95 年 9 月 9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 5 計算之利息;訴請被告返還已到期之保固保證金 880,690 元;以及訴請被告遲延給付追加工程款 120 萬元,自 95 年 6 月 15 日起至 95 年 6 月 20 日止,計 6 日,按週年利率百分之 5 計算之利息計 986 元,總計 2,893,734 元,洵屬有據,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則於法不合,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裁判法院:福建連江地方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7 |
要旨:
依照農會法 49-2 條之規定,農會選舉或罷免訴訟及總幹事聘、解任程序,除有關假處分之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其目的係因農會選舉之影響層面,和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係屬相當,故為避免行政機關之職權介入,遂明定將相關糾紛交由民事訴訟程序處理。 裁判法院: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8 |
要旨:
土地徵收條例第 50 條第 4 項向中央主管機關請求撤銷徵收之 30 日期間,性質上屬於人民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出請求的法定期間,並非人民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的程序,並無扣除在途期間的適用。
|
9 |
要旨:
依行政程序法第 149 條規定,行政契約,本法未規定者,準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故民法第 120 條第 2 項:「以日、星期、月或年定期間者,其始日不算入。」及第 121 條第 1 項:「以日、星期、月或年定期間者,以期間末日之終止,為期間之終止。」等規定,得於行政契約中予以準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0 |
要旨:
寄存送達程序,本即不以受送達人確實閱覽送達文書或送達通知書內容為必要,僅需符合法定送達方式,即發生法律賦予之送達效力,俾利法律關係及法律效果之確實安定。至於應受送達人於該受達處所有無同居人或受雇人、或應受送達人究於何時前往領取送達文書,均無影響。
|
11 |
要旨:
廢棄物清理法第 11 條第 1 款規定,一般廢棄物,土地或建築物與公共衛生有關者,由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清除。其餘在指定清除地區以內者,由執行機關清除之。又該款規定係課予土地或建築物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負擔清除其管理土地上一般廢棄物之社會義務。此行政法上義務並非因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對危害發生間有因果關係而承擔責任,而係因為對發生危害之物具有事實管領力而需負責,除係因不可抗力或無期待之可能原因外,苟有違反之狀態即應負責。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