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查閱內容
瀏覽人數:27446727人
號: 998091369
旨: 因使用牌照稅違章罰鍰事件提起訴願
發文日期: 民國 100 年 04 月 13 日
發文字號: 北府訴決字第 0991186351 號
相關法條 行政程序法 第 110、117、119、72、73、74 條
訴願法 第 79 條
使用牌照稅法 第 10、25、28、3、7 條
稅捐稽徵法 第 1、48-1 條
文:  
新北市政府訴願決定書                                    案號:998091369 號
    訴願人  張○媚
    原處分機關  新北市政府稅捐稽徵處(改制前臺北縣政府稅捐稽徵處)
上列訴願人因使用牌照稅違章罰鍰事件,不服原處分機關 99 年 5  月 21 日北稅法
字第 0990049325 號裁處書及 99 年 10 月 11 日北稅法字第 0990105282 號復查決
定所為之處分,提起訴願一案,本府依法決定如下:
    主    文
訴願駁回。
     事   實
緣訴願人所有自用小客車(車號 00-0000  號,以下稱系爭車輛),以專供身心障礙
家屬溫○財(以下稱溫君)使用為由,申請免徵使用牌照稅並經原處分機關於 88 年
7 月 28 日核准免稅,嗣溫君於 98 年 2  月 4  日死亡,原處分機關自 98 年 2  
月 4  日起恢復課徵 98 年使用牌照稅新臺幣(下同)6,456 元,並於 98 年 5  月
4 日以北稅消字第 0980046184 號函通知訴願人依限繳納並檢送繳款期限為 98 年 6
月 1  日至 98 年 6  月 30 日之繳款書予訴願人,而該函及繳款書於 98 年 5  月
6 日寄存送達於烏來郵局,嗣訴願人雖已於 98 年 10 月 19 日完納 98 年使用牌照
稅 6,456  元及加徵之滯納金 968  元,但於完納前之 98 年 7  月 31 日使用公共
道路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士林分局查獲,原處分機關爰依使用牌照稅法第 28 條第 1
項規定,於 99 年 5  月 21 日以北稅法字第 0990049325 號裁處書,按 98 年使用
牌照稅應納稅額裁處 1  倍罰鍰 6,456  元。訴願人不服,申請復查,除 98 年 10 
月 19 日完納之 98 年使用牌照稅所加徵之滯納金 968  元,有使用牌照稅法第 28 
條第 1  項後段免徵滯納金之適用,而另案辦理抵退外,其餘未獲變更,遂提起本件
訴願,並據原處分機關檢卷答辯到府。茲摘敘訴辯意旨於次:
一、訴願意旨略謂:
(一)訴願人始終未受領原處分機關訂定繳納期限自 98 年 6  月 1  日至 98 年 6
      月 30 日止之繳款通知書,依法務部 93 年 4  月 3  日法律字第 093001462
      8 號函示意旨,即「應受送達人實際上從未受領文書,因而也從未發生效力」
      及行政程序法第 110  條第 4  項「無效行政處分自始不生效力」之規定,該
      處分(繳款書)因程序不備,迄未發生效力。
(二)訴願人逾期未繳納 98 年使用牌照稅,並於 98 年 7  月 31 日使用公共道路
      經查獲,依上開使用牌照稅法第 28 條第 1  項規定,本應按使用牌照稅應納
      稅額裁處 1  倍罰鍰 6,456  元,方為合法。原處分機關卻補發使用期間自
      98  年 2  月 4  日至 12 月 31 日止計 331  天,本稅 6,456  元及逾期加
      徵滯納金 968  元,合計 7,424  元之 98 年全使用牌照稅繳款書,並經訴願
      人完成納稅程序在案,則原處分機關所發出上開繳款書之行政行為要屬違法之
      行政處分要為無誤,亦才有另案辦理退抵加徵滯納金 968  元之補救措施。惟
      依行政程序法第 117  條「違法行政處分於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若受益人無
      同法第 119  條所列信賴不值得保護之情形者,不得撤銷」及同法第 110  條
      第 3  項「行政處分未經撤銷、廢止,或未因其他事由而失效者,其效力繼續
      存在」之規定,該行政處分雖屬違法,仍為有效之行政處分。
(三)訴願人之違章事實係於 98 年 7  月 31 日發生,而主動向原處分機關申請補
      發,接獲繳款書則在同年 10 月中旬,並於同月 19 日完成繳稅。依處理程序
      ,原處分機關應已查證訴願人系爭車輛之所有稅費情況無誤後,始寄發訴願人
      98  年全期使用牌照稅繳款書(補單),並由訴願人完成本稅及滯納金之繳納
      ,則原處分機關所為補發繳款書之行政行為,應即為撤銷前一繳款書之意思表
      示(繳納期間自 98 年 6  月 1  日至 98 年 6  月 30 日止之繳款書)。且
      原處分機關既於 98 年 10 月中旬寄發該包含滯納金 968  元之繳款書(補單
      ),顯已肯認訴願人繳納稅捐完畢後,即行取得 98 年 2  月 4  日至 12 月
      31  日止計 331  天使用牌照之權利。故發生於同年 7  月 31 日之違章事實
      ,已被原處分機關同年 10 月中旬所寄發補繳 6,456  元本稅及 968  元滯納
      金繳款書(補單)之行政處分所吸收(由於使用牌照稅法第 25 條規定滯納金
      最高為 30 日,實則所繳 968  元滯納金已涵蓋至 98 年 12 月 31 日)。茲
      以原處分機關既同意訴願人繳納最高滯納金,亦即肯認係爭車輛 98 年全期使
      用牌照之權利,自更顯見原處分機關 99 年 5  月 21 日北稅法字第 0990049
      325 號裁處書適用上開使用牌照稅法第 28 條第 1  項規定之不當。
(四)縱上論述,本案原處分機關共為 4  項行政處分:一為發出繳納期間自 98 年
      6 月 1  日至 98 年 6  月 30 日止之繳款書;二為補發使用期間自 98 年 2
      月 4  日至 98 年 12 月 31 日止計 331  天之 98 年全期使用牌照稅繳款書
      ;三為作出 99 年 5  月 21 日北稅法字第 0990049325 號裁處決定;四為駁
      回複查之 99 年 10 月 11 日北稅法字第 0990105282 號復查決定書,而訴願
      人既已依法完成系爭車輛 98 年全期使用牌照稅並加徵滯納金之繳納,則 98 
      年全期使用牌照稅之稽徵程序即告終結。故,原處分機關第 1  項發出繳款書
      之行政處分因程序不備而從未發生效力,且已因第 2  項補發繳款書之行政處
      分之補正而遭撤銷;第 2  項補發繳款書之行政處分雖屬違法之行政處分,但
      依行政程序法相關規定,在未依法定程序撤銷前,仍屬有效之行政處分;第 4
      項復查決定之行政處分未查及此,以及第 3  項裁處決定之行政處分並因而無
      所附麗,均應予撤銷等語。
二、答辯意旨略謂:
(一)按「下列交通工具,免徵使用牌照稅:…八、專供持有身心障礙手冊,並領有
      駕駛執照者使用之交通工具,每人以 1  輛為限。但因身心障礙情況,致無駕
      駛執照者,每戶以 1  輛為限。」、「使用牌照稅於每年 4  月 1  日起 1  
      個月內一次徵收。…主管稽徵機關於開徵使用牌照稅前,應填發使用牌照稅繳
      款書送達交通工具所有人或使用人,並將各類交通工具應納之稅額及徵稅起訖
      日期分別公告之。」、「逾期未完稅之交通工具,在滯納期滿後使用公共水陸
      道路經查獲者,除責令補稅外,處以應納稅額 1  倍之罰鍰,免再依第 25 條
      規定加徵滯納金。」為使用牌照稅法第 7  條第 1  項第 8  款、第 10 條及
      第 28 條第 1  項所明定。又「違規車輛行駛公路被警方查獲,車輛所有人於
      監理機關違章建檔前自動補繳欠稅,應屬查獲欠稅資料之前補繳稅款,准予適
      用稅捐稽徵法第 48 條之 1,免再按使用牌照稅法第 28 條規定處罰。」為財
      政部 87 年 4  月 1  日台財稅第 871936961  號函所釋示。
(二)次按「送達,不能依前二條規定為之者,得將文書寄存送達地之地方自治或警
      察機關,並作送達通知書兩份,一份黏貼於應受送達人住居所、事務所、營業
      所或其就業處所門首,另一份交由鄰居轉交或置於該送達處所信箱或其他適當
      位置,以為送達。前項情形,由郵政機關為送達者,得將文書寄存於送達地之
      郵政機關。」行政程序法第 74 條第 1  項及第 2  項亦有明文。又「二、…
      在行政程序法公布施行後,稅捐稽徵文書送達於納稅義務人之住居所、事務所
      或營業所不獲會晤納稅義務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受雇人及應送達處所
      之接收郵政人員時,得依稅捐稽徵法第 1  條適用行政程序法第 74 條規定,
      辦理寄存送達。」、「按行政機關或郵政機關依行政程序法第 74 條第 1  項
      規定為送達者,如於應受送達處所確已完成文書寄存於送達地之地方自治、警
      察機關或郵政機關(限郵務人員送達適用),…無論應受送達人實際上於何時
      受領文書,均以寄存之日視為收受送達之日期,而發生送達效力。」分別為財
      政部 94 年 4  月 13 日台財稅字第 09404524570  號令及法務部 93 年 4  
      月 13 日法律字第 0930014628 號函所釋示。
(三)查訴願人所有系爭車輛以專供同戶身心障礙致無駕駛執照家屬溫君使用為由申
      請免徵使用牌照稅,前經原處分機關依使用牌照稅法第 7  條第 1  項第 8  
      款但書規定,核准免徵使用牌照稅,嗣溫君於 98 年 2  月 4  日死亡,是原
      處分機關自 98 年 2  月 4  日起恢復課徵使用牌照稅 6,456  元,該繳款書
      經原處分機關訂定繳納期間自 98 年 6  月 1  日至 98 年 6  月 30 日止,
      委由郵政公司以雙掛號郵寄至訴願人戶籍地址「臺北縣○○鄉○○路 125  號
      」(設籍期間:86  年 12 月 31 日迄今),郵務人員送達該地址時,因未獲
      會晤訴願人本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受雇人及應送達處所接收郵件人員
      ,乃將該繳款書於 98 年 5  月 6  日寄存在送達地之烏來郵局,並作成送達
      通知書 2  份,1 份黏貼於應送達處所之門首,另 1  份置於該送達處所信箱
      或其他適當位置,以為送達,此有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板橋郵局 99 年 9  
      月 20 日板郵字第 0990004017 號函、98  年使用牌照稅繳款書送達證書影本
      及戶政連線戶籍資料等附卷可證,依前揭行政程序法第 74 條規定及財政部、
      法務部函釋,已生合法送達效力,是訴願人主張因渠實際上從未受領文書,因
      而也未發生送達效力一節,核無可採。惟訴願人逾期未繳納,嗣於 98 年 7  
      月 31 日使用公共道路經查獲(違規單號:AC1709341) ,此有代違反道路交
      通管理事件通知單影本 1  份附卷可稽,違章事實明確,原核定依使用牌照稅
      法第 28 條第 1  項規定,按 98 年使用牌照稅應納稅額裁處 1  倍罰鍰 6,4
      56  元,於法洵屬有據,應予維持。
(四)至訴願人主張渠於 98 年 10 月 19 日即已完納 98 年使用牌照稅及滯納金,
      該稽徵程序即告終結確定,按行政程序法第 117  條規定,訴願人並無同法第
      119 條所列各款信賴不值得保護之情形云云。所稱「信賴利益保護」之適用,
      須具備(一)信賴基礎,即必須有一個表示國家意思於外之「法的外觀」存在
      ,以為信賴之基礎。(二)信賴表現。(三)信賴值得保護。本案原處分機關
      核定系爭車輛 98 年使用牌照稅加徵滯納金之處分,並未創設足以令訴願人信
      賴該當於嗣後若系爭車輛符合使用牌照稅法第 28 條第 1  項規定裁罰之要件
      ,得免罰之「信賴基礎」,況訴願人亦未因該處分而有其他積極之「信賴表現
      」,難謂其有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是訴願人主張應有信賴利益保護原則之適
      用一節,核無足採。
(五)另訴願人主張原處分機關既同意渠繳納滯納金,意即肯認系爭車輛 98 年使用
      牌照之權利,自更顯見本案罰鍰處分之不當云云。查本案 98 年使用牌照稅之
      送達情形已如前述,是該繳款通知書於 98 年 5  月 6  日寄存在送達地之烏
      來郵局,已生合法送達效力,而訴願人遲至 98 年 10 月 27 日始繳納,惟完
      納事實發生在監理機關違規建檔日 98 年 8  月 11 日之後,自無前揭財政部
      87  年 4  月 1  日台財稅第 871936961  號函釋違規車輛於違章建檔前自動
      補繳欠稅免按逃漏稅處罰之適用,是原核定依使用牌照稅法第 28 條第 1  項
      規定,按 98 年使用牌照稅應納稅額裁處 1  倍罰鍰 6,456  元,並無違誤,
      訴願人所訴,難謂有據。綜上所陳,本案訴願為無理由,請予駁回,俾維稅政
      等語。
    理    由
一、按使用牌照稅法第 3  條第 1  項規定:「使用公共水陸道路之交通工具,無論
    公用、私用或軍用,除依照其他有關法律,領用證照,並繳納規費外,交通工具
    所有人或使用人應向所在地主管稽徵機關請領使用牌照,繳納使用牌照稅。」、
    同法第 28 條第 2  項規定:「逾期未完稅之交通工具,在滯納期滿後使用公共
    水陸道路經查獲者,除責令補稅外,處以應納稅額 1  倍之罰鍰,免再依第 25 
    條規定加徵滯納金。」、行政程序法第 74 條第 1  項及第 2  項規定:「送達
    ,不能依前 2  條規定為之者,得將文書寄存送達地之地方自治或警察機關,並
    作送達通知書兩份,一份黏貼於應受送達人住居所、事務所、營業所或其就業處
    所門首,另一份交由鄰居轉交或置於該送達處所信箱或其他適當位置,以為送達
    (第 1  項)。前項情形,由郵政機關為送達者,得將文書寄存於送達地之郵政
    機關(第 2  項)。」、財政部 94 年 4  月 13 日台財稅字第 09404524570  
    號令:「二、…在行政程序法公布施行後,稅捐稽徵文書送達於納稅義務人之住
    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不獲會晤納稅義務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受雇人及
    應送達處所之接收郵政人員時,得依稅捐稽徵法第 1  條適用行政程序法第 74 
    條規定,辦理寄存送達。」、法務部 93 年 4  月 13 日法律字第 0930014628 
    號函:「按行政機關或郵政機關依行政程序法第 74 條第 1  項規定為送達者,
    如於應受送達處所確已完成文書寄存於送達地之地方自治、警察機關或郵政機關
    (限郵務人員送達適用),…無論應受送達人實際上於何時受領文書,均以寄存
    之日視為收受送達之日期,而發生送達效力。」。
二、卷查訴願人所有系爭車輛以專供同戶身心障礙致無駕駛執照家屬溫君使用為由申
    請免徵使用牌照稅,前經原處分機關依使用牌照稅法第 7  條第 1  項第 8  款
    但書規定,核准免徵使用牌照稅,嗣溫君於 98 年 2  月 4  日死亡,是原處分
    機關自 98 年 2  月 4  日起恢復課徵使用牌照稅,並於 98 年 5  月 4  日以
    北稅消字第 0980046184 號函通知訴願人依限繳納並檢送繳款期限為 98 年 6  
    月 1  日至 98 年 6  月 30 日之繳款書予訴願人,惟因郵務人員 98 年 5  月
    6 日送達訴願人之戶籍地本縣○○鄉○○村 00 鄰○○路 125  號時,未獲會晤
    訴願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受雇人及應送達處所之接收郵件人員,遂將該函
    及繳款書寄存於送達地之烏來郵局,並製作送達通知書二份,一份黏貼於應受送
    達處所之門首,另一份置於該送達處所信箱或其他適當位置,以為送達,此有郵
    件掛號送達證書影本及戶政連線資料附卷可稽,揆諸前揭行政程序法第 74 條規
    定及法務部函釋,前揭號函及繳款書於 98 年 5  月 6  日寄存送達烏來郵局之
    日起,即生合法送達效力。惟因訴願人遲至 98 年 10 月 19 日始完納 98 年使
    用牌照稅,而於 98 年 7  月 31 日使用公共道路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士林分局
    所查獲,此有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附卷可稽,違章事實明確,原處分
    機關遂依前揭使用牌照稅法第 28 條第 1  項規定,按 98 年使用牌照稅應納稅
    額裁處 1  倍罰鍰 6,456  元,於法洵屬有據,訴願人所主張因始終未受領原處
    分機關訂定繳納期限自 98 年 6  月 1  日至 98 年 6  月 30 日止之繳款通知
    書,…該處分(繳款書)因程序不備,迄未發生效力等語,自無可採。
三、至訴願人主張原處分機關補發本稅 6,456  元及滯納金 968  元,合計 7,424  
    元之 98 年使用牌照稅繳款書,並經訴願人完成納稅程序在案,因嗣後有另案抵
    退所加徵滯納金之補救措施,則原處分機關所發出上開繳款書之行政行為要屬違
    法之行政處分,依行政程序法第 117  條「違法行政處分於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
    ,若受益人無同法第 119  條所列信賴不值得保護之情形者,不得撤銷」及同法
    第 110  條第 3  項「行政處分未經撤銷、廢止,或未因其他事由而失效者,其
    效力繼續存在」之規定,該行政處分雖屬違法,仍為有效之行政處分,並據以推
    論該行政處分,應即為撤銷前一繳款書之意思表示,且訴願人繳納稅捐完畢後,
    即行取得 98 年 2  月 4  日至 12 月 31 日止計 331  天使用牌照之權利,故
    發生於同年 7  月 31 日之違章事實,已被原處分機關所寄發補繳 6,456  元本
    稅及 968  元滯納金繳款書(補單)之行政處分所吸收,顯見系爭裁處書之不當
    等語,惟查行政程序法第 117  條規定,違法行政處分原則上行政機關基於依法
    行政原則仍得予以撤銷,而以撤銷對公益有重大危害及受益人無第 119  條信賴
    不值得保護之情形,而其信賴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其信賴利益顯然大於撤銷所
    欲維護之公益者,行政機關始不得予以撤銷,訴願人所主張其無同法第 119  條
    所列信賴不值得保護之情形者,行政機關即不得撤銷所補發之繳款書,顯係對法
    令有所誤解,且原處分機關所補發之繳款書是否為行政程序法第 117  條但書第
    2 款中所謂之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即有疑義,惟其推論該補發之繳款書仍繼續
    有效之結果,因原處分機關並未依職權撤銷,故尚無違誤,但原處分機關補發繳
    款書予訴願人之程序性處理,應非撤銷前一繳款書之意思表示,亦不能據此認為
    行政機關有溯及使訴願人於完納稅捐前有合法使用牌照之權利,而變更訴願人於
    第一次受限期補繳而未補繳之違規事實,是原處分機關自得於裁處權時效內,依
    使用牌照稅法第 28 條第 1  項規定,據以裁罰原已合致處罰構成要件之違規事
    實,另原處分機關所為補發繳款書誤加徵滯納金 968  元一節,有使用牌照稅法
    第 28 條第 1  項後段免加徵滯納金規定之適用,已經復查決定辦理另案抵退,
    亦不影響系爭處分之合法性,故訴願人所辯均無足採,揆諸首揭法令規定,原處
    分及復查決定於法並無違誤,應予維持。
四、綜上論結,本件訴願為無理由,爰依訴願法第 79 條第 1  項規定,決定如主文
    。

主任委員  邱惠美

委員  陳慈陽
委員  陳明燦
委員  張文郁
委員  蔡進良
委員  李承志
委員  黃源銘
委員  劉宗德
委員  景玉鳳
委員  王藹芸
委員  王年水
委員  黃愛玲

如不服本決定,得於決定書送達之次日起 2  個月內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地址:臺
北市和平東路 3  段 1  巷 1  號)提起行政訴訟。

中華民國 100  年 4  月 13 日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