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查閱內容
瀏覽人數:27446641人
號: 1124090714
旨: 因申請未登記工廠納管事件提起訴願
發文日期: 民國 112 年 08 月 30 日
發文字號: 新北府訴決字第 1121276237 號
相關法條 行政程序法 第 102、117、119、36 條
訴願法 第 1、2、3、77、79 條
工廠管理輔導法 第 2、20、28-5、28-6、28-7 條
文:  
新北市政府訴願決定書                                  案號:1124090714  號
    訴願人  康○企業有限公司
    代表人  梁○麟
    代理人  彭惠筠  律師
    原處分機關  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上列訴願人因申請未登記工廠納管事件,不服原處分機關民國 112  年 5  月 30 日
新北經登字第 1128124929 號函所為之處分及民國 112  年 5  月 31 日新北經登字
第 1128121733 號函,提起訴願一案,本府依法決定如下:
    主    文
關於民國 112  年 5  月 30 日新北經登字第 1128124929 號函部分,訴願駁回。
關於民國 112  年 5  月 31 日新北經登字第 1128121733 號函部分,訴願不受理。
    事    實
緣訴願人於民國(下同)111 年 3  月 17 日就其坐落於本市○○區○○段 143、14
5 及 146  地號之未登記工廠(廠址:本市○○區○○街○段 41 巷 2  號,下稱系
爭工廠),依特定工廠登記辦法第 2  條第 1  項規定,向原處分機關申請納管,因
訴願人檢附之文件尚有缺漏,原處分機關依特定工廠登記辦法第 3  條第 2  項規定
,以 111  年 5  月 6  日新北經登字第 1118123280 號函(下稱補正函 1),限期
訴願人於文到 30 日內,補正申請書、最近 3  個月內工廠現場照片,及工廠座落土
地之土地登記簿謄本、地籍圖謄本,並標示出廠地與建築物位置;並於申請後 6  個
月內,補正 105  年 5  月 19 日以前既有建物證明文件及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事實
之證明文件及最近 1  年內至內政部營建署環境敏感地區單一窗口查詢平台查詢之環
境敏感地區應免查範圍資料與應查範圍之查復文件。因訴願人逾期仍未補正,原處分
機關續以 111  年 11 月 25 日新北經登字第 1118130473 號函(下稱補正函 2)限
期訴願人於 111  年 12 月 20 日前補正前開文件,嗣經濟部以 111  年 12 月 28
日經中字第 11130000050  號函說明二略以:「…倘業者提出建物經毀損後有積極籌
辦整修復原之證明,而主觀上具有繼續於原廠地從事製造加工之意願,且經該管主管
機關審認無移做工廠以外之用途、或以出借、出租、出售或其他方式提供第三人使用
等情事,…得予以納管。」,經原處分機關查調相關資料,發現系爭工廠廠址於 101
  年 6  月曾有建物存在,後因火災毀損,於 111  年間始整修復原,遂參酌上開號
函意旨,以 112  年 4  月 12 日新北經登字第 1128124456 號函(下稱補正函 3)
通知訴願人如認符合上開經濟部函所述建物毀損後有積極籌辦整修復原情形,應於 1
12  年 4  月 30 日前補正 102  年 6  月至 110  年 6  月建廠期間未解雇系爭工
廠員工之證明、102 年 6  月至 110  年 6  月間建廠計畫書、工程契約書、原物料
採購單等文件,並說明 8  年間建物無法復原之原因、102 年 6  月至 110  年 6
月於他址(除登記有案三峽廠外)有從事物品製造、加工證明文件,訴願人於 112
年 5  月 4  日(機關收文日)檢附系爭工廠廠址航拍圖、工廠照片、發票及工程合
約影本等文件。
案經原處分機關審查中,立法委員於 112  年 5  月 19 日會同訴願人、經濟部、原
處分機關及其他相關單位,就本市未登記工廠因故毀損重新修復納管疑義召開協調會
,會議紀錄結論就本件申請案之解決方案:「 1、請廠商提供 102  年至 112  年○
○區○○街○段 41 巷 2  號之租約證明。 2、102 至 110  年持續在三峽製造加工
地點證明(○○區○○路○段 400  號)。提供員工簽署於原樹林廠(○○區○○街
○段 41 巷 2  號)轉至三峽廠之切結書及勞健保資料。 3、以上資料請於 5/29 (
一)前提供。」,訴願人於 112  年 5  月 29 日前未再行補正。原處分機關認訴願
人 112  年 5  月 4  日檢附之文件尚難證明訴願人於 105  年 5  月 19 日前已於
系爭工廠廠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亦無法證明訴願人於系爭工廠整修復原期間有於
他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未符特定工廠登記辦法第 2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之
納管條件(註:訴願人亦未依特定工廠登記辦法第 3  條第 1  項規定繳交納管輔導
金),爰依同辦法第 6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以 112  年 5  月 30 日新北經
登字第 1128124929 號函(下稱系爭號函)否准訴願人申請。訴願人於系爭號函作成
後同日第 2  次檢附補正文件,原處分機關認訴願人之申請案業經否准,且訴願人第
 2  次檢附之補正文件不符協調會議紀錄內容,爰以 112  年 5  月 31 日新北經登
字第 1128121733 號函(下稱 112  年 5  月 31 日函)通知訴願人倘不服系爭號函
,請依訴願程序辦理,訴願人不服系爭號函及 112  年 5  月 31 日函,提起本件訴
願,並據原處分機關檢卷答辯到府。茲摘敘訴辯意旨於次:
一、訴願意旨略謂:
(一)系爭工廠從事金屬製品製造業,而訴願人補正之採購發票為鋼鐵材料,與系爭
      工廠行業別相符,且出貨單送貨地址為系爭工廠廠址,足證訴願人確有於 105
      年 5  月 19 日前於系爭工廠廠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之事實,原處分機關僅
      以消防局檢查紀錄即驟認訴願人未於該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難謂已善盡舉
      證責任,有違行政程序法第 36 條職權調查證據、對當事人有利不利事項一律
      注意義務,且原處分機關對訴願人所提購買鋼鐵材料之單據未予說明如何不採
      之理由,原處分顯有理由不備之瑕疵,難認允當。
(二)又立法委員就本件申請案曾於 112  年 5  月 19 日召開協調會,會議中就訴
      願人之個案,須提出 102  年至 112  年系爭工廠之土地租約、員工切結書及
      勞健保資料。既然訴願人須證明有於他址製造加工之事實,則訴願人所附 102
      年至 108  年進出貨發票等文件自與他址有相關,然原處分竟以上開文件無法
      證明訴願人有於系爭工廠建廠復原期間,於他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之事實,
      顯然與經驗及論理法則相違背。
(三)另原處分機關以訴願人未依 112  年 5  月 19 日協調會會議紀錄所載日期前
      提供相關文件而駁回訴願人申請,然特定工廠登記辦法第 3  條第 2  項規定
      原處分機關應「通知申請人限期補正」,原處分機關未於協調會後以函文正式
      通知訴願人限期補正,即驟為駁回申請之原處分,顯未踐行法定程序。
(四)訴願人於 112  年 5  月 30 日原處分當天補正相關資料,原處分機關即應依
      職權審酌,以符依法行政原則,詎料原處分機關非但以訴願人逾期補正為由駁
      回申請,更以訴願人納管申請已於 112  年 5  月 30 日駁回為由,拒絕審查
      訴願人所補正資料,自係違反依法行政原則。
二、答辯意旨略謂:
(一)依 101  年 6  月 6  日航照圖所示,系爭工廠廠址曾有建物存在,後因火災
      毀損於 111  年間始復原,復原期間該址皆為空地並無建物存在,且該建物於
      毀損前使用主體為傢俱行尚非訴願人,另訴願人稱建物整修期間將工廠搬至三
      峽持續生產,原址則持續進行加工粉碎再生利用產品,惟又稱系爭工廠係從事
      金屬製品製造業,說法前後不一,則訴願人購買鋼鐵材料之單據自無法合理說
      明訴願人於 105  年 5  月 19 日前已於系爭工廠廠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
(二)系爭工廠建物毀損近 10 年後始復原,客觀上難認其有積極籌辦整修復原之意
      願,又訴願人於○○區○○路○段 400  號及○○區○○街 191-2  號另有工
      廠營運,縱其有無法於 1  年內復原建物之因素,其僅附 102  年至 108  年
      進出貨發票,無其他佐證資料證明於建廠期間於何處從事物品製造、加工,而
      員工簡君之勞保資料與切結書客觀上亦尚難認其實際工作地點,依土地租約僅
      能證明訴願人確有租用系爭工廠坐落之土地,亦無法確認如訴願人所稱有於該
      處進行加工粉碎再生利用產品。
(三)本件訴願人於 111  年 3  月 17 日申請納管,原處分機關先後以 111  年 5
      月 6  日新北經登字第 1118123280 號函、111 年 11 月 25 日新北經登字第
       1118130473 號函通知限期補正,另考量訴願人案情特殊及經濟部於 111  年
      間陸續針對建物毀損案件有相關釋示,原處分機關續以 112  年 4  月 12 日
      新北經登字第 1128124456 號函通知訴願人於 112  年 4  月 30 日前補正,
      惟訴願人於 112  年 5  月 4  日始檢附相關補正文件,原處分機關已善盡行
      政程序法第 102  條規定給予訴願人陳述意見機會,訴願人未依期限內踐行相
      關程序,原處分機關駁回申請,亦屬正當。
(四)復依 112  年 5  月 19 日立法委員協調會議紀限期訴願人於同年 5  月 29
      日前提供租約及員工勞健保資料,雖本局於系爭號函駁回訴願人申請後始收到
      訴願人之補充資料,經審查後仍未符合協調會議紀錄內容,故以 112  年 5
      月 31 日新北經登字第 1128121733 號函通知訴願人,如不服該駁回處分,請
      依訴願程序辦理。綜上,本件訴願人不合特定工廠登記辦法所定納管要件,原
      處分機關以系爭號函否准訴願人申請,合理有據,謹請查核予以駁回等語。
    理    由
一、關於系爭號函部分:
(一)按工廠管理輔導法第 2  條規定:「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經濟部;在
      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及本府 104  年 7
      月 15 日新北府經秘字第 1041271121 號公告:「公告本府關於工廠管理輔導
      法、…所定主管機關權限,劃分予本府經濟發展局執行,…均自 104  年 7
      月 24 日生效。」。準此,本件原處分機關為有權限處分機關。
(二)次按工廠管理輔導法第 28 條之 5  第 1  項規定:「低污染之既有未登記工
      廠,應於本法中華民國 108  年 6  月 27 日修正之條文施行之日起 2  年內
      ,自行或於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知後,申請納管,並於修正施行之日
      起 3  年內,提出工廠改善計畫。…。」。
(三)復按工廠管理輔導法第 28 條之 7  第 3  項規定:「本章有關低污染之認定
      基準、第 28 條之 5  第 1  項、第 4  項、第 5  項及前條規定之申請條件
      、程序、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審查程序、基準、核定工廠改善計畫得附
      加負擔之事項、改善情形之查核、展延改善完成之期限、第 28 條之 5  第 3
      項第 4  款之規定事項、第 1  項營運管理金與第 28 條之 5  第 2  項納管
      輔導金之數額、繳交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
      關定之。」,及特定工廠管理辦法第 1  條規定:「本辦法依工廠管理輔導法
      (以下簡稱本法)第 28 條之 5、第 28 條之 6  及第 28 條之 7  第 3  項
      規定訂定之。」、第 2  條第 1  項規定:「未登記工廠符合下列條件者,至
      遲應於中華民國 111  年 3  月 19 日前向工廠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申請納管:一、105 年 5  月 19 日前已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且申請
      時仍持續中。二、屬低污染事業。三、產品非屬依法令禁止製造。四、非屬經
      濟部(以下簡稱本部)基於環境保護或安全考量公告不宜設立工廠。五、非屬
      所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報請本部同意公告不宜設立工廠。」、第 3
      條第 1  項及第 2  項規定:「依前條第 1  項申請納管之工廠,申請時應檢
      附下列文件,並依第 5  條規定繳交納管輔導金:一、納管申請書。…四、最
      近 3  個月內工廠現場照片,及工廠座落土地之土地登記簿謄本、地籍圖謄本
      ,並標示出廠地與建築物位置。五、於中華民國 105  年 5  月 19 日以前既
      有建物及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事實之證明文件。六、最近 1  年內經查復非位
      於本部公告不宜設立工廠地區之下列文件:(一)內政部營建署環境敏感地區
      單一窗口查詢平台查詢之環境敏感地區應免查範圍資料;如有應查範圍者,則
      附應查範圍之查復文件或逕向各區位劃設主管機關申請之查復文件。…(第 1
      項)。前項第 5  款及第 6  款之應檢附文件,得於申請後 6  個月內補正;
      其他應檢附文件有應記載事項缺漏、或文件不齊全者,直轄市、縣(市)主管
      機關應通知申請人限期補正,補正期間不得超過 30 日。屆期未補正者,應以
      書面駁回納管申請,其已繳交之納管輔導金,不予退還(第 2  項)。」、第
      6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第 2  條申請納管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直
      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以書面予以駁回:二、不符合第 2  條第 1  項納
      管條件。」。
(四)再按法務部 108  年 4  月 10 日法律字第 10803504870  號函要旨略以:「
      …行政程序法第 117、119 條規定參照,行政處分必須符合形式合法要件及實
      質合法要件,倘欠缺其一,即為瑕疵之行政處分,而屬違法之行政處分;又判
      斷行政處分有無違法,應以行政處分作成時事實狀態及法律規定為基準,且『
      事實狀態』乃專指原處分作成時已經發生的事實,…。」。
(五)末按經濟部 111  年 1  月 24 日經授中字第 11131300080  號函略以:「…
      說明:…二、未登記工廠於其 105  年 5  月 19 日前既有廠地範圍內,建物
      因毀損經整修復原後,就未超過 105  年 5  月 19 日以前之建物投影面積,
      且未有工廠管理輔導法第 20 條第 2  項認定歇業之情事者,得依特定工廠登
      記辦法請各地方政府核實辦理相關納管、改善及取得特定工廠登記。」、111
      年 12 月 28 日經中字第 11130000050  號函略以:「…說明:…二、有關未
      有工廠管理輔導法第 20 條第 2  項認定歇業之情事者乙節,倘業者提出建物
      經毀損後有積極籌辦整修復原之證明,而主觀上具有繼續於原廠地從事製造加
      工之意願,且經該管主管機關審認無移做工廠以外之用途、或以出借、出租、
      出售或其他方式提供第三人使用等情事,是應符合說明一函示(註:即前開經
      濟部 111  年 1  月 24 日經授中字第 11131300080  號函),得予以納管。
      」。
(六)卷查訴願人於 111  年 3  月 17 日就系爭工廠,依特定工廠登記辦法第 2
      條第 1  項規定,向原處分機關申請納管,因訴願人檢附之文件尚有缺漏,原
      處分機關遂依特定工廠登記辦法第 3  條第 2  項規定,以補正函 1  限期訴
      願人補正事實欄所述應備文件。因訴願人逾期仍未補正,原處分機關續以補正
      函 2  限期訴願人於 111  年 12 月 20 日前補正,嗣經濟部以 111  年 12
      月 28 日經中字第 11130000050  號函說明二略以:「…倘業者提出建物經毀
      損後有積極籌辦整修復原之證明,而主觀上具有繼續於原廠地從事製造加工之
      意願,且經該管主管機關審認無移做工廠以外之用途、或以出借、出租、出售
      或其他方式提供第三人使用等情事,…得予以納管。」,經原處分機關查調相
      關資料,發現系爭工廠廠址於 101  年 6  月曾有建物存在,後因火災毀損,
      於 111  年間始整修復原,遂參酌上開號函意旨,以補正函 3  通知訴願人如
      認符合上開經濟部函所述建物毀損後有積極籌辦整修復原情形,應於 112  年
      4 月 30 日前補正 102  年 6  月至 110  年 6  月建廠期間未解雇系爭工廠
      員工之證明、102 年 6  月至 110  年 6  月間建廠計畫書、工程契約書、原
      物料採購單等文件,並說明 8  年間建物無法復原之原因、102 年 6  月至 1
      10  年 6  月於他址(除登記有案三峽廠外)有從事物品製造、加工證明文件
      ,訴願人於 112  年 5  月 4  日檢附系爭工廠廠址航拍圖、工廠照片、發票
      影本及工程合約影本等文件,此有 111  年 3  月 17 日納管申請書、前開號
      函、訴願人 112  年 5  月 4  日(機關收文日)補正文件等影本附卷可稽,
      是原處分機關審酌後,認訴願人檢附文件尚難證明訴願人於 105  年 5  月 1
      9 日前已於系爭工廠廠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亦無法證明訴願人於系爭工廠
      整修復原期間有於他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未符特定工廠登記辦法第 2  條
      第 1  項第 1  款所定納管條件,爰依同辦法第 6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
      ,以系爭號函否准訴願人申請,依前揭相關規定,洵屬有據。
(七)至訴願人主張補正之發票與系爭工廠行業別相符,足證訴願人確有於 105  年
      5 月 19 日前於系爭工廠廠址從事製造加工之事實,原處分機關僅以消防局檢
      查紀錄即驟認訴願人未於該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有違行政程序法第 36 條
      職權調查證據、對當事人有利不利事項一律注意義務,且原處分機關對訴願人
      所提購買鋼鐵材料之單據未說明如何不採之理由;又既然訴願人須證明有於他
      址製造加工之事實,則訴願人所附 102  年至 108  年進出貨發票自與他址有
      相關,然原處分竟以上開文件無法證明訴願人有於他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之
      事實,顯然與經驗及論理法則相違背;另原處分機關以訴願人未依協調會會議
      紀錄所載日期前提供相關文件而駁回訴願人之申請,然特定工廠登記辦法第 3
      條第 2  項規定原處分機關應「通知申請人限期補正」,原處分機關未於協調
      會後以函文正式通知訴願人限期補正,顯未踐行法定程序;再訴願人於 112
      年 5  月 30 日原處分當天補正相關資料,原處分機關即應依職權審酌,詎料
      原處分機關以訴願人逾期補正為由駁回申請,拒絕審查訴願人所補正資料,自
      係違反依法行政原則等語。惟查:
      1.按特定工廠登記辦法第 2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可知,未登記工廠於 1
        05  年 5  月 19 日前已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且申請時仍持續從事物品製
        造、加工之行為者,始具備申請納管之資格。是申請納管之工廠,依同辦法
        第 3  條第 1  項第 5  款及第 4  條第 1  項之規定,自需檢附既有建物
        及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事實之相關證明文件,以證明其已符合前揭規定之條
        件。查本件訴願人雖檢附於 105  年 1  月 29 日購買鋼鐵材料之出貨單,
        其上送貨地址為系爭工廠廠址,惟出貨單並非特定工廠登記辦法第 4  條第
        1 項第 2  款各目所列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事實之證明文件,且訴願人亦未
        檢附系爭工廠 105  年 5  月 19 日前既有建物證明文件,原處分機關爰依
        職權查調系爭工廠廠址空照圖,發現該址於 101  年 6  月 6  日曾有建物
        存在,惟同年間因火災毀損,至 111  年 6  月整修復原之前皆為空地,並
        無任何建物存在,則該進貨單僅能證明訴願人有於 105  年 1  月 29 日系
        爭工廠廠址領受該批鋼鐵材料之事實,尚難僅憑該進貨單即證明訴願人有於
        105 年 5  月 19 日前在該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之事實,是原處分機關另
        依職權查調該建物歷次消防安全檢查紀錄,查得該建物毀損前並非訴願人所
        使用,自無違行政程序法第 36 條職權調查及有利不利一律注意原則。再查
        原處分機關補正函 3  說明三略以:「查申設廠址於 102  年 6  月至 110
        年 6  月無建物存在,多年皆為空地,且案附 105  年 1  月 29 日出貨單
        仍送至申設廠址,尚難審認於該址有從事物品製造加工業務。…。」,及系
        爭號函說明五:「查申設廠地號土地依 101  年 6  月 6  日航照圖所示曾
        有建物存在,101 年間因火災毀損於 111  年間始復原,惟消防局檢查紀錄
        所示當時使用主體非為貴事業,且 105  年間無建物存在,案附 105  年 1
        月購買鋼材之單據,尚無法合理說明貴事業 105  年 5  月 19 日前已於申
        設廠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是原處分機關於前揭號函中均已敘明該進
        貨單尚難證明訴願人有於 105  年 5  月 19 日前在系爭工廠廠址從事物品
        製造加工之理由。
      2.綜參經濟部 111  年 1  月 24 日經授中字第 11131300080  號函及 111
        年 12 月 28 日經中字第 11130000050  號函意旨,未登記工廠於其 105
        年 5  月 19 日前既有廠地範圍內,建物因毀損經整修復原後,倘業者提出
        建物經毀損後有積極籌辦整修復原之證明,而主觀上具有繼續於原廠地從事
        製造加工之意願,並經該管主管機關審認無移做工廠以外之用途、或以出借
        、出租、出售或其他方式提供第三人使用等情事,得予以納管。查本件原處
        分機關經職權查調結果,發現系爭工廠廠址曾有建物存在,後因火災毀損,
        遂參酌前開經濟部函意旨,以補正函 3  通知訴願人略以:「…說明:…三
        、…如貴事業認符合前開函釋建物毀損後有積極籌辦整修復原,請依旨揭期
        限檢送下列文件到局:(一)102 年 6  月至 110  年 6  月建廠期間未解
        雇申設廠址員工之證明,如員工勞保投保文件等。…(三)102 年 6  月至
        110 年 6  月於他址(除登記有案三峽廠外)有從事物品製造、加工證明文
        件,如訂購單、出貨單據、廠房租賃契約書等。」。次據卷附納管申請書所
        示,系爭工廠之產業類別為金屬製品製造業,又訴願人除申請納管之系爭工
        廠外,尚有登記有案之康○企業有限公司三峽廠(註:位於本市三峽區○○
        里○○路○段 400  號,工廠登記編號:99718009,下稱三峽廠),該廠產
        業類別為塑膠製品製造業,主要產品為塑膠製品。再查訴願人檢附之 102
        年至 108  年間採購發票,其採購材料為塑膠料、塑膠廢料等塑膠原料,發
        票上並未有出貨地址,則該等發票僅能證明訴願人有於 102  至 108  年間
        買受塑膠原料之事實,原處分機關自無從辨識該等塑膠原料係供三峽廠或系
        爭工廠生產之用。另查訴願人提供員工簡O熙之勞保投保資料並未註明該員
        工工作廠址,加之訴願人於 112  年 5  月 4  日檢附系爭工廠廠址空照圖
        亦註明該址於 103  年間係供作堆置塑料、產品、預置場之用,是上開採購
        發票、勞保投保資料及空照圖皆無法證明訴願人在建物毀損後整修復原期間
        有繼續於原址或三峽廠以外他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之意願,自與前開經濟
        部 111  年 1  月 24 日經授中字第 11131300080  號函及 111  年 12 月
         28 日經中字第 11130000050  號函意旨不符。
      3.按特定工廠登記辦法第 3  條第 1  項及第 2  項規定,申請人申請未登記
        工廠納管檢附文件有缺漏時,主管機關應通知申請人限期補正。又按同辦法
        第 2  條第 1  項第 1  款及第 6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未登記工廠
        倘非於 105  年 5  月 19 日以前從事製造加工,或申請時非持續中,主管
        機關應以書面予以駁回申請。查本件訴願人於 111  年 3  月 17 日申請納
        管時尚有缺漏應備文件,原處分機關遂先後以補正函 1  至補正函 3  分別
        限期訴願人補正,雖訴願人於補正函 3  所定補正期限後始檢附補正文件,
        惟原處分機關仍係依職權審酌該文件後,認前開文件均無法證明「訴願人於
        105 年 5  月 19 日前已於系爭工廠廠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或「訴願人
        於整修復原期間有於三峽廠以外他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之事實,不符特
        定工廠登記辦法第 2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之納管條件,爰依同辦法第
        6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以系爭號函否准訴願人申請,訴願人所陳原處
        分機關以訴願人未於會議紀錄所載日期前提供文件而駁回申請一節,係屬誤
        解。
      4.參照法務部 108  年 4  月 10 日法律字第 10803504870  號函要旨,判斷
        行政處分有無違法,應以行政處分作成時事實狀態及法律規定為基準,且「
        事實狀態」乃專指原處分作成時已經發生的事實。查本件原處分機關於 112
        年 5  月 30 日作成系爭號函後,訴願人始於同日第 2  次提送補正文件,
        則「訴願人第 2  次提送補正文件」之事實即非屬原處分作成時已經發生之
        事實,且原處分機關於作成系爭號函當下亦無從審酌訴願人所提送之補正文
        件,自不得以系爭號函作成後始發生之事實指摘系爭號函違法,是訴願人主
        張,尚難採據。從而原處分機關認訴願人不符納管要件,以系爭號函否准訴
        願人申請,於法並無違誤,原處分應予維持。
二、關於 112  年 5  月 31 日函部分:
(一)按訴願法第 1  條第 1  項本文規定:「人民對於中央或地方機關之行政處分
      ,認為違法或不當,致損害其權利或利益者,得依本法提起訴願。」。是以,
      提起訴願以有行政處分存在為前提要件。又依訴願法第 3  條第 1  項規定:
      「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中央或地方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
      他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及訴願法第 77
      條第 8  款規定:「訴願事件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應為不受理之決定:八
      、對於非行政處分或其他依法不屬訴願救濟範圍內之事項提起訴願者。」。
(二)經查系爭協調會之目的,僅在釐清本市未登記工廠於其 105  年 5  月 19 日
      前既有廠地範圍內,建物因毀損經整修復原後如何認定有無工廠管理輔導法第
       20 條第 2  項規定有無歇業情事,並由與會各相關單位表示、統合意見,以
      決定就此類申請納管案件應如何為後續處理,僅屬相關單位間對事實認識、形
      成意見之協調,並無對外發生規制效力之意思存在,自未變動原處分機關前以
      補正函 1  至補正函 3  所命訴願人補正之內容,則原處分機關 112  年 5
      月 31 日函縱認訴願人檢附資料不符協調會議紀錄內容,亦未使訴願人權利義
      務遭受變動或影響;至 112  年 5  月 31 日函通知訴願人應對系爭號函提起
      訴願部分,僅係原處分機關就訴願人申請案件處理情形所為說明,其內容為單
      純的事實敘述或理由說明,並未對外發生准駁之法律效果,是該函性質上屬觀
      念通知,而非行政處分,訴願人對之提起訴願,尚非法之所許,自不應受理。
三、又訴願人申請到會言詞辯論一節,因本案依訴辯雙方所提書面資料已足審決,尚
    無准予到會言詞辯論之必要,併予敘明。
四、綜上論結,本件訴願為部分無理由,部分不受理,依訴願法第 79 條第 1  項及
    第 77 條第 8  款規定,決定如主文。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  吳宗憲
委員  陳明燦
委員  陳立夫
委員  蔡進良
委員  黃源銘
委員  劉宗德
委員  景玉鳳
委員  王藹芸
委員  劉定基
委員  董鈺琪
委員  林泳玲
委員  唐美芝

如不服本決定,得於決定書送達之次日起 2  個月內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地址:臺
北市士林區福國路 101  號)提起行政訴訟。

中華民國 112  年 8  月 30 日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