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查閱內容
瀏覽人數:27858898人
號: 1061040667
旨: 因違反水污染防治法事件提起訴願
發文日期: 民國 106 年 08 月 30 日
發文字號: 新北府訴決字第 1061111845 號
相關法條 訴願法 第 79、93 條
行政罰法 第 18、26、5 條
水污染防治法 第 10、14、15、18-1、3、40、45、46、46-1、64、66-1、7、73 條
環境教育法 第 23、8 條
文:  
新北市政府訴願決定書                                  案號:1061040667  號
    訴願人  陸○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代表人  吳○勝
    代理人  陳丁章  律師
    原處分機關  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上列訴願人因違反水污染防治法事件,不服原處分機關民國 106  年 5  月 4  日新
北環稽字第 1060848193 號函附同日新北環稽字第 30-106-050011  號、第 30-106-
050012  號裁處書所為之處分,提起訴願一案,本府依法決定如下:
    主    文
訴願駁回。
    事    實
緣原處分機關於民國(下同)105 年 7  月 7  日凌晨 2  時 8  分許,派員前往訴
願人所屬臺北廠(地址:本市○○區○○路 129  號)稽查,該廠屬水污染防治法事
業分類及定義公告之食品製造業,並領有原處分機關核發之水污染防治許可證(許可
證字號:新北市環水許字第 04269-02 號)。原處分機關查獲現場廢(污)水處理設
施廢水收集池 3(T01-04)之廢(污)水,未經核准登記之收集、處理單元、流程,
另以專管繞開核准登記之處理單元,由核准登記之放流口排放於地面水體;另稽查人
員於放流口採集水樣送驗,檢驗結果:化學需氧量 1,320mg/L(最大限值 100mg/L)
、生化需氧量 756mg/L(最大限值 30mg/L) 、懸浮固體 160mg/L(最大限值 30mg/
L) ,均未符合放流水標準。原處分機關以訴願人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第 7  條第 1  
項、第 18 條之 1  第 1  項及同法施行細則第 8  條第 2  款第 1  目,依水污染
防治法第 40 條第 1  項、第 46 條之 1  及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罰鍰額度裁罰準則第
2 條、第 3  條規定,以首揭 106  年 5  月 4  日新北環稽字第 30-106-050012 
號裁處書,裁處訴願人新臺幣(下同)446 萬 4,000  元罰鍰;另依水污染防治法第
40  條第 1  項、第 46 條之 1、第 73 條第 1  項第 5  款、第 7  款及行政院環
境保護署(下稱環保署)105 年 3  月 11 日環署水字第 1050017863A  號令,認定
嚴重污染附近水體,情節重大,以首揭 106  年 5  月 4  日新北環稽字第 30-106-
050011  號裁處書,命訴願人所屬臺北廠自送達日起廢止水污染防治許可證(文件)
,並依環境教育法第 23 條第 2  款及同法施行細則第 14 條第 3  項規定,命訴願
人指派環境保護權責人員林○富參加環境講習 2  小時。訴願人不服,對首揭二裁處
書所為之處分,提起本件訴願,並據原處分機關檢卷答辯到府。茲摘敘訴辯意旨於次
:
一、訴願及訴願補充理由意旨略謂:
(一)原處分機關於 105  年 6  月 30 日來訴願人所屬臺北廠稽查後,復於 105 
      年 7  月 7  日再來稽查,此兩事件雖分開,但其實有關聯。訴願人於 105 
      年 7  月 7  日迄今,為改善原處分機關所查核之所有缺失,在未接獲罰鍰處
      分前,即投入心力、資本進行改善,如今設施改善完成,原處分機關卻引用 1
      05  年違規事實予以重罰。原處分機關對於 105  年 6  月 30 日違規事實,
      共裁罰訴願人 328  萬 8,500  元,並勒令臺北廠停工;對 105  年 7  月 7
      日之違規事實裁罰 446  萬 4,000  元,並廢止水污染防治許可證。此對願意
      改善的工廠,情何以堪,對於 1  年來企業改善之善意視若無睹,更視 150 
      多位勞工朋友於不顧。請給本廠活命的機會,並給員工一個上班的機會。
(二)又本件檢驗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懸浮固體等,並非對「污染物」為檢驗
      ,並無所謂「污染物」濃度為放流水標準限值 5  倍以上的情形。本件是否為
      原處分所稱水污染防治法第 18 條之 1  第 1  項之「繞流排放」已非無疑。
      況且,原處分機關曾以「違反水污染防治法限期改善或補正通知書」,通知訴
      願人就「現場 T01-4  廢水收集池之廢水以專管接至 T01-12 放流槽排放」一
      節,立即停止繞流排放之行為,並要求訴願人應於完成改善後檢送拆除前後照
      片。105 年 7  月 7  日訴願人即著手改善,同日完成後即以 105  陸仕字第 
      026 號函檢附拆除前後照片送達原處分機關。自始未再收到任何改善通知。
(三)假設,上開稽查所認屬「繞流排放」行為,已於當日改善完成。原處分機關卻
      於 1  年後才認定「廢止」防治許可證之「必要性」,不知道此「必要時」標
      準何在,亦不合比例原則。況且,訴願人為改善放流水標準問題,早於 105
      年發包予廠商規劃施工,並已完工,於 106  年 3  月 23 日提出水污染防治
      許可證變更申請後,始於 106  年 5  月 4  日以 105  年 7  月 7  日之稽
      查所得之情事,認定合於水污染防治法第 46 條之 1  所定「必要時」,之要
      件,顯不合於比例原則下位概念「適當性」之標準。
(四)訴願人作為知名超商的代工廠,供給即時餐飲,依合約執行每日不能斷貨,廢
      止訴願人工廠之水污染防治許可證將導致訴願人工廠停工,停工等同毀約,必
      被違規罰款、轉單,實質上等同關廠。並導致 150  多個員工家庭頓失依靠,
      本廠員工年齡半數高達 50 歲以上,失去工作,將永遠失業,請各位委員,審
      酌訴願人工廠已有改善實績,給予工廠一個活命的機會。
(五)綜上所述,請求作成如聲明所示之訴願決定。
二、答辯及答辯補充理由意旨略謂:
(一)查訴願人所屬臺北廠係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定義之食品製造業,領有水
      污染防治許可證,訴願人即負有應依核准登記事項運作之義務,並使廢(污)
      水經核准登記之收集、處理單元流程收集、處理後,以核准登記之放流口排放
      。惟查,本局分別於 105  年 6  月 30 日及 7  月 7  日查獲多項違規事實
      ,分屬各自獨自事件,並無關聯,本局依法裁處,並無不合。
(二)又訴願人於 106  年 4  月 24 日預報檢測結果僅代表訴願人當日採樣檢測樣
      品,並不涉及本件違規事實判斷。
(三)另依環保署 86 年 10 月 16 日環署水字第 60719  號函釋:「水污染防治法
      第 7  條所稱符合放流水標準,係指放流水各項污染物均符合放流水標準所定
      限值。」,放流水標準係指針對符合水污染防治事業所排放廢(污)水污染物
      限值規範。
(四)綜上,本案違規事實明確,本件訴願為無理由,敬請查察予以駁回等語。
    理    由
一、按水污染防治法第 3  條:「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同法第 64 條:「本
    法所定之處罰,除另有規定外,在中央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之,在直轄市由直
    轄市政府為之,在縣(市)由縣(市)政府為之。」。本府 104  年 7  月 22
    日新北府環秘字第 1041270279 號公告:「主旨:本府關於…水污染防治法…所
    定主管機關權限,劃分予本府環境保護局執行,…均自 104  年 7  月 24 日生
    效。」,準此,本案原處分機關為有權限處分之機關。
二、次按水污染防治法第 7  條第 1  項:「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或建築物污水處
    理設施,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應符合放流水標準。」、同法第 18 條
    之 1  第 1  項:「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產生之廢(污)水,應經核准登記之
    收集、處理單元、流程,並由核准登記之放流口排放,或依下水道管理機關(構
    )核准之排放口排入污水下水道,不得繞流排放。」,水污染防治法施行細則第
    8 條第 2  款第 1  目:「本法第 18 條之 1  第 1  項所定繞流排放,係指下
    列情形之一:二、廢(污)水未經核准登記之收集、處理單元、流程,而由核准
    登記之放流口排放,有下列情形之一:(一)排放廢(污)水中污染物濃度為放
    流水標準限值 5  倍以上。但氫離子濃度指數、大腸桿菌群及水溫,不在此限。
    」。放流水標準第 2  條:「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及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之放
    流水標準,其水質項目及限值如附表一。」,本案適用附表 1  如下:
    ┌─────┬───────┬────┐
    │適用區域  │項目          │最大限值│
    ├─────┼───────┼────┤
    │          │懸浮固體(SS)│30      │
    │食品製造業├───────┼────┤
    │          │生化需氧量    │30      │
    │          ├───────┼────┤
    │          │化學需氧量    │100     │
    └─────┴───────┴────┘
三、又按水污染防治法第 40 條第 1  項:「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排放廢(污)水
    ,違反第 7  條第 1  項或第 8  條規定者,處 6  萬元以上 2,000  萬元以下
    罰鍰,並通知限期改善,屆期仍未完成改善者,按次處罰;情節重大者,得令其
    停工或停業;必要時,並得廢止其水污染防治許可證(文件)或勒令歇業。」、
    同法第 46 條之 1:「排放廢(污)水違反第 18 條之 1  第 1  項、第 2  項
    或第 4  項規定者,處 6  萬元以上 2,000  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改善,
    屆期仍未完成改善者,按次處罰;情節重大者,得令其停工或停業;必要時,並
    得廢止其水污染防治許可證(文件)或勒令歇業。」、同法第 66 條之 1:「依
    本法處罰鍰者,其額度應依污染特性及違規情節裁處(第 1  項)。前項裁罰準
    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2  項)。」。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罰鍰額度裁罰準則
    第 2  條:「違反本法規定者,罰鍰額度除依下列規定附表一至附表八所列情事
    裁處外,依行政罰法第 18 條第 1  項規定,應審酌違反本法義務行為應受責難
    程度、所生影響,並得考量受處罰者之資力。」、同準則第 3  條:「前條附表
    一至附表五罰鍰額度計算公式規定如下:罰鍰額度=處分點數×處分基數(第 1
    項)。前項處分點數為違規態樣點數加計加重點數扣除減輕點數;處分基數係指
    依附表八所列處分依據與違規者分類對應之處分基數(第 2  項)。依前條附表
    六或附表七計算罰鍰額度,應依所列情事對應之罰鍰金額裁處之(第 3  項)。
    前二項罰鍰額度之計算取至新臺幣元,小數點後無條件捨去(第 4  項)。」。
    本案罰鍰金額計算如下表:
四、再按環境教育法第 23 條:「自然人、法人、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之非法人團體
    、中央或地方機關(構)或其他組織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處分機關並應令該
    自然人、法人、機關或團體有代表權之人或負責環境保護權責人員接受 1  小時
    以上 8  小時以下之環境講習:一、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之行政法上義
    務,經處分機關處停工、停業處分。二、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之行政法
    上義務,經處分機關處 5  千元以上罰鍰。」,環境教育法施行細則第 7  條第
    6 款:「本法第 8  條第 2  項第 3  款、第 3  項及第 23 條所定環境保護法
    律如下:…六、水污染防治法。」、同法第 14 條第 3  項:「處分機關依前 2
    項裁處環境講習時,應於處分書記載接受環境講習之對象;其屬環境保護權責人
    員應接受環境講習之情形者,法人、非法人團體、機關(構)、公營事業機構或
    其他組織應提供所指派接受環境講習之環境保護權責人員姓名及相關資料,經令
    限期提供仍拒不提供者,處分機關得逕令該法人、非法人團體、機關(構)、公
    營事業機構或其他組織有代表權之人接受環境講習。」。
五、末按環保署 86 年 10 月 16 日環署水字第 60719 號函釋:「水污染防治法第 
    7   條所稱符合放流水標準,係指放流水中各項污染物均符合放流水標準所定限
    值。」。環保署 105  年 3  月 11 日環署水字第 1050017863A  號令:「核釋
    水污染防治法第 18 條之 1  第 1  項所定繞流排放與第 2  項所定稀釋行為,
    為同法第 73 條第 1  項第 7  款所稱嚴重污染附近水體品質之行為。」。
六、卷查原處分機關於 105  年 7  月 7  日 2  時 8  分許,派員前往訴案址稽查
    ,現場查獲訴願人所屬臺北廠廢(污)水處理設施廢水收集 3(T01-04)之廢(
    污)水,未經核准登記之收集、處理單元、流程,另以專管繞開核准登記之處理
    單元,由核准登記之放流口排放於地面水體;另稽查人員於放流口採集水樣送驗
    ,檢驗結果:化學需氧量 1,320mg/L (最大限值 100mg/L) 、生化需氧量 756
    mg/L(最大限值 30mg/L) 、懸浮固體 160mg/L(最大限值 30mg/L) ,未符合
    放流水標準,此有原處分機關稽查紀錄(稽查紀錄編號:04-E-103739 )、檢驗
    報告影本及現場採證照片數幀等文件附卷可稽。訴願人違規事實明確,應堪認定
    。
七、至訴願人主張本件檢驗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懸浮固體等,並非對「污染物
    」為檢驗,並無所謂「污染物」濃度為放流水標準限值 5  倍以上的情形云云。
    經查,依本件稽查紀錄、現場採證照片及廢(污)檢驗報告所示,稽查當日現場
    查獲廢(污)水處理設施廢水收集池 3(T01-04)之廢(污)水,未經核准登記
    之收集、處理單元、流程,另以專管繞開核准登記之處理單元,由核准登記之放
    流口排放於地面水體;另於放流口採集廢(污)水樣品送驗,檢驗結果:化學需
    氧量 1,320mg/L、生化需氧量 756mg/L、懸浮固體 160mg/L,均逾放流水標準限
    值 5  倍以上,屬水污染防治法第 18 條之 1  第 1  項及水污染防治法施行細
    則第 8  條第 2  款第 1  目所定「繞流排放」之違規要件。又依環保署 105
    年 3  月 11 日環署水字第 1050017863A  號令,水污染防治法第 18 條之 1 
    第 1  項所定繞流排放行為,為同法第 73 條第 1  項第 7  款所稱嚴重污染附
    近水體品質之行為,已該當水污染防治法第 46 條之 1  所定情節重大之要件。
    從而,原處分機關以訴願人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第 7  條第 1  項、第 18 條第 2
    款第 1  目及同法施行細則第 8  條第 2  款第 1  目等規定,依水污染防治法
    第 40 條第 1  項、第 46 條之 1  及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罰鍰額度裁罰準則第 2
    條、第 3  條規定,裁處訴願人 446 萬 4,000 元罰鍰,並為防止訴願人持續作
    業,污染附近水體,廢止訴願人所屬臺北廠之水污染防治許可證,於法並無不合
    ,原處分應予維持。
八、另訴願人申請停止執行一節,因原處分並無合法性顯有疑義、執行後將發生難於
    回復之損害,亦無停止執行之急迫必要性等情事,訴願人訴請停止原處分之執行
    ,顯與訴願法第 93 條第 2  項規定之停止執行要件不合,併予指明。
九、綜上論結,本件訴願為無理由,爰依訴願法第 79 條第 1  項規定,決定如主文
    。

主任委員  黃怡騰

委員  陳明燦
委員  陳立夫
委員  張文郁
委員  蔡進良
委員  黃源銘
委員  劉宗德
委員  王藹芸
委員  劉定基
委員  林泳玲
委員  賴玫珪
委員  許宏仁

如不服本決定,得於決定書送達之次日起 2  個月內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地址:臺
北市士林區文林路 725  號)提起行政訴訟。

中華民國 106  年 8  月 30 日
相關圖表: 附表.PDF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