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查閱內容
瀏覽人數:27860635人
號: 1041040625
旨: 因違反水污染防治法事件提起訴願
發文日期: 民國 104 年 08 月 10 日
發文字號: 新北府訴決字第 1041175350 號
相關法條 訴願法 第 81 條
水污染防治法 第 14、3、45、7 條
環境教育法 第 23 條
文:  
新北市政府訴願決定書                                  案號:1041040625  號
    訴願人  洪○丁
    原處分機關  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上列訴願人因違反水污染防治法事件,不服原處分機關 104  年 5  月 18 日新北環
稽字第 30-104-050013  號裁處書所為之處分,提起訴願一案,本府依法決定如下:
    主    文
原處分撤銷,由原處分機關另為適法之處分。
    事    實
緣訴願人於本市○○區○○里 4  鄰 25 之 2  號從事畜牧業,為水污染防治法定義
之事業。原處分機關於 104  年 4  月 11 日 16 時許,派員至該址稽查,發現訴願
人未取得廢水排放許可,逕行排放廢水於地面水體;另原處分機關稽查人員於排放口
採集水樣送驗,其檢驗結果為懸浮固體 2,600mg/L(放流水準標最大限值 150mg/L)
、生化需氧量 3,400mg/L(放流水標準最大限值 80mg/L) 、化學需氧量 5,700mg/L
(放流水標準最大限值 600mg/L)均未符合放流水標準。原處分機關以訴願人業已違
反水污染防治法第 7  條第 1  項、第 14 條第 1  項暨放流水標準第 2  條規定,
依水污染防治法第 45 條第 1  項規定,以首揭裁處書,裁處訴願人新臺幣(下同)
600 萬元罰鍰,並依環境教育法第 23 條第 2  款規定,裁處環境講習 8  小時整。
訴願人不服,提起本件訴願,並據原處分機關檢卷答辯到府。茲摘敘訴辯意旨於次:
一、訴願意旨略謂:
(一)系爭處分於極短時間內連續開罰,未給予訴願人適當的改善時間。
      訴願人已於去年底申請核發廢水排放許可證,惟因補件、送件程序,耗時費日
      ,所申請之排放許可證仍在審查中,訴願人並非蓄意違反法規。
(二)系爭處分以「查獲地下管線及排放口」為由逕行處分,理由未備。
      本次稽查數日前,已有稽查人員開罰並告知訴願人,訴願人已於數日前即封閉
      該地下管線及排放口,並未再予排放廢水,豈可再次開罰,再者原處分機關據
      此再次作成裁處,實有違一事不二罰之嫌。
(三)稽查人員所採集水樣並非訴願人所排之廢水。
      訴願人於本次稽查日前,已將排放口封閉,稽查當日並無排放廢水,又何來水
      樣可供採集?究其原因,實乃原處分機關誤採地面水樣而作檢驗。復,地面水
      樣檢驗結果超標原因為何?訴願人知悉未取得許可而不得排放廢水,乃依規定
      將廢水收集至廢水處理措施,因稽查當日適逢大雨,稽查人員採樣混有雨水,
      是檢驗結果未符合標準,不得謂訴願人排放廢水所致。
(四)原處分機關裁處訴願人最高額 600  萬元罰鍰,業已違反比例原則。
      訴願人先前雖有數次違規,惟乃因水污染防治許可申請未能審查通過。而多次
      裁處罰鍰剝奪訴願人改善廢水處理設施之能力,業已違反比例原則。
(五)綜合上述,懇請原處分機關,改易裁處最低金額 6  萬元罰鍰云云。
二、答辯意旨略謂:訴願人從事畜牧業,本局於 104  年 4  月 11 日 16 時至 18
    時許,派員至新北市○○區○○里 4  鄰 25 之 2  號稽查,發現訴願人未取得
    廢水排放許可,逕行排放廢水於地面水體;另於排放口採集水樣送驗,檢驗結果
    :懸浮固體 2,600mg/L(放流水準標最大限值 150mg/L)、生化需氧量 3,400mg
    /L(放流水標準最大限值 80mg/L) 、化學需氧量 5,700mg/L(放流水標準最大
    限值 600mg/L),此有稽查時採證照片 14 幀及檢驗報告 1  份附卷可稽,本局
    依法告發處分,洵屬有據等語。
    理    由
一、按水污染防治法第 3  條規定:「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環境保護
    署;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本府 100  年 1 
    月 19 日北府環秘字第 1000005770 號公告:「主旨:公告本府關於……水污染
    防治法……所定主管機關權限,劃分予本府環境保護局執行,並自即日生效。」
    準此,本案原處分機關為有權限處分之機關,合先敘明。
二、次按水污染防治法第 7  條第 1  項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或建築物污
    水處理設施,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應符合放流水標準。」同法第 14 
    條規定:「事業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應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申請核發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後,並依登記事項運作,始得排放廢(
    污)水。登記事項有變更者,應於變更前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提出申請
    ,經審查核准始可變更(第 1  項)。前項登記事項未涉及廢(污)水、污泥之
    產生、收集、處理或排放之變更,並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者,得於規定期限辦理
    變更(第 2  項)。排放許可證與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之適用對象、申請、審查程
    序、核發、廢止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 3  項
    )。」
三、再按放流水標準第 2  條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及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
    之放流水標準,其水質項目及限值如下表。但特定業別、區域另定有排放標準者
    ,依其規定。」該附表為:「適用範圍:畜牧業(一);項目:生化需氧量最大
    限值 80mg/L 、化學需氧量最大限值 600mg/L、懸浮固體最大限值 150mg/L。」
四、末按水污染防治法第 45 條第 1  項規定:「違反第 14 條第 1  項未取得排放
    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而排放廢(污)水者,處 6  萬元以上 600  萬元以
    下罰鍰,主管機關並應令事業全部停工或停業;必要時,應勒令歇業。」另環境
    教育法第 23 條規定:「自然人、法人、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之非法人團體、中
    央或地方機關(構)或其他組織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處分機關並應令該自然
    人、法人、機關或團體有代表權之人或負責環境保護權責人員接受 1  小時以上
    8 小時以下之環境講習:一、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之行政法上義務,經
    處分機關處停工、停業處分。二、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之行政法上義務
    ,經處分機關處 5  千元以上罰鍰。」
五、卷查原處分機關於 104  年 4  月 11 日 16 時許,派員至本市○○區○○里 4 
    鄰 25 之 2  號稽查,發現訴願人於該址從事畜牧業,屬水污染防治法定義之事
    業,惟現場查獲訴願人未取得廢水排放許可,逕行排放廢水於地面水體;另原處
    分機關稽查人員於該排放口採集水樣送驗,其檢驗結果為懸浮固體 2,600mg/L(
    放流水準標最大限值 150mg/L)、生化需氧量 3,400mg/L(放流水標準最大限值
    80mg/L)、化學需氧量 5,700mg/L(放流水標準最大限值 600mg/L)均未符合放
    流水標準,此有原處分機關稽查紀錄、檢驗報告及現場採證照片數幀等附卷可稽
    。是原處分機關認定訴願人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第 7  條第 1  項、第 14 條第 1
    項暨放流水標準第 2  條規定,依水污染防治法第 45 條第 1  項及環境教育法
    第 23 條第 2  款規定,以首揭裁處書所為之處分,固非無據。
六、惟行政機關之行政行為,應符合行政自我拘束原則。所謂「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乃指行政機關行使權限作成一行政決定時,對於之前已經形成行政先例之案件
    ,若無正當理由,則應受該行政先例或行政慣習所拘束。經查,原處分機關稽查
    人員曾於 103  年 8  月 8  日、104 年 1  月 9  日、104 年 1  月 28 日、
    104 年 4  月 8  日前往訴願人所經營養豬場稽查,發現訴願人未取得廢水排放
    許可證,逕行將廢水排放於地面水體等情,遂先後分別裁罰訴願人 16 萬、16
    萬、22  萬、24  萬元罰鍰在案。其中原處分機關對於訴願人 104  年 4  月 8 
    日之違規行為,係依水污染防治法第 45 條第 1  項及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罰鍰額
    度裁罰準則第 2  條規定,以 104  年 5  月 15 日新北環稽字第 30-104-0500
    7 號裁處書,裁處訴願人 24 萬元罰鍰,惟原處分機關復於 3  日後再次前往訴
    願人所經營之養豬場稽查,查獲訴願人未取得廢水排放許可證,逕行排放廢水於
    地面水體,並於現場排放口採集水樣送驗,其檢驗結果為懸浮固體 2,600mg/L(
    放流水準標最大限值 150mg/L)、生化需氧量 3,400mg/L(放流水標準最大限值
    80mg/L)、化學需氧量 5,700mg/L(放流水標準最大限值 600mg/L),均未符合
    放流水標準,原處分機關遂以首揭裁處書,逕行裁處訴願人最高金額 600  萬元
    罰鍰,卻未依「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罰鍰額度裁罰準則」之規定,審定罰鍰金額,
    除有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外,恐亦有違反比例原則之虞,爰將原處分撤銷,由
    原處分機關另為適法之處分,以資妥適。
七、綜上論結,本件訴願為有理由,爰依訴願法第 81 條第 1  項規定,決定如主文
    。

主任委員  黃怡騰(公假)

委員  陳立夫(代理)
委員  陳明燦
委員  張文郁
委員  蔡進良
委員  黃源銘
委員  劉宗德
委員  景玉鳳
委員  王藹芸
委員  劉定基
委員  林泳玲

中華民國 104  年 8  月 10 日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