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查閱內容
瀏覽人數:26385447人
號: 1005090579
旨: 因戶籍法事件提起訴願
發文日期: 民國 100 年 11 月 10 日
發文字號: 北府訴決字第 1000672309 號
相關法條 行政程序法 第 98 條
訴願法 第 1、14、3、77 條
戶籍法 第 16、17、20、41、48 條
文:  
新北市政府訴願決定書                                  案號:1005090579  號
    訴願人  張○發
    原處分機關  新北市新店區戶政事務所
上列訴願人因戶籍法事件,不服原處分機關 100  年 4  月 8  日新北店戶字第 100
0003105 號函、100 年 6  月 1  日新北店戶字第 1000005244 號函,提起訴願一案
,本府依法決定如下:
    主    文
有關原處分機關 100  年 4  月 8  日新北店戶字第 1000003105 號函部分,訴願駁
回。
有關原處分機關 100  年 6  月 1  日新北店戶字第 1000005244 號函部分,訴願不
受理。
    事    實
緣訴願人與訴外人林○貴係夫妻關係,育有張○琦、張○文等 2  名未成年子女,該
2 名未成年子女原設籍於桃園縣○○市○○里 00 鄰○○○路 12 號 5  樓之訴願人
戶內,嗣訴外人林○貴於 98 年 5  月 13 日以其 2  名未成年子女居住於改制前(
下同)臺北縣○○市○○街 6  號 12 樓之 2  之事實,請求原處分機關依戶籍法之
規定處理。經原處分機關派員於 98 年 5  月 18 日會同警勤區員警、里長相關人員
進行查證,確認系爭未成年子女居住於上址且已滿 4  月之事實,乃以 98 年 5  月
19  日北縣店戶字第 0980003913 號函、98  年 6  月 6  日北縣店戶字第 0980004
500 號函附催告書、98  年 6  月 12 日北縣店戶字第 0980004643 號函分別通知訴
願人至原處分機關辦理該 2  名未成年子女戶籍遷徙登記,惟訴願人逾期未辦理,原
處分機關遂依據戶籍法第 48 條規定,於 98 年 7  月 3  日將系爭未成年子女之戶
籍逕為辦理遷徙登記,並以 98 年 7  月 6  日北縣店戶字第 0980005512 號函號通
知訴願人持戶口名簿、身分證至其戶籍所在地戶政事務所補註,併裁處訴願人新臺幣
(下同)900 元罰鍰。訴願人不服,向本府提起訴願,前經本府以 99 年 11 月 5  
日北府訴決字第 0990559102 號函檢送訴願決定書(案號: 992090618)決定:原處
分撤銷,由原處分機關另為適法之處分。案經原處分機關重為審酌,以 99 年 11 月
11  日北縣店戶字第 0900106661 號函通知訴外人林○貴限期辦理撤銷系爭未成年子
女遷入登記,逾期將逕為撤銷,訴外人林○貴不服,提起訴願,經本府以 100  年 3
月 3  日北府訴決字第 0991186039 號函檢送訴願決定書(案號: 995031366)決定
:原處分撤銷,由原處分機關另為適法之處分,再經原處分機關重為審酌,於 100 
年 4  月 8  日、100 年 6  月 1  日以系爭 2  號函通知訴願人已於 100  年 3  
月 31 日撤銷 99 年 12 月 1  日撤銷逕為遷入登記之處分,訴願人不服提起本件訴
願,並據原處分機關檢卷答辯到府(訴願人另對本府 100  年 3  月 3  日北府訴決
字第 0991186039 號函檢送訴願決定書(案號: 995031366)決定不服,以本府為被
告提起行政訴訟,經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以 100  年 8  月 25 日 100  年度訴字第 4
74  號判決駁回其訴在案)。茲摘敘訴辯及參加意旨於次:
一、訴願意旨略謂:
(一)訴願人於 100  年 4  月 14 日收到 100  年 4  月 8  日新北店戶字第 100
      0003105 號行政處分,100 年 6  月 11 日收到 100  年 6  月 1  日新北店
      戶字第 1000005244 號行政處分,不服提起訴願。訴願人於 100  年 3  月 1
      0 日收到 100  年 3  月 3  日北府訴決字第 0991186039 號訴願決定書,且
      在法定期間內提起行政訴訟(案號 100  度訴字第 474  號),由於 100  年
      3 月 3  日之北府訴決字第 0991186039 號訴願決定已進入行政訴訟程序,未
      有判決確定,原處分機關卻以此作出新處分,有藐視司法,枉顧法紀之行徑。
(二)戶籍法第 16 條第 1  項後段,但因服兵役、國內就學或入矯正機關收容者,
      得不為遷出登記。此但書之立法由來為立法院 86 年 4  月 29 日當時戶籍法
      第 20 條,增列該但書,增修目的為此等特殊狀況,將其排除在外,以符實際
      狀況之需要,如此國家立法良意卻遭受扭曲,毫無法理。
二、答辯意旨略謂:
(一)本案當事人張○琦、張○文等 2  人,經本所戶口查察承辦人會同警勤區員警
      、現居住地里長至居住地址(本區○○街 6  號 12 樓之 2)訪視,確有居住
      事實,且里長及現住地之社區管理委員會(上○○社區管理委員會)皆證實系
      爭未成年子女於現居住地居住超過 4  個月以上,且為訴願人所不爭執。
(二)遷徙係事實行為,遷徙登記自應依事實認定之,內政部迭有函釋,行政法院及
      大法官會議亦有判例及解釋。(參照內政部 92 年 5  月 6  日台內戶字第 0
      920066902 號函、95  年 12 月 13 日台內戶字第 0950184779 號函、97  年
      11  月 7  日台內戶字第 0970172148 號令、改制前行政法院 56 年第 60 號
      判例、司法院釋字第 542  號)而戶籍法第 16 條第 1  項但書,其立法意旨
      ,係考量服兵役、國內就學、入矯正機關收容者情況特殊(如居住軍營、學校
      或收容單位等),為符合實際狀況(暫時性居住狀態)需求所為遷出登記之排
      除規定,但僅為授權戶政機關考量實際狀況而為是否遷出登記,而不是規定此
      三種態樣均不能為遷出登記,這可從同條第 2  項(全戶遷徙時,矯正機關收
      容人應隨同遷徙)的規定得知,故本案訴願人對戶籍法第 16 條第 1  項但書
      之立法目的可能有誤解。
(三)本所就本案所涉有關戶籍法第 16 條及第 17 條等規定適用遷徙登記疑義,以
      99  年 11 月 22 日以北縣店戶字第 0990011111 號函層轉臺北縣政府民政局
      函請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釋示,案經內政部以 99 年 12 月 1  日台內字第 0
      990236561 號函釋略以:「…二、本案未成年人生父張○發先生以未成年人張
      ○琦、張○文因國內就學為由,主張得不辦理遷出登記乙節,按未成年人之生
      母林○貴申請該等二人遷入貴縣新店市,戶政事務所依據其申請查證確認居住
      事實後,依法催告生父張○發辦理遷徙登記。鑑於張○發屆期不辦理,戶政事
      務所始依戶籍法第 48 條規定逕為遷徙登記在案。…基於正確戶籍資料並真實
      反映民眾居住現況,應依同法第 17 條、第 48 條規定辦理遷入登記。本案仍
      請依上開規定辦理」。綜上所述,本件訴願為無理由。
    理    由
一、有關原處分機關 100  年 4  月 8  日新北店戶字第 1000003105 號函部分:
(一)查訴願人於 100  年 4  月 14 日收受原處分機關系爭 100  年 4  月 8  日
      新北店戶字第 1000003105 號函所為之處分,依訴願法第 14 條第 1  項規定
      ,本應於該處分達到後之 30 日內提起訴願,惟因該處分書未告知救濟期間,
      按行政程序法第 98 條第 3  項規定:「處分機關未告知救濟期間或告知錯誤
      未為更正,致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遲誤者,如自處分書送達後一年內聲明不服
      時,視為於法定期間內所為。」,準此,訴願人於 100  年 6  月 8  日經由
      原處分機關提起訴願,應視為於法定期間內所為,合先敘明。
(二)按戶籍法第 16  條第 1  項規定:「遷出原鄉(鎮、市、區)3  個月以上,
      應為遷出登記。但因服兵役、國內就學或入矯正機關收容者,得不為遷出登記
      。」、第 17 條第 1  項規定:「由他鄉(鎮、市、區)遷入 3  個月以上,
      應為遷入登記。」、第 41 條第 1  項規定:「遷徙登記,以本人或戶長為申
      請人。」、第 48 條規定:「戶籍登記之申請,應於事件發生或確定後 30 日
      內為之(第 l  項)。…遷徙…登記,經催告仍不申請者,戶政事務所應逕行
      為之(第 4  項)。」;次按改制前行政法院 56 年判字第 60 號判例揭示:
      「戶籍遷徙係事實行為,其遷徒登記自應依事實認定之。」。綜合以上規定,
      可知遷徙登記以本人或戶長為申請人,當事人如有居住事實經戶政事務所催告
      後屆期仍不辦理者,戶政事務所自應依法逕為遷徙登記。
(三)又原處分機關就本案所涉有關戶籍法第 16 條及第 17 條等規定適用遷徙登記
      疑義,復以 99 年 11 月 22 日北縣店戶字第 0990011111 號函層轉臺北縣政
      府民政局函請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釋示,案經內政部以 99 年 12 月 1  日台
      內戶字第 0990236561 號函釋略以:「…二、本案未成年人生父張○發先生以
      未成年人張○琦、張○文因國內就學為由,主張得不辦理遷出登記乙節,按未
      成年人之生母林○貴申請該等二人遷入貴縣新店市,戶政事務所依據其申請查
      證確認居住事實後,依法催告生父張○發辦理遷徙登記。鑑於張○發屆期不辦
      理,戶政事務所始依戶籍法第 48 條規定逕為遷徙登記在案。本案既經未成年
      人生母林○貴女士提出申請,經戶政事務所查證屬實並依法催告生父辦理遷徙
      登記而當事人屆期不辦理,基於正確戶籍資料並真實反映民眾居住現況,應依
      同法第 17 條、第 48 條規定辦理遷入登記。本案仍請依上開規定辦理。」。
(四)查訴外人林○貴於 98 年 5  月 13 日向原處分機關申請系爭未成年子女遷徙
      登記時,該 2  名未成年子女有居住於臺北縣○○市○○街 6  號 12 樓之 2
      之事實,且經原處分機關派員於 98 年 5  月 18 日會同勤區員警、里長相關
      人員進行查證而確認,訴願人對此亦不爭執,如該 2  名未成年子女現仍居住
      於上址並未遷徙,揆諸首揭條文規定、改制前行政法院 56 年判字第 60 號判
      例及內政部 99 年 12 月 1  日台內戶字第 0990236561 號函釋意旨,原處分
      機關本應辦理遷入登記,以正確戶籍資料並真實反映民眾居住現況,此亦為本
      府 100  年 3  月 3  日北府訴決字第 0991186039 號函檢送訴願決定書(案
      號: 995031366)之意旨,又原處分機關查明該 2  名未成年子女仍居住於上
      址之現況後,為使該 2  名未成年子女之戶籍回歸新北市新店區○○街 6  號
      12  樓之 2  之現居地,撤銷 99 年 12 月 1  日撤銷逕為遷入登記之處分,
      是原處分於法並無不合。
(五)至訴願人主張戶籍法第 16 條第 1  項後段,但因服兵役、國內就學或入矯正
      機關收容者,得不為遷出登記。此但書…增修目的為此等特殊狀況,將其排除
      在外,以符實際狀況之需要等語。惟本案未成年子女並未實際居住於桃園縣○
      ○市○○里 00 鄰○○○路 12 號 5  樓之原戶籍址,亦非在原戶籍地學區就
      學,而係在臺北縣○○市○○街 6  號 12 樓之 2  之現居地學區就學,核與
      戶籍法第 16 條但書所定情形有間,自無該條但書之適用,訴願人主張本案有
      該條但書適用,應係對法令有所誤解,核無可採。
(六)另訴願人主張本案已進入行政訴訟程序,未有判決確定,原處分機關卻以此作
      出新處分,有藐視司法,枉顧法紀之行徑等語。惟本案前經本府 100  年 3 
      月 3  日北府訴決字第 0991186039 號函檢送訴願決定書(案號:995031366
      )決定:原處分撤銷,由原處分機關另為適法之處分,訴願人雖對該訴願決定
      不服提起行政訴訟,而繫屬於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亦不使原處分機關喪失本案
      之管轄權,是原處分機關自得依訴願決定意旨,作成本案系爭處分,而不待該
      案之行政訴訟程序確定,是原處分於法並無違誤,應予維持。
二、有關原處分機關 100  年 6  月 1  日新北店戶字第 1000005244 號函部分:
(一)按訴願法第 1  條第 1  項規定:「人民對於中央或地方機關之行政處分,認
      為違法或不當,致損害其權利或利益者,得依本法提起訴願。但法律另有規定
      者,從其規定。」、第 3  條第 1  項規定:「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中央
      或地方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
      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第 77 條第 8  款規定:「訴願事件有下列各款
      情形之ㄧ者,應為不受理之決定:…八、對於非行政處分或其他依法不屬訴願
      救濟範圍內之事項提起訴願者。」。
(二)查系爭原處分機關 100  年 6  月 1  日新北店戶字第 1000005244 號函,其
      內容僅為補充前揭 100  年 4  月 8  日新北店戶字第 1000003105 號函所未
      記載之教示條款,僅具觀念通知之性質,並非再為另一行政處分,訴願人對之
      提起訴願,揆諸前揭訴願法規定,即有未洽,自不應受理。
三、綜上論結,本件訴願為部分無理由,部分不受理,爰依訴願法第 79 條第 1  項
    及第 77 條第 8  款規定,決定如主文。

主任委員  邱惠美(公出)

委員  陳慈陽(代理)
委員  陳明燦
委員  陳立夫
委員  張文郁
委員  蔡進良
委員  李承志
委員  黃源銘
委員  劉宗德
委員  黃怡騰
委員  王藹芸
委員  王年水
委員  黃愛玲
委員  何瑞富

如不服本決定,得於決定書送達之次日起 2  個月內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地址:臺
北市和平東路 3  段 1  巷 1  號)提起行政訴訟。

中華民國 100  年 11 月 10 日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