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法條
瀏覽人數:27438464人
法規名稱: 行政程序法 (民國 110 年 01 月 20 日 修正)
行政處分以書面為之者,應記載下列事項︰
一、處分相對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別、身分證統一號碼、住居所或
    其他足資辨別之特徵;如係法人或其他設有管理人或代表人之團體,
    其名稱、事務所或營業所,及管理人或代表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
    性別、身分證統一號碼、住居所。
二、主旨、事實、理由及其法令依據。
三、有附款者,附款之內容。
四、處分機關及其首長署名、蓋章,該機關有代理人或受任人者,須同時
    於其下簽名。但以自動機器作成之大量行政處分,得不經署名,以蓋
    章為之。
五、發文字號及年、月、日。
六、表明其為行政處分之意旨及不服行政處分之救濟方法、期間及其受理
    機關。
前項規定於依前條第二項作成之書面,準用之。
法規名稱: 訴願法 (民國 101 年 06 月 27 日 修正)
訴願無理由者,受理訴願機關應以決定駁回之。
原行政處分所憑理由雖屬不當,但依其他理由認為正當者,應以訴願為無
理由。
訴願事件涉及地方自治團體之地方自治事務者,其受理訴願之上級機關僅
就原行政處分之合法性進行審查決定。
法規名稱: 行政罰法 (民國 111 年 06 月 15 日 修正)
裁處罰鍰,應審酌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應受責難程度、所生影響及因違
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之利益,並得考量受處罰者之資力。
前項所得之利益超過法定罰鍰最高額者,得於所得利益之範圍內酌量加重
,不受法定罰鍰最高額之限制。
依本法規定減輕處罰時,裁處之罰鍰不得逾法定罰鍰最高額之二分之一,
亦不得低於法定罰鍰最低額之二分之一;同時有免除處罰之規定者,不得
逾法定罰鍰最高額之三分之一,亦不得低於法定罰鍰最低額之三分之一。
但法律或自治條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
其他種類行政罰,其處罰定有期間者,準用前項之規定。
不得因不知法規而免除行政處罰責任。但按其情節,得減輕或免除其處罰
。
法規名稱: 空氣污染防制法 (民國 107 年 08 月 01 日 修正)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
;在縣(市)為縣(巿)政府。
公私場所具有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之固定污染源,應於設置或變更前
,檢具空氣污染防制計畫,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中央主管機關
委託之機關申請及取得設置許可證,並依許可證內容進行設置或變更。
前項固定污染源設置或變更後,應檢具符合本法相關規定之證明文件,向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經中央主管機關委託之機關申請及取得操作
許可證,並依核發之許可證內容進行操作。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經中央主管機關委託之機關,應於前二項許
可證核發前,將申請資料登載於公開網站,供民眾查詢並表示意見,作為
核發許可證之參考。
固定污染源設置與操作許可證之申請、審查程序、審查原則、公開內容、
核發、撤銷、廢止、中央主管機關委託或終止委託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
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依第二十四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二十八條第一項及前條第一項核發之許
可證,其有效期間為五年;期滿仍須繼續使用者,應於屆滿前三至六個月
內,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中央主管機關委託之機關提出許可證
之展延申請,經核准展延之許可證,其有效期間為三年以上五年以下。但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每次展延有效期間得縮減至未滿三年:
一、原許可證有效期間內,違反本法規定情節重大經處分確定。
二、固定污染源設置操作未達五年。
三、固定污染源位於總量管制區。
公私場所申請許可證展延之文件不符規定或未能補正者,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或中央主管機關委託之機關應於許可證期限屆滿前駁回其申請
;未於許可證期限屆滿前三至六個月內申請展延者,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或中央主管機關委託之機關於其許可證期限屆滿日尚未作成准駁之
決定時,應於許可證期限屆滿日起停止設置、變更、操作或使用;未於許
可證期限屆滿前申請展延者,於許可證期限屆滿日起其許可證失其效力,
如需繼續設置、變更、操作或使用者,應重新申請設置、操作或使用許可
證。
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於第一項規定期間,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
中央主管機關委託之機關申請展延,因該機關之審查致許可證期限屆滿前
無法完成展延准駁者,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於許可證屆滿後至完成審查期
間內,得依原許可證內容設置、操作或使用。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中央主管機關委託之機關審查展延許可證,
非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變更原許可證內容:
一、三級防制區內之既存固定污染源,依第六條第四項既存固定污染源應
    削減污染物排放量之準則規定削減。
二、屬第七條第二項所定空氣污染防制計畫指定削減污染物排放量之污染
    源,依規定期程計算之削減量。
三、公私場所使用燃料之種類、成分標準或混燒比例變更。
公私場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鍰;情
節重大者,得令其停工或停業,必要時,並得廢止其操作許可或勒令歇業
:
一、違反第三十三條第一項規定,未採取緊急應變措施或未依規定通報直
    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二、不遵行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依第三十三條第二項所為採取必要
    措施之命令。
三、違反第三十三條第三項規定,未切實執行空氣污染突發事故緊急應變
    措施計畫。
公私場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其
違反者為工商廠、場,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
期補正或改善,屆期仍未補正或完成改善者,按次處罰;情節重大者,得
令其停工或停業,必要時,並得廢止其操作許可或勒令歇業:
一、未依第八條第三項規定削減污染物排放量。
二、違反第八條第五項所定辦法有關實際削減量差額認可、保留、抵換、
    交易及管理事項之規定。
公私場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其
違反者為工商廠、場,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
期補正或改善,屆期仍未補正或完成改善者,按次處罰;情節重大者,得
令其停工或停業,必要時,並得廢止其操作許可或勒令歇業:
一、違反第二十條第一項規定。
二、違反第二十一條第一項規定或依同條第二項所定辦法有關空氣污染物
    季排放量之記錄、申報及管理事項之規定。
三、違反第二十二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或依同條第三項所定辦法有關監
    測或檢驗測定結果之記錄、申報、保存、連線作業規範、完成設置或
    連線期限及管理事項之規定。
四、違反第二十三條第一項規定或同條第二項所定辦法有關空氣污染物收
    集、防制或監測設施之規格、設置、操作、檢查、保養、記錄及管理
    事項之規定。
五、違反第二十四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未依許可證內容設置、變更或操
    作及第四項所定辦法有關設置與操作許可管理事項之規定。
六、違反第二十五條規定,未重新申請核發設置或操作許可證。
七、違反第二十七條第二項規定或依同條第三項所定辦法有關空氣污染物
    總量及濃度之核准內容及管理規定。
八、違反第三十三條第三項規定,未定期提報空氣污染突發事故緊急應變
    措施計畫或提報之空氣污染突發事故緊急應變措施計畫未符合同條第
    四項規定,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令限期補正而屆期未完成補
    正。
前項情形,於同一公私場所有數固定污染源或同一固定污染源排放數空氣
污染物者,應分別處罰。
公私場所未依第二十四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取得許可證,逕行設置、變
更或操作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其違反者為工商廠
、場,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鍰,並令停工及限期申請取得
設置或操作許可證。
公私場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其
違反者為工商廠、場,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
期補正或申報,屆期仍未遵行者,按次處罰;情節重大者,得令其停工或
停業,必要時,並得廢止其使用許可或勒令歇業:
一、違反第二十八條第一項規定或依同條第二項所定辦法有關使用許可證
    之許可條件、記錄、申報及管理事項之規定。
二、違反第二十九條第一項規定或依同條第三項所定辦法有關使用許可證
    之許可條件、記錄、申報及管理事項之規定。
公私場所違反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或依同條第四項所定辦法中有關採取緊
急防制措施之管理規定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其違
反者為工商廠、場,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
,並得令其停工或停業。
違反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或依同條第四項所定辦法中有關禁止或限制交通
工具使用之管理規定者,處交通工具使用人或所有人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以
上三萬元以下罰鍰。
違反第三十一條第二項所定辦法有關製造、販賣或使用之許可、記錄、申
報及管理事項之規定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
限期補正或申報,屆期仍未遵行者,按次處罰;情節重大者,得令其停工
或停業,必要時,並得廢止其販賣或使用許可或勒令歇業。
第三十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五十九條、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第一項、
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第一項、第六十七條第二項及第六十八條所稱之
情節重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未經合法登記或許可之污染源,違反本法之規定。
二、經處分後,自報停工改善,經查證非屬實。
三、一年內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本法規定。
四、大量排放空氣污染物,嚴重影響附近地區空氣品質。
五、排放之空氣污染物中含有害空氣污染物質,有危害公眾健康之虞。
六、以未經固定污染源操作許可證核定之排放管道排放空氣污染物,或調
    整廢氣排放流向,致空氣污染物未經許可證核定之收集或處理設施排
    放。
七、其他嚴重影響附近地區空氣品質之行為。
各級主管機關應公開依前項規定認定情節重大之公私場所,由提供優惠待
遇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各該法律之主管機關停止並追回其違規行為所屬
年度之優惠待遇,並於其後三年內不得享受政府之優惠待遇。
前項所稱優惠待遇,包含中央或地方政府依法律或行政行為所給予該事業
獎勵、補助、捐助或減免之租稅、租金、費用或其他一切優惠措施。
法規名稱: 環境教育法 (民國 106 年 11 月 29 日 修正)
自然人、法人、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之非法人團體、中央或地方機關(構
)或其他組織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之行政法上義務,經處分機關
處分停工、停業或新臺幣五千元以上罰鍰者,處分機關並應令該自然人、
法人、機關或團體指派有代表權之人或負責環境保護權責人員接受一小時
以上八小時以下環境講習。
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依前三條國家環境教育綱領、環
境教育行動方案編列預算,辦理環境教育相關事項。
各級主管機關應設立環境教育基金,其來源如下:
一、自各級主管機關設立之環境保護基金,每年至少提撥百分之五支出預
    算金額,以補(捐)助款撥入。但該基金無累計賸餘時,不在此限。
二、自廢棄物清理法之執行機關執行廢棄物回收工作變賣所得款項,每年
    提撥百分之十之金額撥入。
三、自各級主管機關收取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之罰鍰收入,每年
    提撥百分之五撥入。
四、基金孳息。
五、人民、事業或團體之捐助。
六、其他收入。
前項第一款所稱環境保護基金,指除前項環境教育基金外,中央及直轄市
、縣(市)主管機關依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所設立之基金,其中資源
回收管理基金以非營業基金為限。
第二項環境教育基金,各級主管機關應成立基金管理會,負責管理及運用
。
前項管理會得置委員,委員任期二年,其中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代表不
得少於委員總人數三分之二。
第二項之環境教育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由各級主管機關分別定之
。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