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法條
瀏覽人數:27446749人
法規名稱: 行政程序法 (民國 110 年 01 月 20 日 修正)
行政機關應依職權調查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對當事人有利及不
利事項一律注意。
行政機關為處分或其他行政行為,應斟酌全部陳述與調查事實及證據之結
果,依論理及經驗法則判斷事實之真偽,並將其決定及理由告知當事人。
法規名稱: 訴願法 (民國 101 年 06 月 27 日 修正)
訴願無理由者,受理訴願機關應以決定駁回之。
原行政處分所憑理由雖屬不當,但依其他理由認為正當者,應以訴願為無
理由。
訴願事件涉及地方自治團體之地方自治事務者,其受理訴願之上級機關僅
就原行政處分之合法性進行審查決定。
法規名稱: 教師法 (民國 108 年 06 月 05 日 修正)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科、組、課程調整或學校減班、停辦或解散時,學校對
仍願繼續任教且在校內有其他適當工作可以調任之合格教師,應優先輔導
調整職務;在校內無其他適當工作可以調整職務者,學校或主管機關應優
先輔導介聘。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或主管機關依前項規定優先輔導介聘之教師,經學校教
師評審委員會審查發現有第三十條各款情形之一者,其聘任應不予通過。
法規名稱: 教育基本法 (民國 102 年 12 月 11 日 修正)
教育人員之工作、待遇及進修等權利義務,應以法律定之,教師之專業自
主應予尊重。
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並
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及霸凌行為,造成身心之侵害。
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
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
學校應在各級政府依法監督下,配合社區發展需要,提供良好學習環境。
第二項霸凌行為防制機制、處理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準則,由中央主
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