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法條
瀏覽人數:28100650人
法規名稱: 訴願法 (民國 101 年 06 月 27 日 修正)
訴願無理由者,受理訴願機關應以決定駁回之。
原行政處分所憑理由雖屬不當,但依其他理由認為正當者,應以訴願為無
理由。
訴願事件涉及地方自治團體之地方自治事務者,其受理訴願之上級機關僅
就原行政處分之合法性進行審查決定。
法規名稱: 水污染防治法 (民國 107 年 06 月 13 日 修正)
各級主管機關應設水質監測站,定期監測及公告檢驗結果,並採取適當之
措施。
前項水質監測站採樣頻率,應視污染物項目特性每月或每季一次為原則,
必要時,應增加頻率。
水質監測採樣之地點、項目及頻率,應考量水域環境地理特性、水體水質
特性及現況,並由各級主管機關依歷年水質監測結果及水污染整治需要定
期檢討。第一項監測站之設置及監測準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各級主管機關得委託有關機關(構)及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之檢驗測定機構
辦理第一項水質監測。
第一項公告之檢驗結果未符合水體分類水質標準時,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應定期監測水體中食用植物、魚、蝦、貝類及底泥中重金屬、毒性化學物
質及農藥含量,如有致危害人體健康、農漁業生產之虞時,並應採取禁止
採捕食用水產動、植物之措施。
排放許可證及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之有效期間為五年。期滿仍繼續使用者,
應自期滿六個月前起算五個月之期間內,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
請核准展延。每次展延,不得超過五年。
前項許可證及簡易排放許可文件有效期間內,因水質惡化有危害生態或人
體健康之虞時,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認為登記事項不足以維護水體
,或不廢止對公益將有危害者,應變更許可事項或廢止之。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
;在縣 (市) 為縣 (市) 政府。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排放廢(污)水,違反第七條第一項或第八條規定
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改善,屆期仍未
完成改善者,按次處罰;情節重大者,得令其停工或停業;必要時,並得
廢止其水污染防治許可證(文件)或勒令歇業。
畜牧業違反第七條第一項或第八條之規定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六十萬
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改善,屆期仍未完成改善者,按次處罰;情節重
大者,得令其停工或停業;必要時,並得廢止其水污染防治許可證(文件
)或勒令歇業。
違反第十四條第一項未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而排放廢(污
)水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六百萬元以下罰鍰,主管機關並應令事業全
部停工或停業;必要時,應勒令歇業。
違反第十四條第一項未依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之登記事項運作
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六百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補正,屆期仍未
補正者,按次處罰;情節重大者,得令其停工或停業;必要時,並得廢止
其水污染防治許可證(文件)或勒令歇業。
違反第十四條第二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
期補正,屆期仍未補正者,按次處罰。
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或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排放廢 (污) 水於地面水
體者,應符合放流水標準。
前項放流水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其內
容應包括適用範圍、管制方式、項目、濃度或總量限值、研訂基準及其他
應遵行之事項。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得視轄區內環境特殊或需特予
保護之水體,就排放總量或濃度、管制項目或方式,增訂或加嚴轄內之放
流水標準,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後核定之。
法規名稱: 環境教育法 (民國 106 年 11 月 29 日 修正)
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整合規劃具有特色之環境教育設
施及資源,並優先運用閒置空間、建築物或輔導民間設置環境教育設施、
場所,建立及提供完整環境教育專業服務、資訊與資源。
接受環境教育基金補助之環境教育設施或場所,其辦理環境教育活動,應
給予參與者優待。
中央主管機關應對第一項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辦理認證;其資格、認證、
收費基準、評鑑、認證之有效期限、撤銷、廢止、管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
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自然人、法人、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之非法人團體、中央或地方機關(構
)或其他組織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之行政法上義務,經處分機關
處分停工、停業或新臺幣五千元以上罰鍰者,處分機關並應令該自然人、
法人、機關或團體指派有代表權之人或負責環境保護權責人員接受一小時
以上八小時以下環境講習。
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依前三條國家環境教育綱領、環
境教育行動方案編列預算,辦理環境教育相關事項。
各級主管機關應設立環境教育基金,其來源如下:
一、自各級主管機關設立之環境保護基金,每年至少提撥百分之五支出預
    算金額,以補(捐)助款撥入。但該基金無累計賸餘時,不在此限。
二、自廢棄物清理法之執行機關執行廢棄物回收工作變賣所得款項,每年
    提撥百分之十之金額撥入。
三、自各級主管機關收取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之罰鍰收入,每年
    提撥百分之五撥入。
四、基金孳息。
五、人民、事業或團體之捐助。
六、其他收入。
前項第一款所稱環境保護基金,指除前項環境教育基金外,中央及直轄市
、縣(市)主管機關依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所設立之基金,其中資源
回收管理基金以非營業基金為限。
第二項環境教育基金,各級主管機關應成立基金管理會,負責管理及運用
。
前項管理會得置委員,委員任期二年,其中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代表不
得少於委員總人數三分之二。
第二項之環境教育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由各級主管機關分別定之
。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