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法條
瀏覽人數:28131599人
法規名稱: 中華民國憲法 (民國 36 年 01 月 01 日 公發布)
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
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
以上各條列舉之自由權利,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
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
法規名稱: 行政程序法 (民國 110 年 01 月 20 日 修正)
授予利益之合法行政處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由原處分機關依職
權為全部或一部之廢止:
一、法規准許廢止者。
二、原處分機關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者。
三、附負擔之行政處分,受益人未履行該負擔者。
四、行政處分所依據之法規或事實事後發生變更,致不廢止該處分對公益
    將有危害者。
五、其他為防止或除去對公益之重大危害者。
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有裁量權時,得為附款。無裁量權者,以法律有明
文規定或為確保行政處分法定要件之履行而以該要件為附款內容者為限,
始得為之。
前項所稱之附款如下︰
一、期限。
二、條件。
三、負擔。
四、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
五、保留負擔之事後附加或變更。
前條之附款不得違背行政處分之目的,並應與該處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
之關聯。
法規名稱: 行政訴訟法 (民國 111 年 06 月 22 日 修正)
行政法院對於人民依第五條規定請求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特定內容之行政
處分之訴訟,應為下列方式之裁判:
一、原告之訴不合法者,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原告之訴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
三、原告之訴有理由,且案件事證明確者,應判命行政機關作成原告所申
    請內容之行政處分。
四、原告之訴雖有理由,惟案件事證尚未臻明確或涉及行政機關之行政裁
    量決定者,應判命行政機關遵照其判決之法律見解對於原告作成決定
    。
行政機關依裁量權所為之行政處分,以其作為或不作為逾越權限或濫用權
力者為限,行政法院得予撤銷。
法規名稱: 國民年金法 (民國 109 年 06 月 03 日 修正)
為確保未能於相關社會保險獲得適足保障之國民於老年、生育及發生身心
障礙時之基本經濟安全,並謀其遺屬生活之安定,特制定本法。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中央社政主管機關;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
;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政府為辦理本保險,應設國民年金保險基金(以下簡稱本基金),其來源
如下:
一、設立時中央政府一次撥入之款項。
二、保險費收入。
三、中央主管機關依法負擔及中央政府責任準備款項。
四、利息及罰鍰收入。
五、基金孳息及運用之收益。
六、其他收入。
本基金除本法所定用途外,僅得投資運用,不得移作他用或處分;其管理
、運用及監督等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本基金之運用,經中央主管機關通過,保險人得委託金融機構辦理。委託
運用方式、範圍、經費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保險人擬訂,報請中
央主管機關核定發布。
本基金之收支、運用情形及其積存數額,應由保險人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按
年公告之。
法規名稱: 公司法 (民國 110 年 12 月 29 日 修正)
公司股份之轉讓,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不得以章程禁止或限制之。但非於
公司設立登記後,不得轉讓。
公司除依第一百五十八條、第一百六十七條之一、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二
百三十五條之一及第三百十七條規定外,不得自將股份收回、收買或收為
質物。但於股東清算或受破產之宣告時,得按市價收回其股份,抵償其於
清算或破產宣告前結欠公司之債務。
公司依前項但書、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收回或收買之股份,應於六個月
內,按市價將其出售,屆期未經出售者,視為公司未發行股份,並為變更
登記。
被持有已發行有表決權之股份總數或資本總額超過半數之從屬公司,不得
將控制公司之股份收買或收為質物。
前項控制公司及其從屬公司直接或間接持有他公司已發行有表決權之股份
總數或資本總額合計超過半數者,他公司亦不得將控制公司及其從屬公司
之股份收買或收為質物。
公司負責人違反前四項規定,將股份收回、收買或收為質物,或抬高價格
抵償債務或抑低價格出售時,應負賠償責任。
法規名稱: 有線廣播電視法 (民國 107 年 06 月 13 日 修正)
為促進有線廣播電視事業之健全發展,保障公眾視聽之權益,增進公共利
益與福祉,維護視聽多元化,特制定本法。
政府、政黨、其捐助成立之財團法人及其受託人不得直接、間接投資系統
經營者。本法修正施行前,政府、政黨、其捐助成立之財團法人及其受託
人有不符前項所定情形者,應自本法修正施行之日起二年內改正。
政黨黨務工作人員、政務人員及選任公職人員不得投資系統經營者;其配
偶、二親等血親、直系姻親投資同一系統經營者,其持有之股份,合計不
得逾該事業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一。本法修正施行前,系統經營者有不
符規定者,應自本法修正施行之日起二年內改正。
政府、政黨、政黨黨務工作人員及選任公職人員不得擔任系統經營者之發
起人、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本法修正施行前已擔任者,系統經營者應
自本法修正施行之日起六個月內解除其職務。
前二項所稱政黨黨務工作人員、政務人員及選任公職人員之範圍,於本法
施行細則定之。
申請經營有線廣播電視服務者,應填具申請書連同營運計畫,向中央主管
機關申請籌設許可。
營運計畫應載明下列事項:
一、經營地區。
二、系統設置時程及預定開播時間。
三、財務結構。
四、組織架構。
五、頻道之規劃及其類型。
六、傳播本國文化節目之實施方案。
七、收費標準及計算方式。
八、訂戶服務。
九、經營地區市場分析。
十、系統架構圖、工程技術及設備說明。
十一、自行設置系統、租用第一類電信事業或其他系統經營者之傳輸設備
      ,及頭端備援機制之規劃。
十二、業務推展計畫。
十三、人才培訓計畫。
十四、技術發展計畫。
十五、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持股百分之五以上股東,或發起人、百分
      之五以上認股人之姓名(名稱)及相關資料。百分之五以上股東、
      認股人,包括自然人及法人之關係人,關係人之認定準用金融控股
      公司法第四條之規定。
十六、其他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事項。
本法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十二月十八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經營有線廣播電
視服務者,其營運計畫應於本法修正施行之日起一年內,依第二項第六款
之規定,向主管機關為變更營運計畫之申請。
第一項之申請,得隨時為之。
申請經營有線廣播電視服務者,填具之申請書及營運計畫資料不全或內容
不完備,中央主管機關應令其限期補正;屆期不補正或補正不全者,駁回
其申請。
申請籌設案件之文件格式、受理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
管機關定之。
申請經營有線廣播電視服務之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中央主管機關應駁
回其申請:
一、違反第六條第三項規定。
二、違反第七條第一項規定。
三、違反第八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
四、違反第九條第一項至第四項、第六項或第七項規定。
五、違反第十條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
六、違反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
七、申請人因違反本法規定經撤銷、廢止籌設或經營許可未逾二年。
八、申請人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或申請人為設立中公司,其發起人有
    公司法第三十條各款情事之一。
對於第十一條第二項第十五款之人之適格性,中央主管機關應就促進市場
有效競爭、保障消費者權益及其他公共利益之需要事項召開聽證,其有不
利影響者應予駁回。
申請案件之審查,除依第十一條第五項及前二項規定者外,其審查項目及
審查基準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系統經營者之經營許可執照有效期間為九年。
前項經營許可執照所載內容變更時,應於變更後十五日內向中央主管機關
申請換發;經營許可執照遺失時,應於十五日內申請補發。
本法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十二月十八日修正條文施行之日仍為有效之營運
許可,其有效期間為自原核發日起算十二年。
系統經營者於經營許可執照有效期間屆滿後,其欲繼續經營者,應於期間
屆滿前一年起半年內,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換發。
中央主管機關審查系統經營者申請換發經營許可執照時,應審酌下列事項
:
一、營運計畫執行報告、評鑑結果及評鑑後之改正情形。
二、未來之營運計畫。
三、財務狀況。
四、營運是否符合經營地區民眾利益及需求。
五、系統經營者之獎懲紀錄及其他影響營運之事項。
前項審查結果,中央主管機關認該系統經營者營運不善或未來之營運計畫
有改善之必要時,應以書面通知其限期改善。屆期無正當理由而未改善者
,駁回其申請。
審查及改善期間,中央主管機關得發給臨時執照,其有效期間最長不得逾
一年,並以一次為限。
依前項規定取得臨時執照之系統經營者,於中央主管機關審查完畢或完成
改善後,發給經營許可執照,其有效期間自原經營許可執照期間屆滿之次
日起算。
第二項之審查項目及審查基準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系統經營者申請換發經營許可執照經駁回者,應於終止經營前一個月,向
中央主管機關提報第三十二條第三項第三款至第七款之書面文件。
中央主管機關受理前項提報時,就有關承受其訂戶之其他系統經營者事項
之審核,得準用第二十三條第四項所定准駁標準。
經營有線廣播電視服務者,應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並取得經營許可執照
,始得營業。
系統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四百萬元以下罰鍰
,並令其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者,得按次處罰,或廢止其經營許可並註
銷其執照:
一、違反第九條第一項至第四項或第八項規定,經命其限期改正,屆期不
    改正。
二、違反中央主管機關依第九條第六項所定最低實收資本額。
三、違反第二十條第四項或第六項規定。
四、違反第二十三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
五、違反第二十四條第一項。
六、違反第二十五條第三項規定。
七、違反第三十七條第三項規定,不依中央主管機關之命令修正其上下架
    規章。
八、違反第三十七條第四項規定。
九、違反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
十、違反第四十五條第一項規定。
十一、違反第四十六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
系統經營者違反第十條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二百
萬元以下罰鍰,並令其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者,得按次處罰,或廢止其
經營許可並註銷其執照。
法規名稱: 郵政法 (民國 112 年 06 月 28 日 修正)
交通部為提供郵政服務,設國營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郵
政公司);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其設置另以法律定之。
法規名稱: 勞動基準法 (民國 109 年 06 月 10 日 修正)
雇主應依勞工每月薪資總額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十五範圍內,按月提撥勞工
退休準備金,專戶存儲,並不得作為讓與、扣押、抵銷或擔保之標的;其
提撥之比率、程序及管理等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
院核定之。
雇主應於每年年度終了前,估算前項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餘額,該餘額不
足給付次一年度內預估成就第五十三條或第五十四條第一項第一款退休條
件之勞工,依前條計算之退休金數額者,雇主應於次年度三月底前一次提
撥其差額,並送事業單位勞工退休準備金監督委員會審議。
第一項雇主按月提撥之勞工退休準備金匯集為勞工退休基金,由中央主管
機關設勞工退休基金監理委員會管理之;其組織、會議及其他相關事項,
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前項基金之收支、保管及運用,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財政部委託金融機構
辦理。最低收益不得低於當地銀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之收益;如有虧損,
由國庫補足之。基金之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擬訂,報
請行政院核定之。
雇主所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應由勞工與雇主共同組織勞工退休準備金監
督委員會監督之。委員會中勞工代表人數不得少於三分之二;其組織準則
,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雇主按月提撥之勞工退休準備金比率之擬訂或調整,應經事業單位勞工退
休準備金監督委員會審議通過,並報請當地主管機關核定。
金融機構辦理核貸業務,需查核該事業單位勞工退休準備金提撥狀況之必
要資料時,得請當地主管機關提供。
金融機構依前項取得之資料,應負保密義務,並確實辦理資料安全稽核作
業。
前二項有關勞工退休準備金必要資料之內容、範圍、申請程序及其他應遵
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定之。
法規名稱: 勞工退休金條例 (民國 108 年 05 月 15 日 修正)
勞工退休基金除作為給付勞工退休金及投資運用之用外,不得扣押、供擔
保或移作他用;其管理、運用及盈虧分配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擬訂,
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勞工退休基金之管理、經營及運用業務,由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以下
簡稱基金運用局)辦理;該基金之經營及運用,基金運用局得委託金融機
構辦理,委託經營規定、範圍及經費,由基金運用局擬訂,報請中央主管
機關核定之。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