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法條
瀏覽人數:28178157人
法規名稱: 中華民國憲法 (民國 36 年 01 月 01 日 公發布)
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
立法院為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由人民選舉之立法委員組織之,代表人民行
使立法權。
立法院有議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
案及國家其他重要事項之權。
立法院得設各種委員會。
各種委員會得邀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係人員到會備詢。
法規名稱: 行政程序法 (民國 110 年 01 月 20 日 修正)
書面之行政處分自送達相對人及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起;書面以外之行政處
分自以其他適當方法通知或使其知悉時起,依送達、通知或使知悉之內容
對其發生效力。
一般處分自公告日或刊登政府公報、新聞紙最後登載日起發生效力。但處
分另訂不同日期者,從其規定。
行政處分未經撤銷、廢止,或未因其他事由而失效者,其效力繼續存在。
無效之行政處分自始不生效力。
前條之附款不得違背行政處分之目的,並應與該處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
之關聯。
法規名稱: 行政訴訟法 (民國 111 年 06 月 22 日 修正)
分別提起之數宗訴訟係基於同一或同種類之事實上或法律上之原因者,行
政法院得命合併辯論。
命合併辯論之數宗訴訟,得合併裁判之。
行政法院應依職權調查證據。
訴訟標的於確定之終局判決中經裁判者,有確定力。
法規名稱: 人民團體法 (民國 112 年 02 月 08 日 修正)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及省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
(市)為縣(市)政府。但其目的事業應受各該事業主管機關之指導、監
督。
人民團體經費來源如左:
一、入會費。
二、常年會費。
三、事業費。
四、會員捐款。
五、委託收益。
六、基金及其孳息。
七、其他收入。
前項第一款至第四款經費之繳納數額及方式,應提經會員(會員代表)大
會通過,並報請主管機關核備後行之。
人民團體應每年編造預算、決算報告,提經會員(會員代表)大會通過,
並報主管機關核備。但決算報告應先送監事會審核,並將審核結果一併提
報會員(會員代表)大會。
政治團體應依據民主原則組織與運作,其選任職員之職稱、名額、任期、
選任、解任、會議及經費等事項,於其章程中另定之。
人民團體有違反法令、章程或妨害公益情事者,主管機關得予警告、撤銷
其決議、停止其業務之一部或全部,並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或情節
重大者,得為左列之處分:
一、撤免其職員。
二、限期整理。
三、廢止許可。
四、解散。
前項警告、撤銷決議及停止業務處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亦得為之。但為
撤銷決議或停止業務處分時,應會商主管機關後為之。
對於政黨之處分,以警告、限期整理及解散為限。政黨之解散,由主管機
關檢同相關事證移送司法院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審理之。
前項移送,應經政黨審議委員會出席委員三分之二以上認有違憲情事,始
得為之。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