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法條
瀏覽人數:27656156人
法規名稱: 行政程序法 (民國 110 年 01 月 20 日 修正)
行政處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無效︰
一、不能由書面處分中得知處分機關者。
二、應以證書方式作成而未給予證書者。
三、內容對任何人均屬不能實現者。
四、所要求或許可之行為構成犯罪者。
五、內容違背公共秩序、善良風俗者。
六、未經授權而違背法規有關專屬管轄之規定或缺乏事務權限者。
七、其他具有重大明顯之瑕疵者。
行政處分一部分無效者,其他部分仍為有效。但除去該無效部分,行政處
分不能成立者,全部無效。
違法行政處分於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原處分機關得依職權為全部或一部
之撤銷;其上級機關,亦得為之。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得撤銷︰
一、撤銷對公益有重大危害者。
二、受益人無第一百十九條所列信賴不值得保護之情形,而信賴授予利益
    之行政處分,其信賴利益顯然大於撤銷所欲維護之公益者。
受益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其信賴不值得保護︰
一、以詐欺、脅迫或賄賂方法,使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者。
二、對重要事項提供不正確資料或為不完全陳述,致使行政機關依該資料
    或陳述而作成行政處分者。
三、明知行政處分違法或因重大過失而不知者。
第一百十七條之撤銷權,應自原處分機關或其上級機關知有撤銷原因時起
二年內為之。
前條之補償請求權,自行政機關告知其事由時起,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自處分撤銷時起逾五年者,亦同。
法規名稱: 規費法 (民國 106 年 06 月 14 日 修正)
業務主管機關應依下列原則,訂定或調整收費基準,並檢附成本資料,洽
商該級政府規費主管機關同意,並送該級民意機關備查後公告之:
一、行政規費:依直接材 (物) 料、人工及其他成本,並審酌間接費用定
    之。
二、使用規費:依興建、購置、營運、維護、改良、管理及其他相關成本
    ,並考量市場因素定之。
前項收費基準,屬於辦理管制、許可、設定權利、提供教育文化設施或有
其他特殊情形者,得併考量其特性或目的定之。
法規名稱: 市區道路條例 (民國 93 年 01 月 07 日 修正)
市區道路修築、改善、養護之經費,依下列各款籌措之:
一、由各該管主管機關或鄉 (鎮、市) 公所編列年度預算。
二、市區道路使用費。
三、依法徵收之工程受益費。
四、汽車燃料使用費。
五、私人或團體之捐獻。
六、上級機關之補助。
七、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經費。
前項第二款市區道路使用費,應向使用市區道路設置管線或設施者收取;
其收費基準,由內政部定之。
第一項第四款汽車燃料使用費,由公路主管機關統一徵收;其分配比例,
由交通部會商內政部辦理之。
因施作工程有挖掘市區道路之必要者,該項工程主管機關 (構) 、管線事
業機關 (構) 或起造人應向該管市區道路主管機關申請許可,並繳交許可
費。但為維護生命、財產、公共安全之必要,採取緊急應變措施者,得事
後補行申請。
市區道路主管機關為前項許可時,除國家重大工程外,應採取下列方式之
一辦理:
一、向申請人收取道路挖補費,並配合其工程進度,進行開挖及修復道路
    。
二、協調或要求申請人自行統一施工,並監督其施工及命其限期完成修復
    道路。
未依第一項規定申請許可,擅自開挖道路者,除依第三十三條規定予以處
罰外,並得命其限期自行修復或繳交道路修復費,由市區道路主管機關代
為修復。
市區道路主管機關得視實際需要,於道路修復後之一定期間內限制該路段
之挖掘。
前四項業務及相關道路開挖、規劃及管理事項,市區道路主管機關得委託
其他機關 (構) 或團體辦理。
市區道路主管機關收取第二項第一款之道路挖補費及第三項之道路修復費
者,應成立道路基金,其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由該管直轄市或縣 (
市) 政府定之,並報內政部備查。
違反第十六條或第二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擅自建築或開挖道路者,市區道
路主管機關得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未依第二十七條第二項第二款規定,於期限內修復道路或修復不良者,市
區道路主管機關得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連續
處罰。
法規名稱: 石油管理法 (民國 112 年 06 月 28 日 修正)
石油煉製業或輸入業,於必要時,得使用河川、溝渠、海域、橋樑、堤防
、港埠、道路、林地、綠地、公園及其他公共使用之土地,敷設管線。
前項敷設管線,以不妨礙其安全、景觀及原有效用為原則,並應先向中央
主管機關及各該用地之主管機關申請核准;如有損失,應按損失程度予以
補償。
依法設有石油管線之石油煉製業或輸入業得應其他業者請求代輸石油。
法規名稱: 電業法 (民國 112 年 06 月 28 日 修正)
公用售電業應擬訂營業規章,報經電業管制機關核定後公告實施;修正時
亦同。
售電予用戶之再生能源發電業及再生能源售電業訂定之營業規章,應於訂
定後三十日內送電業管制機關備查;修正時亦同。
經由輸配電業線路供電之用戶,應無償提供場所,以裝設電度表。
前項電度表由輸配電業備置及維護。
法規名稱: 有線廣播電視法 (民國 107 年 06 月 13 日 修正)
經營有線廣播電視服務者,應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並取得經營許可執照
,始得營業。
法規名稱: 電信法 (民國 102 年 12 月 11 日 修正)
第一類電信事業或公設專用電信設置機關因設置管線基礎設施及終端設備
之需要,得使用公、私有之土地、建築物。其屬公有之土地、建築物者,
其管理機關(構)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其因使用土地或建築物致發生實
際損失者,應付與相當之補償。但應擇其對土地及建築物之管理機關、所
有人、占有人或使用人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
第一類電信事業或公設專用電信設置機關因無線電信工程之需要,得使用
河川、堤防、道路、公有林地或其他公共使用之土地與公有建築物設置無
線電臺。但其設置應必要且適當,以不妨礙其原有效用為限,並應於事先
徵求其管理機關(構)同意,其管理機關(構)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
第一類電信事業或公設專用電信設置機關相關施工或復原作業,應依管理
機關(構)所定規範辦理。
第一項及第二項管線基礎設施、終端設備及無線電臺之設置,除該設施有
非使用私有之土地、建築物不能設置,或在公有之土地、建築物設置困難
者外,公有之土地、建築物應優先提供使用。但高中(職)以下學校得不
同意第一類電信事業設置室外基地臺。
行政院應考核中央及地方機關、國營事業管理或所有之土地、建築物提供
設置管線基礎設施、無線電臺之績效,並每年公布之。
第一項使用之私有建築物如為公寓大廈,應取得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之同
意。其未設管理委員會者,應經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同意,不適用公寓大
廈管理條例第八條第一項之規定。
第一類電信事業設置其管線基礎設施時,中央及地方機關應予協助。
第一類電信事業就新設基礎設施及終端設備應共同成立管線基礎設施建設
協商小組,協商管線基礎設施之規劃、申請、建設及共用事項,必要時,
由主管機關協調處理之。
法規名稱: 能源管理法 (民國 105 年 11 月 30 日 修正)
能源用戶生產蒸汽達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數量者,應裝設汽電共生設備。
能源用戶裝設汽電共生設備,有效熱能比率及總熱效率達中央主管機關規
定者,得請當地綜合電業收購其生產電能之餘電,與提供系統維修或故障
所需備用電力。當地綜合電業除有正當理由,並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外,
不得拒絕。
前項收購餘電費率、汽電共生有效熱能比率與總熱效率基準及查驗方式之
辦法,及裝設汽電共生之能源用戶與綜合電業相互併聯、電能收購方式、
購電與備用電力費率及收購餘電義務之執行期間等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
管機關定之。
法規名稱: 天然氣事業法 (民國 112 年 06 月 28 日 修正)
天然氣事業因敷設輸儲設備之必要,需用道路、河川、溝渠、橋梁、堤防
、林地、綠地、公園或其他公共使用之土地、設施或公有土地及其上空或
地下,應事先徵得各有關主管機關之同意;無法取得同意時,得報請天然
氣事業設備所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協調處理;必要時,並得轉
請中央主管機關協助。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