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法條
瀏覽人數:27648573人
法規名稱: 公教人員保險法 (民國 113 年 01 月 03 日 修正)
被保險人在保險有效期間,發生失能、養老、死亡、眷屬喪葬、生育或育
嬰留職停薪之保險事故時,應予現金給付;其給付金額之計算標準,依下
列規定:
一、養老給付及死亡給付: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起,前十年投保
    年資之實際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以下簡稱平均保俸額)。但加
    保未滿十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保險俸(薪)額平均計算。
二、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按被保險人育嬰留職停薪當月起,往前推算六個
    月保險俸(薪)額之平均數百分之六十計算。
三、失能給付、生育給付及眷屬喪葬津貼:按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當月
    起,往前推算六個月保險俸(薪)額之平均數計算。但加保未滿六個
    月者,按其實際加保月數之平均保險俸(薪)額計算。
第六條第八項所定依規定得重複加保者,其重複加保年資應計給養老給付
金額之計算標準,按平均保俸額,扣除已領受其他職域社會保險與本保險
養老給付性質相近給付(以下簡稱其他性質相近給付)所據之投保金額計
算。
按前項標準計算之本保險養老給付,自領受其他性質相近給付之日起發給
。但於本保險養老給付核定之前領受其他性質相近給付者,應自養老給付
核定之日起發給。
依第二項規定計給養老給付之人員,於領受其他性質相近給付前死亡者,
其重複加保期間不再計給。
被保險人發生傷害事故或罹患疾病,經醫治終止後,身體仍遺留無法改善
之障礙而符合失能標準,並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之醫院鑑定為永
久失能者,按其確定永久失能日當月往前推算六個月保險俸(薪)額之平
均數,依下列規定核給失能給付:
一、因執行公務或服兵役致成全失能者,給付三十六個月;半失能者,給
    付十八個月;部分失能者,給付八個月。
二、因疾病或意外傷害致成全失能者,給付三十個月;半失能者,給付十
    五個月;部分失能者,給付六個月。
前項所稱全失能、半失能、部分失能之標準,由本保險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所稱經醫治終止,指被保險人罹患之傷病經醫治後,症狀固定,再
行醫治仍無法改善,並符合前項失能標準。
承保機關對請領失能給付之案件,得施以調查、複驗、鑑定後,審核認定
之。
失能給付應依下列規定審核辦理:
一、在加入本保險前已失能者,不得請領本保險失能給付。
二、同一部位之失能,同時適用二種以上失能程度者,依最高標準給付,
    不得合併或分別請領。
三、不同部位之失能,無論同時或先後發生者,其合計給付月數,以三十
    個月為限;因公致失能者,以三十六個月為限。
四、原已失能部位復因再次發生疾病或傷害,致加重其失能程度者,按二
    種標準之差額給付。
五、手術切除器官者,須存活期滿一個月以上,始可請領失能給付。被保
    險人確定永久失能日係於死亡前一個月內,或彌留狀態期間,不得據
    以請領失能給付。
被保險人依法退休(職)、資遣,或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且年滿五
十五歲以上而離職退保時,給與養老給付。
養老給付之請領方式及給與標準如下:
一、一次養老給付:保險年資每滿一年,給付一點二個月;最高以給付四
    十二個月為限。但辦理優惠存款者,最高以三十六個月為限。
二、養老年金給付:保險年資每滿一年,在給付率百分之零點七五(以下
    簡稱基本年金率)至百分之一點三(以下簡稱上限年金率)之間核給
    養老年金給付,最高採計三十五年;其總給付率最高為百分之四十五
    點五。但中華民國一百十二年七月一日以後初次參加本保險者,最高
    採計四十年;其總給付率最高為百分之五十二。
三、依前二款規定計算給付月數或給付率之年資有畸零月數及未滿一個月
    之畸零日數,均按比例發給。
依第一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給與養老年
金給付:
一、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且年滿六十五歲。
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二十年以上且年滿六十歲。
三、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三十年以上且年滿五十五歲。
被保險人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養老年金給付應依基
本年金率計給:
一、依法資遣。
二、繳付本保險保險費滿十五年以上而離職退保。
三、支(兼)領之月退休(職、伍)給與係由下列權責單位負最後財務責
    任:
(一)政府機關(構)或學校。
(二)政府機關(構)或學校與被保險人共同提儲設立之基金。但所設基
      金屬個人帳戶者,不在此限。
被保險人已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再支(兼)領前項第三款
所定月退休(職、伍)給與時,其原經承保機關審定之養老年金給付,應
自再支(兼)領月退休(職、伍)給與之日起,改依前項及第八項規定計
給。
依第一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以支領一次養
老給付為限:
一、未符合第三項養老年金給付條件。
二、犯貪污治罪條例之罪,或犯刑法瀆職罪,或於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
    犯內亂罪、外患罪,經判刑確定。
三、依第四十五條規定準用本法之外國人。
依第一項規定請領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具有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
日修正施行前之保險年資且符合第三項各款條件之一者,可選擇依本條規
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亦得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
依第四項規定按基本年金率計給養老年金給付之被保險人,其每月退休(
職、伍)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
加保投保俸(薪)額二倍之百分之八十;超過者,應調降養老年金給付,
或得選擇不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而請領一次養老給付;一經領受,不得變更
。
前項所定每月退休(職、伍)給與之內涵,比照第十七條第四項及第五項
規定辦理。
被保險人具有本法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後保險年資
且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者,修正施行前之保險年資最高以給付三十六個
月為限;修正施行後之保險年資,每滿一年,應加給一點二個月,合併修
正施行前保險年資最高以給付四十二個月為限;畸零月數及未滿一個月之
畸零日數,均按比例發給。
本法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已退保而未再加保,並依
第八項規定選擇請領一次養老給付之被保險人,其加保超過三十年之保險
年資,每滿一年,加給一點二個月,合併最高以給付四十二個月為限;畸
零月數及未滿一個月之畸零日數,均按比例發給。但被保險人所領一次養
老給付依規定得辦理優惠存款者,不適用上述加給規定。
前項加給之養老給付金額,應由承保機關依本法審定後,通知最後服務機
關(構)學校負擔財務責任並支給被保險人。
第八項之給付率自公務人員及公立學校教職員退撫法律制定通過後,另行
調整。
被保險人依前條第三項規定請領養老年金給付者,其每月退休(職、伍)
給與,加計每月可領養老年金給付之總和,不得超過其最後在職加保投保
俸(薪)額二倍之一定百分比(以下簡稱退休年金給與上限)。
被保險人依前項規定計得之每月養老年金給付率,於前條第四項有特別規
定者,從其規定。
第一項所定退休年金給與上限,應依下列規定計算:
一、保險年資十五年以下,每滿一年,以百分之二計;第十六年起,每滿
    一年,以百分之二點五計,最高增至百分之八十。
二、保險年資未滿六個月者,以六個月計;滿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以
    一年計。
第一項所定每月退休(職、伍)給與,包含下列內涵:
一、被保險人支(兼)領之月退休(職、伍)給與或類此之非一次性離退
    給與。
二、被保險人支(兼)領之一次性退休(職、伍)給與、資遣給與、年資
    結算金或類此之一次性離退給與,應依平均餘命,按月攤提併入每月
    退休給與計算。
三、被保險人依規定領有其支(兼)領一次退休(職、伍)給與之每月優
    惠存款利息。
前項第二款所定一次性離退給與之按月攤提計算方式,於本法施行細則定
之。
第一項及第三項之退休年金給與上限自公務人員及公立學校教職員退撫法
律制定通過後,另行調整。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