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實務見解
瀏覽人數:45229121人
1
裁判字號:
旨:
按販售動物用油之廠商如果在主管機關稽查時,故意隱匿油品流向,未依法完整提供下游廠商資料,衡諸經驗法則,必然會影響主管機關對於問題油品之後續追查,同時也會導致相關證據之滅失及民眾食用安全等,另業者不配合時,適逢有業者將動物用油流入食品製造業之事件發生,且業者亦有多次違規情事,則主管機關對業者裁罰之行政處分,縱未載明業者未提供油品流向資料,將對食品安全發生重大危害等情節,惟處分記載之內容,已足堪認定主管機關已考量業者未提供相關資料,將影響其對油品之追查,而危及民眾食用安全者,自不得遽認主管機關未斟酌行政罰法第 18 條第 1 項規定之因素。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旨:
按食品業者對於油品銷售之完整流向,依照食品查核檢驗管制措施辦法第 8 條第 1 項規定,負有完整提供之義務,且有應準備相關資料,供機關查核之協力義務。次按食品業者於主管機關稽查時,非「拒不提供」或「提供不實資料」,而是「未完整提供銷售流向資料」,即非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47 條第 11 款規範客體,而屬於同條第 10 款規避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所規定之查核之範疇。從而,主管機關再三稽查、查詢,業者始分別陸續提供產品銷售之「局部資料」,此種再三阻礙主管機關了解產品完整流向之行為,勢必延宕主管機關即時稽查其他下游業者,以致無法迅速封存或命令下架,則認定業者此舉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47 條第 10 款所規定之「規避查核」之行為,於法並無不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旨: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施行細則第 9 條有關製造廠商之標示得以總公司或所屬製造工廠擇一為之規定,係就一般情形所為之規範。倘主管機關針對個別之特殊狀況而另為公告或函示時,如該公告或函示無違母法規定之意旨者,自應依該公告或函示為之。
4
裁判字號:
旨:
主管機關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 11 條第 1 項第 6 款之規定,公告禁止日本特定地區生產製造之食品輸入,該公告並非主管機關就法令規定所稱「受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其含量超過安全容許量」之不確定法律概念為具體化解釋之行政規則。
5
裁判字號:
旨:
主管機關於法律明定罰鍰之額度內,應依違規之事實情節為專業上判斷,就各案分別為適當之裁罰,並遵守相同事務應為相同處理的平等原則。若行政機關為裁量時違反平等原則等一般法律原則者,即構成裁量瑕疵。
6
裁判字號:
旨:
從事脫水水果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之食品業者,固得於食品中使用漂白劑,惟其用量為二氧化硫殘留量 0.5 g/kg 以下,始符合標準,否則即違反食品加物標準,且裁處時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48 條第 8 款所規範者,僅「食品業者販賣之產品」違反食品加物標準之情形,至其他違反食品加物標準之情形,則應適用同法第 47 條第 8 款規定,是食品業者輸入之產品如違反食品加物標準,即應適用同款規定逕予裁罰,而毋庸依同法第 48 條第 8 款規定先命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者,始得裁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旨:
對於行為人之行為,是否有違反行政法上之義務而須受到處罰,基於法治國原則,應由行政機關依其職權,於可能性範圍內,做必要性之調查與舉證。而行政機關對受處罰人為科處罰鍰處分時,即使受處罰人所為之各項主張不可採,仍必須有積極證據證明受處罰人有違規事實存在,始才能認定科罰處分有合法性。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旨: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47 條第 10 款所規定之「規避、妨礙或拒絕」等行為態樣,就其文義固屬「積極」之作為態樣,但並未排除行為人亦得以「消極」之不作為方式而達到相同之目的。原告提供油品銷售完整流向之法定義務,應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41 條第 1 項第 2 款所稱:「 ……二、為前款查核或抽樣檢驗時,得要求前款場所之食品業者提供原料或產品之來源及數量、作業、品保、販賣對象、金額、其他佐證資料、證明或紀錄,並得查閱、扣留或複製之。……」及「食品查核檢驗管制措施辦法」第 8 條第 1 項之規定:「主管機關得要求業者出示相關文書、表單、單據等書面資料或電磁紀錄,以供查閱。」原告既負有上述義務,然其陸續提供油品銷售之「局部資料」而非「完整流向」,則其不作為之評價即與積極之「規避、妨礙或拒絕」無異。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9
裁判字號:
旨:
經衛生福利部指定公告應施查驗許可之食品如在國外產製,而未經查驗許可即向國內輸入,該項食品之輸入者即應受罰。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行政罰行為數認定標準,是衛生福利部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授權,為執行母法有關食品衛生安全及品質管理所為行政罰之行為數認定,所訂定的節性、技術性法規命令,並未逾越授權的目的與範圍,與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21 條第 1 項規定意旨並無不合。此外,同法第 58 條授權訂定的食品及食品添加物查驗登記等相關審查費及證書費收費標準第 2 條第 1 款之規定,經衛福部公告之的品,未據衛福部查驗登記並發給許可文件,不得輸入之不作為義務之違反,其行為數的認定應以食品品項數目為判斷基準。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旨:
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7 條之規定,食品業者應實施自主管理,將產品自行或送交檢驗機關檢驗,又食品業者本於其社會責任,產品有危害衛生安全之虞時,即應主動辦理回收,並通報主管機關。行為人自中國進口番茄乾輸入我國,經衛生局稽查抽驗,驗出二氧化硫超出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第 2 條附表 1 所規定的標準值,且未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7 條之規定自行送檢,係違反同法第 18 條之規定,依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處理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事件統一裁罰基準第 3 點規定處以罰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