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實務見解
瀏覽人數:27944332人
1
裁判字號:
旨:
勞委會依據就業服務法第 6 條、第 21 條、第 23 條及第 24 條規定所推行之「永續就業工程計劃」,就其內容觀之屬行政計劃性質,地方主管機關自得依其法定職權或基於法律、中央法規之授權,訂定委辦規則;又其中里長對該計畫之督導身分,自得認定為「具有法定職務權限之公務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旨:
本件行為人否認,其基於為自己不法所有之概括犯意,要求其服務處之會計及司機,形式上加入永續就業計畫,實際上仍在其服務處工作,以詐取永續就業工程之薪資,其會計及司機均係個人行為云云。經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所推動之永續就業工程計畫,與本件事實相關之部分雖僅係縣轄內環境衛生及美化等事項,然其實施目的在於創造區域性工作機會,且須經縣政府遴選始得分配工作,故該計畫實屬公共事務無疑。本件行為人係擔任縣議會議員,負責審查預算經費,亦已申請助理費用,應熟知議會助理費補助之詳情,就其專業知識及職務觀之,其抗辯不知永續就業工程係以中、高齡失業者為補助對象,且必須實際參與分配工作等情,顯與常情有違,而屬卸責之詞。準此,行為人與具有公務員身分之訴外人成立共同正犯關係自然構成貪污治罪條例第 5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之公務員詐取財物罪,且具備刑法第 47 條規定之累犯。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旨:
按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13 條第 2 項規定,雇主於知悉性騷擾之情形時,應採取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所稱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固不以滿足被性騷擾者之感受為必要,但若機關、學校、團體或事業單位於受理性騷擾申訴案件時,未以審慎態度視之,並啟動所設置之處理機制,採取適當解決之措施,即難認已盡其法定義務。是以,機關、學校、團體或事業單位於受理性騷擾申訴案件時,如未就申訴案件立即採取相應之適當措施,雖之後予以處理,殊難謂其已盡該項規定為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之義務。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