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實務見解
瀏覽人數:33327780人
1
裁判字號:
旨:
對於具有危害公共安全之標的物,因該物之存在具有危險性,立法目的在經由禁止持有之手段,以達成預防性目的,並非以制裁為目的,是其沒入並不具有行政處罰性質,尚無行政罰法第 21 條規定之適用。因此,依農藥管理法第 55 條第 1 項規定裁處沒入偽農藥時,不問行為人或持有人有無故意或過失,亦不問屬何人所有,均應沒入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旨:
作為海關從價課徵關稅的進口貨物,其核定完稅價格所應依據的價格,依序為進口貨物的交易價格、同樣貨物的交易價格、類似貨物的交易價格、國內銷售價格、計算價格及合理價格。關稅法施行細則第 19 條第 1 項規定,是指海關依據所查得的資料,以合理方法核定完稅價格時,應儘可能以貼近買賣雙方實際交易價格為依歸。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旨:
依據海關緝私條例第 3 條及第 45 條之規定,凡規避檢查、偷漏關稅或逃避管制,未經向海關申報而運輸貨物進入國境,即屬私運貨物進口。而所謂「管制」,係指經法律規定不得進口或出口,或經規定管制輸出入物品的情形。又參照農藥管理法第 47 條之規定,可知未經核准擅自輸入的偽農藥,係屬法律明定不得輸入進口的物品,一旦未經核准而進口農藥管理法第 7 條第 1 款規定的偽農藥時,即構成進口不得輸入的物品,而涉及逃避管制的違法行為。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旨:
行為人身為報關業者並採連線通關方式申報,依貨物通關自動化實施辦法第 9 條第 1 項、第 11 條及第 12 條第 1 項等規定,對其所受委託之進口報關事項,若有應注意並能注意卻疏未注意之情形導致漏列貨物及其發票,並於連線通關申報經關稅局核定為通關後,方始申請更正報單事項,此自有其違法之處。惟以海關緝私條例第四十五條之一情節輕微認定標準第 15 條規定,於海關或其他協助查緝機關接獲檢舉或進行調查前,因違法行為人或報關業者主動陳報或提供違法事證,並因而查獲或確定其違法行為者,免予處罰。故以行為人其主動申請更正之行為,符合上述認定標準免予處罰之規定,對行為人所漏營業稅部分,自應免予處罰,其罰鍰處分自應撤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