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實務見解
瀏覽人數:27904676人
1
裁判字號:
旨:
圖利罪除公務員對於主管或監督之事務,明知違背法令而直接或間接圖自己或其他私人不法利益外,尚須該公務員圖利之對象因而獲得利益。而此所謂「利益」,係指一切足使圖利對象之財產,增加經濟價值之現實財物及其他一切財產利益;又公務員圖利對象收回成本、稅捐及費用部分,原來即為其所支出,並非無償取得之不法利益,自不在所謂圖利範圍。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旨:
依 98 年 4 月 22 日修正貪污治罪條例第 6 條之立法理由,公務員於執行具體職務時,須違反該具體職務之相關義務所為之特別規範,始足當之。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 6 條、第 13 條第 1 項前段、第 17 條,僅係一般性規範公務員於執行職務時,不得有濫權行為、經商行為,併其應迴避之事由,非就執行具體職務時,就該具體職務之相關義務所為之特別規定,不屬貪污治罪條例第 6 條所稱之「法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旨:
按稅捐稽徵機關依稅捐稽徵法第 21 條第 2 項規定,於核課期間內另發現有應補徵之稅款時,仍得再予補徵,縱稅捐機關之前未發現應補徵之稅款,對納稅義務人尚不生信賴之基礎,自無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次按所得稅法第 14 條第 1 項第 6 類,係有關綜合所得稅之規定,營利事業所得稅應無適用之餘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旨:
所得究應課徵綜合所得稅抑或營利事業所得稅,應就其主體是否以營利為目的及所得性質為個案判斷。凡以營利為目的,具備營業牌號或場所,無論係以個人獨資、合夥、公司或其他組織方式為經營,應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若為個人因自力耕作、漁、牧、林、礦之所得,則依綜合所得稅課徵,兩者均應依個案事實加以認定。因此,牧場依其所具備之組織型態、資金、場所、設備、人力規模、品牌建立及產品行銷等情形,係以營利為目的,具備營業牌照及場所,並以合夥之組織方式經營畜牧業之雞飼育業,屬於營利事業,而非自力耕作,其所得應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旨:
按稅捐稽徵法第 48-1 條第 1 項規定,納稅義務人自動向稅捐稽徵機關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免按有關漏報、短報之處罰規定辦理者,係以未經檢舉及未經稽徵機關或調查人員進行調查之案件為限。雖納稅義務人於漏稅違章後,承認違章事實,表示願意繳清稅款及罰鍰,在未裁罰前自動繳清稅款等情形,屬違章後之態度問題;然在違反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 15 條第 2 項規定之漏稅違章案件,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額或倍數參考表並未將此列為裁量審酌事項。因此,稅捐稽徵機關在納稅義務人已於裁罰處分核定前補申報,並已補繳稅款者,無論是裁罰或減輕,均應於審查報告中敘明其已斟酌包括納稅義務人已於裁罰處分核定前補申報,並已補繳稅款等情事之裁量理由,否則即有裁量怠惰,屬濫用裁量權限而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旨:
行政先例須為合法先例,方有行政自我拘束原則之適用。
7
裁判字號: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16 條第 1 項本文規定,行政機關得將違法行政處分轉換為與原處分具有相同實質及程序要件之其他行政處分。本件係 82 至 86 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事件,因受法定核課期間之限制,尚不得採取更正及重為處分之方式處理,自應依行政程序法第 116 條規定轉換以被上訴人為納稅義務人。是原判決將訴願決定及原處分除確定部分外均撤銷,有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之違背法令情事等語。又行政程序法第 116 條雖有規定,行政機關得將違法行政處分轉換為與原處分具有相同實質及程序要件之其他行政處分。但行政處分之轉換應由行政機關以行政處分之方式作成決定,上訴人自必須踐行作成處分之程序及對外送達其意思表示。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旨:
按 85 年 7 月 30 日修正公布之稅捐稽徵法第第 48 條之 3 規定,納稅義務人違反本法或稅法之規定,適用裁處時之法律。但裁處前之法律有利於納稅義務人者,適用最有利於納稅義務人之法律。所稱之裁處,包括訴願、再訴願及行政訴訟之決定及判決。同法第 49 條規定,滯納金、利息、滯報金、怠報金、短估金及罰鍰等,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準用本法有關稅捐之規定。是以,所得稅法第 108 條第 1 項加徵滯報金者,應屬稅捐稽徵法第 49 條規定得準用同法有關稅捐規定之一種,且同法既無另有排除準用之規定,自得依該條規定準用同法第 48 條之 3 規定。又稽徵機關據以裁處之所得稅法第 108 條第 1 項規定既經修正,應適用有利於當事人之新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旨:
郵政法第 6 條第 1 項規定:「除中華郵政公司及受其委託者外,無論何人,不得以遞送信函、明信片或其他具有通信性質之文件為營業。」準此,只有中華郵政公司及受其委託者始被承認係合法以遞送上開通信文件為營業者,是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 50 條前段規定:「申報日期,應以申報書送達稽徵機關之日為準;其郵遞者,應以掛號寄送,並以交郵當日郵戳日期為申報日期。」所謂「郵遞」者,自係指將申報書等郵件交由中華郵政公司及受其委託者遞送者而言,此際,始例外得以交郵當日郵戳日期為申報日期,否則仍以申報書送達稽徵機關之日為申報日期(最高行政法院 97 年度裁字第 5018 號裁定意旨參照)。本件原告於 94 年 5 月 31 日將其 93 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交由統一超商公司遞送,然因統一超商公司並非中華郵政公司或受其委託者,依法不得以遞送信函、明信片或其他具有通信性質之文件為營業,故不能以統一超商公司收件之日為申報日期。再者,統一超商公司係以宅急便即辦理包裹業務之方式遞送該申報書,而非以掛號郵寄方式遞送,此有宅配單原本附原處分卷為憑。換言之,該公司並無辦理掛號郵寄業務,故上開申報書亦非以掛號郵寄方式為之,核與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 50 條前段,限以掛號寄送,始得以交郵當日郵戳日期為申報日期之規定不符,故本件應以該申報書送達被告之日期即 94 同年 6 月 2 日為申報日期,則原告 93 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因已逾行為時所得稅法第 71 條第 1 項前段規定之申報期限,核與行為時所得稅法第 39 條規定,須納稅義務人如期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始得將經該管稽徵機關核定之前 5 年內各期虧損,自本年純益額中扣除後,再行核課所得稅之要件不符,故被告否准認列原告前 5 年核定虧損 93 年度扣除額 34,606,529 元,並無違誤。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