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實務見解
瀏覽人數:35936287人
法規名稱: 稅捐稽徵法 第 49 條
現行條文:
滯納金、利息、滯報金、怠報金及罰鍰等,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準用本
法有關稅捐之規定。但第六條關於稅捐優先及第二十六條之一第二項、第
三十八條第二項、第三項關於加計利息之規定,對於滯報金、怠報金及罰
鍰不在準用之列。
中華民國一百十年十一月三十日修正之本條文施行前,已移送執行之滯報
金及怠報金案件,其徵收之順序,適用修正施行前之規定。
修正時間:
民國 110 年 12 月 17 日修正前原條文
第 6  條  (稅捐之優先權)
          稅捐之徵收,優先於普通債權。
          土地增值稅、地價稅、房屋稅之徵收及法院、行政執行處執行拍賣或變賣
          貨物應課徵之營業稅,優先於一切債權及抵押權。
          經法院、行政執行處執行拍賣或交債權人承受之土地、房屋及貨物,執行
          法院或行政執行處應於拍定或承受五日內,將拍定或承受價額通知當地主
          管稅捐稽徵機關,依法核課土地增值稅、地價稅、房屋稅及營業稅,並由
          執行法院或行政執行處代為扣繳。

第12-1 條 (課稅構成要件之認定及明訂舉證之責任)
          涉及租稅事項之法律,其解釋應本於租稅法律主義之精神,依各該法律之
          立法目的,衡酌經濟上之意義及實質課稅之公平原則為之。
          稅捐稽徵機關認定課徵租稅之構成要件事實時,應以實質經濟事實關係及
          其所生實質經濟利益之歸屬與享有為依據。
          納稅義務人基於獲得租稅利益,違背稅法之立法目的,濫用法律形式,規
          避租稅構成要件之該當,以達成與交易常規相當之經濟效果,為租稅規避
          。
          前項租稅規避及第二項課徵租稅構成要件事實之認定,稅捐稽徵機關就其
          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納稅義務人依本法及稅法規定所負之協力義務,不因前項規定而免除。
          稅捐稽徵機關查明納稅義務人及交易之相對人或關係人有第二項或第三項
          之情事者,為正確計算應納稅額,得按交易常規或依查得資料依各稅法規
          定予以調整。
          納稅義務人得在從事特定交易行為前,提供相關證明文件,向稅捐稽徵機
          關申請諮詢,稅捐稽徵機關應於六個月內答覆。

第 19 條  (應送達人)
          為稽徵稅捐所發之各種文書,得向納稅義務人之代理人、代表人、經理人
          或管理人以為送達;應受送達人在服役中者,得向其父母或配偶以為送達
          ;無父母或配偶者,得委託服役單位代為送達。
          為稽徵土地稅或房屋稅所發之各種文書,得以使用人為應受送達人。
          納稅義務人為全體公同共有人者,繳款書得僅向其中一人送達;稅捐稽徵
          機關應另繕發核定稅額通知書並載明繳款書受送達者及繳納期間,於開始
          繳納稅捐日期前送達全體公同共有人。但公同共有人有無不明者,得以公
          告代之,並自黏貼公告欄之翌日起發生效力。

第 20 條  依稅法規定逾期繳納稅捐應加徵滯納金者,每逾二日按滯納數額加徵百分
          之一滯納金;逾三十日仍未繳納者,移送強制執行。但因不可抗力或不可
          歸責於納稅義務人之事由,致不能於法定期間內繳清稅捐,得於其原因消
          滅後十日內,提出具體證明,向稅捐稽徵機關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經核准
          者,免予加徵滯納金。

第 21 條  (核課期間)
          稅捐之核課期間,依左列規定:
          一、依法應由納稅義務人申報繳納之稅捐,已在規定期間內申報,且無故
              意以詐欺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者,其核課期間為五年。
          二、依法應由納稅義務人實貼之印花稅,及應由稅捐稽徵機關依稅籍底冊
              或查得資料核定課徵之稅捐,其核課期間為五年。
          三、未於規定期間內申報,或故意以詐欺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者,
              其核課期間為七年。
          在前項核課期間內,經另發現應徵之稅捐者,仍應依法補徵或並予處罰;
          在核課期間內未經發現者,以後不得再補稅處罰。

第 22 條  (核課期間之起算)
          前條第一項核課期間之起算,依左列規定:
          一、依法應由納稅義務人申報繳納之稅捐,已在規定期間內申報者,自申
              報日起算。
          二、依法應由納稅義務人申報繳納之稅捐,未在規定期間內申報繳納者,
              自規定申報期間屆滿之翌日起算。
          三、印花稅自依法應貼用印花稅票日起算。
          四、由稅捐稽徵機關按稅籍底冊或查得資料核定徵收之稅捐,自該稅捐所
              屬徵期屆滿之翌日起算。

第 23 條  稅捐之徵收期間為五年,自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算;應徵之稅捐未於徵
          收期間徵起者,不得再行徵收。但於徵收期間屆滿前,已移送執行,或已
          依強制執行法規定聲明參與分配,或已依破產法規定申報債權尚未結案者
          ,不在此限。
          應徵之稅捐,有第十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或第二十七條規定情事
          者,前項徵收期間,自各該變更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算。
          依第三十九條暫緩移送執行或其他法律規定停止稅捐之執行者,第一項徵
          收期間之計算,應扣除暫緩執行或停止執行之期間。
          稅捐之徵收,於徵收期間屆滿前已移送執行者,自徵收期間屆滿之翌日起
          ,五年內未經執行者,不再執行,其於五年期間屆滿前已開始執行,仍得
          繼續執行;但自五年期間屆滿之日起已逾五年尚未執行終結者,不得再執
          行。
          本法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三月五日修正前已移送執行尚未終結之案件,自修
          正之日起逾五年尚未執行終結者,不再執行。但截至一百零六年三月四日
          納稅義務人欠繳稅捐金額達新臺幣一千萬元或執行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仍得繼續執行,其執行期間不得逾一百十一年三月四日:
          一、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各分署依行政執行法第十七條規定,聲請法院
              裁定拘提或管收義務人確定。
          二、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各分署依行政執行法第十七條之一第一項規定
              ,對義務人核發禁止命令。
          本法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十二月三十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有修正施行前
          第五項第一款情形,於修正施行後欠繳稅捐金額截至一百零六年三月四日
          未達新臺幣一千萬元者,自一百零六年三月五日起,不再執行。

第 24 條  納稅義務人欠繳應納稅捐者,稅捐稽徵機關得就納稅義務人相當於應繳稅
          捐數額之財產,通知有關機關,不得為移轉或設定他項權利;其為營利事
          業者,並得通知主管機關,限制其減資或註銷之登記。
          前項欠繳應納稅捐之納稅義務人,有隱匿或移轉財產、逃避稅捐執行之跡
          象者,稅捐稽徵機關得聲請法院就其財產實施假扣押,並免提供擔保。但
          納稅義務人已提供相當財產擔保者,不在此限。
          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或在中華民國境內之營利事業,其已確定之應
          納稅捐逾法定繳納期限尚未繳納完畢,所欠繳稅款及已確定之罰鍰單計或
          合計,個人在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營利事業在新臺幣二百萬元以上者;
          其在行政救濟程序終結前,個人在新臺幣一百五十萬元以上,營利事業在
          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上,得由財政部函請內政部移民署限制其出境;其為營
          利事業者,得限制其負責人出境。但已提供相當擔保者,應解除其限制。
          財政部函請內政部移民署限制出境時,應同時以書面敘明理由並附記救濟
          程序通知當事人,依法送達。
          稅捐稽徵機關未執行第一項或第二項前段規定者,財政部不得依第三項規
          定函請內政部移民署限制出境。
          限制出境之期間,自內政部移民署限制出境之日起,不得逾五年。
          納稅義務人或其負責人經限制出境後,具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財政部應
          函請內政部移民署解除其出境限制:
          一、限制出境已逾前項所定期間者。
          二、已繳清全部欠稅及罰鍰,或向稅捐稽徵機關提供欠稅及罰鍰之相當擔
              保者。
          三、經行政救濟及處罰程序終結,確定之欠稅及罰鍰合計金額未滿第三項
              所定之標準者。
          四、欠稅之公司組織已依法解散清算,且無賸餘財產可資抵繳欠稅及罰鍰
              者。
          五、欠稅人就其所欠稅款已依破產法規定之和解或破產程序分配完結者。

第 28 條  (退稅)
          納稅義務人自行適用法令錯誤或計算錯誤溢繳之稅款,得自繳納之日起五
          年內提出具體證明,申請退還;屆期未申請者,不得再行申請。
          納稅義務人因稅捐稽徵機關適用法令錯誤、計算錯誤或其他可歸責於政府
          機關之錯誤,致溢繳稅款者,稅捐稽徵機關應自知有錯誤原因之日起二年
          內查明退還,其退還之稅款不以五年內溢繳者為限。
          前二項溢繳之稅款,納稅義務人以現金繳納者,應自其繳納該項稅款之日
          起,至填發收入退還書或國庫支票之日止,按溢繳之稅額,依繳納稅款之
          日郵政儲金一年期定期儲金固定利率,按日加計利息,一併退還。
          本條修正施行前,因第二項事由致溢繳稅款者,適用修正後之規定。
          前項情形,稅捐稽徵機關於本條修正施行前已知有錯誤之原因者,二年之
          退還期間,自本條修正施行之日起算。

第 30 條  (調查)
          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賦稅署指定之調查人員,為調查課稅資料,得向有
          關機關、團體或個人進行調查,要求提示帳簿、文據或其他有關文件,或
          通知納稅義務人,到達其辦公處所備詢,被調查者不得拒絕。
          前項調查,不得逾課稅目的之必要範圍。
          被調查者以調查人員之調查為不當者,得要求調查人員之服務機關或其上
          級主管機關為適當之處理。
          納稅義務人及其他關係人提供帳簿、文據時,該管稽徵機關或財政部賦稅
          署應掣給收據,除涉嫌違章漏稅者外,應於帳簿、文據提送完全之日起,
          七日內發還之;其有特殊情形,經該管稽徵機關或賦稅署首長核准者,得
          延長發還時間七日。

第 34 條  (重大逃漏稅之公告)
          財政部或經其指定之稅捐稽徵機關,對重大欠稅案件或重大逃漏稅捐案件
          經確定後,得公告其欠稅人或逃漏稅捐人姓名或名稱與內容,不受前條第
          一項限制。
          財政部或經其指定之稅捐稽徵機關,對於納稅額較高之納稅義務人,得經
          其同意,公告其姓名或名稱,並予獎勵;其獎勵辦法,由財政部定之。
          第一項所稱確定,係指左列各種情形:
          一、經稅捐稽徵機關核定之案件,納稅義務人未依法申請復查者。
          二、經復查決定,納稅義務人未依法提起訴願者。
          三、經訴願決定,納稅義務人未依法提起再訴願者。
          四、經再訴願決定,納稅義務人未依法提起行政訴訟者。
          五、經行政訴訟判決者。

第 35 條  (復查及訴願)
          納稅義務人對於核定稅捐之處分如有不服,應依規定格式,敘明理由,連
          同證明文件,依下列規定,申請復查:
          一、依核定稅額通知書所載有應納稅額或應補徵稅額者,應於繳款書送達
              後,於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三十日內,申請復查。
          二、依核定稅額通知書所載無應納稅額或應補徵稅額者,應於核定稅額通
              知書送達之翌日起三十日內,申請復查。
          三、依第十九條第三項規定受送達核定稅額通知書或以公告代之者,應於
              核定稅額通知書或公告所載應納稅額或應補徵稅額繳納期間屆滿之翌
              日起三十日內,申請復查。
          納稅義務人或其代理人,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之事由,遲誤申請復
          查期間者,於其原因消滅後一個月內,得提出具體證明,申請回復原狀。
          但遲誤申請復查期間已逾一年者,不得申請。
          前項回復原狀之申請,應同時補行申請復查期間內應為之行為。
          稅捐稽徵機關對有關復查之申請,應於接到申請書之翌日起二個月內復查
          決定,並作成決定書,通知納稅義務人;納稅義務人為全體公同共有人者
          ,稅捐稽徵機關應於公同共有人最後得申請復查之期間屆滿之翌日起二個
          月內,就分別申請之數宗復查合併決定。
          前項期間屆滿後,稅捐稽徵機關仍未作成決定者,納稅義務人得逕行提起
          訴願。

第 39 條  (未繳稅捐之強制執行)
          納稅義務人應納稅捐,於繳納期間屆滿三十日後仍未繳納者,由稅捐稽徵
          機關移送強制執行。但納稅義務人已依第三十五條規定申請復查者,暫緩
          移送強制執行。
          前項暫緩執行之案件,除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外,稅捐稽徵機關應移送強制
          執行:
          一、納稅義務人對復查決定之應納稅額繳納半數,並依法提起訴願者。
          二、納稅義務人依前款規定繳納半數稅額確有困難,經稅捐稽徵機關核准
              ,提供相當擔保者。
          三、納稅義務人依前二款規定繳納半數稅額及提供相當擔保確有困難,經
              稅捐稽徵機關依第二十四條第一項規定,已就納稅義務人相當於復查
              決定應納稅額之財產,通知有關機關,不得為移轉或設定他項權利者
              。
          本條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五月十四日修正施行前,經依復查決定應補繳稅
          款,納稅義務人未依前項第一款或第二款規定繳納或提供相當擔保,稅捐
          稽徵機關尚未移送強制執行者,適用修正後之規定。

第 41 條  (逃漏稅捐之處罰)
          納稅義務人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六萬元以下罰金。

第 43 條  (教唆或幫助逃漏稅捐之處罰)
          教唆或幫助犯第四十一條或第四十二條之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役或科新臺幣六萬元以下罰金。
          稅務人員、執行業務之律師、會計師或其他合法代理人犯前項之罪者,加
          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稅務稽徵人員違反第三十三條規定者,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第 44 條  (違反給予或取得憑證之處罰)
          營利事業依法規定應給與他人憑證而未給與,應自他人取得憑證而未取得
          ,或應保存憑證而未保存者,應就其未給與憑證、未取得憑證或未保存憑
          證,經查明認定之總額,處百分之五罰鍰。但營利事業取得非實際交易對
          象所開立之憑證,如經查明確有進貨事實及該項憑證確由實際銷貨之營利
          事業所交付,且實際銷貨之營利事業已依法處罰者,免予處罰。
          前項處罰金額最高不得超過新臺幣一百萬元。

第 47 條  (法人或非法人團體實際業務負責人之刑罰)
          本法關於納稅義務人、扣繳義務人及代徵人應處刑罰之規定,於下列之人
          適用之:
          一、公司法規定之公司負責人。
          二、民法或其他法律規定對外代表法人之董事或理事。
          三、商業登記法規定之商業負責人。
          四、其他非法人團體之代表人或管理人。
          前項規定之人與實際負責業務之人不同時,以實際負責業務之人為準。

第48-1 條 (自動補繳漏稅之免除處罰及按日加計利息)
          納稅義務人自動向稅捐稽徵機關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者,凡屬未經檢舉、
          未經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之案件,下列之處罰
          一律免除;其涉及刑事責任者,並得免除其刑:
          一、第四十一條至第四十五條之處罰。
          二、各稅法所定關於逃漏稅之處罰。
          營利事業應保存憑證而未保存,如已給與或取得憑證且帳簿記載明確,不
          涉及逃漏稅捐,於稅捐稽徵機關裁處或行政救濟程序終結前,提出原始憑
          證或取得與原應保存憑證相當之證明者,免依第四十四條規定處罰;其涉
          及刑事責任者,並得免除其刑。
          第一項補繳之稅款,應自該項稅捐原繳納期限截止之次日起,至補繳之日
          止,就補繳之應納稅捐,依原應繳納稅款期間屆滿之日郵政儲金匯業局之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按日加計利息,一併徵收。

第48-2 條 (輕微違章之減免)
          依本法或稅法規定應處罰鍰之行為,其情節輕微,或漏稅在一定金額以下
          者,得減輕或免予處罰。
          前項情節輕微、金額及減免標準,由財政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後發布
          之。

第 49 條  (稅捐規定之準用)
          滯納金、利息、滯報金、怠報金、短估金及罰鍰等,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
          ,準用本法有關稅捐之規定。但第六條關於稅捐優先及第三十八條,關於
          加計利息之規定,對於罰鍰不在準用之列。

第50-1 條 (過渡時期稅捐時效之計算)
          本法修正前,應徵稅捐之繳納期間已屆滿者,其徵收期間自本法修正公布
          生效日起算五年。
          本法修正公布生效日前,已進行之徵收期間,應自前項徵收期間內扣除。

第50-3 條 (過渡時期輕微違章減免之適用)
          本法修正前所發生應處罰鍰之行為,於本法修正公布生效日尚未裁罰確定
          者,適用第四十八條之二規定辦理。

第50-4 條 (過渡時期罰鍰處分機關之確定)
          依本法或稅法規定應處罰鍰之案件,於本法修正施行前尚未移送法院裁罰
          者,依本法之規定由主管稽徵機關處分之;其已移送法院裁罰者,仍依本
          法修正施行前各稅法之規定由法院裁罰。

第50-5 條 (施行細則之訂定)
          本法施行細則,由財政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後發布之。

第 51 條  (施行日)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但中華民國一百年四月二十六日修正之條文,其施行
          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