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實務見解
瀏覽人數:33052271人
1
裁判字號:
旨:
簽立切結書,願無條件配合未來計畫區段徵收作業,並自行清除設備,且不得要求補償,經都市計畫案調整修正,計畫名稱及土地使用分區縱有不同,惟計畫區範圍及開發方式相同,故仍符合切結意旨,而於調整後亦適用之。又既事先同意將來區段徵收時不請求補償,自應受其拘束,不得因區段徵收後得否保留問題主張信賴保護。另行政機關於作成行政處分時,得以將來之期限、條件、負擔或保留將來行政處分之廢止權等事項,作為附款,故行政契約亦得以將來履行事項為契約標的。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旨:
徵收土地時,應一併徵收土地改良物。土地改良物,包括建築改良物及農作改良物,而附著於土地之建築物或工事即屬建築改良物。又都市計畫案因故修正調整名稱,惟前後計畫相同,僅名稱變更,且該計畫區之範圍、面積、位置及開發方式均未變更,雖有因應不同之目標及需求,調整土地使用分區,但仍具同一性。從而,於前所簽立之放棄補償請求權之切結書,於後仍應有相同效力。至簽立切結書,願於辦理區段徵收時,配合區段徵收作業並自行清除設備,且不得要求補償,自不得以都市計畫名稱不同為由,再要求徵收補償,此乃不適用信賴保護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旨:
都市計畫之訂定或擬定,應公開展覽 30 天並舉行說明會,而主要計畫擬定後送該管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再層報核定,故縣(市)都市計畫之擬定、審議及執行,屬縣(市)自治事項。如都市計畫對人民之權利及利益有所限制,或有增加其負擔等情形,則具行政處分性質。縣(市)政府已依都市計畫法第 4 條、第 9 條、第 12 條、第 13 條第 2 款、第 19 條第 1 項、第 20 條第 1 項第 5 款、第 21 條、第 26 條、第 27 條第 1 項第 4 款及第 2 項等規定辦理變更都市計畫案,並完成相關審議、公開展覽、層報核定及公布實施等事項,故該都市計畫變更案發布實施之公告即無違反明確性原則。有關部分農地及其上附屬建物變更為住宅區,自無違都市計畫法第 27 條第 1 項、96.04.09 修正之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第 2 點、第 15 點及都市計畫農業區變更使用審議規範第 2 點之 1 等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