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實務見解
瀏覽人數:27725177人
1
裁判字號:
旨:
貪污治罪條例之對於主管事務圖利罪,因公務員不待他人意思之合致或行為之參與,單獨一人亦得完成犯罪,故非具有必要共犯性質之「對向犯」,自不得引用「對向犯」理論而排除共同正犯之成立;又公務員與無公務員身分之人,如有犯意聯絡、行為分擔,共同對該公務員主管事務,圖無公務員身分者不法利益,並使其獲利益,依貪污治罪條例第 3 條及刑法第 28 條、第 31 條第 1 項規定,自得成立圖利罪之共同正犯。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旨:
電子遊戲場業管理條例第 9 條第 1 項,電子遊戲場業之營業場所,應距離國民中、小學、高中、職校、醫院 50 公尺以上。該規定之立法目的,乃鑑於電子遊戲場對於社會安寧會造成一定之影響,故明定其營業場所應距離對於環境安寧有著極高要求之學校、醫院 50 公尺以上,又因其限制對於營業人營業自由之影響尚屬輕微,所定 50 公尺之限制,應解為係對電子遊戲營業場所設置之最低限制。致關於縣(市)工商輔導及管理,乃屬地方制度法第 19 條第 7 款第 3 目規定之縣(市)自治事項,依同法第 25 條規定,縣(市)本得就其自治事項,於不牴觸中央法律之前提下,自行制訂符合地域需要之自治法規,故縣(市)自得依其地方環境之需要,以自治法規另定較高之限制標準。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旨:
按行政機關對於特定行為或活動之管制或許可應徵收行政規費;規費法並賦予規費主管機關對於其收費標準,除審酌成本及費用外,併得考量其管制、許可行為之特性或目的為決定。從而桃園土石方管理自治條例課予收容處理場所應於業者地方政府核發啟用許可時按許可年處理量每立方公尺 10 元之管理費,依上述規費法第 7 條第 5 款規定,核屬於行政規費性質,則其徵收範圍及課徵原則既經桃園縣議會審議通過,而於自治條例中加以規範,並未牴觸上引規費法及地方制度法第 67 條第 3 項之規定,自無違反法律保留原則可言。次按繼續之法律事實進行之中,終結之前,依原有法律所作法律評價或所定法律效果尚未發生,而相關法律修改時,則各該繼續之法律事實一旦終結,原則上即應適用修正生效之新法,此種情形,並非對於過去已經終結之事實,適用終結後生效之新法,而是在繼續之法律事實進行中,以將來法律效果之規定,連結部分屬於過去之構成要件事實,既非法律溯及適用,於法治國家法安定性及信賴保護之要求,原則上並無牴觸。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旨:
消費者保護法第 17 條第 1 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選擇特定行業,公告規定其定型化契約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之事項。惟就違反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之事項並無行政罰配套,實難收行政管理之效,鑒於消費者保護屬地方自治事項,地方政府為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消費生活安全,提昇消費生活品質,依地方制度法第 18 條第 7 款第 4 目制定消費者保護自治條例,自得考量地方需要訂定自治條例規範相關裁處,而無須與其他自治團體作相同之規定。另消費者保護法第 15 條雖規定定型化契約中之定型化契約條款牴觸個別磋商條款之約定者,其牴觸部分無效,惟應僅於雙方經實質磋商個別磋商條款較有利於消費者時,始有適用。若使用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未於系爭契約書內揭示內政部公告之預售屋契約應記載事項之內容,雖已於契約書記載內政部公告應記載事項之條款與系爭契約書條款差異之處,但對消費者較為重要之差異具體內容為何卻未作說明,在未使消費者得知悉內政部公告預售屋契約應記載事項內容之情形下,使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雙方立於資訊不對等之地位進行個別磋商,已違反該法第 17 條第 1 項授權內政部公告之預售屋契約應記載事項之原意。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旨:
內政部依據法律授權所公告之預售屋定型化契約記載事項,核屬法規命令。
6
裁判字號:
旨:
按各地方自治團體得視其所轄範圍之特性及所需而立法,縱與他地方自治團體所為規範不同,亦不得因此即認屬違法。又電子遊戲場業之性質與資訊休閒行業性質並不相同,是以地方政府就資訊休閒行業固僅規定營業場所距離學校等 400 公尺限制範圍,惟尚無從因此主張地方電子遊戲場業設置條例所規範之較嚴格距離限制為無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旨:
按 95 年 1 月 18 日公布施行之桃園縣營建剩餘土石方管理自治條例第 12 條規定,本府應依土資場申請計畫核定使用期限為 5 年。土資場於使用期滿 3 個月前,應向本府申請展延後始得繼續營運。適用對象包括在該自治條例公布生效以前已領得啟用許可之收容處理場所均屬之,非以該自治條例生效後取得啟用許可者為限。是以,申請人依當時適用之規定,於設置申請書暨設置計畫書中載明預定使用年數為 7 年,而主管機關亦依其申請准予核發使用年限為 7 年,且同意申請人營運期限至自原同意啟用許可函發文日起算 7 年止,並無違反該條施行起 5 年期限。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旨:
行政程序法第 92 條有關行政處分和一般處分之規定中,可以拆解成多個構成要件,並以此作為判斷行政行為是否為行政處分或一般處分的依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旨:
一律自斷絕自來水或電力之日起六個月後方得申請復水、復電,不當限制營業場所所有權人或使用人生活所須之用水、用電與有效利用建物所有權之權利,已逾越達成執行目的之必要限度。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旨:
按依行政訴訟法第 6 條第 1 項後段規定,確認已消滅之行政處分為違法,本為法之所許,尚非欠缺權利保護必要。惟提起確認訴訟仍不能違反行政訴訟法第 6 條第 3 項之確認訴訟補充性原則,亦即當事人若得提起撤銷訴訟、課予義務訴訟、一般給付訴訟,即不得提起確認訴訟,且不以撤銷訴訟或課予義務訴訟為有理由為限。從而當事人既於先位聲明提起撤銷訴訟及課予義務訴訟,揆之上開規定,不論其撤銷訴訟或課予義務訴訟有無理由,即不得再行提起確認訴訟,倘其於備位聲明再行提起確認訴訟,其起訴不備其他要件,為不合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旨:
主管機關逕於僅有法律「概括授權」之法規命令內,就執行母法之細節性及技術性事項之外,另行訂定裁罰性不利處分之構成要件及法律效果者,即與法律保留原則有違。
12
裁判字號:
旨:
主管機關公告之「定型化契約不得記載事項」,性質上為依據消保法授權之法規命令。地方自治團體藉由自治條例要求使用定型化契約之企業經營者應遵守該法規命令並對違反者處以罰鍰,並未牴觸法律保留、法律優位、法律明確性、授權明確性及比例原則之要求。
13
裁判字號:
旨:
按所謂訴之預備合併,通常固指原告預防其提起之訴訟為無理由,而同時提起不能並存之他訴為備位,以備先位之訴無理由時,可就備位之訴獲得有理由之判決之訴之合併而言。次按臺北市電子遊戲場業設置管理自治條例關於設置距離等規定均係基於公益之目的,所為之強制性規定。且其係基於地方自治之需要,對於電子遊戲場業營業級別證之申請條件增加實收資本額、臨接道路寬度、距離學校等之距離、營業場所全棟樓地板面積、最小單層營業樓地板面積等特別規定,即係基於公益之強制性所加之限制,申請人之申請如不符上開自治條例之申請條件,即屬上開自治條例所禁止之事項,主管機關自無裁量空間。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4
裁判字號:
旨:
行政訴訟因涉及公益,行政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事實關係,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而當事人於確認訴訟仍有提出證據之主觀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其主張事實之證明,自不能認其主張之事實為真實。而所謂判決理由矛盾,係指判決所載理由前後牴觸或判決主文與理由不符之情形而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5
裁判字號:
旨:
都市計畫範圍內之土地,得劃定住宅、商業、工業等使用區,並得視實際需要,再予劃分,予以管制,限制其使用;而都市計劃範圍內之臺北市土地或建築物之使用,違反土地使用分區自治條例對於使用分區之限制,主管機關即得予以處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6
裁判字號:
旨:
按房屋稅條例第 5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房屋稅最高稅率 3.6% 係以住宅市價有年利率 6% 之稅前收益,再扣除該稅前收益 40%最高所得稅率為基礎,所算出之房屋潛在收益率,並無過高,無違量能原則。又依同條例同款後段之各地方政府得視所有權人持有房屋戶數訂定差別稅率,使主觀之囤房意願,簡化為主體持有數,再委由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作出決定。而有權在法定範圍內決定房屋稅稅率之立法者,依同條例第 6 條之規定,非為中央政府,而係各地方自治團體,此等立法政策形成權限及適用新規範之時間範圍,非屬中央稅捐主管機關所能干涉之事項,故地方政府在房屋稅條例的範圍內所訂定的標準屬地方自治團體的立法形成權。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旨:
只要實證法有明文規定,原合法處分亦可因相對人事後具備違法情事而予以撤銷。故地方主管機關得依據零售市場管理規則規定,以「使用人取得攤位使用權後,有未自行使用攤位之違法事實,撤銷權事後成立」為由,將作成時合法之申請核准處分予以撤銷
18
裁判字號:
旨:
按否准處分之課予義務訴訟類型乃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予以駁回,認為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違法損害者,經依訴願程序後,得向行政法院提起請求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特定內容行政處分之訴訟。其訴訟目的在於取得其依法申請之行政處分或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而非在於撤銷否准處分,故其訴之聲明通常除請求判命被告機關應作成原告所申請內容之行政處分外,另附屬聲明請求將訴願決定及否准處分均撤銷,但並不構成撤銷訴訟與課予義務訴訟之合併。當原告所提起之課予義務訴訟具備訴訟成立要件,行政法院即應先實體審理課予義務訴訟本案聲明有無理由,並以原告所主張之請求權基礎於裁判時是否有效存在為斷。倘課予義務訴訟無理由時,原告所主張之公法上請求權基礎既不存在,即無從取得其依法申請之行政處分或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行政法院應依行政訴訟法第 200 條第 2 款規定,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其附屬聲明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及否准處分,應一併予以駁回。 參考法條:行政訴訟法第 5 條第 2 項、第 200 條第 2 款
19
裁判字號:
旨:
地方制度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四項、第三十二條第一項及第四項規定,自治條例既是地方自治團體基於自治立法權所制定的自主法,其法規之生效,地方制度法復設有一定之制定公布程序,是以,地方行政機關依地方制度法之規定,因地方立法機關移送而公布之自治條例,縱對其公布內容是否符合決議討論內容有所質疑,然在形式上既已存在,仍應依地方制度法第三十二條第四項之規定發生效力,對於地方行政機關依地方制度法公布之法規,人民應無權置喙,方能維持法規之確信力及穩定性。此外,公法上行為之當然違法致自始不生效力者,須其瑕疵已達重大而明顯之程度,始屬相當。所謂重大係指違背憲法或法律之基本原則而言;所謂明顯係指從任何角度觀察皆無疑義或並無有意義之爭論存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0
裁判字號:
旨:
原處分機關於法定救濟期間內,主動發現原處分有部分違法者,得為一部處分之撤銷,非法所不許。
21
裁判字號:
旨:
主管機關所為停止土資場營運使用之處分,係行使廢止權之保留,尚無待地方立法機關議決後公布之必要。
22
裁判字號:
旨:
關於人事遷調事項,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相關主管機關尚非不得就應聘科類別、經驗或考績等相關事項,訂定統一之標準,作為同意教師遷調之依據。
23
裁判字號:
旨:
地方稅自治條例報中央機關備查之統一處理程序第 4 點規定,報請備查之案件,由財政部負責彙整辦理,並於收文後視自治條例之內容,先送請相關業務主管機關就該自治條例表示意見,並敘明有無違反地方稅法通則第 3 條第 1 項不得開徵事項之規定及有無牴觸憲法、法律或基於法律授權之法規,於十五日內函復財政部,俾彙整中央機關之意見後,召開審查委員會審議。財政部對報請備查之案件,須先彙整各機關意見,並召開審查委員會審議,再依據委員會之決議內容擬具函稿,亦足見財政部對於地方政府開徵地方稅,本於法律之授權,具有實質監督及審查「地方稅自治條例」是否違法之權限,非如上訴人所主張「報請備查」僅係「報請知悉」之性質;且經同意備查之地方稅自治條例,亦僅係審查後認該條例未違反地方稅法通則、稅捐稽徵法及相關法律之規定,而得公布施行,至於對該地方稅自治條例之相關解釋及執行,地方政府仍不得違反法律之規定或悖離原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備查之內容。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4
裁判字號:
旨:
參照土石採取法第 4 條第 7 款規定,土石採取人指取得土石採取許可者。同法第 8 條第 2 項規定,水利主管機關為配合河川、水庫疏濬或河道整治,依水利法規定辦理土石採取者,不受本法規定之限制。故知被上訴人辦理河川疏濬工程所生土石,不須受土石採取法之限制,即非土石採取法所稱之「土石採取人」,該法所稱土石採取人係以「經該法許可」採取土石者為限;況被上訴人之砂石係因疏濬工程所生者,顯異於以採取砂石營利為目的者。依上開說明,尚依高雄縣土石採取特別稅徵收自治條例第 2 條第 1 項所稱之「納稅義務人」甚明。查被上訴人因治理河川疏濬而採取土石,係依法執行公務之行為,與一般人未經許可非法採取土石者,二者顯屬不同,上訴人將被上訴人之執行公務行為與非法採取土石者相提並論,已屬失當。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5
裁判字號:
旨:
財政部訂頒之地方稅自治條例報中央機關備查之統一處理程序規定,財政部對報請備查之案件,須先彙整各機關意見,並召開審查委員會審議,並依據委員會之決議內容擬具函稿,亦足見財政部對於地方政府開徵地方稅,本於法律之授權,具有實質監督及審查「地方稅自治條例」是否違法之權限,非如上訴人所主張「報請備查」僅係「報請知悉」之性質;且經同意備查之地方稅自治條例,亦僅係審查後認該條例未違反地方稅法通則、稅捐稽徵法及相關法律之規定,而得公布施行,至於對該地方稅自治條例之相關解釋及執行,地方政府仍不得違反法律之規定或悖離原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備查之內容,自不待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6
裁判字號:
旨:
國家對於地方自治團體辦理土地徵收補償費發放等事務,於訴願程序中認原行政處分違法而予以撤銷時,係就委辦事項對該地方自治團體所為之監督措施,並不發生外部法律效果,故其性質並非行政處分。
27
裁判字號:
旨:
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者亦同,則凡公務員職務上之行為符合:行使公權力、有故意或過失、行為違法、特定人自由或權利所受損害與違法行為間具相當因果關係之要件,而非純屬天然災害或其他不可抗力所致者,被害人即得請求國家賠償。該管機關之公務員縱有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或尚難認為人民之權利因而遭受直接之損害,或性質上仍屬適當與否之行政裁量問題,既未達違法之程度,亦無在個別事件中因各種情況之考量。 裁判法院: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8
裁判字號:
旨:
財團法人之設立許可及監督屬中央權限,非地方自治事項,而財團法人之業務監督機關亦為主管財團法人業務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從而,依民法第 33 條第 2 項規定,得聲請法院解除財團法人董事或監察人者,即為主管財團法人業務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財團法人新竹縣文化基金會設立許可之初,雖誤由地方自治團體即新竹縣政府所許可設立,惟嗣後既經法院准予登記,其即已取得法人人格,應肯認其已因登記而成立,其業務之監督仍應回歸法制,即應屬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之權限。故縣政府訂定之新竹縣文化藝術財團法人設立許可及監督自治條例屬無效,況縱認該自治條例有效,然縣政府非該基金會之主管機關,自無從請求法院解除其職務。 裁判法院: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9
裁判字號:
旨:
依照地方制度法第 30 條第 1 項規定,自治條例與憲法、法律或基於法律授權之法規或上級自治團體自治條例牴觸者無效,故如屬地方自治團體之專管事項者,亦應有其自治立法權,並屬和地方與中央共管事項,僅要其不違背國家法之限度,以及憲法及學理上所限制之比例原則、平等原則等,自屬合法之立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0
裁判字號:
旨:
我國學說及實務均認為德國行政法上所稱之預防性不作為訴訟,在我國應該要納入行政訴訟法第 8 條之一般給付訴訟類型中,由當事人訴請行政法院判命相對人未來不得作成可能損害當事人權利之處分。至於當事人得否提起具有將來給付性質之訴訟,此乃涉及當事人有無預為請求之權利保護必要問題。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1
裁判字號:
旨:
按高等法院、地方法院、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高等行政法院法官對命令有牴觸憲法之疑義時,並不得聲請大法官為違憲審查。亦即對於法規之違憲審查,司法權內部有分工之機制。就命令之違憲方面,原則上由各級法院自行審查。次按電影放映業者是否容許消費者攜帶食物進入電影放映場,涉及業者經營上之職業自由,以及選擇影片播放之思想表現上之言論自由。是以,對此予以限制,乃為憲法所保障上述基本權之限制;且此限制實質影響電影放映業者對所播放影片所表達之理念,以及執行職業所採取商業模式之判斷,難謂為細節性,技術性之事項。縱確有因公共利益予以限制之必要,亦必須以法律限制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2
裁判字號:
旨:
行政機關送達於人民之公文書,其內容足認係對人民依公法申請之案件為否准之表示者,不論係基於何等理由,既屬就特定具體之公法事件,為行使公權力之單方行政行為,並已對外發生駁回申請之法律效果,即應認係行政處分。此外,按次處罰有關限期改善處分之所定期限,係法律賦與主管機關之行政裁量權,倘就作為義務之內容、個案具體情形,審酌違規使用狀況、義務人之改善意願及改善能力、屆期實現改善內容之可能性,綜合衡量合理所需之改善時間,即與授權裁量之立法意旨無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3
裁判字號:
旨:
行政機關雖於處分說明欄中記載:「本府保留事後之附加、變更或修正權力。」,惟因其欲保留事後附加、變更或修正權力之標的為何付諸闕如,核與行政程序法第 93 條關於附款之規定即有不同。且行政處分不容許出現不確定之狀態,是似此未明確記載標的之保留,應不生效力。
34
裁判字號:
旨:
主管機關接獲民眾通報,遭機車騎士所管領之三犬包圍並咬傷,而其三犬並未繫牽繩,未採取其他適當防護措施,跟隨機車騎士於馬路上奔跑,監視器畫面影像亦有顯示。對此犯臺北市動物保護自治條例第 10 條第 1 項攜帶寵物出入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地方,應使用鍊繩或採取其他適當防護措施,對此處罰鍰並令立即改善,故無原處分所載事發地點籠統、不明確之情形,主管機關所作成之原處分,其認定事實及適用法律,均無違誤,訴願決定予以維持,亦於法相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5
裁判字號:
旨:
台北市公有之道路屬直轄市財產,有關直轄市財產之經營及管理乃地方制度法第十八條第二款、第十款規定之直轄市自治事項,殆無疑義。而直轄市財產之經營及管理必涉及向使用者收費事宜,故收取公有道路使用費亦屬直轄市自治事項。再者,本案原告所有設施物之設置及利用行為,實有影響交通流暢或道路空間有效利用,並為繼續使用之性質,依公平原則,難說原告可以無償使用,綜上所述,本案被告於臺北市道路設置設施物收費辦法施行滿二年後,依該收費辦法第五條及第九條規定,通知原告繳納屬於臺北市部份之公有道路使用費,於法並無不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6
裁判字號:
旨:
函中使用「更正」字樣,但實質上是行為人自行就原處分為一部之撤銷,依行政程序法第 117 條規定,自為法之所許;此並非行政程序法第 101 條所謂行政處分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顯然錯誤之情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7
裁判字號:
旨:
電子遊戲場業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所規範之停業期間,應有上限規定,而非如現行法停業無期限之規範,方能符合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四三三號解釋及憲法上之法律明確性原則之要求,則該未設期限之規定,雖仍為現行有效之法律而為行政機關應所遵循,然基於行政程序法第五條所揭示之明確性原則不僅拘束法規命令,行政處分等行政行為亦應同受拘束,是主管機關於適用電子遊戲場業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前段規定,以停業處分制裁違章行為人時,仍應注意為一定期限之限制,不得任意為無期限之行政處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8
裁判字號:
旨:
縣政府因自治財政需要固得開徵特別稅課,惟其必須在財政收支劃分法、地方制度法所劃歸縣稅範圍內始得為之,且不得對屬於地方稅法通則第 3 條第 1 項但書及第 3 項之事項開徵;並因地方稅課稅立法權原則仍專屬中央,地方政府僅在法律具體授權範圍,得彈性調整,故地方自治機關制定自治條例開徵地方稅時,仍受中央監督,而應依地方稅法通則第 6 條第 2 項報請各該自治監督機關、財政部及行政院主計處備查。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39
裁判字號:
旨:
臺北縣資訊休閒業管理自治條例第 5 條第 1 款規定,未滿 18 歲之人禁止進入資訊資訊休閒業。該條項規定係臺北縣依據地方制度法第 32 條第 1 項所制訂之自治法規,其立法意旨係為保護未滿 18 歲之少年及兒童之身心健全發展,而與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77 條規定係為維護公共秩序、確保社會安寧之立法意旨有所不同,亦與電子遊戲場業管理條例第 17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範目的及對象有別,受處分人主張臺北縣資訊休閒業管理自治條例第 5 條第 1 款規定係與上開規範牴觸,即屬誤解。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