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實務見解
瀏覽人數:38999015人
法規名稱: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第 47 條
現行條文:
兒童及少年不得出入酒家、特種咖啡茶室、成人用品零售店、限制級電子
遊戲場及其他涉及賭博、色情、暴力等經主管機關認定足以危害其身心健
康之場所。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禁止兒童及少年出入前
項場所。
第一項場所之負責人及從業人員應拒絕兒童及少年進入。
第一項之場所應距離幼兒園、國民中小學、高中、職校二百公尺以上,並
檢附證明文件,經商業登記主管機關登記後,始得營業。
修正時間:
民國 104 年 02 月 04 日修正前原條文
第 6  條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
          )為縣(市)政府。

第 7  條  本法所定事項,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就其權責範圍,針對兒童
          及少年之需要,尊重多元文化差異,主動規劃所需福利,對涉及相關機關
          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應全力配合之。
          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均應辦理兒童及少年安全維護及事故傷害防
          制措施;其權責劃分如下:
          一、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之規劃、推動及監督等相關事宜
              。
          二、衛生主管機關:主管婦幼衛生、生育保健、發展遲緩兒童早期醫療、
              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醫療、復健及健康保險等相關事宜。
          三、教育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教育及其經費之補助、特殊教育、幼
              稚教育、安全教育、家庭教育、中介教育、職涯教育、休閒教育、性
              別平等教育、社會教育、兒童及少年就學權益之維護及兒童課後照顧
              服務等相關事宜。
          四、勞工主管機關:主管年滿十五歲或國民中學畢業少年之職業訓練、就
              業準備、就業服務及勞動條件維護等相關事宜。
          五、建設、工務、消防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建築物管理、
              公共設施、公共安全、建築物環境、消防安全管理、遊樂設施等相關
              事宜。
          六、警政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人身安全之維護及觸法預防、失蹤兒
              童及少年、無依兒童及少年之父母或監護人之協尋等相關事宜。
          七、法務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觸法預防、矯正與犯罪被害人保護等
              相關事宜。
          八、交通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交通安全、幼童專用車檢驗等相關事
              宜。
          九、新聞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閱聽權益之維護、出版品及錄影節目
              帶分級等相關事宜。
          十、通訊傳播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通訊傳播視聽權益之維護、內容
              分級之規劃及推動等相關事宜。
          十一、戶政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身分資料及戶籍等相關事宜。
          十二、財政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稅捐之減免等相關事宜。
          十三、金融主管機關:主管金融機構對兒童及少年提供財產信託服務之規
                劃、推動及監督等相關事宜。
          十四、經濟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相關商品與非機械遊樂設施標準之
                建立及遊戲軟體分級等相關事宜。
          十五、體育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體育活動等相關事宜。
          十六、文化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藝文活動等相關事宜。
          十七、其他兒童及少年福利措施,由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職權辦理。

第 15 條  從事收出養媒合服務,以經主管機關許可之財團法人、公私立兒童及少年
          安置、教養機構(以下統稱收出養媒合服務者)為限。
          收出養媒合服務者從事收出養媒合服務,得向收養人收取服務費用。
          第一項收出養媒合服務者之資格條件、申請程序、許可之發給、撤銷與廢
          止許可、服務範圍、業務檢查與其管理、停業、歇業、復業、前項之收費
          項目、基準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23 條  直轄市、縣(市)政府,應建立整合性服務機制,並鼓勵、輔導、委託民
          間或自行辦理下列兒童及少年福利措施:
          一、建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通報系統,並提供早期療育服務。
          二、辦理兒童托育服務。
          三、對兒童、少年及其家庭提供諮詢服務。
          四、對兒童、少年及其父母辦理親職教育。
          五、對於無力撫育其未滿十二歲之子女或受監護人者,視需要予以托育、
              家庭生活扶助或醫療補助。
          六、對於無謀生能力或在學之少年,無扶養義務人或扶養義務人無力維持
              其生活者,予以生活扶助、協助就學或醫療補助,並協助培養其自立
              生活之能力。
          七、早產兒、罕見疾病、重病兒童、少年及發展遲緩兒童之扶養義務人無
              力支付醫療費用之補助。
          八、對於不適宜在家庭內教養或逃家之兒童及少年,提供適當之安置。
          九、對於無依兒童及少年,予以適當之安置。
          十、對於因懷孕或生育而遭遇困境之兒童、少年及其子女,予以適當之安
              置、生活扶助、醫療補助、托育補助及其他必要協助。
          十一、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
          十二、對結束安置無法返家之少年,提供自立生活適應協助。
          十三、辦理兒童及少年安全與事故傷害之防制、教育、宣導及訓練等服務
                。
          十四、其他兒童、少年及其家庭之福利服務。
          前項第五款至第七款及第十款之托育、生活扶助及醫療補助請領資格、條
          件、程序、金額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分別由中央及直轄市主管機關定
          之。
          第一項第九款無依兒童及少年之通報、協尋、安置方式、要件、追蹤之處
          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26 條  提供居家式托育服務者,應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辦理登記後,始
          得為之。
          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應年滿二十歲並具備下列資格之一:
          一、取得保母人員技術士證。
          二、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幼兒保育、家政、護理相關學程、科、系、所畢業
              。
          三、修畢保母專業訓練課程,並領有結業證書。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為辦理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之登記、管理、
          輔導、監督等事項,應自行或委託相關專業機構、團體辦理。
          第一項提供居家式托育服務者之收托人數、登記、輔導、管理、收退費基
          準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43 條  兒童及少年不得為下列行為:
          一、吸菸、飲酒、嚼檳榔。
          二、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
          三、觀看、閱覽、收聽或使用有害其身心健康之暴力、血腥、色情、猥褻
              、賭博之出版品、圖畫、錄影節目帶、影片、光碟、磁片、電子訊號
              、遊戲軟體、網際網路內容或其他物品。
          四、在道路上競駛、競技或以蛇行等危險方式駕車或參與其行為。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禁止兒童及少年為前項
          各款行為。
          任何人均不得供應第一項之物質、物品予兒童及少年。

第 44 條  新聞紙以外之出版品、錄影節目帶、遊戲軟體應由有分級管理義務之人予
          以分級;其他有事實認定影響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之虞之物品經目的事業
          主管機關認定應予分級者,亦同。
          前項物品之分級類別、內容、標示、陳列方式、管理、有分級管理義務之
          人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第 47 條  兒童及少年不得出入酒家、特種咖啡茶室、成人用品零售業、限制級電子
          遊戲場及其他涉及賭博、色情、暴力等經主管機關認定足以危害其身心健
          康之場所。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禁止兒童及少年出入前
          項場所。
          第一項場所之負責人及從業人員應拒絕兒童及少年進入。

第 49 條  任何人對於兒童及少年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遺棄。
          二、身心虐待。
          三、利用兒童及少年從事有害健康等危害性活動或欺騙之行為。
          四、利用身心障礙或特殊形體兒童及少年供人參觀。
          五、利用兒童及少年行乞。
          六、剝奪或妨礙兒童及少年接受國民教育之機會。
          七、強迫兒童及少年婚嫁。
          八、拐騙、綁架、買賣、質押兒童及少年。
          九、強迫、引誘、容留或媒介兒童及少年為猥褻行為或性交。
          十、供應兒童及少年刀械、槍砲、彈藥或其他危險物品。
          十一、利用兒童及少年拍攝或錄製暴力、血腥、色情、猥褻或其他有害兒
                童及少年身心健康之出版品、圖畫、錄影節目帶、影片、光碟、磁
                片、電子訊號、遊戲軟體、網際網路內容或其他物品。
          十二、對兒童及少年散布或播送有害其身心發展之出版品、圖畫、錄影節
                目帶、影片、光碟、電子訊號、遊戲軟體或其他物品。
          十三、應列為限制級物品,違反依第四十四條第二項所定辦法中有關陳列
                方式之規定而使兒童及少年得以觀看或取得。
          十四、於網際網路散布或播送有害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之內容,未採取明
                確可行之防護措施,或未配合網際網路平臺提供者之防護機制,使
                兒童或少年得以接取或瀏覽。
          十五、帶領或誘使兒童及少年進入有礙其身心健康之場所。
          十六、強迫、引誘、容留或媒介兒童及少年為自殺行為。
          十七、其他對兒童及少年或利用兒童及少年犯罪或為不正當之行為。

第 51 條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不得使兒童獨處於易發生危
          險或傷害之環境;對於六歲以下兒童或需要特別看護之兒童及少年,不得
          使其獨處或由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

第 53 條  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警察、司法人員、村(
          里)幹事及其他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於執行業務時知悉兒童及
          少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立即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報,至遲
          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一、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
          二、充當第四十七條第一項場所之侍應。
          三、遭受第四十九條各款之行為。
          四、有第五十一條之情形。
          五、有第五十六條第一項各款之情形。
          六、遭受其他傷害之情形。
          其他任何人知悉兒童及少年有前項各款之情形者,得通報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於知悉或接獲通報前二項案件時,應立即處理
          ,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其承辦人員並應於受理案件後四日內提出調
          查報告。
          前三項通報及處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及第二項通報人之身分資料,應予保密。

第 54 條  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警察、司法人員、村(
          里)幹事、村(里)長、公寓大廈管理服務人員及其他執行兒童及少年福
          利業務人員,於執行業務時知悉兒童及少年家庭遭遇經濟、教養、婚姻、
          醫療等問題,致兒童及少年有未獲適當照顧之虞,應通報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於接獲前項通報後,應對前項家庭進行訪視評
          估,並視其需要結合警政、教育、戶政、衛生、財政、金融管理、勞政或
          其他相關機關提供生活、醫療、就學、托育及其他必要之協助。
          前二項通報及協助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70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就本法規定事項,必要時,得自行或委託兒童
          及少年福利機構、團體或其他適當之專業人員進行訪視、調查及處遇。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受其委託之機構、團體或專業人員進行訪視
          、調查及處遇時,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
          之人、師長、雇主、醫事人員及其他有關之人應予配合並提供相關資料;
          必要時,該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並得請求警政、戶政、財政、教育
          或其他相關機關或機構協助,被請求之機關或機構應予配合。

第 76 條  第二十三條第一項第十一款所稱兒童課後照顧服務,指招收國民小學階段
          學童,於學校上課以外時間,所提供之照顧服務。
          前項兒童課後照顧服務,得由各該教育主管機關指定國民小學辦理兒童課
          後照顧服務班;或由鄉(鎮、市、區)公所、私人、團體申請設立兒童課
          後照顧服務中心辦理之。
          前項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與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之申請、設立、收費項
          目、用途及基準、管理、人員資格、設施設備、改制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
          辦法,由中央教育主管機關定之。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為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及中心,應召開審
          議會,由機關首長或指定之代理人為召集人,成員應包含教育學者專家、
          家長團體代表、婦女團體代表、公益教保團體代表等。

第 81 條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得擔任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
          及中心之負責人或工作人員:
          一、有性騷擾、性侵害行為,經有罪判決確定。
          二、行為不檢損害兒童及少年權益,其情節重大,經有關機關查證屬實。
          三、罹患精神疾病或身心狀況違常,經主管機關委請相關專科醫師認定不
              能執行業務。
          主管機關或教育主管機關應主動查證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兒童課後照顧
          服務班及中心負責人是否有前項第一款情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兒童
          課後照顧服務班及中心聘僱工作人員之前,亦應主動查證。
          現職工作人員有第一項各款情事之一者,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兒童課後
          照顧服務班及中心應即停止其職務,並依相關規定予以調職、資遣、令其
          退休或終止勞動契約。

第 90 條  違反第二十六條第一項規定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並
          命其限期改善,屆期仍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違反第二十六條第四項所定辦法有關收托人數、登記及輔導結果列入應改
          善而逾期未改善之規定,應令其限期改善,屆期仍未改善者,處新臺幣六
          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其情節重大或經處罰三次後仍
          未改善者,得廢止其登記。

第90-1 條 違反第三十三條第三項及第四項所定適用範圍及一定年齡者,各目的事業
          主管機關得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並命其限期改善,屆期
          仍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第 91 條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違反第四十三條第二項規
          定,情節嚴重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其未禁止兒童及
          少年為第四十三條第一項第二款行為者,並得命其接受八小時以上五十小
          時以下之親職教育輔導。
          供應酒或檳榔予兒童及少年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
          。
          供應毒品、非法供應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予兒童及少年者
          ,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供應有關暴力、血腥、色情或猥褻出版品、圖畫、錄影節目帶、影片、光
          碟、電子訊號、遊戲軟體或其他物品予兒童及少年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
          上十萬元以下罰鍰。

第 92 條  新聞紙以外之出版品、錄影節目帶、遊戲軟體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有影
          響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之虞應予分級之物品,其有分級管理義務之人有下
          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命其限期改
          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一、違反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未予分級。
          二、違反依第四十四條第二項所定辦法中有關分級類別或內容之規定。
          前項有分級管理義務之人違反依第四十四條第二項所定辦法中有關標示之
          規定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命其限期改善,屆期
          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第 94 條  網際網路平臺提供者違反第四十六條第三項規定,未為限制兒童及少年接
          取、瀏覽之措施或先行移除者,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處新臺幣六萬元以
          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命其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第 97 條  違反第四十九條第一款至第十一款或第十五款至第十七款規定之一者,處
          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公布其姓名或名稱。但行為人
          為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經命其接受親職教育輔
          導且已依限完成者,不適用之。
          違反第四十九條第十二款規定者,除新聞紙依第四十五條及第九十三條規
          定辦理外,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布其姓名或名
          稱及命其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情節嚴重者,並得勒令
          停業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
          違反第四十九條第十三款規定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並公布其姓名或名稱及命其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違反第四十九條第十四款規定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並公布其姓名或名稱及命其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情
          節嚴重者,並得勒令停業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

第 100 條 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警察、司法人員、村(
          里)幹事或其他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違反第五十三條第一項規
          定而無正當理由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

第 101 條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使兒童及少年有第五十六條
          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其情節嚴重者,得命其接受八小時以上五十小時以
          下之親職教育輔導。

第 102 條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經主管機關依第九十五條第
          一項、第九十六條第一項或第九十九條處罰,其情節嚴重者,並得命其接
          受八小時以上五十小時以下之親職教育輔導。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依第九十一條第一項、前條
          或前項規定應接受親職教育輔導,如有正當理由無法如期參加,得申請延
          期。
          不接受親職教育輔導或拒不完成其時數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
          元以下罰鍰;經再通知仍不接受者,得按次處罰至其參加為止。

第 103 條 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之負責人違反第六十
          九條第一項規定者,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
          下罰鍰,並得沒入第六十九條第一項規定之物品、限期命其移除內容、下
          架或其他必要之處置;屆期不履行者,得按次處罰至履行為止。但經第六
          十九條第四項審議後,認為有公開之必要者,不罰。
          前項媒體無負責人或負責人對行為人之行為不具監督關係者,前項所定之
          罰鍰,處罰行為人。

第 118 條 本法除第十五條至第十七條、第二十九條、第七十六條、第八十七條、第
          八十八條及第一百十六條條文自公布六個月後施行,第二十五條、第二十
          六條及第九十條條文自公布三年後施行外,其餘自公布日施行。

民國 100 年 11 月 30 日修正前原條文
第 1  條  (立法目的及法律適用範圍)
          為促進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全發展,保障其權益,增進其福利,特制定本法
          。                                                              
          兒童及少年福利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第 2  條  (兒童及少年之定義)
          本法所稱兒童及少年,指未滿十八歲之人;所稱兒童,指未滿十二歲之人
          ;所稱少年,指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人。

第 3  條  (兒童及少年之保護教養)
          父母或監護人對兒童及少年應負保護、教養之責任。對於主管機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或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依本法所為之各項措施,應配合及協
          助。

第 4  條  (提供兒童及少年所需服務及措施)
          政府及公私立機構、團體應協助兒童及少年之父母或監護人,維護兒童及
          少年健康,促進其身心健全發展,對於需要保護、救助、輔導、治療、早
          期療育、身心障礙重建及其他特殊協助之兒童及少年,應提供所需服務及
          措施。

第 5  條  (兒童及少年相關事務之處理)
          政府及公私立機構、團體處理兒童及少年相關事務時,應以兒童及少年之
          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有關其保護及救助,並應優先處理。            
          兒童及少年之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政府應予適當之協助及保護。

第 6  條  (主管機關)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 (市
          ) 為縣 (市) 政府。                                              
          前項主管機關在中央應設兒童及少年局;在直轄市及縣 (巿) 政府應設兒
          童及少年福利專責單位。

第 7  條  (中央主管機關職掌)
          下列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掌理。但涉及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職掌,
          依法應由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掌理者,從其規定:                
          一、全國性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法規與方案之規劃、釐定及宣導事項。
          二、對直轄市、縣 (市) 政府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之監督及協調事項。  
          三、中央兒童及少年福利經費之分配及補助事項。                    
          四、兒童及少年福利事業之策劃、獎助及評鑑之規劃事項。            
          五、兒童及少年福利專業人員訓練之規劃事項。                      
          六、國際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之聯繫、交流及合作事項。              
          七、兒童及少年保護業務之規劃事項。                              
          八、中央或全國性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設立、監督及輔導事項。      
          九、其他全國性兒童及少年福利之策劃及督導事項。

第 8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職掌)
          下列事項,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掌理。但涉及各地方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職掌,依法應由各地方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掌理者,從其規定:    
          一、直轄市、縣 (市) 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自治法規與方案之規劃、釐
              定、宣導及執行事項。                                        
          二、中央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法規及方案之執行事項。              
          三、兒童及少年福利專業人員訓練之執行事項。                      
          四、兒童及少年保護業務之執行事項。                              
          五、直轄市、縣 (市)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設立、監督及輔導事項。  
          六、其他直轄市、縣 (市) 兒童及少年福利之策劃及督導事項。

第 9  條  (主管機關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權責)
          本法所定事項,主管機關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就其權責範圍,針對兒
          童及少年之需要,尊重多元文化差異,主動規劃所需福利,對涉及相關機
          關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應全力配合之。                          
          主管機關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權責劃分如下:                      
          一、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福利法規、政策、福利工作、福利事業、
              專業人員訓練、兒童及少年保護、親職教育、福利機構設置等相關事
              宜。                                                        
          二、衛生主管機關:主管婦幼衛生、優生保健、發展遲緩兒童早期醫療、
              兒童及少年心理保健、醫療、復健及健康保險等相關事宜。        
          三、教育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教育及其經費之補助、特殊教育、幼
              稚教育、兒童及少年就學、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兒童課後照顧服務
              等相關事宜。                                                
          四、勞工主管機關:主管年滿十五歲少年之職業訓練、就業服務、勞動條
              件之維護等相關事宜。                                        
          五、建設、工務、消防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建築物管理、
              公共設施、公共安全、建築物環境、消防安全管理、遊樂設施等相關
              事宜。                                                      
          六、警政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保護個案人身安全之維護、失蹤兒童
              及少年之協尋等相關事宜。                                    
          七、交通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交通安全、幼童專用車檢驗等相關事
              宜。                                                        
          八、新聞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閱聽權益之維護、媒體分級等相關事
              宜之規劃與辦理。                                            
          九、戶政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身分資料及戶籍相關事宜。        
          一○、財政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稅捐之減免等相關事宜。
          一一、其他兒童及少年福利措施由各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職權辦理。

第 10 條  (委員會之設置)
          主管機關為協調、研究、審議、諮詢及推動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應設諮
          詢性質之委員會。                                                
          前項委員會以行政首長為主任委員,學者、專家及民間團體代表之比例不
          得低於委員人數之二分之一。委員會每年至少應開會四次。

第 11 條  (兒童及少年福利專業人員之訓練)
          政府及公私立機構、團體應培養兒童及少年福利專業人員,並應定期舉辦
          職前訓練及在職訓練。

第 12 條  (經費來源)
          兒童及少年福利經費之來源如下:                                  
          一、各級政府年度預算及社會福利基金。                            
          二、私人或團體捐贈。                                            
          三、依本法所處之罰鍰。                                          
          四、其他相關收入。

第 13 條  (出生通報)
          胎兒出生後七日內,接生人應將其出生之相關資料通報戶政及衛生主管機
          關備查。                                                        
          接生人無法取得完整資料以填報出生通報者,仍應為前項之通報。戶政主
          管機關應於接獲通報後,依相關規定辦理;必要時,得請求主管機關、警
          政及其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協助。                                  
          出生通報表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第 14 條  (兒童之收養)
          法院認可兒童及少年收養事件,應基於兒童及少年之最佳利益,斟酌收養
          人之人格、經濟能力、家庭狀況及以往照顧或監護其他兒童及少年之紀錄
          決定之。
          滿七歲之兒童及少年被收養時,兒童及少年之意願應受尊重。兒童及少年
          不同意時,非確信認可被收養,乃符合其最佳利益,法院應不予認可。
          法院認可兒童及少年之收養前,得准收養人與兒童及少年先行共同生活一
          段期間,供法院決定認可之參考;共同生活期間,對於兒童及少年權利義
          務之行使或負擔,由收養人為之。
          法院認可兒童及少年之收養前,應命主管機關或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進行
          訪視,提出調查報告及建議。收養人或收養事件之利害關係人亦得提出相
          關資料或證據,供法院斟酌。
          前項主管機關或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進行前項訪視,應調查出養之必要性
          ,並給予必要之協助。其無出養之必要者,應建議法院不為收養之認可。
          法院對被遺棄兒童及少年為收養認可前,應命主管機關調查其身分資料。
          父母對於兒童及少年出養之意見不一致,或一方所在不明時,父母之一方
          仍可向法院聲請認可。經法院調查認為收養乃符合兒童及少年之最佳利益
          時,應予認可。
          法院認可或駁回兒童及少年收養之聲請時,應以書面通知主管機關,主管
          機關應為必要之訪視或其他處置,並作成報告。

第 15 條  (收養關係之效力)
          收養兒童及少年經法院認可者,收養關係溯及於收養書面契約成立時發生
          效力;無書面契約者,以向法院聲請時為收養關係成立之時;有試行收養
          之情形者,收養關係溯及於開始共同生活時發生效力。                
          聲請認可收養後,法院裁定前,兒童及少年死亡者,聲請程序終結。收養
          人死亡者,法院應命主管機關或其委託機構為調查,並提出報告及建議,
          法院認收養於兒童及少年有利益時,仍得為認可收養之裁定,其效力依前
          項之規定。

第 16 條  (收養關係之終止)
          養父母對養子女有下列之行為,養子女、利害關係人或主管機關得向法院
          聲請宣告終止其收養關係:                                        
          一、有第三十條各款所定行為之一。                                
          二、違反第二十六條第二項或第二十八條第二項規定,情節重大者。

第 17 條  (收養資訊中心之設立)
          中央主管機關應自行或委託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立收養資訊中心,保存
          出養人、收養人及被收養兒童及少年之身分、健康等相關資訊之檔案。  
          收養資訊中心、所屬人員或其他辦理收出養業務之人員,對前項資訊,應
          妥善維護當事人之隱私並負專業上保密之責,未經當事人同意或依法律規
          定者,不得對外提供。                                            
          第一項資訊之範圍、來源、管理及使用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18 條  (收出養服務)
          父母或監護人因故無法對其兒童及少年盡扶養義務時,於聲請法院認可收
          養前,得委託有收出養服務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代覓適當之收養人。
          前項機構應於接受委託後,先為出養必要性之訪視調查;評估有其出養必
          要後,始為寄養、試養或其他適當之安置、輔導與協助。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從事收出養服務項目之許可、管理、撤銷及收出養媒
          介程序等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19 條  (直轄市、縣(市)政府應自辦或獎勵民間辦理之福利措施)
          直轄市、縣 (市) 政府,應鼓勵、輔導、委託民間或自行辦理下列兒童及
          少年福利措施:                                                  
          一、建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通報系統,並提供早期療育服務。          
          二、辦理兒童托育服務。                                          
          三、對兒童及少年及其家庭提供諮詢輔導服務。                      
          四、對兒童及少年及其父母辦理親職教育。                          
          五、對於無力撫育其未滿十二歲之子女或被監護人者,予以家庭生活扶助
              或醫療補助。                                                
          六、對於無謀生能力或在學之少年,無扶養義務人或扶養義務人無力維持
              其生活者,予以生活扶助或醫療補助。                          
          七、早產兒、重病兒童及少年與發展遲緩兒童之扶養義務人無力支付醫療
              費用之補助。                                                
          八、對於不適宜在家庭內教養或逃家之兒童及少年,提供適當之安置。  
          九、對於無依兒童及少年,予以適當之安置。                        
          一○、對於未婚懷孕或分娩而遭遇困境之婦嬰,予以適當之安置及協助。
          一一、提供兒童及少年適當之休閒、娛樂及文化活動。                
          一二、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                                    
          一三、其他兒童及少年及其家庭之福利服務。                        
          前項第九款無依兒童及少年之通報、協尋、安置方式、要件、追蹤之處理
          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第十二款之兒童課後照顧服務,得由直轄市、縣 (市) 政府指定所
          屬國民小學辦理,其辦理方式、人員資格等相關事項標準,由教育部會同
          內政部定之。

第 20 條  (未滿十八歲兒童及少年之醫療照顧措施)
          政府應規劃實施未滿十八歲兒童及少年之醫療照顧措施,必要時並得視其
          家庭經濟條件補助其費用。
          前項費用之補助對象、項目、金額及其程序等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
          之。

第 21 條  (疑似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兒童及少年指紋資料之建立)
          疑似發展遲緩兒童或身心障礙兒童及少年之父母或監護人,得申請警政主
          管機關建立疑似發展遲緩兒童或身心障礙兒童及少年之指紋資料。

第 22 條  (疑似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兒童及少年指紋資料之建立)
          各類兒童及少年福利、教育及醫療機構,發現有疑似發展遲緩兒童或身心
          障礙兒童及少年,應通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應將接獲資料,建立檔案管理,並視其需要提供、轉介適當之服
          務。

第 23 條  (發展遲緩兒童之早期療育)
          政府對發展遲緩兒童,應按其需要,給予早期療育、醫療、就學方面之特
          殊照顧。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之人,應配合前項政府對發展遲緩兒童
          所提供之各項特殊照顧。                                          
          早期療育所需之篩檢、通報、評估、治療、教育等各項服務之銜接及協調
          機制,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衛生、教育主管機關規劃辦理。

第 24 條  (兒童及孕婦應優先照顧)
          兒童及孕婦應優先獲得照顧。                                      
          交通及醫療等公、民營事業應提供兒童及孕婦優先照顧措施。

第 25 條  (教育進修機會)
          少年年滿十五歲有進修或就業意願者,教育、勞工主管機關應視其性向及
          志願,輔導其進修、接受職業訓練或就業。                          
          雇主對年滿十五歲之少年員工應提供教育進修機會,其辦理績效良好者,
          勞工主管機關應予獎勵。

第 26 條  (兒童及少年行為之禁止)
          兒童及少年不得為下列行為:                                      
          一、吸菸、飲酒、嚼檳榔。                                        
          二、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        
          三、觀看、閱覽、收聽或使用足以妨害其身心健康之暴力、色情、猥褻、
              賭博之出版品、圖畫、錄影帶、錄音帶、影片、光碟、磁片、電子訊
              號、遊戲軟體、網際網路或其他物品。                          
          四、在道路上競駛、競技或以蛇行等危險方式駕車或參與其行為。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禁止兒童及少年為前項
          各款行為。                                                      
          任何人均不得供應第一項之物質、物品予兒童及少年。

第 27 條  (物品之分級)
          出版品、電腦軟體、電腦網路應予分級;其他有害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之
          物品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應予分級者,亦同。                    
          前項物品列為限制級者,禁止對兒童及少年為租售、散布、播送或公然陳
          列。                                                            
          第一項物品之分級辦法,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第 28 條  (禁止兒童及少年出入危害其身心健康之場所)
          兒童及少年不得出入酒家、特種咖啡茶室、限制級電子遊戲場及其他涉及
          賭博、色情、暴力等經主管機關認定足以危害其身心健康之場所。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禁止兒童及少年出入前
          項場所。                                                        
          第一項場所之負責人及從業人員應拒絕兒童及少年進入。

第 29 條  (禁止兒童及少年充當不當場所之侍應工作)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禁止兒童及少年充當前
          條第一項場所之侍應或從事危險、不正當或其他足以危害或影響其身心發
          展之工作。                                                      
          任何人不得利用、僱用或誘迫兒童及少年從事前項之工作。

第 30 條  (對兒童及少年特定行為之禁止)
          任何人對於兒童及少年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遺棄。
          二、身心虐待。
          三、利用兒童及少年從事有害健康等危害性活動或欺騙之行為。
          四、利用身心障礙或特殊形體兒童及少年供人參觀。
          五、利用兒童及少年行乞。
          六、剝奪或妨礙兒童及少年接受國民教育之機會。
          七、強迫兒童及少年婚嫁。
          八、拐騙、綁架、買賣、質押兒童及少年,或以兒童及少年為擔保之行為
              。
          九、強迫、引誘、容留或媒介兒童及少年為猥褻行為或性交。
          十、供應兒童及少年刀械、槍、彈藥或其他危險物品。
          十一、利用兒童及少年拍攝或錄製暴力、猥褻、色情或其他有害兒童及少
                年身心發展之出版品、圖畫、錄影帶、錄音帶、影片、光碟、磁片
                、電子訊號、遊戲軟體、網際網路或其他物品。
          十二、違反媒體分級辦法,對兒童及少年提供或播送有害其身心發展之出
                版品、圖畫、錄影帶、影片、光碟、電子訊號、網際網路或其他物
                品。
          十三、帶領或誘使兒童及少年進入有礙其身心健康之場所。
          十四、強迫、引誘、容留或媒介兒童及少年為自殺行為。
          十五、其他對兒童及少年或利用兒童及少年犯罪或為不正當之行為。

第 31 條  (對兒童及少年特定行為之禁止)
          孕婦不得吸菸、酗酒、嚼檳榔、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為其他有
          害胎兒發育之行為。                                              
          任何人不得強迫、引誘或以其他方式使孕婦為有害胎兒發育之行為。

第 32 條  (不得使兒童獨處之情形)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之人不得使兒童獨處於易發生危險或傷
          害之環境;對於六歲以下兒童或需要特別看護之兒童及少年,不得使其獨
          處或由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

第 33 條  (相關機構協助、輔導或安置)
          兒童及少年有下列情事之一,宜由相關機構協助、輔導者,直轄市、縣 (
          市) 主管機關得依其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之申請
          或經其同意,協調適當之機構協助、輔導或安置之:                  
          一、違反第二十六條第一項、第二十八條第一項規定或從事第二十九條第
              一項禁止從事之工作,經其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
              之人盡力禁止而無效果。                                      
          二、有品行不端、暴力等偏差行為,情形嚴重,經其父母、監護人或其他
              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盡力矯正而無效果。                    
          前項機構協助、輔導或安置所必要之生活費、衛生保健費、學雜各費及其
          他相關費用,由扶養義務人負擔。

第 34 條  (兒童及少年需通報處理情形)
          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警察、司法人員及其他
          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知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立
          即向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一、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        
          二、充當第二十八條第一項場所之侍應。                            
          三、遭受第三十條各款之行為。                                    
          四、有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各款之情形。                              
          五、遭受其他傷害之情形。                                        
          其他任何人知悉兒童及少年有前項各款之情形者,得通報直轄市、縣 (市
          ) 主管機關。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於知悉或接獲通報前二項案件時,應立即處理
          ,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其承辦人員並應於受理案件後四日內提出調
          查報告。                                                        
          第一項及第二項通報及處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及第二項通報人之身分資料,應予保密。

第 35 條  (兒童及少年罹患性病得協助就醫)
          兒童及少年罹患性病或有酒癮、藥物濫用情形者,其父母、監護人或其他
          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協助就醫,或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會
          同衛生主管機關配合協助就醫;必要時,得請求警察主管機關協助。    
          前項治療所需之費用,由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負擔。但屬全民健康
          保險給付範圍或依法補助者,不在此限。

第 36 條  (兒童及少年緊急保護、安置之處理)
          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非立即給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
          其生命、身體或自由有立即之危險或有危險之虞者,直轄市、縣 (市) 主
          管機關應予緊急保護、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                    
          一、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                            
          二、兒童及少年有立即接受診治之必要,而未就醫者。                
          三、兒童及少年遭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
              當之行為或工作者。                                          
          四、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者。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為前項緊急保護、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時
          ,得請求檢察官或當地警察機關協助之。                            
          第一項兒童及少年之安置,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得辦理家庭寄養、
          交付適當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其他安置機構教養之。

第 37 條  (繼續安置)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依前條規定緊急安置時,應即通報當地地方法
          院及警察機關,並通知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但其無父母、監護人
          或通知顯有困難時,得不通知之。                                  
          緊急安置不得超過七十二小時,非七十二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
          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三個月為限;必要時,
          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                                          
          繼續安置之聲請,得以電訊傳真或其他科技設備為之。

第 38 條  (提起抗告)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父母、監護人、受安置兒童及少年對於前條
          第二項裁定有不服者,得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提起抗告。對於抗告法院之
          裁定不得再抗告。                                                
          聲請及抗告期間,原安置機關、機構或寄養家庭得繼續安置。          
          安置期間因情事變更或無依原裁定繼續安置之必要者,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父母、原監護人、受安置兒童及少年得向法院聲請變更或撤銷
          之。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對於安置期間期滿或依前項撤銷安置之兒童及
          少年,應續予追蹤輔導一年。

第 39 條  (安置期間之權利義務行使)
          安置期間,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或受其交付安置之機構或寄養家庭
          在保護安置兒童及少年之範圍內,行使、負擔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
          義務。                                                          
          法院裁定得繼續安置兒童及少年者,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或受其交
          付安置之機構或寄養家庭,應選任其成員一人執行監護事務,並負與親權
          人相同之注意義務。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應陳報法院執行監護事務
          之人,並應按個案進展作成報告備查。
          安置期間,兒童及少年之父母、原監護人、親友、師長經主管機關許可,
          得依其指示時間、地點及方式,探視兒童及少年。不遵守指示者,直轄市
          、縣 (市) 主管機關得禁止之。 
          主管機關為前項許可時,應尊重兒童及少年之意願。

第 40 條  (接受訪談、偵訊或身體檢查之處理)
          安置期間,非為貫徹保護兒童及少年之目的,不得使其接受訪談、偵訊、
          訊問或身體檢查。                                                
          兒童及少年接受訪談、偵訊、訊問或身體檢查,應由社會工作人員陪同,
          並保護其隱私。

第 41 條  (家庭發生變故兒童及少年之安置或輔助)
          兒童及少年因家庭發生重大變故,致無法正常生活於其家庭者,其父母、
          監護人、利害關係人或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得申請直轄市、縣 (市) 主
          管機關安置或輔助。                                              
          前項安置,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得辦理家庭寄養、交付適當之兒童
          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其他安置機構教養之。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受寄養家庭或機構負責人依第一項規定,在
          安置兒童及少年之範圍內,行使、負擔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
          第一項之家庭情況改善者,被安置之兒童及少年仍得返回其家庭,並由主
          管機關續予追蹤輔導一年。                                        
          第二項及第三十六條第三項之家庭寄養,其寄養條件、程序與受寄養家庭
          之資格、許可、督導、考核及獎勵之辦法,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
          定之。

第 42 條  (兒童及少年安置費用之收取)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依第三十六條第三項或前條第二項對兒童及少
          年為安置時,因受寄養家庭或安置機構提供兒童及少年必要服務所需之生
          活費、衛生保健費、學雜各費及其他與安置有關之費用,得向扶養義務人
          收取;其收費規定,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定之。

第 43 條  (兒童及少年家庭處遇計畫)
          兒童及少年有第三十條或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各款情事,或屬目睹家庭暴力
          之兒童及少年,經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列為保護個案者,該主管機
          關應提出兒童及少年家庭處遇計畫;必要時,得委託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
          或團體辦理。                                                    
          前項處遇計畫得包括家庭功能評估、兒童少年安全與安置評估、親職教育
          、心理輔導、精神治療、戒癮治療或其他與維護兒童及少年或其他家庭正
          常功能有關之扶助及福利服務方案。                                
          處遇計畫之實施,兒童及少年本人、父母、監護人、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
          之人或其他有關之人應予配合。

第 44 條  (個案資料之建立及定期追蹤評估)
          依本法保護、安置、訪視、調查、評估、輔導、處遇兒童及少年或其家庭
          ,應建立個案資料,並定期追蹤評估。                              
          因職務上所知悉之秘密或隱私及所製作或持有之文書,應予保密,非有正
          當理由,不得洩漏或公開。

第 45 條  (追蹤輔導及福利服務)
          對於依少年事件處理法所轉介或交付安置輔導之兒童及少年及其家庭,當
          地主管機關應予以追蹤輔導,並提供必要之福利服務。                
          前項追蹤輔導及福利服務,得委託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為之。

第 46 條  (不得揭露足以識別兒童及少年姓名身分之資訊)
          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電腦網路或其他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遭受第
          三十條或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各款行為兒童及少年之姓名或其他足以識別身
          分之資訊。兒童及少年有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
          康之物質之情事者,亦同。                                        
          行政機關及司法機關所製作必須公開之文書,不得揭露足以識別前項兒童
          及少年身分之資訊。                                              
          除前二項以外之任何人亦不得於媒體、資訊或以其他公示方式揭示有關第
          一項兒童及少年之姓名及其他足以識別身分之資訊。

第 47 條  (主管機關得進行訪視、調查及處遇)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就本法規定事項,必要時,得自行或委託兒童
          及少年福利機構、團體進行訪視、調查及處遇。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或受其委託之機構或團體進行訪視、調查及處
          遇時,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師長、雇
          主、醫事人員及其他有關之人應予配合並提供相關資料;必要時,該主管
          機關並得請求警政、戶政、財政、教育或其他相關機關或機構協助,被請
          求之機關或機構應予配合。

第 48 條  (停止親權或監護權、終止收養關係)
          父母或監護人對兒童及少年疏於保護、照顧情節嚴重,或有第三十條、第
          三十六條第一項各款行為,或未禁止兒童及少年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
          藥品者,兒童及少年或其最近尊親屬、主管機關、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
          其他利害關係人,得聲請法院宣告停止其親權或監護權之全部或一部,或
          另行選定或改定監護人;對於養父母,並得聲請法院宣告終止其收養關係
          。                                                              
          法院依前項規定選定或改定監護人時,得指定主管機關、兒童及少年福利
          機構之負責人或其他適當之人為兒童及少年之監護人,並得指定監護方法
          、命其父母、原監護人或其他扶養義務人交付子女、支付選定或改定監護
          人相當之扶養費用及報酬、命為其他必要處分或訂定必要事項。        
          前項裁定,得為執行名義。

第 49 條  (兒童及少年之財產管理)
          有事實足以認定兒童及少年之財產權益有遭受侵害之虞者,主管機關得請
          求法院就兒童及少年財產之管理、使用、收益或處分,指定或改定社政主
          管機關或其他適當之人任監護人或指定監護之方法,並得指定或改定受託
          人管理財產之全部或一部。                                        
          前項裁定確定前,主管機關得代為保管兒童及少年之財產。

第 50 條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分類如下:                                    
          一、托育機構。                                                  
          二、早期療育機構。                                              
          三、安置及教養機構。                                            
          四、心理輔導或家庭諮詢機構。                                    
          五、其他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                                    
          前項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規模、面積、設施、人員配置及業務範圍等事
          項之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各級主管機關應鼓勵、委託民間或自行創辦
          ;其所屬公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業務,必要時,並得委託民間辦理。

第50-1 條 托育機構應為其收托之國民小學學齡前兒童辦理團體保險。
          前項團體保險,其範圍、金額、繳費方式、期程、給付標準、權利與義務
          、辦理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定之。

第 51 條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業務)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業務,應遴用專業人員辦理;其專業人員之類別、
          資格、訓練及課程等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52 條  (申請設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
          私人或團體辦理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應向當地主管機關申請設立許可;
          其有對外勸募行為且享受租稅減免者,應於設立許可之日起六個月內辦理
          財團法人登記。                                                  
          未於前項期間辦理財團法人登記,而有正當理由者,得申請核准延長一次
          ,期間不得超過三個月;屆期不辦理者,原許可失其效力。            
          第一項申請設立之許可要件、申請程序、審核期限、撤銷與廢止許可、督
          導管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53 條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評鑑)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不得利用其事業為任何不當之宣傳;其接受捐贈者,
          應公開徵信,並不得利用捐贈為設立目的以外之行為。                
          主管機關應辦理輔導、監督、檢查、評鑑及獎勵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  
          前項評鑑對象、項目、方式及獎勵方式等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 54 條  (罰則)
          接生人違反第十三條規定者,由衛生主管機關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
          以下罰鍰。

第 55 條  (罰則)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違反第二十六條第二項規
          定情節嚴重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供應菸、酒或檳榔予兒童及少年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
          罰鍰。                                                          
          供應毒品、非法供應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予兒童及少年者
          ,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供應有關暴力、猥褻或色情之出版品、圖畫、錄影帶、影片、光碟、電子
          訊號、電腦網路或其他物品予兒童及少年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
          以下罰鍰。

第 56 條  (罰則)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違反第二十八條第二項規
          定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違反第二十八條第三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
          公告場所負責人姓名。

第 57 條  (罰則)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違反第二十九條第一項規
          定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告其姓名。          
          違反第二十九條第二項規定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公告行為人及場所負責人之姓名,並令其限期改善;屆期仍不改善者,除
          情節嚴重,由主管機關移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令其歇業者外,令其停業一
          個月以上一年以下。

第 58 條  (罰則)
          違反第三十條規定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告其
          姓名。
          違反第三十條第十二款規定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並得勒令停業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

第 59 條  (罰則)
          違反第三十一條第二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第 60 條  (罰則)
          違反第三十二條規定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

第 61 條  (罰則)
          違反第三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而無正當理由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
          以下罰鍰。

第 62 條  (罰則)
          違反第十七條第二項、第三十四條第五項、第四十四條第二項、第四十六
          條第三項而無正當理由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

第 63 條  (罰則)
          違反第四十六條第一項規定者,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對其負責人及行為人
          ,得各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沒入第四十六條第一
          項規定之物品。

第 64 條  (罰則)
          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師長、雇主、醫
          事人員及其他有關之人違反第四十七條第二項規定而無正當理由者,處新
          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至其配合或提供相關資
          料為止。

第 65 條  (罰則)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直轄市
          、縣 (市) 主管機關得令其接受八小時以上五十小時以下之親職教育輔導
          ,並收取必要之費用;其收費規定,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定之:
          一、對於兒童及少年所為第二十六條第一項第二款行為,未依同條第二項
              規定予以禁止。                                              
          二、違反第二十八條第二項、第二十九條第一項、第三十條或第三十二條
              規定,情節嚴重。                                            
          三、有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各款情事之一者。                          
          經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令其接受前項親職教育輔導,有正當理由無
          法如期參加者,得申請延期。                                      
          拒不接受第一項親職教育輔導或時數不足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
          千元以下罰鍰;經再通知仍不接受者,得按次連續處罰,至其參加為止。

第 66 條  (罰則)
          違反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定者,由設立許可主管機關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
          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告其姓名,並命其限期申辦設立許可,屆期仍不辦
          理者,得按次處罰。                                              
          經設立許可主管機關依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定令其立即停止對外勸募之行
          為,而不遵令者,由設立許可主管機關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
          罰鍰並限期改善;屆期仍不改善者,得按次處罰並公告其名稱,並得令其
          停辦一日以上一個月以下。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設立許可主管機關應通知其
          限期改善;屆期仍不改善者,得令其停辦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        
          一、虐待或妨害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者。                            
          二、違反法令或捐助章程者。                                      
          三、業務經營方針與設立目的不符者。                              
          四、財務收支未取具合法之憑證、捐款未公開徵信或會計紀錄未完備者。
          五、規避、妨礙或拒絕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輔導、檢查、監督者
              。                                                          
          六、對各項工作業務報告申報不實者。                              
          七、擴充、遷移、停業未依規定辦理者。                            
          八、供給不衛生之餐飲,經衛生主管機關查明屬實者。                
          九、提供不安全之設施設備者。                                    
          一○、發現兒童及少年受虐事實未向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通報者。
          一一、依第五十二條第一項須辦理財團法人登記而未登記者,其有對外募
                捐行為時。                                                
          一二、有其他重大情事,足以影響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者。            
          依前二項規定令其停辦而拒不遵守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
          罰鍰。經處罰鍰,仍拒不停辦者,設立許可主管機關應廢止其設立許可。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停辦、停業、解散、撤銷許可或經廢止許可時,設立
          許可主管機關對於該機構收容之兒童及少年應即予適當之安置。兒童及少
          年福利機構應予配合;不予配合者,強制實施之,並處以新臺幣六萬元以
          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第 67 條  (有犯罪嫌疑者移送法辦)
          依本法應受處罰者,除依本法處罰外,其有犯罪嫌疑者,應移送司法機關
          處理。

第 68 條  (強制執行)
          依本法所處之罰鍰,經限期繳納,屆期仍不繳納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

第 69 條  (準用本法之規定)
          十八歲以上未滿二十歲之人,於緊急安置等保護措施,準用本法之規定。

第 70 條  (加重刑法)
          成年人教唆、幫助或利用兒童及少年犯罪或與之共同實施犯罪或故意對其
          犯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但各該罪就被害人係兒童及少年已定有特
          別處罰規定者,不在此限。                                        
          對於兒童及少年犯罪者,主管機關得獨立告訴。

第 71 條  (以詐欺或不當方法領取費用者之返還)
          以詐欺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領取本法相關補助或獎勵費用者,主管機關應撤
          銷原處分並以書面限期命其返還,屆期未返還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其
          涉及刑事責任者,移送司法機關辦理。

第 72 條  (兒童及少年保護費用之支付)
          扶養義務人不依本法規定支付相關費用者,如為保護兒童及少年之必要,
          由主管機關於兒童及少年福利經費中先行支付。

第 73 條  (本法修正公布施行後,不符規定者之限期改善)
          本法修正施行前已許可立案之兒童福利機構及少年福利機構,於本法修正
          公布施行後,其設立要件與本法及所授權辦法規定不相符合者,應於中央
          主管機關公告指定之期限內改善;屆期未改善者,依本法規定處理。

第 74 條  (施行細則)
          本法施行細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75 條  (施行日)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