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實務見解
瀏覽人數:27728944人
1
裁判字號:
旨:
石油煉製業者以高危險原料製作產品販售以營利,應自己承擔其成本和代價,自行管轄風險,不得託詞以自己係委託他人埋設管線來任意轉嫁風險於他人。如疏於履行應承擔之監督責任,未督促下屬每年定期檢測管線及於管線有腐蝕現象致影響安全之虞時,有立即汰換之義務,其不作為之行為,對氣爆事件發生所致受災者之財產損害,除應負不作為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外,亦構成民法第 184 條第 2 項、公司法第 23 條第 2 項之賠償責任。此外,企業從事危險活動,並藉該危險活動獲利,基於民事之權利與義務為相輔相成、相生相對之精神,且企業所生危險得由該企業掌控,得課予企業對危險所生損害負賠償責任。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旨:
都市計畫之個別變更之法律性質為一般處分,此一處分與其後之徵收處分間,具有多階段行政處分之關係,且前者之都市計畫個別變更處分所具有之構成要件效力,得拘束後者之徵收處分。
3
裁判字號:
旨:
司法院釋字第 469 號解釋所揭示的保護規範理論,如法律明確規定特定人得享有權利,或對符合法定條件而可得特定之人,授予向行政主體或國家機關為一定作為之請求權者,其規範目的在於保障個人權益,該個人可以「依法申請」,固無疑義;如法律雖係為公共利益或一般國民福祉而設之規定,但就法律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所欲產生之規範效果及社會發展因素等綜合判斷,可得知亦有保障特定人之意旨,且法律對主管機關應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之事項規定明確,該管機關公務員依此規定對可得特定之人負有作為義務已無不作為之裁量空間,受該法律保護之人,亦具有公法上請求權;如解釋的結果,認定該當法規範僅以公共利益的保障為目標,據此而為之行政處分或行政措施,其所生有利於人民之法律效果,對人民而言僅屬「反射利益」,即不足以作為請求之依據。
4
裁判字號:
旨:
禁制標線之性質非屬法規命令,而係一般處分,其送達得以公告為之,除公告另訂不同日期者外,自公告日起發生效力。道路主管機關之「劃設行為」,即屬一種「公告」措施,故具規制作用之禁制標誌於對外劃設完成時,即發生效力。
5
裁判字號:
旨:
行政行為是否具有規制作用之內涵,應就有無權利義務或資格之創設、變更及喪失,權利義務或資格之存在、不存在或其範圍之確認,是否對人民之請求有所准駁之意思表示各等情予以判斷。
6
裁判字號:
旨:
一般給付之訴之要件須因公法上原因發生之給付,公法上原因發生之給付有基於法規之規定、基於公法契約之約定或因事實行為而生者,其發生原因不一而足。又一般給付之訴須限於財產上之給付或請求作成行政處分以外之其他非財產上之給付,財產上給付包括金錢或物品之給付,行政處分以外之其他非財產上給付 (如請求行政法院判令被告機關為某種事實行為或單純之行政行為) ,尤為一般給付訴訟之特色。公行政應有之行政事實行為而不為,致損害人民之權利時,人民對該事實,有作成之請求權,人民有請求作成行政事實行為,為公法性質者,應由行政法院審理其給付請求權究否存在。行政機關基於其法定職權,為達之特定之行政上目的,於不違反法律規定之前提下,自得與人民約定提供某種給付,並使接受給付者負合理之負擔或其他公法上對待給付之義務,而成立行政契約關係 (司法院釋字第三四八號解釋理由書參照) ,我國行政法,許可行政機關與人民締結行政契約,行政契約之締結常涉及公權力之行使,為確保法律關係之明確,須以一定方式為之,行政程序法第一百三十九條即明文規定:「行政契約之締結,應以書面為之。但法規另有其他方式之規定者,依其規定。」是故行政契約之締結,原則上應經雙方當事人以明示或默示之方式互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並應經過書面之方式為之,至於所謂以書面締結行政契約,為確保法律關係之明確計,應限於將契約內容作成一文書,並由雙方當事人簽署,即所謂「文書單一性」。行政指導係行政機關在其職權或所掌事務範圍內,為實現一定之行政目的,促請特定人為一定作為或不作為之行為,因此,行政指導不僅為一種實現行政目的之行政手段,且為行政機關在公法上所採取之行政手段,行政指導係由行政機關,以輔導、協助、勸告、建議或其他不具法律上強制力之方法,促請特定人為一定之行為或不作為之行為 (行政程序法第一百六十五條參照) ,行政指導之方法並無種類之限制,但「不具有法律上拘束力」則為其本質所在,行政指導之本質為事實行為,並無法律上拘束力,如欲達到法律上之拘束力,應以發布法規命令、締結行政契約、作成行政處分等行政法律行為為之,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指導中,與相對人作成非正式約定時,雖可能產生事實上拘束力,但並不具有法律上拘束力,行政指導固亦有信賴保護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或行政自我拘束等法理之適用,惟不得經由此等一般行政法原則,使非正式約定獲得法律拘束力,行政機關作成非正式約定後,客觀之事實或法律狀態變更,或行政機關主觀之估測改變時,皆得另為其他處置,對人民而言,亦無不同,於不履行非正式約定時,並無履行請求權,亦無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請求權。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