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實務見解
瀏覽人數:27899437人
1
裁判字號:
旨:
水權於核准年限屆滿時消滅,故水權之延長,性質上為取得水權之一種形式,且展限登記為水權登記之一種,是為水權延長之申請,自應依水利法第 29 條所定之程序提出申請,並有相關補正規定之適用。且經中央水利主管機關劃定為地下水管制區之土地上鑿井引水,僅限於地下水管制辦法於第 5 條第 1 項所定之各種情形,始得為之;因此,於該管制區內設置陸上魚塭從事養殖漁業,而有鑿井引水之必要時,須係設置於中央農業主管機關公告之養殖漁業專區內者,始得申請水權登記。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旨:
行政機關之作為或不作為是否違法,應否撤銷,或課與義務命其作為等,均屬行政法院審判權之範圍。如其處分確係有效存在,縱內容有不當或違法,而在上級官署未依訴願程序撤銷以前,司法機關自不能否認其效力。故人民主張因行政機關之行政處分遭受侵害,如得請求第一次權利保護,而因故意過失怠於請求,應不得再行請求第二次權利保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旨:
按課予義務訴訟事件,行政法院係針對「法院裁判時原告之請求權是否成立、行政機關有無行為義務」之爭議,作成法律上判斷,故其判斷基準時點,非僅以作成處分時之事實及法律狀態為準,又此類課予義務訴訟之目的,在於裁判時判斷當事人之請求有無理由,而非事後審查行政處分是否違法,自應以法院裁判時之事實及法律狀態為基準,而非以過去存在之事實或法規為依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旨:
課予義務訴訟事件,法院係針對法院裁判時原告之請求權是否成立、行政機關有無行為義務之爭議,作成法律上判斷,故其判斷基準時點,非僅以作成處分時之事實及法律狀態為準,事實審法院言詞辯論程序終結前之事實狀態及法律狀態之變更,均應加以考量。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旨:
行政機關就水權展延係採申請與核准二階段之處理模式,縱認當事人確無法於水權展限期間內提出展限後有效之養殖漁業登記證,因養殖漁業登記證屬得日後補正之事項,行政機關於收受申請書後,認有此項文件之欠缺,亦應於十五日內通知當事人於接獲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補正,並不影響當事人應先於期限內以原有之養殖漁業登記證提出水權展限申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旨:
水權人申請展限登記須經主管機關審查履勘,認為適當者,應作成核准之處分,認為不適當者,則於一定限期內駁回申請,因此水利法第 40 條所謂「有延長之必要」應指經主管機關審查履勘認為適當者,非憑水權人單方認定有延長必要。而機關於審核時,必須參酌水權水量、環保基流量以及申請人需水量以及實際使用情況綜合評量之,此即主管機關審核時認定水權申請人是否有必要申請展限、展限登記是否適當之判斷基準。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旨:
受處分人固主張,其係申請水權展限登記,行政機關自無就用水量為實體審酌之餘地,惟水資源屬國家所有之有限天然資源,故除有水利法第 42 條所定之情形外,用水需求人均應向行政機關申辦水權登記,而由其為合理分配。又參照該法第 40 條但書規定,用水權人認有延長必要者,應於期限屆滿 30 日以前申請展限登記,可見行政機關對於水權展限登記申請之審酌,自及於用水標的、範圍、使用方法、引水地點、引用水量等實體事項,故行政機關對受處分人為縮減用水量之處分即無不當之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旨:
行政機關依據水利法第 45 條規定授權制訂之水權登記審查作業要點第 4 條第 1 項規定,主管機關審核水權之引用水量時,應參酌引水地點之各月水文狀況、其附近已核准水權水量、環保基流量及事業所需用水量覈實核給。上開規定既屬針對細節性、技術性事項所為之規範,行政機關審查受處分人所申請之展限登記資料後,如發現有應調整用水量之事由,自得適度調整,並不違反正當法律程序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