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實務見解
瀏覽人數:49193591人
法規名稱: 水污染防治法 (民國 107 年 06 月 13 日 修正)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產生之廢(污)水,應經核准登記之收集、處理單
元、流程,並由核准登記之放流口排放,或依下水道管理機關(構)核准
之排放口排入污水下水道,不得繞流排放。
前項廢(污)水須經處理始能符合本法所定管制標準者,不得於排放(入
)前,與無需處理即能符合標準之水混合稀釋。
前二項繞流排放、稀釋行為,因情況急迫,為搶救人員或經主管機關認定
之重大處理設施,並於三小時內通知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者,不在
此限。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應具備足夠之功
能與設備,並維持正常操作。
廢(污)水不得注入於地下水體或排放於土壤。但廢(污)水經處理至合
於土壤處理標準及依第十八條所定之辦法,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審查核准,發給許可證並報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備者,得排放於土壤。
前項許可證有效期間內,因水質惡化有危害生態或人體健康之虞時,直轄
市、縣(市)主管機關認為登記事項不足以維護水體或土壤,或不廢止對
公益將有危害者,應變更許可事項或廢止之。
第一項可排放於土壤之對象、適用範圍、項目、濃度或總量限值、管制方
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土壤處理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相關目的事業
主管機關定之。
依主管機關核定之土壤處理與作物吸收試驗及地下水水質監測計畫,排放
廢(污)水於土壤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執
行試驗、監測、記錄及申報。
依第一項核發之許可證有效期間為三年。期滿仍繼續使用者,應自期滿六
個月前起算五個月之期間內,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核准展延
。每次展延,不得超過三年。
違反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二十八條第一項未立即採取緊急應變措施、不
遵行主管機關依第二十七條第四項、第二十八條第一項所為之命令或不遵
行主管機關依本法所為停工或停業之命令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不遵行主管機關依本法所為停止作為之命令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依本法規定有申報義務,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申報不實或於業務上作成之
文書為虛偽記載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二十萬
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金。
犯第三十四條、前條之罪或排放廢(污)水超過放流水標準,因而致人於
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千萬元以下罰金
;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千五百萬元
以下罰金;致危害人體健康導致疾病或嚴重污染環境者,處一年以上七年
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千萬元以下罰金。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