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實務見解
瀏覽人數:49246208人
法規名稱: 野生動物保育法 (民國 114 年 02 月 18 日 修正)
為執行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或保育計畫,主管機關或受託機關、團體得派員
攜帶證明文件,進入公、私有土地進行調查及實施保育措施。公、私有土
地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除涉及軍事機密者,應會同軍事機關為之外
,不得規避、拒絕或妨礙。
進行前項調查遇設有圍障之土地或實施各項保育措施時,主管機關應事先
通知公、私有土地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通知無法送達時,得以公告
方式為之。
調查機關或保育人員,對於受檢之工商軍事秘密,應予保密。
為進行第一項調查或實施各項保育措施,致公、私有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
遭受損失者,應予補償。補償金額依協議為之;協議不成,報請上級主管
機關核定之。
進行前項調查或實施各項保育措施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非基於學術研究或教育目的,獵捕一般類之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
類野生動物,應在地方主管機關所劃定之區域內為之,並應先向地方主管
機關、受託機關或團體申請核發許可證。
前項野生動物之物種、區域之劃定、變更、廢止及管制事項,由地方主管
機關擬訂,層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後公告之。
第一項許可證得收取工本費,其申請程序及其他有關事項,由中央主管機
關定之。
進入第十七條劃定區獵捕一般類野生動物或主管機關劃定之垂釣區者,應
向受託管理機關、團體登記,隨身攜帶許可證,以備查驗。離開時,應向
受託管理機關、團體報明獲取野生動物之種類、數量,並繳納費用。
前項費用收取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野生動物之活體及保育類野生動物之產製品,非經中央主管機關之同意,
不得輸入或輸出。
保育類野生動物之活體,其輸入或輸出,以學術研究機構、大專校院、公
立或政府立案之私立動物園供教育、學術研究之用為限。
海洋哺乳類野生動物活體及產製品,非經中央主管機關同意,不得輸入或
輸出。
海洋哺乳類野生動物活體及產製品之輸入或輸出,以產地國原住民族傳統
領域內住民因生存所需獵捕者為限。
輸入海洋哺乳類野生動物活體及產製品,須提出前項證明文件。
未經中央主管機關之同意輸入、輸出、買賣、陳列、展示一般類海洋哺乳
類野生動物活體及產製品者,準用本法一般類野生動物之管理與處罰規定
,並得沒入之。
基於學術研究或教育目的,以保育類野生動物或其產製品與國外學術研究
機構進行研究、交換、贈與或展示者,應自輸入、輸出之日起一年內,向
中央主管機關提出相關報告。
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前,飼養或繁殖保育類及有害生態環境、人畜安
全之虞之原非我國原生種野生動物或持有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之保育類
野生動物產製品,其所有人或占有人應填具資料卡,於規定期限內,報請
當地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登記備查;變更時,亦同。
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後,因核准輸入、轉讓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前項
所列之野生動物或產製品者,所有人或占有人應於規定期限內,持證明文
件向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登記備查;變更時,亦同。
依前二項之規定辦理者,始得繼續飼養或持有,非基於教育或學術研究目
的,並經主管機關同意,不得再行繁殖。
本法修正公布施行前已飼養或繁殖之第一項所列之野生動物,主管機關應
於本法修正公布施行之日起三年內輔導業者停止飼養及轉業,並得視情況
予以收購。
前項收購之野生動物,主管機關應為妥善之安置及管理,並得分送國內外
教育、學術機構及動物園或委託主管機關評鑑合格之管理單位代為收容、
暫養。
主管機關認為必要時,得自行或委託有關機關、團體對第一項、第二項所
列之野生動物或產製品實施註記;並得定期或不定期查核,所有人或占有
人不得規避、拒絕或妨礙。
前項需註記之野生動物及產製品之種類,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
保育類野生動物及其產製品,非經主管機關之同意,不得買賣或在公共場
所陳列、展示。
前項保育類野生動物及其產製品之種類,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
瀕臨絕種及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因病或不明原因死亡時,所有人或占有人應
請獸醫師解剖後,出具解剖書,詳細說明死亡原因,並自死亡之日起三十
日內送交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備查。其非因傳染病死亡,而學術研
究機構、公立或政府立案之私立動物園、博物館、野生動物所有人或占有
人等製作標本時,經主管機關之同意,得以獸醫師簽發之死亡證明書代替
死亡解剖書。
保育類野生動物之屍體,具有學術研究或展示價值者,學術研究機構、公
立或政府立案之私立動物園、博物館等有關機構得優先向所有人或占有人
價購,製成標本。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