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實務見解
瀏覽人數:46918585人
法規名稱: 行政法院組織法 (民國 111 年 06 月 22 日 修正)
最高行政法院設大法庭,裁判法律爭議。
大法庭之裁定,對提案庭提交之事件有拘束力。
除本法另有規定外,行政訴訟法及其他相關法律之規定與大法庭規範性質
不相牴觸者,亦準用之。
最高行政法院各庭審理事件,經評議後認採為裁判基礎之法律見解,與先
前裁判之法律見解歧異者,應以裁定敘明理由,提案予大法庭裁判。
最高行政法院各庭為前項裁定前,應先以徵詢書徵詢其他庭之意見。受徵
詢庭應於三十日內以回復書回復之,逾期未回復,視為主張維持先前裁判
之法律見解。經任一受徵詢庭主張維持先前裁判之法律見解時,始得為前
項裁定。
最高行政法院各庭審理事件期間,當事人認為足以影響裁判結果之法律見
解,先前裁判之法律見解已產生歧異,或具有原則重要性,得以書狀表明
下列各款事項,向受理事件庭聲請以裁定提案予大法庭裁判。
一、涉及之法令。
二、法律見解歧異之裁判,或法律見解具有原則重要性之具體內容。
三、該歧異見解或具有原則重要性見解對於裁判結果之影響。
四、所持法律見解及理由。
前項聲請,當事人應委任訴訟代理人為之。
最高行政法院各庭認為聲請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者,應以
裁定駁回之。
提案庭於大法庭言詞辯論終結前,因涉及之法律爭議已無提案之必要,得
以裁定敘明理由,撤銷提案。
大法庭宣示裁定前,若所涉法律爭議已無統一見解之必要,得以裁定敘明
理由,駁回提案。
大法庭裁判法律爭議,以法官九人合議行之,並由最高行政法院院長擔任
審判長。
大法庭之庭員,由提案庭指定庭員一人及票選之法官七人擔任。
前項由票選產生之大法庭庭員,每庭至少應有一人。
前條第二項之票選大法庭庭員任期二年,其人選、遞補人選,由法官會議
以無記名投票,自全體法官中依得票數較高,且符合前條第三項規定之方
式選舉產生。
院長出缺或有事故不能擔任審判長時,由前項遞補人選遞補之,並以大法
庭庭員中資深庭長充審判長,無庭長者,以其他資深庭員充之,資同以年
長者充之。票選之大法庭庭員出缺或有事故,不能擔任大法庭庭員時,由
前項遞補人選遞補之。
前條第二項提案庭指定之庭員出缺或有事故不能擔任大法庭庭員時,由提
案庭另行指定庭員出任。
大法庭審理中之法律爭議,遇大法庭庭員因改選而更易時,仍由原審理該
法律爭議之大法庭繼續審理至終結止;其庭員出缺或有事故不能擔任大法
庭庭員時,亦按該法律爭議提交大法庭時之預定遞補人選遞補之。
大法庭法官曾參與提案庭提交事件再審前之裁判者,如其於大法庭之裁判
迴避,將致其原所屬庭無大法庭成員時,無庸迴避。
大法庭法官迴避之聲請,由大法庭以合議裁定之。
前項裁定,被聲請迴避之法官不得參與,其遞補人選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遞補或指定出任;遞補任期至該聲請迴避事件裁判之日為止。
院長或大法庭庭員出缺者,遞補人選之任期至原任期屆滿為止。
有事故不能擔任大法庭審判長或庭員者,其遞補人選之任期或指定出任人
選執行大法庭職務之期間,至該事故終結之日為止。但原任期所餘未滿三
個月者,其遞補人選任期,至原任期屆滿為止。
大法庭裁判法律爭議,應行言詞辯論。
前項辯論,當事人應委任訴訟代理人為之。
第一項之辯論期日,當事人一造未委任訴訟代理人或訴訟代理人未到場者
,得由到場之訴訟代理人陳述後為裁定。當事人之訴訟代理人均未到場者
,得不行辯論。
大法庭認有必要時,得依職權或依當事人或其訴訟代理人之聲請,就專業
法律問題選任專家學者,以書面或於言詞辯論時到場陳述其法律上意見。
前項陳述意見之人,應揭露下列資訊:
一、相關專業意見或資料之準備或提出,是否與當事人、關係人或其代理
    人有分工或合作關係。
二、相關專業意見或資料之準備或提出,是否受當事人、關係人或其代理
    人之金錢報酬或資助及其金額或價值。
三、其他提供金錢報酬或資助者之身分及其金額或價值。
大法庭裁判法律爭議,應以裁定記載主文與理由行之,並自辯論終結之日
起三十日內宣示。
法官於評議時所持法律上之意見與多數意見不同,經記明於評議簿,並於
裁定宣示前補具不同意見書者,應與裁定一併公布。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