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實務見解
瀏覽人數:49199809人
法規名稱: 民事訴訟法 (民國 112 年 11 月 29 日 修正)
請求將來給付之訴,以有預為請求之必要者為限,得提起之。
法規名稱: 民法 (民國 110 年 01 月 20 日 修正)
清償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或得依債之性質或其他情形決
定者外,債權人得隨時請求清償,債務人亦得隨時為清償。
法規名稱: 民事訴訟法 (民國 112 年 11 月 29 日 修正)
公示催告,由證券所載履行地之法院管轄;如未載履行地者,由證券發行
人為被告時,依第一條或第二條規定有管轄權之法院管轄;如無此法院者
,由發行人於發行之日為被告時,依各該規定有管轄權之法院管轄。
公示催告程序,因提出證券或其他原因未為除權判決而終結者,法院應依
職權以裁定撤銷禁止支付之命令。
禁止支付命令之撤銷,應準用第五百六十一條之規定公告之。
法規名稱: 民法 (民國 110 年 01 月 20 日 修正)
稱隱名合夥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對於他方所經營之事業出資,而分受
其營業所生之利益,及分擔其所生損失之契約。
稱無記名證券者,謂持有人對於發行人,得請求其依所記載之內容為給付
之證券。
無記名證券發行人,其證券雖因遺失、被盜或其他非因自己之意思而流通
者,對於善意持有人,仍應負責。
無記名證券,不因發行在發行人死亡或喪失能力後,失其效力。
無記名證券發行人,僅得以本於證券之無效、證券之內容或其與持有人間
之法律關係所得對抗持有人之事由,對抗持有人。但持有人取得證券出於
惡意者,發行人並得以對持有人前手間所存抗辯之事由對抗之。
無記名證券持有人請求給付時,應將證券交還發行人。
發行人依前項規定收回證券時,雖持有人就該證券無處分之權利,仍取得
其證券之所有權。
無記名證券遺失、被盜或滅失者,法院得因持有人之聲請,依公示催告之
程序,宣告無效。
前項情形,發行人對於持有人,應告知關於實施公示催告之必要事項,並
供給其證明所必要之材料。
利息、年金、及分配利益之無記名證券,有遺失、被盜、或滅失而通知於
發行人者,如於法定關於定期給付之時效期間屆滿前,未有提示,為通知
之持有人得向發行人請求給付該證券所記載之利息、年金、或應分配之利
益。但自時效期間屆滿後,經過一年者,其請求權消滅。
如於時效期間屆滿前,由第三人提示該項證券者,發行人應將不為給付之
情事,告知該第三人。並於該第三人與為通知之人合意前,或於法院為確
定判決前,應不為給付。
無利息見票即付之無記名證券,除利息、年金及分配利益之證券外,不適
用第七百二十條第一項但書及第七百二十五條之規定。
動產之受讓人占有動產,而受關於占有規定之保護者,縱讓與人無移轉所
有權之權利,受讓人仍取得其所有權。
質權以未記載權利人之有價證券為標的物者,因交付其證券於質權人,而
生設定質權之效力。以其他之有價證券為標的物者,並應依背書方法為之
。
前項背書,得記載設定質權之意旨。
質權以未記載權利人之有價證券、票據、或其他依背書而讓與之有價證券
為標的物者,其所擔保之債權,縱未屆清償期,質權人仍得收取證券上應
受之給付。如有使證券清償期屆至之必要者,並有為通知或依其他方法使
其屆至之權利。債務人亦僅得向質權人為給付。
前項收取之給付,適用第九百零五條第一項或第九百零六條之規定。
第九百零六條之二及第九百零六條之三之規定,於以證券為標的物之質權
,準用之。
對於物有事實上管領之力者,為占有人。
占有人於占有物上行使之權利,推定其適法有此權利。
前項推定,於下列情形不適用之:
一、占有已登記之不動產而行使物權。
二、行使所有權以外之權利者,對使其占有之人。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