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瀏覽路徑: > 相關實務見解
瀏覽人數:49202879人
法規名稱: 民事訴訟法 (民國 112 年 11 月 29 日 修正)
法院書記官應作言詞辯論筆錄,記載下列各款事項:
一、辯論之處所及年、月、日。
二、法官、書記官及通譯姓名。
三、訴訟事件。
四、到場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輔佐人及其他經通知到場之
    人姓名。
五、辯論之公開或不公開,如不公開者,其理由。
言詞辯論筆錄內,應記載辯論進行之要領,並將下列各款事項,記載明確
:                                                              
一、訴訟標的之捨棄、認諾及自認。                                
二、證據之聲明或捨棄及對於違背訴訟程序規定之異議。              
三、依本法規定應記載筆錄之其他聲明或陳述。                      
四、證人或鑑定人之陳述及勘驗所得之結果。                        
五、不作裁判書附卷之裁判。                                      
六、裁判之宣示。                                                
除前項所列外,當事人所為重要聲明或陳述,及經曉諭而不為聲明或陳述
之情形,審判長得命記載於筆錄。
法院得依當事人之聲請或依職權,使用錄音機或其他機器設備,輔助製作
言詞辯論筆錄。其辦法,由司法院定之。
當事人將其在言詞辯論時所為之聲明或陳述記載於書狀,當場提出,經審
判長認為適當者,得命法院書記官以該書狀附於筆錄,並於筆錄內記載其
事由。
筆錄內引用附卷之文書或表示將該文書作為附件者,其文書所記載之事項
,與記載筆錄者有同一之效力。
筆錄或前條文書內所記第二百十三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四款事項,應依聲
請於法庭向關係人朗讀或令其閱覽,並於筆錄內附記其事由。
關係人對於筆錄所記有異議者,法院書記官得更正或補充之;如以異議為
不當,應於筆錄內附記其異議。
審判長及法院書記官應於筆錄內簽名;審判長因故不能簽名者,由資深陪
席法官簽名,法官均不能簽名者,僅由書記官簽名,書記官不能簽名者,
由審判長或法官簽名,並均應附記其事由。
筆錄不得挖補或塗改文字,如有增加、刪除,應蓋章並記明字數,其刪除
處應留存字跡,俾得辨認。
關於言詞辯論所定程式之遵守,專以筆錄證之。
法院不問訴訟程度如何,得隨時試行和解。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亦得為之
。
第三人經法院之許可,得參加和解。法院認為必要時,亦得通知第三人參
加。
當事人和解之意思已甚接近者,兩造得聲請法院、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於
當事人表明之範圍內,定和解方案。
前項聲請,應以書狀表明法院得定和解方案之範圍及願遵守所定之和解方
案。
法院、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依第一項定和解方案時,應斟酌一切情形,依
衡平法理為之;並應將所定和解方案,於期日告知當事人,記明筆錄,或
將和解方案送達之。
當事人已受前項告知或送達者,不得撤回第一項之聲請。
兩造當事人於受第三項之告知或送達時,視為和解成立。
依前條第二項規定參加和解之第三人,亦得與兩造為第一項之聲請,並適
用前四項之規定。
當事人有和解之望,而一造到場有困難時,法院、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得
依當事人一造之聲請或依職權提出和解方案。
前項聲請,宜表明法院得提出和解方案之範圍。
依第一項提出之和解方案,應送達於兩造,並限期命為是否接受之表示;
如兩造於期限內表示接受時,視為已依該方案成立和解。
前項接受之表示,不得撤回。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