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願人 廖李○○
代理人 許○○
原處分機關 臺北縣政府稅捐稽徵處
上列訴願人因契稅加徵怠報金事件不服原處分機關 98 年 12 月 16 日北稅法字第 0
980147114 號復查決定,提起訴願一案,本府依法決定如下:
主 文
訴願駁回。
事 實
緣訴願人於 97 年 9 月 25 日向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院)標購取得坐落
本縣○○市○○段○○地號土地(權利範圍:412/100,000 )及其地上物,其地上物
門牌編釘分別為○○市○○○路○段○○號○樓(下稱系爭房屋 A)、○○市○○○
路○段○○號○樓(下稱系爭房屋 B)及○○市○○○路○段○至○○號(雙號)建
築物之地下 4 層(下稱系爭房屋 C),經士林地院核發 97 年 10 月 15 日士院木
97 執康 9797 字第 0970337360 號不動產權利移轉證書在案。惟訴願人未依契稅條
例第 16 條第 1 項及第 4 項規定,於法院發給權利移轉證明書之日起 30 日內向
代徵機關汐止市公所填具契稅申報書表申報契稅,迄至 98 年 1 月 5 日訴願人始
向汐止市公所辦理契稅申報,經該公所查認訴願人已逾法定申報期間 53 天,乃依行
為時契稅條例第 24 條規定按系爭房屋 A、B、C 每戶之應納契稅稅額分別為新臺
幣(下同)32 萬 2,770 元、31 萬 6,056 元、2 萬 7,738 元,各加徵 17% 怠
報金(分別為 5 萬 4,870 元、5 萬 3,729 元、4,715 元,合計 11 萬 3,314 元
)。訴願人不服,申請復查,經原處分機關依契稅條例第 16 條及財政部 98 年 10
月 12 日臺財稅字第 09804077850 號函釋規定,更正申報契稅之起算日為 97 年 1
0 月 21 日,重行核計系爭房屋 A、B、C 應加徵 15% 怠報金,分別為 4 萬 8,4
15 元、4 萬 7,408 元、4160 元(合計 9 萬 9,983 元),訴願人仍表不服,
提起本件訴願,並據原處分機關檢卷答辯到府。茲摘敘訴辯意旨於次:
訴願意旨略謂:
一、本案權利移轉生效日期應以訴願人繳清得標總價款日為準,與取得權利移轉證書
辦理契稅申報生效日應非同一釋義。
二、本案契稅申報應檢附產權移轉證書始得辦理,本案契稅申報日應以訴願人取得權
利證書日計算,應非以權利取得發生日計算,本案並非刑事案件而以犯罪日為生
效日計算。訴願人既未接獲權利移轉證書,如何申報契稅,如何認定訴願人係屬
怠報行為等語。
答辯意旨略謂:
一、查訴願人於 97 年 9 月 25 日向士林地院標購取得系爭房屋,經該院核發 97
年 10 月 15 日士院木 97 執康 9797 字第 0970337360 號不動產權利移轉證書
,惟訴願人未依契稅條例第 16 條第 1 項及第 4 項規定,於士林地院 97 年
10 月 15 日核發權利移轉證明書之日起 30 內(申報期間為 97 年 10 月 15
日至 97 年 11 月 13 日止)填具契稅申報書表,向代徵機關汐止市公所辦理契
稅申報,遲至 98 年 1 月 5 日始辦理契稅申報,已逾法定申報期間 53 天,
該公所遂依行為時契稅條例第 24 條規定按系爭房屋 A、B、C 每戶之應納契稅
稅額,加徵 17% 怠報金,依次加徵怠報金 5 萬 4,870 元、5 萬 3,729 元
、4,715 元,總計加徵怠報金 11 萬 3,314 元。
二、然查士林地院核發之不動產權利移轉證書係於 97 年 10 月 21 日始寄存於送達
地之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圓山派出所,此有臺灣士林地方法院送達證書影
本 1 份附卷可稽,依契稅條例第 16 條及前揭財政部 98 年 10 月 12 日臺財
稅字第 09804077850 號函釋規定,核算本案系爭房屋契稅申報期間應自 97 年
10 月 21 日起至 97 年 11 月 19 日止,惟訴願人遲至 98 年 1 月 5 日始
申報契稅,經重新核算已逾法定申報期間計 47 天,依行為時契稅條例第 24 條
規定按系爭房屋 A、B、C 每戶之應納契稅稅額,應加徵 15% 怠報金,從而原
核定加徵 17% 怠報金依次為 5 萬 4,870 元、5 萬 3,729 元、4,715 元(
合計 11 萬 3,314 元),核有未洽,原處分機關遂於復查決定時,依次變更為
4 萬 8,415 元、4 萬 7,408 元、4,160 元(合計 9 萬 9,983 元),揆諸
前揭規定,並無不合等語。
理 由
一、按「不動產之買賣、承典、交換、贈與、分割或因占有而取得所有權者,均應申
報繳納契稅。」、「依法領買或標購公產及向法院標購拍賣之不動產者,仍應申
報繳納契稅。」、「納稅義務人應於不動產買賣、承典、交換、贈與及分割契約
成立之日起,或因占有而依法申請為所有人之日起 30 日內,填具契稅申報書表
,檢附公定格式契約書及有關文件,向當地主管稽徵機關申報契稅(第 1 項)
。…向法院標購拍賣之不動產,以法院發給權利移轉證明書之日為申報起算日(
第 4 項)。」、「納稅義務人不依規定期限申報者,每逾 3 日,加徵應納稅
額 1%之怠報金。但最高以應納稅額為限。」為契稅條例第 2 條、第 11 條、
第 16 條第 1 項、第 4 項及行為時契稅條例第 24 條所明定。
二、次按「契稅條例第 16 條第 1 項有關申報契稅時納稅義務人應檢附之文件,除
公定格式契約書外,其他有關文件規定如左:…(三)其他案件:…3 、向法院
標購拍賣之不動產案件,為執行法院核發之不動產權利移轉證書影本。…(四)
稽徵機關可視審核案件需要,請納稅義務人提供其他有關文件。」、「…本案權
利移轉證明書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寄存於應送達地之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
,嗣後由買受人親屬領取,應以何日發生送達效力乙節,案關買受人何時領得該
權利移轉證明書,宜向該執行法院查詢卷存送達證書所記日期。」為財政部 88
年 11 月 23 日臺財稅第 881960540 號及 98 年 10 月 12 日臺財稅字第 098
04077850 號函釋在案。
三、卷查訴願人於 97 年 9 月 25 日向士林地院標購取得系爭房屋,經該院核發 9
7 年 10 月 15 日士院木 97 執康 9797 字第 0970337360 號不動產權利移轉證
書,惟訴願人未依契稅條例第 16 條第 1 項、第 4 項規定,於士林地院 97
年 10 月 15 日核發權利移轉證明書之日起 30 內(申報期間為 97 年 10 月 1
5 日至 97 年 11 月 13 日止)填具契稅申報書表,向代徵機關汐止市公所辦理
契稅申報,遲至 98 年 1 月 5 日始辦理契稅申報,已逾法定申報期間 53 天
,該公所遂依行為時契稅條例第 24 條規定按系爭房屋 A、B、C 每戶應納契稅
稅額,加徵 17% 怠報金,依次加徵怠報金分別為 5 萬 4,870 元、5 萬 3,7
29 元、4,715 元(總計 11 萬 3,314 元)。
四、原處分機關為復查決定時,經查得士林地院核發之不動產權利移轉證書係於 97
年 10 月 21 日始寄存於送達地之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圓山派出所,乃依
契稅條例第 16 條及前揭財政部 98 年 10 月 12 日臺財稅字第 09804077850
號函釋規定,重行核算本案系爭房屋契稅申報期間應自 97 年 10 月 21 日起至
97 年 11 月 19 日止,惟訴願人遲至 98 年 1 月 5 日始申報契稅,即訴願
人逾法定申報期間計 47 天,爰依行為時契稅條例第 24 條規定,按系爭房屋 A
、B、C 每戶之應納契稅稅額加徵 15% 怠報金,即怠報金應依次變更為 4 萬
8,415 元、4 萬 7,408 元、4,160 元(合計 9 萬 9,983 元),揆諸前揭規
定,並無不合。
五、至訴願人主張「本案契稅申報日應以訴願人取得權利證書日計算,應非以權利取
得發生日計算。…訴願人既未接獲權利移轉證書,如何申報契稅,如何認定訴願
人係屬怠報行為」云云,查系爭房屋之契稅申報日依契稅條例第 16 條規定,應
以法院發給權利移轉證明書之日為申報起算日,又查士林地院核發之不動產權利
移轉證書係於 97 年 10 月 21 日寄存於送達地之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圓
山派出所(此有臺灣士林地方法院送達證書影本附卷可稽)。是原處分機關依契
稅條例第 16 條及首揭財政部函釋規定,以 97 年 10 月 21 日寄存日為本案申
報契稅之起算日,核算本案系爭房屋契稅申報期間應自 97 年 10 月 21 日起至
97 年 11 月 19 日止,惟訴願人遲至 98 年 1 月 5 日始申報契稅,則訴願
人顯有怠報情形,從而原處分機關依行為時契稅條例第 24 條規定,即按系爭房
屋 A、B、C 每戶之應納契稅稅額加徵 15% 怠報金,並無違誤,原處分應予維
持。
六、綜上論結,本件訴願為無理由,爰依訴願法第 79 條第 1 項之規定,決定如主
文。
主任委員 陳坤榮
委員 陳立夫
委員 張文郁
委員 周國代
委員 李承志
委員 蔡惠琇
委員 劉宗德
委員 王年水
委員 張本松
如不服本決定,得於決定書送達之次日起 2 個月內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地址:臺
北市和平東路 3 段 1 巷 1 號)提起行政訴訟。
中華民國 99 年 7 月 27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