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法條
法規名稱: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民國 110 年 01 月 20 日 修正)
第 55 條
兒童及少年罹患性病或有酒癮、藥物濫用情形者,其父母、監護人或其他
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協助就醫,或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會
同衛生主管機關配合協助就醫;必要時,得請求警政主管機關協助。
前項治療所需之費用,由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負擔。但屬全民健康
保險給付範圍或依法補助者,不在此限。
第 56 條
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予保護
、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置:
一、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
二、兒童及少年有立即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
三、兒童及少年遭受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
    正當之行為或工作。
四、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疑有前項各款情事之一者,應基於兒童及少年
最佳利益,經多元評估後,加強保護、安置、緊急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
置。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為前二項保護、安置、緊急安置或為其他必要
之處置時,得請求檢察官或當地警察機關協助之。
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評估第一項各款兒童及少年之生命、身體或
自由有立即危險或有危險之虞者,應移送當地司法警察機關報請檢察機關
處理。
第一項兒童及少年之安置,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辦理家庭寄養,
或交付適當之親屬、第三人、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其他安置機構教養之
。
第 57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依前條規定緊急安置時,應即通報當地地方法
院及警察機關,並通知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但其無父母、監護人
或通知顯有困難時,得不通知之。
緊急安置不得超過七十二小時,非七十二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
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三個月為限;必要時,
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每次得聲請延長三個月。
繼續安置之聲請,得以電訊傳真或其他科技設備為之。
第 58 條
前條第二項所定七十二小時,自依前條第一項規定緊急安置兒童及少年之
時起,即時起算。但下列時間不予計入:
一、在途護送時間。
二、交通障礙時間。
三、其他不可抗力之事由所生之遲滯時間。
第 59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父母、監護人、受安置兒童及少年對於第五
十七條第二項裁定有不服者,得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提起抗告。對於抗告
法院之裁定不得再抗告。
聲請及抗告期間,原安置機關、機構或寄養家庭得繼續安置。
安置期間因情事變更或無依原裁定繼續安置之必要者,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父母、原監護人、受安置兒童及少年得向法院聲請變更或撤銷
之。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對於安置期間期滿或依前項撤銷安置之兒童及
少年,應續予追蹤輔導至少一年。
第 60 條
安置期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受其交付安置之機構或寄養家庭
在保護安置兒童及少年之範圍內,行使、負擔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
義務。
法院裁定得繼續安置兒童及少年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受其交
付安置之機構或寄養家庭,應選任其成員一人執行監護事務,並負與親權
人相同之注意義務。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陳報法院執行監護事項
之人,並應按個案進展作成報告備查。
安置期間,兒童及少年之父母、原監護人、親友、師長經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同意,得依其約定時間、地點及方式,探視兒童及少年。不遵
守約定或有不利於兒童及少年之情事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禁
止探視。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為前項同意前,應尊重兒童及少年之意願。
第 61 條
安置期間,非為貫徹保護兒童及少年之目的,不得使其接受訪談、偵訊、
訊問或身體檢查。
兒童及少年接受訪談、偵訊、訊問或身體檢查,應由社會工作人員陪同,
並保護其隱私。
第 62 條
兒童及少年因家庭發生重大變故,致無法正常生活於其家庭者,其父母、
監護人、利害關係人或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得申請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安置或輔助。
前項安置,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辦理家庭寄養、交付適當之兒童
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其他安置機構教養之。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受寄養家庭或機構依第一項規定,在安置兒
童及少年之範圍內,行使、負擔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
第一項之家庭情況改善者,被安置之兒童及少年仍得返回其家庭,並由直
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續予追蹤輔導至少一年。
第二項及第五十六條第五項之家庭寄養,其寄養條件、程序與受寄養家庭
之資格、許可、督導、考核及獎勵之規定,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定之。
第 64 條
兒童及少年有第四十九條第一項或第五十六條第一項各款情事,或屬目睹
家庭暴力之兒童及少年,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列為保護個案者,
該主管機關應於三個月內提出兒童及少年家庭處遇計畫;必要時,得委託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團體辦理。
前項處遇計畫得包括家庭功能評估、兒童及少年安全與安置評估、親職教
育、心理輔導、精神治療、戒癮治療或其他與維護兒童及少年或其他家庭
正常功能有關之協助及福利服務方案。
處遇計畫之實施,兒童及少年本人、父母、監護人、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
少年之人或其他有關之人應予配合。
第一項之保護個案,其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之人變更住居所或通
訊方式,應告知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發現兒童及少年行方不明,經警察機關處理、
尋查未果,涉有犯罪嫌疑者,得經司法警察機關報請檢察機關處理。
第 65 條
依本法安置兩年以上之兒童及少年,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評估其
家庭功能不全或無法返家者,應提出長期輔導計畫。
前項長期輔導計畫得委託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團體為之。
第 66 條
依本法保護、安置、訪視、調查、評估、輔導、處遇兒童及少年或其家庭
,應建立個案資料,並定期追蹤評估。
因職務上所知悉之秘密或隱私及所製作或持有之文書,應予保密,非有正
當理由,不得洩漏或公開。
第 67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對於依少年事件處理法以少年保護事件、少年
刑事案件處理之兒童、少年及其家庭,應持續提供必要之福利服務。
前項福利服務,得委託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團體為之。
第 68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對於依少年事件處理法交付安置輔導或感化教
育結束、停止或免除,或經交付轉介輔導之兒童、少年及其家庭,應予追
蹤輔導至少一年。
前項追蹤輔導,得委託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團體為之。
第 69 條
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對下列兒童及少年不
得報導或記載其姓名或其他足以識別身分之資訊:
一、遭受第四十九條或第五十六條第一項各款行為。
二、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
三、為否認子女之訴、收養事件、親權行使、負擔事件或監護權之選定、
    酌定、改定事件之當事人或關係人。
四、為刑事案件、少年保護事件之當事人或被害人。
行政機關及司法機關所製作必須公開之文書,除前項第三款或其他法律特
別規定之情形外,亦不得揭露足以識別前項兒童及少年身分之資訊。
除前二項以外之任何人亦不得於媒體、資訊或以其他公示方式揭示有關第
一項兒童及少年之姓名及其他足以識別身分之資訊。
第一、二項如係為增進兒童及少年福利或維護公共利益,且經行政機關邀
集相關機關、兒童及少年福利團體與報業商業同業公會代表共同審議後,
認為有公開之必要,不在此限。
第 70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就本法規定事項,必要時,得自行或委託兒童
及少年福利機構、團體或其他適當之專業人員進行訪視、調查及處遇。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受其委託之機構、團體或專業人員進行訪視
、調查及處遇時,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
之人、師長、雇主、醫事人員及其他有關之人應予配合,並提供相關資料
;該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請求警政、戶政、財政、教育或其他相
關機關(構)協助,受請求之機關(構)應予配合。
為辦理各項兒童及少年保護、補助與扶助業務所需之必要資料,主管機關
得洽請相關機關(構)、團體、法人或個人提供之,受請求者有配合提供
資訊之義務。
主管機關依前二項規定所取得之資料,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確實
辦理資訊安全稽核作業,其保有、處理及利用,並應遵循個人資料保護法
之規定。
第 71 條
父母或監護人對兒童及少年疏於保護、照顧情節嚴重,或有第四十九條、
第五十六條第一項各款行為,或未禁止兒童及少年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
制藥品者,兒童及少年或其最近尊親屬、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兒
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得請求法院宣告停止其親權或監護
權之全部或一部,或得另行聲請選定或改定監護人;對於養父母,並得請
求法院宣告終止其收養關係。
法院依前項規定選定或改定監護人時,得指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負責人或其他適當之人為兒童及少年之監護人,
並得指定監護方法、命其父母、原監護人或其他扶養義務人交付子女、支
付選定或改定監護人相當之扶養費用及報酬、命為其他必要處分或訂定必
要事項。
前項裁定,得為執行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