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環境教育法第 23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632 號
  要  旨:
參照空氣污染防制法施行細則第 5  條、第 6  條所定關於中央主管機關
及地方主管機關之主管事項,並歸納二條規範內容,原則上,有關全國性
空氣污染防制事項、空氣污染防制之國際合作以及涉及二直轄市、縣(市
)以上空氣污染防制之協調或或執行事項,屬於中央主管機關主管事項。
反之,如不具全國性之事項,則屬於地方主管機關之主管事項。故同法施
行細則第 39 條就同法第 73 條就處罰機關所定之標準,亦係依是否具有
全國性空氣污染防制事項加以區分,是該施行細則第 39 條之規定核與母
法規定意旨相符,自得加以適用。而該施行細則第 39 條第 1  項第 1
款及第 2  款分別為環保署或由地方政府處罰之事項,是以屬於中央主管
機關之處罰權者,地方主管機關依法不得為之,反之,亦然。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3年判字第 586 號
  要  旨:
事業作業環境所產生之廢水,本不得與雨水合流收集,除非申請設置之事
業單位於工程技術上存有難以克服之障礙而無法分流收集時,應另行向主
管機關提出相當之證明,並設置具有防止合流後之廢水直接排入地面水體
之設備,且經申請同意者,始得合流收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3年判字第 587 號
  要  旨:
事業作業環境所產生之廢水,本不得與雨水合流收集,除非申請設置之事
業單位於工程技術上存有難以克服之障礙而無法分流收集時,應另行向主
管機關提出相當之證明,並設置具有防止合流後之廢水直接排入地面水體
之設備,且經申請同意者,始得合流收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118 號
  要  旨:
事業排放廢水於地面水體時,應取得主管機關許可,並依許可文件所載方
式排放,倘有變更,更應先取得主管機關許可變更登記後,始得為之。倘
未依許可文件之內容排放廢水,或未依許可之排放口排入污水下水道,即
屬繞流排放行為。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309 號
  要  旨:
行政訴訟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撤銷之訴,其訴之聲明雖係撤銷全部行政處分
,行政法院經審理後,認原行政處分部分違法而應撤銷,但若違法應撤銷
部分不致造成整體行政處分不能成立者,仍應就其他部分實體審究,並將
審理結論於主文為部分撤銷,部分其他審理結果之諭知。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473 號
  要  旨:
當事人與直轄市政府間對於有關違反水污染防治事件之裁處,究竟有無行
政程序法第 8  條之委任關係,首應釐清,方得判斷何者為合法有權限處
分機關及訴願管轄機關。因此,應依職權調查之事項未予調查,將前處分
機關與原處分機關混為一談,即有判決理由不備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289 號
  要  旨:
環保局對於嗣後新發生之違章事實,應以違章行為之污染特性及違規情節
為裁罰基礎,尚不得援引與違章行為無關之期間,依公司之事業廢棄物清
理計畫書等資料,推估其有未妥善處理廢(污)水,而有減省廢水、污泥
處理費用及孳息之不法利得,且環保局並未依職權先行調查,而逕依訪價
平均值計算本件不法利得,則其計算基礎自有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757 號
  要  旨:
廢污水之排放有其時間性,水污染源極易遭稀釋或滅失,且採樣之結果尚
須藉由儀器以客觀檢驗之數據呈現,本質上具有技術上之公正客觀性而足
值信賴,是以主管機關為辦理水污染防治業務及監督事業需要進行之行政
檢查,與行政程序法之「勘驗」並不相同,並無通知當事人到場之必要。

9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336 號
  要  旨:
廢棄物清理法施行細則既已明定廢棄物清理法之釋示權限為環保中央主管
機關之職權,則地方主管機關僅能對廢棄物清理法之自治法規享有釋示權
。中央主管機關作成之釋示屬於行政規則,對內即具有拘束下級地方主管
機關之效力。

10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467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27  條於 104  年間修正公布增訂第 3  項及第 4  項規
定施行前,主管機關所為之「追繳」或「通知返還」,應解釋為「撤銷或
廢止」前已核發「應停止補貼期間」補貼費之授益行政處分,而構成公法
上不當得利,並同時通知返還該已領取「應停止補貼期間」之補貼費。

11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95 號
  要  旨:
有關廢棄物清理法之釋示權限為環保中央主管機關之職權,地方主管機關
僅對廢棄物清理法自治法規享有釋示權。中央主管機關作成之釋示屬於行
政規則,對內具有拘束下級地方主管機關之效力,如經對外發布,基於行
政自我拘束原則得以作為人民遵循而有所作為之依據。

12 裁判字號: 109年裁字第 1958 號
  要  旨:
在委辦事項之領域,地方自治團體受國家之委任而承擔起國家任務,與國
家之間處於「內部法律關係」,而與憲法對地方自治之制度性保障無涉,
係中央主管機關對於地方自治團體所為之監督措施,並不發生外部法律效
果,故其性質並非行政處分。

13 裁判字號: 110年上字第 228 號
  要  旨:
依水污染防治法(下稱水污法)第 46 條之 1  規定,事業排放廢(污)
水違反同法第 18 條之 1  第 1  項規定,除得處罰鍰外,其情節重大者
,得令其停工或停業;必要時,並得廢止其水污染防治許可證(文件)或
勒令歇業。可知事業違法繞流排放廢(污)水之法律效果,按行為情節是
否重大而有所區別,情節非屬重大者,僅得處以罰鍰,情節重大者,方得
依水污法第 46 條之 1  後段規定,處以停工、停業、廢止水污染防治許
可證(文件)或勒令歇業等處分,核屬比例原則之具體展現。據此,倘認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下稱環保署)105 年 3  月 11 日環署水字第
1050017863A 號令(下稱 105  年 3  月 11 日令釋),以事業有「繞流
排放行為違反水污法第 18 條之 1  第 1  項規定」,不論其具體個案情
節如何,一概認定屬嚴重影響附近地區水體品質的行為,因此均構成水污
法第 46 條之 1  後段規定所稱「情節重大」行為,無疑使立法者就水污
法第 46 條之 1  前、後段規定有意區分一般情節及重大情節,分別賦予
輕重不同之法律效果,形同具文,顯不符水污法第 46 條之 1、第 73 條
第 1  項第 7  款之立法規範意旨。況且,水污法第 73 條第 1  項第 7
款規定:「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嚴重影響附近地區水體品質之行為」,須
其行為產生「嚴重影響附近地區水體品質」之客觀情狀,始足當之,即以
發生一定結果為要件。然違反水污法第 18 條之 1  之繞流排放行為,係
事業所繞流排放之廢水非經核准登記之收集、處理單元、流程,或未由核
准登記之放流口排放者,即為已足,不以所排放廢水是否超過放流水標準
或產生何種影響為斷,核屬處罰要件係由積極行為即實現之行為犯,不以
發生「嚴重影響附近地區水體品質」情形為要件。因此,基於水污法第 
46  條之 1、第 73 條第 1  項第 7  款規定授權之裁量任務,適用環保
署 105  年 3  月 11 日令釋,尚非一有水污法第 18 條之 1  第 1  項
所定繞流排放行為,即合致同法第 73 條第 1  項第 7  款之構成要件,
仍應於個案中具體認定行為人之繞流排放行為,是否已達「嚴重影響附近
地區水體品質」之程度,始符合情節重大要件。

14 裁判字號: 111年上字第 299 號
  要  旨:
系爭開發案所在之沿海地區屬於中華白海豚重要活動海域,而離岸風力機
組可能對鯨豚造成之衝擊影響包括基礎施工過程之打樁噪音影響、風機營
運期間的低頻噪音,以及風場範圍可能造成棲地破碎化、魚類相改變等,
依環境影響說明書,開發單位進行海上打樁作業時,需配置足額觀察船及
訓練有素的海上鯨豚觀察員,監測施工區附近的鯨豚出沒與移動路徑,並
於有影響鯨豚聽覺健康之虞時,即為對應的停工措施,資以維護該生態環
境資源之永續發展。主管機關對於開發單位違反前述環評承諾事項之行為
,應依法執行之職務,乃視個案情節,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23 條第 1
項及第 2  項規定行使職權,對開發單位違反環評承諾事項行為作成處分
,其中罰鍰處分且係在法律授權範圍為合義務之裁量決定,此觀行政程序
法第 10 條規定:「行政機關行使裁量權,不得逾越法定之裁量範圍,並
應符合法規授權之目的。」甚明。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5 裁判字號: 111年上字第 480 號
  要  旨:
環境影響評估法係為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藉以達成
環境保護之目的,觀諸該法第 17 條規定屬具有公共利益目的之公法上義
務,因具公益性質,並非屬私法自治之範疇,而公法上之義務除另有規定
外,其義務主體無從將其應履行之法定義務,藉由私法契約之約定或協議
等方式,免除或移轉其公法上義務,卸免其行政責任。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6 裁判字號: 100年簡字第 768 號
  要  旨:
按噪音管制法第 9  條第 1  項第 4  款規定,噪音管制區內之營建工程
,所發出之聲音不得超出噪音管制標準,業者既承攬施作工程,其自有應
監督並控制工程所發出之聲音不得超出噪音管制標準之義務。又業者施作
工程所發出之聲音已超出噪音管制標準之違章行為,其施工行為縱有其公
益、用路安全上之考量,仍應符合噪音管制標準,若卻未申請於日間施作
工程,抑或以其他發出較低噪音音量之方式施工,即難以主張其對於違反
噪音管制法等相關法令規定之行為無故意或過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100年簡字第 819 號
  要  旨:
按承攬人承攬施作工程,依噪音管制法第 9  條第 1  項第 4  款規定,
自有應監督並控制工程所發出之聲音不得超出噪音管制標準之義務,如主
管機關以測定儀器測定其工程發出聲音超過噪音管制標準所定分貝數,自
得對其予以裁處。又行政機關依行政罰法第 42 條規定,已於裁處前,給
予受處罰者陳述意見之機會,惟受處罰者未於行政機關所定期限內向其提
出任何陳述,係放棄陳述意見之機會,自不得謂行政機關未於裁處前未予
受處罰者陳述意見之機會。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8 裁判字號: 101年訴字第 254 號
  要  旨:
按空氣污染防制法之立法目的在於防制空氣污染,維護國民健康、生活環
境,以提高生活品質,而空氣污染防制之最終目的,即在於維護空氣品質
,空氣污染防制法乃於第 2  章訂定有關空氣品質之規範,並於第 3  章
訂定防制措施,其明定空氣污染之管制規定有 2  種方式,其一為第 20
條之排放標準。另一為第 31 條規定之行為管制。二者之管制方式相異,
所應適用之規範自屬有別。因後者之行為管制係直接由稽查人員利用目視
及嗅覺判定公私場所是否構成空氣污染行為,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31 條第
3 項乃授權環保署訂定執行準則俾為執行之準據。是以,稽查人員以嗅覺
方式進行惡臭氣味之判定,係符合同法施行細則第 33 條第 1  項之規定
,其直接就現場判定惡臭污染情形,當場繪製、記錄判定臭味發生源之相
關位置及描述聞到之氣味,所為執行稽查過程,亦均符合空氣污染行為管
制執行準則第 3  條、第 4  條及第 5  條等規範。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9 裁判字號: 101年簡字第 211 號
  要  旨:
水污染防治法第 30 條第 1  項第 2  款所規定不得在水污染管制區內,
在水體或其沿岸規定距離內棄置垃圾、水肥、污泥、酸鹼廢液、建築廢料
或其他污染物,只要有在水污染管制區內,在水體棄置垃圾、水肥、污泥
、酸鹼廢液、建築廢料或其他污染物之行為,即已構成違規,並非都一定
要化驗水品質有無受影響後才能得知有無違規,如僅憑肉眼即可識別,即
無化驗之必要。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0 裁判字號: 102年訴字第 309 號
  要  旨:
依環境教育法第 23 條得罰有代表權之人或負責環境保護權責人員接受環
境講習,至於是命有代表權之人或負責環境保護權責之人接受環境講習,
則應依環境教育法施行細則第 14 條第 1、2 項要件來判斷。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21 裁判字號: 102年訴字第 9 號
  要  旨:
依固定污染源設置與操作許可證管理辦法第 20 條及第 30 條規定,可知
公私場所應依所取得之固定污染源操作許可證內容進行操作,否則,即該
當於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56 條規定未依許可證內容操作之情形,即應按章
論處。同辦法第 30 條規定,公私場所其產品變動快速者,應每日記錄與
空氣污染物排放有關之原(物)料、燃料及防制設施相關操作事項,及其
他經主管機關於許可證指定應辦理之事項,可知行為人填載其環保設備運
轉紀錄表係履行其法定義務,非屬任意行為,本應據實填載,除有積極證
據可資證明實際之操作與其製作紀錄表所填載之內容不符外,當不能捨其
書面之記載不採,而別事臆測推定。又同辦法第 20 條課以公私場所應依
許可證內容操作之義務,係屬事前防範之作用,並不以發生實害為必要,
自不能因未發生污染之結果,即置其填載之紀錄於不顧,而推定其有按許
可條件操作。準此,只要其有消極不履行作為義務之情形,其行政責任即
已成立,無從因其不作為未發生污染結果,即卸免責任。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2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321 號
  要  旨:
地方自治團體享有憲法所保障之地方自主組織權,為法律上具有自我負責
處理自己事務之獨立行政主體,得因地制宜自主規劃採取有效能之組織體
,遂行地方自治團體內部任務之分派及執行,以謀求地方自治團體住民之
最佳福祉。是以,原屬團體權限概念之地方自治事項及委辦事項,如何在
地方自治團體之內部組織間「初次」分配其機關權限,應屬行政程序法第
11  條指涉範圍。地方自治團體對於因中央法令而取得自治事項或委辦事
項之團體權限,該團體權限在地方自治團體內部組織中如何進一步分配機
關權限之問題,應屬該地方自治團體在符合行政程序法第 11 條管轄法定
及既定等原則之要求下,基於地方自治自主組織權,得自行以自治條例、
自治規則及委辦規則等各種適當之地方法規處理(林明昕,地方自治事項
與委辦事項之委任及委託:以臺北市政府組織自治條例第 2  條第 2  項
及第 3  項之爭議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第 39 卷第 4  期,第 269  頁
、第 270  頁)。亦即,我國現行行政法規,雖常分別就中央、直轄市、
縣(市)規定其主管機關,然此種規定,就地方而言,應屬團體管轄,而
非層級管轄之規定。因此,基於地方之自治權,地方政府得將有關業務委
由所屬下級機關執行之,無須法律特別授權,而與一般之委任不同(陳敏
,行政法總論,第 919-920  頁,100 年 9  月 7  版)。又行政院 99
年 8  月 2  日院臺規字第 0990101446 號釋示:「自治法規之主管機關
為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之事項,如其性質確屬自治事項或團體委辦
事項者,直轄市、縣(市)自治法規得明定其主管機關為直轄市政府、縣
(市)政府所屬一級機關。」亦同此見解。本件有關廢棄物清理法事件,
有關地方政府主管機關部分,其作用應在於將此法定權限劃歸為地方自治
團體享有,而使該地方自治團體得基於團體權限及自主組織權,由其立法
機關及行政機關自行決定團體內部之任務分配及執行機關,以落實憲法對
地方自治之制度性保障之功能。從而,依臺南市政府組織自治條例第 11
條第 1  項第 15 款規定,被告為其一級機關,復依被告組織規程第 3
條第 4  款、第 5  款規定:「本局設各科、室,分別掌理下列事項:.
..四、一般廢棄物管理科:一般廢棄物管理、資源回收再利用管理、資
源回收廠營運、焚化廠營運及水肥處理廠操作管理等事項。五、事業廢棄
物管理科:事業廢棄物管理、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許可管理及環保科技園
區管理等事項。」則被告對於轄區內因工廠產出之物品是否為廢棄物之認
定權。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23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447 號
  要  旨:
按船舶裝卸油料時,應布設確實具有圍攔效果之攔油索始合乎海洋污染防
治法第 30 條所謂「應採取適當防制排洩措施」規範意旨。是船舶於輸油
作業時,縱形式上固已布設攔油索,惟既無預期之圍攔效果,導致溢漏燃
料油致污染海域,則尚難遽認船舶所採取之防制排洩措施係屬適當,行政
機關因而認定船舶已違反海污法第 30 條規定,並予以裁罰,於法並無不
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4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1701 號
  要  旨:
稅捐稽徵機關所作成之核定投資抵減稅額,屬多階段行政處分,係由稅捐
稽徵機關與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本於各自職權先後參與,稅捐稽徵機關
尊重其前階段行政行為即係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審定結果,而作成核
定研究發展支出可抵減稅額,該前階段行政行為應可視為獨立之行政處分
。

25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174 號
  要  旨:
含有污染物之畜牧業廢水不得排放於土壤,除經主管機關審查核准,及處
理至合於標準始得排放於土壤,任意將廢水排放於土壤者,即應依水污法
第 53 條規定處罰並限期改善。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6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221 號
  要  旨:
多次違反水污染防治法上義務,對水域生態體系及人民生活環境不利影響
愈顯著,斟酌其長期、反覆實施同一違法排放逕流廢水行為對當地民眾造
成之危害,認非命代表人親自出席環境教育,不足以阻卻違法排放廢水對
民眾衛生及公共安全之戕害,已符合行政裁量上必要時考量,未逾越法定
裁量範圍,且無與法律授權目的相違或出於不相關動機之裁量濫用,亦無
消極不行使裁量權之裁量怠惰等情事,處分並無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7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239 號
  要  旨:
行政機關基於維護水體環境及灌溉水質,具體斟酌公司長期、反覆實施違
法排放不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污水,對當地居民健康、生活環境所造成之危
害;同時為確保公益命負責人出席環境教育講習,以處分命負責人親自出
席環境教育講習,且不得代理,已符合行政裁量上必要性考量,且無與法
律授權目的相違或出於不相關動機之裁量濫用,亦與比例原則無違。此外
,緊急避難係犧牲他人利益以保全自己利益,兩者之利益衝突,必須符合
利益衡平原則。而衡量維護溪流週遭環境及保護居民健康之公益,與機具
設備免於損壞之私益間,自應以公益為重。為保護價值有限之私人財產,
犧牲無價之環境衛生與國民健康,難認符合緊急避難之要件。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8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291 號
  要  旨:
水污染防治法主管機關對於事業廢水之排放,必須藉由管制基準、水污染
防治措施及收集處理排放廢水流程等管制手段,實施一般性及個案性之具
體管制措施,以確保水資源之清潔,俾達成維護環境永續發展及增進國民
健康之重大公益目的。行為人故意繞流排放未經廢水處理設施處理之事業
廢水,嚴重影響附近地區水體品質,違規情節重大而裁處最高額罰鍰,並
命其停業及出清所有畜養豬隻,足認已考量原告所有情況而為適法之裁量
,並無違反比例原則之情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9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309 號
  要  旨:
在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內,非經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不
得有開墾土地、傾倒土石之行為。而水土保持義務人於山坡地或森林區內
從事農、林、漁、牧地之開發利用所需之開挖整地,應先擬具水土保持計
畫,送請主管機關核定,並依所核定之水土保持計畫實施水土保持之處理
與維護作業。因此,水土保持義務人雖提出免擬具水土保持計畫申請書,
惟其開挖整地、整坡作業,與原申請計畫不符,且一般處分自公告日或刊
登政府公報、新聞紙最後登載日起即發生效力,尚難諉為不知土地屬於飲
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0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333 號
  要  旨:
未經環保單位會同自行採樣送驗,所採之樣品是否為工廠正常營運下之放
流水,難謂無疑;況不同時間採樣之檢測結果,僅係反映採樣當時之水質
狀況,其檢測結果自不相同,縱使事後採集當時之放流水送請檢測機構檢
驗,均符合法定標準,尚不能推論先前之排放水均符合標準,亦不能以自
行採樣檢驗結果據以論斷本件檢驗數據有何失誤之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1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359 號
  要  旨:
廢污水必須先經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經處理至合於土壤處理標準,始得
排放於土壤。行為人明知牧場未經處理過之廢水不得繞流排放,一旦以未
經許可登記之管線繞流排放,將嚴重影響附近地區水體品質之行為,主管
機關得為勒令停工及處以最高罰鍰之處分,仍故意以未經許可之獨立管線
繞流排放,已嚴重影響附近地區水體之品質,並無違反比例原則之情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2 裁判字號: 104年簡上字第 2 號
  要  旨:
處環境講習 4  小時,並限期於 103  年 3  月 25 日前完成改善,被上
訴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核屬應適用通常訴訟程序之事件,原審逕行以簡
易訴訟程序審理並為判決,本有違誤,但因本件當事人於第一審對於該程
序誤用無異議且就該訴訟有所聲明及陳述,依上開但書規定,該訴訟程序
之瑕疵即已補正,本院仍應適用簡易訴訟之上訴審程序審理。在撤銷訴訟
或其他維護公益之訴訟,法院應依職權調查證據,當事人固無主觀舉證責
任,但經法院依職權調查證據後,要件事實尚有不明之情形,當事人仍有
客觀之舉證責任。換言之,僅法院依職權調查證據後,要件事實仍有不明
之情形下,撤銷訴訟之當事人始有客觀之舉證責任;但訴訟當事人對要件
事實仍有爭執,尚未經法院依職權窮盡調查之能事,致案情不明,則屬法
院應依職權調查證據之問題,尚與舉證責任分配無涉。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33 裁判字號: 105年訴字第 1692 號
  要  旨:
主管機關進行事業污水之採樣工作,得視情況決定是否通知事業主本人到
場會同採樣,並無稽查採樣時須於會同事業主到場始得進行採樣之規定,
且稽查採樣有其時效性,故主管機關縱未會同事業主到場採樣,亦難謂即
屬違法。此外,水污染防治之處分不允許處分機關在實際檢測之數值上,
自行加上公差之可能最大值,以作為檢測之最高值而為不利行為人之認定
,倘被處分人主張應在實際檢測得之數值減去公差之可能最大值,始為其
廢水之實際檢測值,同屬無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4 裁判字號: 105年訴字第 30 號
  要  旨:
廠商放流水總汞濃度超標情事並非常態,顯非出於故意。則主管機關未審
酌放流水超標原由,未細究違規情事係屬故意或過失,遽以放流水超標次
數及其他違反整治工項為由,認定違規情節重大,應有裁量怠惰之裁量瑕
疵。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5 裁判字號: 105年訴字第 494 號
  要  旨:
業者申設畜牧場時,本應有符合飼養規模所需之處理設施,縱其事後飼養
規模縮減,尚不足以改變業者就其原有畜養規模所應提供廢污水處理設施
及其義務。因此,自不得以其稽查當時飼養規模豁免其依法應申請廢污水
排放許可證之責任。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6 裁判字號: 105年訴字第 877 號
  要  旨:
主管機關對於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人課處行政罰,若不問其為故意或過失
,亦未充分審酌其各別情節之輕重,而就某一類型行為,一律認屬情節重
大,予以裁處最高額罰鍰,自難謂其裁量之處分為無瑕疵。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7 裁判字號: 105年訴字第 917 號
  要  旨:
依水污染防治法第 52 條規定,違反同法第 30 條第 1  項各款情形且情
節重大者,係作為停止作為或停工、停業之要件,而非罰鍰額度之裁量標
準。行政機關應依行政罰法第 18 條第 1  項規定,審酌違反行政法上義
務行為應受責難程度、所生影響、因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之利益、原告
之資力等因素,據以裁處罰鍰,否則仍屬裁量濫用之情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8 裁判字號: 105年訴更一字第 13 號
  要  旨:
地方自治團體享有憲法所保障之地方自主組織權,為法律上具有自我負責
處理自己事務之獨立行政主體,得因地制宜自主規劃採取有效能之組織體
,遂行地方自治團體內部任務之分派及執行,以謀求地方自治團體住民之
最佳福祉。是以,原屬團體權限概念之地方自治事項及委辦事項,如何在
地方自治團體之內部組織間「初次」分配其機關權限,應屬行政程序法第
11  條指涉範圍。地方自治團體對於因中央法令而取得自治事項或委辦事
項之團體權限,該團體權限在地方自治團體內部組織中如何進一步分配機
關權限之問題,應屬該地方自治團體在符合同法第 11 條管轄法定及既定
等原則之要求下,基於地方自治自主組織權,得自行以自治條例、自治規
則及委辦規則等各種適當之地方法規處理。亦即,我國現行行政法規,雖
常分別就中央、直轄市、縣(市)規定其主管機關,然此種規定,就地方
而言,應屬團體管轄,而非層級管轄之規定。因此,基於地方之自治權,
地方政府得將有關業務委由所屬下級機關執行之,無須法律特別授權,而
與一般之委任不同。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9 裁判字號: 105年簡上字第 64 號
  要  旨:
主管機關調查評估確認相關污染危害,係由該場址造成時,為減輕污染危
害或防止污染擴大,即應依實際污染狀況及需要,採取應變必要措施,而
不以該場址範圍內為限。因此在尚未公告為控制場址或整治場址前,就污
染場址所生之污染危害,採取應變必要措施之範圍,解釋上仍應視實際污
染狀況及需要而定,不以該場址範圍內為限。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0 裁判字號: 106年訴字第 1458 號
  要  旨:
污水下水道系統排放污水於地面水體者,應符合放流水標準,工業區下水
道系統之管理單位負有自其污水廠所排放之污水,應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注
意義務,惟經採樣送驗結果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第 7  條第 1  項規定,主
管機關自得予以處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1 裁判字號: 106年訴字第 374 號
  要  旨:
公司之油水分離槽內之廢水既係直接注入密閉式塑膠水管內,則自入流口
至放流口之間並無受其他外在環境因素干擾,而發生水質差異之可能,故
行政機關自塑膠水管出口採取之放流水樣品,係屬進入承受水體前之廢水
,自得據為檢測之標的。此外,將廢水排放於河川體系內之地面水體,顯
有害於水資源之清潔及利用,且變更水品質,依水污染防治法第 40 條第
1 項規定裁處罰鍰,應無不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2 裁判字號: 106年訴字第 424 號
  要  旨:
歷年檢驗數據僅可供其廢污水處理及排放時自行參考之資料,尚難與無預
警情況下隨機所採樣而按檢驗程序檢驗所得數據相提並論。未妥善處理製
程作業廢水及正常操作廢水處理單元,逕將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作業廢水
排入並污染地面水體,且未曾有故障報備等情事,有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第
7 條第 1  項之情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3 裁判字號: 106年訴更一字第 100 號
  要  旨:
檢測機構於執行飲用水水質檢驗業務時,其樣品接收、保存及菌群培養處
理程序如有虛偽不實登載而中斷樣品監視鏈之情形,勢必會嚴重影響檢測
結果之正確性,更將使檢測機構之公信力受到嚴重質疑,故將檢測或數據
處理過程之資料虛偽不實與檢測報告虛偽不實並列為同屬情節重大而應受
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4 裁判字號: 107年訴字第 487 號
  要  旨:
食品製造業屬應申請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地面水體許可文件之業者。未
向主管機關取得相關許可文件,即將其生產製程中所生廢水直接由廠房後
方水利溝排放,自屬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第 14 條第 1  項規定之行為。此
外,必須存在對於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由、名譽或財產存在現在之
危險,而只能藉由合致違反行政法義務之行為加以排除,始符合行政罰法
第 13 條所定緊急避難之要件。稽查人員到場時,工廠顯仍處於正常操作
生產之狀態,並無任何發生緊急危難之徵象,工廠嗣後主張該日製程設備
故障而有緊急危難之情形,難認與客觀事實相符。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5 裁判字號: 107年訴字第 84 號
  要  旨:
取得環保署核發許可證的合格檢測機構,已具該項檢測業務之專業能力,
即可依公告委託事項獨立對外行使相關檢查或鑑定事項的公權力及辦理空
氣污染防制法規定的檢驗測定,並毋須環保主管機關人員在場全程監督其
檢測作業。

46 裁判字號: 109年訴更三字第 9 號
  要  旨:
倘人民依行政指導而為一定行為時,嗣後行政機關反而認定人民依該行政
指導所為之行為係屬違法,自有違誠實信用原則,且侵害人民正當合理之
信賴。又行政機關熟悉各項行政法規,對其所掌管之事務具有專業性,且
有職權調查事證之權限,若要求人民能辨別行政機關所為行政指導係屬違
法、不當,因而拒絕遵從,即欠缺期待可能性。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7 裁判字號: 111年訴字第 376 號
  要  旨:
按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32 條第 1  項第 4  款係限制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
在各級防制區或總量管制區內不得有使用、輸送或貯放有機溶劑或其他揮
發性物質,致產生異味污染物或有毒氣體之行為,其法定構成要件並未限
制產生異味污染物必須僅來自於儲槽設計欲貯存之物品,如儲槽內之有機
溶劑或其他揮發性物質產生異味污染物或有毒氣體而未經排放管道排放,
即構成該條款所禁止之空氣污染行為,無涉排放污染物濃度、排放量或是
否為廢棄物。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8 裁判字號: 111年訴字第 660 號
  要  旨:
事業排放之廢(污)水水質應符合放流水標準,且不得有繞流排放之行為
,若有違反,且具故意過失時即應受罰。而畜牧場對其所排放之廢水,本
即負有應符合放流水標準並注意不得繞流排放之義務,然竟未注意而為繞
流排放行為,致其排放廢水水質檢測結果,懸浮固體物、生化需氧量、化
學需氧量超標情形均甚嚴重,屬嚴重違規,顯見場內處理畜牧業所生廢水
及操作廢水處理單元等皆非完善,其讓含高濃度有害環境物質之廢水排入
並污染地面水體,自有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之過失責任。此外,主管
機關進行事業污水之採樣工作,得視情況決定是否通知事業主本人到場會
同採樣,並無稽查採樣時須於會同事業主到場始得進行採樣之規定,且稽
查採樣有其時效性,因此主管機關縱未會同事業主到場採樣,亦難謂即屬
違法,仍須視其採樣過程有無程序瑕疵,以為判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