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22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973 號
  要  旨:
主管機關依法命開發單位停止開發行為之決定,係即時對外直接發生法律
規制效力之不利益行政處分,而非僅發生事實上效力之事實行為。

2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980 號
  要  旨:
按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23 條第 9  項規定屬行政訴訟法第 9  條所稱「法
律有特別規定者」之情形,其賦予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主管機關為被
告,對主管機關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之權能,
得提起公益訴訟。然環評法第 23 條第 8、9 項既規定以開發單位有違法
情事,主管機關疏於執行為前提,並明定人民或公益團體於告知後,主管
機關如仍未於一定期間內依法執行時,始得直接訴請行政法院判令其執行
。既稱「判令其執行」,自係請求主管機關為一定內容之行為,則據此所
得提起之訴訟類型,應限於一般給付訴訟或課予義務訴訟,尚無提起確認
訴訟之可能。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1年裁字第 1888 號
  要  旨:
按當事人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其上
訴理由,如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指摘其為不當,並
就原審已論斷者,泛言未論斷,或就原審所為論斷,泛言其論斷矛盾,而
非具體表明合於不適用法規、適用法規不當、或行政訴訟法第 243  條第
2 項所列各款之情形,即難認對該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之指摘,
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92年裁字第 519 號
  要  旨:
原審以相對人對環境影響說明書所為之審查結論,乃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
程序之過程中以達成實體裁決為目的之相關行為,屬程序行為(內部行為
),而非終局的裁決,開發行為最終准駁之權限係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相對人對環境影響說明書所為審查結論,僅提供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裁量核
准與否之內部參考,並未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自非屬行政處分,依行
政程序法第一百七十四條前段規定,僅得於對實體決定聲明不服時一併聲
明之,固非無見。惟查本件系爭雲林縣BOO垃圾焚化廠興建營運計畫環
境影響說明書審查會審查結論謂:本案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開
發單位應依下列(一)至(十八)事項辦理,此有第二次審查會議記錄在
卷可稽。經查其或係垃圾車輛經過地區應如何確保社區或校區之環境品質
,或為有毒危害性污染物之防制及監測規定,難謂不具法律效果,參諸環
境影響評估法第十六條第一項:「已通過之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非
經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不得變更原申請內容」及第二十二
條前段:「開發單位於未經主管機關依第七條或依第十三條規定作成認可
前,即逕行為...開發行為者,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
下罰鍰。」以觀,此項審查結論,難謂對開發單位不具拘束力,原裁定認
其未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非屬行政處分云云,自有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1281 號
  要  旨:
行政行為應遵守誠實信用及信賴保護原則,並受其拘束,行政處分乃行政
行為之一種,其作成如違背上述法律原則,即具有得撤銷之原因。而授益
行政處分之相對人如無行政程序法第 119  條所列情形,其信賴該行政處
分所表現之行為,應受信賴之保護。申請人依據衛生署核發之設立及營運
許可證從事所准許之醫療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建置及運轉行為,如依法應
受信賴之保護者,自不得逕以其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即逕為清除
處理之開發行為而予處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403 號
  要  旨: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6  條第 1  項規定,開發行為依該法第 5  條規
定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者,開發單位於規劃時,應依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
則,實施第一階段環境影響評估,並作成環境影響說明書。由此可知,行
政機關須認定開發行為可能對環境有不良影響之虞者,始有進行第一階段
環評之可能,原審未盡闡明義務,辨明行政機關認定之性質如何,且對於
受處分人抗辯之「已通過環評」、「業已停工」等情事亦未盡調查,原判
決尚有論事不明之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99年裁字第 2029 號
  要  旨:
行政訴訟法第 298  條第 2  項規定之定暫時狀態之假處分,其目的並非
全然保護當事人日後之強制執行,亦在保護一般利益、防止發生重大損害
或避免急迫危險。於環境影響評估事件中,定暫時狀態假處分之利益,除
聲請人個人之私益外,更應考量對預防或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之不良影響
之環境利益。又所謂開發行為之定義,係指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  條第 1
項各款所規定之行為,定暫時狀態假處分之範圍,自應視行為是否符合上
開規定之要件而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99年裁字第 2032 號
  要  旨:
(一)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第 2  項、第 3  項及第 117  條規定,係
      行政訴訟法對行政處分停止執行之規定,為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
      制度之一環。旨在確保向行政法院尋求權利保護之人民,能獲得有
      效之權利保護。由於停止執行程序係緊急程序,對於構成停止執行
      要件之事實證明程度,以釋明為已足,不要求完全之證明,即就停
      止執行要件事實之存在,法院依兩造提出之證據資料,及法院可即
      時依職權調查所得,得蓋然心證,即得准予停止執行。
(二)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第 2  項雖無類訴願法第 93 條第 2  項之
      明文規定,即行政處分之合法性顯有疑義時,不論該處分之執行,
      是否將發生難以回復之損害,有無急迫情事,是否為維護重大公共
      利益所必要,受理訴願機關或原行政處分機關得依職權或依申請停
      止執行,然而行政法是憲法之具體化,解釋運用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第 2  項規定,自應顧及此項法治國家依法行政原則之精神。是
      以,系爭開發許可所據之系爭審查結論既經判決撤銷,系爭開發許
      可即因而溯及自始違法,其違法性明確甚於合法性顯有疑義,無立
      即執行公益,停止其執行自難謂於公益有重大影響。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100年訴字第 37 號
  要  旨:
行政行為應遵守誠實信用及信賴保護原則,並受其拘束,行政處分乃行政
行為之一種,其作成如違背上開法律原則,即具有得撤銷之原因。而授益
行政處分之相對人如無行政程序法第 119  條所列情形,其信賴該行政處
分所表現之行為,應受信賴之保護。此參諸司法院釋字第 525  號解釋理
由書前段所揭示「法治國為憲法基本原則之一,法治國原則首重人民權利
之維護、法秩序之安定及誠實信用原則之遵守。人民對公權力行使結果所
生之合理信賴,法律自應予以適當保障,此乃信賴保護之法理基礎。」等
意旨益明。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10 裁判字號: 100年訴更二字第 36 號
  要  旨:
所謂之「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4  條規定,係指「依環境影
響評估法第 5  條所為之開發行為,包括該行為之規劃、進行及完成後使
用」,蓋自然環境為全體國民世代所有,本應減少干擾,讓其自然成長,
自然演化;國民、事業及各級政府所負者,唯環境保護之義務與責任。縱
使某世代有開發行為之必要,亦應以高品質寧適和諧之環境為目標,並以
減輕人為因素對環境產生之負荷為要務,俾為後世代保留得以永續發展之
環境。而不論開發行為之規劃、進行及完成後之使用,均係對環境加諸之
人為干擾,則於未經完成環境影響評估,確認足以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
環境造成之不良影響前,自不許開發單位擅自從事開發行為。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11 裁判字號: 102年停字第 7 號
  要  旨:
環境影響評估法將環評程序分為第一階段之書面審查程序及第二階段之實
質審查程序。而不論第一階段或第二階段程序,皆是先透過環評法第 5
條第 1  項設定之列舉項目及輔以「對環境有不良影響之虞」之概念作為
開發行為應否實施環評之篩選要素,進而授權中央主管機關以法規定命令
予以界定。而此種二階段程序的特色在於,其於一般許可程序之外,另行
設計一套主管機關作成「審查結論」及「認可開發」的機制。對於開發單
位而言,固可因第一階段環評程序獲得免受再一次環評程序的機會,惟相
對於當地居民而言,因環評法第 5  條所列舉應實施環評的開發行為,其
中不乏屬於影響個人生命、身體、財產權益者,此等開發行為是否實施環
評,影響週邊居民權益甚鉅;且環評法將開發行為所在地之當地居民,列
為程序進行的必要成員,課予開發單位處理當地民眾意見之義務,足見環
評法兼有透過程序權利之賦予,以保障當地居民權益之用意。是開發行為
地區之當地居民,屬環評法之保護規範範圍,若開發行為在未經審查確定
合法之前,如繼續施工,將對當地環境造成難於回復之損害;而當地居民
本於環評法所授與不因開發行為而遭受顯著不利影響之權益,亦無從回復
,實有停止之必要者,當地居民自具有聲請權能得就開發行為聲請停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2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61 號
  要  旨:
環境影響評估法之主要重點在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造成不良影響,藉以達
成保護環境及維護生活品質之目標。開發行為對環境有不良影響之虞者,
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環境影響評估工作包括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環境影
響評估及審查、追蹤考核等程序。第一階段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係由開發單
位於規劃開發行為時,先自行依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並作成環境影響說明書,其目的在使開發單位自行預測開發行為可能引
起之環境影響,並提出對策或替代方案。開發單位申請許可開發行為時,
並應檢具環境影響說明書,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並由目的事業主管
機關轉送主管機關審查。又旅(賓)館若位於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內,
其興建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13 裁判字號: 105年訴字第 397 號
  要  旨:
旅館若位於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內,其開發行為即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且開發行為應實施環評者於規劃時,應自行實施第一階段環境影響評估
,並作成環境影響說明書,送請主管機關審查,其未經完成審查或評估書
未經認可前,經開發行為許可者為無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4 裁判字號: 93年訴字第 2614 號
  要  旨:
人民聲請重開程序並非屬於「依法申請之案件」,行政機關縱未依其請求
發動職權,人民亦不得提起課予義務訴訟。對此當事人無從主張其有權利
或法律上利益受損害,故對主管機關顯無公法上請求權,其據此提起課予
義務訴訟,判斷上並無訴訟權能,此部分為當事人不適格而無訴理由,應
予駁回。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5 裁判字號: 96年訴字第 647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19  條第 3  款係規定,受益人有明知行政處分違法或因
重大過失而不知者,其信賴不值得保護,故若當事人對於申請興建旅館有
取得相關執照及許可而有生信賴保護之問題者,若其明知有行政處分違法
,或因重大過失而不知行政處分違法之情況時,其所有之信賴自不值得保
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6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47 號
  要  旨:
環境影響評估法將環評程序分為第一階段之書面審查程序及第二階段之實
質審查程序。而不論第一階段或第二階段程序,皆是先透過環境影響評估
法第 5  條第 1  項設定之列舉項目及輔以「對環境有不良影響之虞」之
概念作為開發行為應否實施環評之篩選要素,進而授權中央主管機關以法
規命令予以界定。經過此等規範界定而出的「應實施環評之開發行為」在
第一階段終結時,仍可再一次檢視。此種二階段程序的特色在於,其於一
般許可程序之外,另行設計一套主管機關作成「審查結論」及「認可開發
」的機制。「審查結論」一方面決定開發申請案是否須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程序;另方面作為開發單位作成「評估書」及「認可開發」的基礎,同時
作為通過環評程序後追蹤、考核的依據。此種結構對於開發單位而言,固
可因第一階段環評程序終結而獲得免受再一次環評程序的機會,惟相對於
當地居民而言,因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5  條所列舉應實施環評的開發行為
,其中不乏屬於影響個人生命、身體、財產權益者,例如核能之開發、放
射性核廢料儲存或處理場所之興建,此等開發行為是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影響週邊居民權益甚鉅;此外,環境影響評估法將開發行為所在地之當
地居民,列為程序進行的必要成員,賦予其對開發行為表示意見、界定評
估範疇、參與現場勘查與公聽會的程序權利,並課予開發單位處理當地民
眾意見之義務,足見環評法兼有透過程序權利之賦予,以保障當地居民權
益之用意;則開發行為所在地之居民,即會因第一階段環評所作出之對環
境無重大影響之虞免進入第二階段實質環評之認定,致其喪失參與環評程
序之機會,並因開發行為免受第二階段環評之結果,致其生存環境受到影
響進而損害及生命、身體、財產權益。再者,環評主管機關於進行環境影
響評估程序後,必須作成「審查結論」,此一審查結論具有行政處分之性
質,核其內容並非僅止於是否准予開發之判定,尚對於開發行為之實施設
定基本框架,並可透過「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方式附加開發單位
應辦理事項,例如本件系爭審查結論第 3  項、第 8  項即指明:「本計
畫如經許可,開發單位應於開發或營運前,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7  條第
3 項規定,至當地舉行公開說明會」「落實協助鄰近居民提昇社會經濟地
位之計畫(如:僱用、優先採用植作產品等)」等,而此等事項當然與當
地居民權益直接相關。此外,審查結論可作為後續追蹤管制及考核之基礎
,開發單位若有違反,環評主管機關尚得予以處罰。是以,環境影響評估
制度並非只是一種程序機制,尚具有規範實體權利義務之作用(參見李建
良著「環境行政程序的法制與實務」,月旦法學雜誌 2004 年 1  月,第
104 期)。因此,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7  條及第 8  條之規定,具有基於
環境與生命之永續發展,以保障開發行為所在地居民生命權、身體權、財
產權益不因開發行為而遭受顯著不利影響之規範意旨,而非純粹以保護抽
象之環境利益(公共利益)為目的,應屬「保護規範」。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17 裁判字號: 99年停字第 11 號
  要  旨:
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第 5  項規定,停止執行之裁定,得停止原處分或
決定之效力、處分或決定之執行或程序之續行之全部或部份。本案開發單
位,同時向內政部及國科會申請開發許可,各適用之法令並不相同,是開
發程序均立足於系爭原處分,為兩個以上之行政處分,以共同實現一行政
目的者,當事人對其中一行政處分提起訴願或撤銷訴訟,其請求暫時停止
執行該系爭行政處分為有理由時,則暫時停止執行之效力,應及於與該系
爭行政處分共同達成同一行政目的之另一行政處分之執行,故審酌相對人
審查結論之行政處分,於聲請人以外之聲請人對該行政處分提起行政救濟
事件裁判確定前,停止關於開發程序之續行。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8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1179 號
  要  旨:
按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23 條第 8  項、第 9  項規定,係賦予受害人民或
公益團體得以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
院提起訴訟之權能,屬行政訴訟法第 9  條所稱「法律有特別規定者」,
惟其中「受害人民」因屬權利受侵害之人,係就與自己權利或法律上利益
有關事項提起訴訟,不符提起公益訴訟之要件,至於「公益團體」,雖非
本身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損害,但基於該法之特別規定,得提起公益訴
訟。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