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第 7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475 號
  要  旨:
主管機關與相對人就廢棄物清理工作及費用分擔等事項雖已成立和解契約
,惟主管機關就相關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責任之免除,既負有調查作成
認定及究責行政處分之職責,即非先前和解內容所得處理之範圍。
 

2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58 號
  要  旨: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第 7  條第 5  項規定,各級主管機關為查證工
作時,發現土壤、底泥或地下水因受污染而有影響人體健康、農漁業生產
或飲用水水源之虞者,得準用第 15 條第 1  項規定,採取應變必要措施
;對於第 15 條第 1  項第 3  款、第 4  款、第 7  款及第 8  款之應
變必要措施,得命污染行為人、潛在污染責任人、場所使用人、管理人或
所有人為之,以減輕污染影響或避免污染擴大。雖授權各主管機關得命污
染行為人、場所使用人、管理人或所有人採取緊急必要措施,然立法理由
既已載明就此部分授權應先命污染行為人採取緊急必要措施,再依序命場
所使用人、管理人或所有人採取緊急必要措施,倘主管機關無正當理由,
未依此授權之順序任意指定,即屬恣意裁量,而有裁量權濫用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58 號
  要  旨: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第 7  條第 5  項規定,各級主管機關為查證工
作時,發現土壤、底泥或地下水因受污染而有影響人體健康、農漁業生產
或飲用水水源之虞者,得準用第 15 條第 1  項規定,採取應變必要措施
;對於第 15 條第 1  項第 3  款、第 4  款、第 7  款及第 8  款之應
變必要措施,得命污染行為人、潛在污染責任人、場所使用人、管理人或
所有人為之,以減輕污染影響或避免污染擴大。雖授權各主管機關得命污
染行為人、場所使用人、管理人或所有人採取緊急必要措施,然立法理由
既已載明就此部分授權應先命污染行為人採取緊急必要措施,再依序命場
所使用人、管理人或所有人採取緊急必要措施,倘主管機關無正當理由,
未依此授權之順序任意指定,即屬恣意裁量,而有裁量權濫用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03年判字第 271 號
  要  旨:
按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第 2  條第 1、2、4、5 款之規定,土壤係一
固定位置之介質,其污染地點係屬固定,與地下水係一流動介質,其污染
源不固定,兩者性質並不相同。故由於土壤污染地點係屬固定,並無污染
來源不明確之問題,因此地方主管機關就特定地區之土壤進行採樣,發現
污染濃度超標,因而公告該區為土壤污染控制場址及污染管制區,即屬於
法有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197 號
  要  旨:
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第 2  條第 17 款關於污染控制場址之定義,
必須污染物非因自然環境存在經沖刷、流布、沉積、引灌所致,始足當之
。若土壤係屬固定,近年來並無發生土石流之紀錄,自無經自然環境沖刷
、流布、沉積、引灌之可能;至於地勢高低乃大部分土地恆有之自然現象
,自不能以土地地勢較低,即臆測有經沖刷、流布、沉積之可能,當事人
若欲主張此事實,自應由其負舉証責任。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42 號
  要  旨:
土地使用人於其上設廠從事電腦光學製造業,環境保護署若為污染調查而
進行地下水採樣工作,按污染潛勢研判、相關調查及井址之選定均屬主管
機關之專業判斷及職權行使範圍,其本可採物理調查方式探測地下電阻變
化狀況,以規劃設置監測井之點位,土地使用人不得以該場址檢測結果均
符合標準而認無另設監測井之必要。此外,於主管機關查明污染物質及污
染來源區域時即屬污染來源明確,無須另行認定污染行為人,又污染來源
明確,且污染物濃渡達管制標準即可公告為污染控制場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510 號
  要  旨: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對於是否命採取應變必要措施,及命何人採取如
何之應變必要措施,既有裁量權限。因此,命採取應變必要措施處分之規制
效力僅及於受處分人,至於非處分相對人,縱係控制場址之土地所有人,亦
不受採取應變必要措施處分之拘束。
 

8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58 號
  要  旨:
所在地主管機關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第 13 條第 1  項所採取或委
託第三人實施之應變必要措施,既係依控制場址或整治場址實際狀況所需
,為達成減輕污染危害或避免污染擴大之規範目的而為,則其所支出之費
用即須與為減輕污染危害或避免污染擴大之目的具有關聯性、必要性,始
得限期命污染行為人繳納。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643 號
  要  旨:
主管機關為減輕污染危害或避免污染擴大所採取之應變必要措施,既係依
控制場址或整治場址之實際狀況所需而實施,依此所支出之費用,即必須
與為「減輕污染危害或避免污染擴大」之規範目的具有關聯性、必要性,
方能謂與比例原則相符;該應變必要措施之種類、內容及範圍等,亦應受
比例原則之限制。

10 裁判字號: 108年判字第 603 號
  要  旨:
主管機關與業者於行政執行程序中合意延緩拍賣程序,並約定業者若自行
將場址廢棄物清除完畢,則已收取之代履行費用將轉作場址之土壤檢測及
整治等後續費用,雙方間顯已成立行政契約。則於該契約關係消滅前,主
管機關並無欠缺保有該代履行費用之法律上理由,自不構成公法上不當得
利。

11 裁判字號: 96年判字第 1953 號
  要  旨:
按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第 25 條第 2  項規定,污染土地關係人因重
大過失,致其土地公告為整治場址者,就各級主管機關依第 12 條第 1
項、第 13 條及第 16 條規定支出之費用,與污染行為人負連帶清償責任
。是以污染行為人與污染土地之關係人間就整治場址所支出之必要費用,
應負連帶清償責任,並未限制僅由單一之污染行為人與單一之污染土地關
係人負責任。次按土污法第 48 條針對法令施行前已發生土壤或地下水污
染之污染行為人有溯及既往適用之規定,則行為人若有違反者,自仍應負
相關整治義務,若行為人為公司,並被其他公司合併者,合併後之公司應
繼受原公司之污染行為責任。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2 裁判字號: 96年判字第 1954 號
  要  旨:
按行政處分內容之解釋,應以其整體內容為之,若行政處分內容明確,若
行政處分中所載之原因事實並無其他解釋之可能,自不容許受處分人就處
分任意解釋。次按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第 48 條既規範於該法施行前
已發生土壤或地下水污染之污染行為人就部分污染行為有溯及既往之適用
,則符合條文規範之污染行為人,雖於法規施行前實行污染行為,惟其仍
應土污法規範。又污染行為人依土污法所負之整治之義務,並非所謂一身
專屬性之公法義務,是污染行為公司因其個別行為而造成之環境污染,對
於嗣後繼受其法人人格之公司仍應負起原公司本應排除系爭污染行為責任
。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1110 號
  要  旨: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第 22 條第 3  項規定,第 1  項土壤及地下水
污染整治費之化學物質徵收種類、計算方式、繳費流程與繳納期限及其他
應遵行事項之收費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定之。又該條對相
關製造及輸入者課徵整治費,並成立整治基金,以作為政府為預防、控制
、清理、移除污染等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所為必要措施之經費來源,屬
學理上所稱之特別公課,其對被課徵者具有合理之特殊法律關聯,其用途
限於使用在有關預防及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等相關事項,係專款專用,
符合人民財政負擔之平等原則,與污染者付費原則亦無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4 裁判字號: 102年訴字第 419 號
  要  旨:
主管機關於查證工作時,發現土壤、底泥或地下水因受污染而有影響人體
健康、農漁業生產或飲用水水源之虞者,為減輕污染危害或避免污染擴大
,依場址實際狀況,得命污染行為人、潛在污染行為人、場所使用人、管
理人或所有人依土污法第 7  條第 5  項準用第 15 條第 1  項第 3  款
、第 4  款、第 7  款及第 8  款規定,採取應變必要措施。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15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118 號
  要  旨:
污染土地關係人有應與污染行為人、潛在污染責任人應負連帶清償責任者
,亦有污染土地關係人因未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而應單獨受罰者。
另依土污法第 2  條第 19 款之立法理由載明:按控制場址之污染行為人
不明或不執行控制計畫時,依現行規定,可能因無應負責之人,致污染無
法有效控制,考量污染土地關係人亦應避免土地遭受污染、減輕污染危害
,爰增訂污染土地關係人於控制場址之適用,並於後續條文規定其責任。
是原告縱非污染行為人或另有污染行為人、潛在污染責任人,被告依上揭
說明仍有核認原告為污染土地關係人之必要。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16 裁判字號: 103年訴更一字第 67 號
  要  旨:
土壤係一固定位置之介質,其污染地點係屬固定,與地下水係一流動介質
,其污染源不固定,兩者性質並不相同,並無污染來源不明確之問題,足
堪認定污染行為人,因此公告為土壤污染控制場址及污染管制區,即屬於
法有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105年簡上字第 64 號
  要  旨:
主管機關調查評估確認相關污染危害,係由該場址造成時,為減輕污染危
害或防止污染擴大,即應依實際污染狀況及需要,採取應變必要措施,而
不以該場址範圍內為限。因此在尚未公告為控制場址或整治場址前,就污
染場址所生之污染危害,採取應變必要措施之範圍,解釋上仍應視實際污
染狀況及需要而定,不以該場址範圍內為限。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8 裁判字號: 106年訴字第 433 號
  要  旨:
場址污染行為人,除負擔清除廢棄物的義務外,亦負擔該場址環境改善及
復原等義務,且與主管機關合意成立行政契約,因此主管機關基於該行政
契約保有之款項,非無法律上之原因,自不構成公法上不當得利。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9 裁判字號: 108年訴字第 433 號
  要  旨:
土壤或地下水污染控制場址及污染管制區之劃定與公告,均屬對物的行政
處分,而直轄市主管機關認定之污染行為人決定並予公告,以及其後就同
一土地範圍重新為實體審查後之再予劃定、認定與公告,均屬行政處分。

20 裁判字號: 109年訴字第 53 號
  要  旨:
污染行為人是否已查明、導致污染結果之其他原因為何,與污染來源是否
明確並無關聯,並非該等場址應否公告為控制、整治場址之要件,只是污
染行為人在未查明以前,得不予記載於公告而已。此外,污染土地關係人
雖非污染行為人或潛在污染責任人,只是其就該土地有使用、管理或處分
權利之緣故,縱使其並未參與或造就土地污染之原因,但因土地污染之結
果,或係其管理使用之疏失、或將造成其未來使用處分土地之不利益,致
其就土地污染之危害亦負有狀態責任,僅是其所負之責任略後於污染行為
人及潛在污染責任人之行為責任而已。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1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2312 號
  要  旨:
行政機關對於系爭土壤污染控制計畫之實施時程存有疑慮,而通知行為人
應限期盡速實施,行為人即應予以注意並評估,且系爭計畫應於開工前送
經核定,行為人對於相關措施影響工程進度之情形本即應予考量,然行為
人卻於送件後藉口拖延實施控制計畫,縱無故意亦有過失。行政機關見屆
期未改善,依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第 11 條第 4  項、第 36 條等
規定予以處罰,洵屬有據。行為人雖辯稱,未如期改善係因得標廠商未履
行契約所致,然此乃行為人與得標廠商間之私法契約關係,與行為人應履
行之義務無涉。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