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1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21 號
  要  旨:
按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43 條第 1  項並未就各級主管機關對空氣污染防制
之檢查,明定其方式,是各級主管機關為達該法為防制空氣污染之立法目
的,自得於例行定期檢查外,另因其他污染之事跡而隨機發動稽查。次按
對於異味空氣污染物之嗅覺判定員皆係經選擇試驗程序擇定,且經環保署
核可之檢驗測定機構於進行個案官能測定前,復應按該選擇試驗程序,對
儲備嗅覺判定員再次實施測驗合格,始得為該官能測定,故判定員之選任
街已採專業科學檢測步驟,而此試驗,亦非除醫療機構外,即不能執行篩
選。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272 號
  要  旨:
關於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29 條第 1  項規定許可證展延期限「每次展延不
得超過 5  年」,同條第 3  項規定有效期間「依實際需要核定之」,可
知,法律規定每次展延以 5  年為最長期限,非一律給予 5  年,主管機
關須視實際污染現況、環境負荷等因素,實質審查展延許可證之內容及有
效期限,以兼顧產業、經濟發展與環保及居民健康。故主管機關於審查核
發展延許可證時,就申請個案之實際情況,針對許可證內容及有效期限之
審核,有相當之裁量餘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96年判字第 240 號
  要  旨:
主管機關為統一裁罰基準所頒布之行政命令,如未特定施行日期者,應以
下達下級機關或屬官時為生效日
 

4 裁判字號: 100年簡字第 198 號
  要  旨:
使用中汽車排放空氣污染物檢舉及獎勵辦法相關規定,係賦與主管機關透
過人民之檢舉處罰被檢舉人之職權,旨在維護公益,然未賦予檢舉人得向
行政機關請求對被檢舉人作成裁罰行政處分之公法上請求權。因此,檢舉
人依使用中汽車排放空氣污染物檢舉及獎勵辦法,於其所檢舉之案件經主
管機關查明屬實,得就該案件經檢驗不符合排放標準或未依規定檢驗者,
依法處罰,發放一定之獎勵金,乃屬檢舉人對主管機關職務之執行所享有
之反射利益,並非直接利益,自不得認其有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到損害而
提起課予義務訴訟。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5年訴字第 25 號
  要  旨:
地方環保機關於公私場所之固定污染源排放口及公私場所周界地點,同時
進行採樣檢測,均屬同一空氣污染物且超出排放標準,惟周界地點之檢測
數值低於固定污染源排放口,即可判定周界地點之空氣污染物,係由固定
污染源排放口所排出,再飄散於周界地點,為同一固定污染源排放一種空
氣污染物之情形,與空污法第 56 條第 3  項規定之要件有間,尚不得對
污染行為人分別處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106年訴字第 397 號
  要  旨:
行政機關雖於處分說明欄中記載:「本府保留事後之附加、變更或修正權
力。」,惟因其欲保留事後附加、變更或修正權力之標的為何付諸闕如,
核與行政程序法第 93 條關於附款之規定即有不同。且行政處分不容許出
現不確定之狀態,是似此未明確記載標的之保留,應不生效力。

7 裁判字號: 106年訴字第 473 號
  要  旨:
行政機關雖於處分說明欄中記載:「本府保留事後之附加、變更或修正權
力。」,惟因其欲保留事後附加、變更或修正權力之標的為何付諸闕如,
核與行政程序法第 93 條關於附款之規定即有不同。且行政處分不容許出
現不確定之狀態,是似此未明確記載標的之保留,應不生效力。

8 裁判字號: 111年訴字第 376 號
  要  旨:
按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32 條第 1  項第 4  款係限制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
在各級防制區或總量管制區內不得有使用、輸送或貯放有機溶劑或其他揮
發性物質,致產生異味污染物或有毒氣體之行為,其法定構成要件並未限
制產生異味污染物必須僅來自於儲槽設計欲貯存之物品,如儲槽內之有機
溶劑或其他揮發性物質產生異味污染物或有毒氣體而未經排放管道排放,
即構成該條款所禁止之空氣污染行為,無涉排放污染物濃度、排放量或是
否為廢棄物。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98年簡字第 468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7  條規定,行政行為應採取之方法應有助於目的之達成,
有多種同樣能達成目的之方法時,應選擇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者,採取之
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目的之利益顯失均衡。本件原告既於 97
年 12 月 17 日收受通知檢測函,卻未遵該函指示於 98 年 2  月 17 日
前,前往檢測站接受檢測,自具違章故意。從而,被告以原告未依期限到
檢,審酌其車型等違章情節,遂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68 條及交通工具違
反空氣污染防制法裁罰準則第 4  條第 3  款之規定,裁處其 60,000
元罰鍰,於法自無不合,要無原告指摘之違反行政程序法第 7  條規定之
比例原則情事。至原告提出之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柴油車排氣煙度檢驗
結果表,其上所載檢測日期乃97年10月13日,係在被告目測污染之前,自
不影響上開原告未依被告限定期限檢驗之認定;原告主張其電聯被告所屬
承辦人員,經告知該 97 年 10 月 13 日檢驗結果表足為無污染之認定云
云,乃為被告所否認,且未據原告舉證以實其說,復與法律明文規定不符
,自無可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484 號
  要  旨:
若以行為人從事化學品製造業,其所經營之二異氰酸甲苯廠,屬頗具規模
之毒性化學物質運作廠,本應積極預防事故發生,惟其不僅光氣密閉室未
裝設光氣遮斷裝置,緊急處理之鹼洗塔容量不足,洩漏時偵測器未正常操
作,且本次事故造成 40 人送醫,核已屬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第 4
點第 12 款所定估計 15 人以上傷害之重大災害,惟事故發生後,廠方延
遲 1  小時 51 分才通知主管機關,使主管機關無從掌握災情及時應變,
故以此次事故乃有別於一般事故之重大事故,如僅以裁量基準計算罰鍰額
度,顯然失衡,無法達到前引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之立法目的,乃處最高
罰鍰,此並未逾越法定裁量範圍,亦未違反比例原則、平等原則及行政自
我拘束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