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7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2117 號
  要  旨:
按依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3  條、勞動基準法第 2  條第 1、2、3、6 款規
定,凡受雇主僱用從事工作獲致工資者,即屬勞工退休金條例所稱之勞工
,而約定勞工與雇主關係之契約,即屬勞動契約。至於報酬給付方式究係
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給付,或有無底薪,顯非判斷其是否屬勞工工
資之考量因素,故採取純粹按業績多寡核發獎金之佣金制保險業務員,如
與領有底薪之業務員一般,均受公司之管理、監督,並從事一定種類之勞
務給付者,仍屬勞動契約關係之勞工。又按勞動基準法、勞工保險條例及
勞工退休金條例等相關勞動法令,有其保護弱勢勞工權益之特殊政策目的
,以符憲法第 142  條及憲法增修條文第 10  條第 8  項所揭櫫民生主
義國家之基本國策及社會福利國家之原則,與民法債編第 2  章各種之債
第 7  節僱傭之規定,其規範目的尚非相同,兩者用語亦非完全一致,縱
部分用語相同,其概念內涵亦非完全相同。是於正確解讀相關勞動法令所
規定勞動契約之內涵時,自無從僅由民法所規定僱傭契約之概念加以理解
,亦即民法之僱傭契約及勞動基準法等勞動法令之勞動契約,固均屬於勞
務契約,惟勞動契約不以民法所規定之僱傭契約為限,凡關於勞務給付之
契約,其具有從屬性勞動之性質者,縱兼有承攬、委任等性質,仍應認屬
勞動契約。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2226 號
  要  旨:
勞動基準法第 2  條第 2  條第 3  款係規定,勞工者,謂受雇主僱用從
事工作獲致工資者,故如係純粹依照業績多寡而為獎金核發之佣金制保險
業務員,並和一般有底新之業務員一樣,有受公司管理、監督,並從事一
定種類之勞務給付者,自屬勞動契約關係中所稱之勞工。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8年上字第 954 號
  要  旨:
工資的定義,並未排除按件計酬的情形,自不能逕以員工係按招攬業務的
績效核給報酬,即謂該報酬非屬工資;而雇主為激勵勞工士氣、留住或吸
引人才,若以年度盈餘中抽取部分所發給在職員工之獎金,由於需視雇主
年度盈餘狀況、個人表現及是否在職,以決定是否核發及其金額,顯見其
非單純因勞工提供勞務即可必然獲取之對價,亦非勞工於制度上得經常性
領得之給與,則屬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 10 條第 2  款所定具有恩惠、
勉勵性質之給與,而非勞動基準法第 2  條第 3  款所謂之工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09年上字第 261 號
  要  旨:
民法上以有償方式提供勞務之契約,未必皆屬勞動契約,是應就勞務給付
之性質,按個案事實客觀探求各該勞務契約之類型特徵。如提供勞務者基
於人格上從屬性,有他人提供受其指示之拘束、由他人決定之勞務的義
務,原則上無形成諸如涉及勞務內容、履行、時間與地點等職務內容之實
質自主決定權,可謂係受勞動法保護之勞工。釋字第 740  號解釋則揭示
可從可否自由決定勞務給付並自行負擔企業風險加以判斷,而不得逕以行
政監理之管理規則認定依據。是以關於保險業務員為其所屬保險公司從
事保險招攬業務而訂立之勞務契約,基於私法自治原則,有契約形式及內
容之選擇自由,其類型可能為僱傭、委任、承攬或居間,其選擇之契約類
型是否為勞動契約,應就個案事實及整體契約內容,按勞務契約之類型特
徵,依勞務債務人與勞務債權人間之從屬性程度之高低判斷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11年上字第 474 號
  要  旨:
勞工保險主管機關對於雇主符合提繳手續而未辦理,應作成行政處分,課
予雇主限期補辦提繳之作為義務,於其屆期仍未補申報,得裁處罰鍰,並
公布雇主名稱及負責人姓名等資訊。又有效行政處分(前行政處分)之存
在及內容,成為作成他行政處分(後行政處分)之前提要件時,前行政處
分作成後,後行政處分應以前行政處分為其構成要件作為決定之基礎。當
事人若以後行政處分為訴訟客體,提起行政訴訟,具有構成要件效力之前
行政處分非訴訟客體,其合法性即非受訴行政法院審理之範圍。若後行政
處分經判決確定為合法,而前行政處分嗣後為其他有權機關撤銷變更,致
後行政處分之合法性失所依據,其救濟方式則應依行政訴訟法第 273  條
第 1  項第 11 款提起再審之訴。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112年上字第 159 號
  要  旨: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49 條規定之按月處罰,係以雇主違反同條例第 18 條
之違規事實持續存在為前提,而使主管機關每處罰一次即各別構成一次違
規行為,並由法律明定前後處罰之間隔及期間,作為區隔違規行為次數之
標準,且已將行為人改正所需適當期間考量在內,符合法律明確性原則及
比例原則。申言之,雇主因主管機關依同條例第 49 條所為限期改善處分
,發生依期限完成改善之單一行政法上義務,在其完成改善前,此違反行
政法上義務之狀態持續中,並因主管機關依該法條所為罰鍰處分之送達而
切斷其單一性,雇主其後如仍未完成改善,乃構成另一違反行政法上義務
行為,即前次罰鍰處分書送達後之持續違規行為,為下次處罰之違規事實
。從而,雇主因未履行限期改善義務,經主管機關依同條例第 49 條之按
月處罰規定多次裁處罰鍰者,各次罰鍰處分係分就雇主之不同行為而為處
分,並不生一行為不二罰之問題,而與法治國家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並無牴
觸。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112年上字第 675 號
  要  旨:
一、勞工退休金條例的適用對象,原則上為適用勞動基準法的本國籍勞工
    ,其與雇主間所訂立的勞動契約,是指約定勞雇關係而具有人格、經
    濟及組織等從屬性特徵的契約。保險公司與其所屬保險業務員所簽訂
    的保險招攬勞務契約,其性質是否屬於勞動契約,應就個案事實及整
    體契約所約定給付義務的內容,按勞務契約的類型特徵,依勞務債務
    人與勞務債權人間的人格、經濟及組織等從屬性程度高低加以判斷。
二、行政法院與民事法院各自有其審判權限,原無從屬關係,關於構成要
    件事實,本得各自基於訴訟法上的原則,依調查所得訴訟資料的辯論
    結果,分別認定之。行政法院審理撤銷訴訟,雖然可以參考民事法院
    審理確認法律關係存否訴訟所認定的事實,但是如果二者的當事人、
    訴訟標的及訴之聲明均不相同,既判力的客觀範圍及主觀範圍亦不相
    同,尤其原處分機關無法於民事訴訟中主張事實、聲明證據及提出攻
    擊防禦方法,則行政法院更沒有受民事判決認定的事實所拘束之理。
三、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49 條所定的「按月處罰」,是立法者對於違規行
    為繼續存在之「自然意義的一個違法行為」,以按月處罰的方式予以
    切割,而擬制為「法律上的數個違法行為」,義務人未於前次處罰後
    1 個月內完成改善,即構成另一個違規行為,則主管機關按月依序作
    成裁罰處分,並沒有違反一行為不二罰原則及比例原則。

8 裁判字號: 105年簡上再字第 15 號
  要  旨:
本於行政訴訟法第 273  條第 2  項之再審事由提起再審之訴,因所據之
司法院釋字第 740  號解釋為統一解釋,非屬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
5 條第 1  項第 2  款,就認為終局裁判所適用之法律或命令發生有牴觸
憲法之疑義所作之解釋,原不具備法定再審之原因,且提起在再審時已逾
該解釋公布當日起算 30 日之不變期間,以上述事由提起再審之訴部分,
自非合法。再者,原確定判決固為同解釋理由中所稱之「民事法院判決」
引起歧見之案件,但原確定判決並非逕以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為認定依據
,且同解釋亦揭示保險業務員與其所屬保險公司所簽訂之保險招攬勞務契
約,是否為勞動契約,應視保險業務員得否自由決定勞務給付之方式,並
自行負擔業務風險以為斷,不得逕以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為認定依據,並
非認定原確定判決適用法令所表示之見解有違背法令之本旨,故無釋字第
188 號解釋之適用。是以,據上述事由提起再審之訴,皆於法不合,再審
之訴應予駁回。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108年訴字第 326 號
  要  旨:
於正確解讀相關勞動法令所規定「勞動契約」之內涵時,無從僅由民法所
規定僱傭契約之概念加以理解,亦即民法之僱傭契約及勞動基準法等勞動
法令之勞動契約,固均屬於勞務契約,惟勞動契約不以民法所規定之僱傭
契約為限,凡關於勞務給付之契約,其具有從屬性勞動之性質者,縱兼有
承攬、委任等性質,仍應認屬勞動契約。保險業務員「必須親自履行招攬
業務工作」、「必須遵守保險公司所制定之各項規範」,均符合勞動契約
人格從屬性、親自履行之特性。又「新契約申報、保戶契約變更服務、理
賠文書遞件申請、首年度與續年度保費收取繳交等都有賴同僚配合完成」
,亦存在組織從屬性,符合勞動契約之特色。故保險業務員為適用勞動基
準法之勞工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109年訴字第 1046 號
  要  旨:
在解釋從屬性時,不應以必須同時兼具人格、經濟、組織上從屬性與親自
履行為要件,而是應探究從屬性的程度是否已經達到需要認定為勞動關係
而給予勞動相關法令的保護程度,不宜以某項從屬性的特徵較不明顯,就
全盤否定有勞雇關係的存在。外送員確實只負責將餐點從餐廳送到顧客的
這段勞務提供,並且需依照外送平台明確指示進行取餐與送餐,並無獨立
決定如何提供勞務的空間,具有人格上從屬性。且外送平台設計的報酬給
付與獎勵方案,使得外送員提供的外送服務必須達到一定的次數才能獲得
較高報酬,又由於送餐服務大多集中在固定用餐時間內,外送員也必須在
密集時間內完成外送服務,或者必須延長工作時間,以便獲取維持生活的
收入水準,可知外送員對於外送平台存在經濟上從屬性。此外,對於外送
員的工作表現有評分機制,對於未達標者可以施以停權處分,若是多次錯
誤交付餐點紀錄,將導致帳號停權及扣除獎勵,是將外送員納入其組織內
,對於不符合工作規範、指令要求或表現不佳者施以停權、扣除獎勵等處
分,亦可證實外送員對於外送平台有組織上的從屬性。因此主管機關認定
外送員與外送平台之間有勞雇關係,並無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109年訴字第 926 號
  要  旨:
保險業務員具有自行決定工作時間與地點、報酬給付方式不包括底薪,而
且無業績要求(自行負擔業務風險)之特徵,就此部分具有獨立性,而具
有承攬之性質,然於所爭執之勞務供給關係中,如同時存在從屬性與獨立
性勞務提供之特徵時,經整體觀察後,如從屬性特徵對於整體契約關係勞
務供給關係具有重要性時,縱有非從屬性勞務供給之特徵存在,仍無礙其
整體歸屬勞動契約之屬性判斷。雇主對於工作時間、地點之管制或報酬計
算方式,固可為從屬性判斷之參考要素,然究非為唯一或具有關鍵性之標
準。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2 裁判字號: 109年簡上字第 75 號
  要  旨:
行政處分一經作成,就其內容對相對人、利害關係人及原處分機關發生拘
束之效力,此效力隨行政處分存續而存在。其他行政機關及法院在處理其
他案件時,原則上只能視該行政處分為既成事實,並以之作為其本身行為
及決定之基礎即所謂行政處分之構成要件效力。而法律雖規定行政法院有
權對行政處分為適法性審查,惟此亦僅限於作為審查對象之行政處分,是
倘於對行政處分提起撤銷訴訟之程序中,其先決問題涉及另一行政處分是
否合法時,而該另一行政處分未經依法定程序予以撤銷、廢止,或因其他
事由失效,則行政法院基於上述構成要件效力,原則上乃不能否定該處分
之效力。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109年簡上字第 77 號
  要  旨:
按訴訟經法院實體審理後所為之確定判決,當事人對於判決內容所確定之
判斷,其後不得再就同一法律關係更行起訴或於他訴訟上,為與確定判決
內容相反之主張,此即所謂判決之實質上確定力,而此僅存在於經裁判之
法律關係,至判決理由中所判斷之其他爭點,則非既判力之效力所及;惟
法院於確定判決理由中,就訴訟標的以外當事人所主張之重要爭點,本於
當事人辯論之結果已為判斷時,除有顯然違背法令,或當事人已提出新訴
訟資料足以推翻原判斷之情形外,於同一當事人就與該重要爭點有關所提
起之他訴訟,不得再為相反之主張,法院亦不得作相反之判斷,以符訴訟
法上之誠信原則,此即學理上所謂之「爭點效」。爭點效之適用,必須前
後兩造當事人同一,且前案就重要爭點之判斷非顯然違背法令,及當事人
未提出新訴訟資料足以推翻原判斷,始足當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4 裁判字號: 111年訴字第 723 號
  要  旨:
對於人民依法令負有行為義務而不履行時,主管機關得以代履行及怠金此
等間接強制之方法為行政執行,以實現行政目的。若捨此而僅以裁罰方式
為之,不僅無助於行政目的之達成,亦有違於比例原則之要求

15 裁判字號: 112年訴字第 916 號
  要  旨:
以有償方式提供勞務之契約是否為勞動契約,應就個案事實及整體契約內
容,探求勞務債務人與勞務債權人間之從屬性程度之高低以為斷。又因勞
動契約之定性為適用勞動法之基礎,基於勞動法以實踐憲法保護勞工之立
法目的,只要當事人的法律關係中已有相當程度之從屬性特徵,縱其部分
職務內容具若干獨立性,仍應寬認屬勞雇關係。因此,契約雖名之為「承
攬」,惟是否具有勞動契約之性質,仍應依契約實質內容予以判斷,不因
契約名稱冠以「承攬」,即得逕認非屬勞動契約。而保險公司藉由業績考
核、終止合約甚或片面決定報酬支給條件等方式,驅使業務員必須致力爭
取招攬業績,以獲取報酬及續任業務員之職,對於所屬業務員具有行使其
監督、考核、管理及懲處之權,兩者間具有從屬性關係,且業務員以勞務
維繫保險契約之效力而獲得之報酬,具有勞務對價性。故機關認定兩者間
成立勞動契約關係,而以原處分核定逕予更正及調整業務員之月提繳工資
,短計之勞退金將予以補收,於法並無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6 裁判字號: 112年訴字第 927 號
  要  旨:
保險業務員與其所屬保險公司所簽訂之保險招攬勞務契約,是否為勞動基
準法第 2  條第 6  款所稱勞動契約,應視勞務債務人即保險業務員得否
自由決定勞務給付之方式,並自行負擔業務風險以為斷。又民法上以有償
方式提供勞務之契約,未必皆屬勞動契約,應就個案事實及整體契約內容
,探求勞務債務人與勞務債權人間之從屬性程度之高低以為斷。又因勞動
契約之定性為適用勞動法之基礎,只要當事人的法律關係中已有相當程度
之從屬性特徵,縱其部分職務內容具若干獨立性,仍應寬認屬勞基法規範
之勞雇關係。保險公司與保險業務員間所簽訂的契約,不因契約名稱冠以
「承攬」,即得逕認非屬勞動契約。此外,就業務員之報酬計算方式及業
績考核部分,保險公司藉由業績考核、終止合約甚或片面決定報酬支給條
件等方式,驅使業務員必須致力爭取招攬業績,以獲取報酬及續任業務員
之職。業務員從屬於保險公司經濟目的下提供勞務,而為保險公司整體營
業活動的一環,且保險公司對保險業務員有監督、考核、管理及懲處之權
利,兩者間具有從屬性關係,因業務員提供「必須隨時對保戶提供後續服
務」之勞務以維繫保險契約之效力而獲得之報酬,均具有勞務對價性。故
法院認為兩者間成立勞動契約關係,而以原處分核定逕予更正及調整業務
員之勞退金月提繳工資,短計之勞退金將予以補收,於法並無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384 號
  要  旨:
授予利益之合法行政處分,既為受益人信賴表現之所歸,亦即授予利益之
合法行政處分成立時點,即為信賴保護合理補償之起算時點;且此所謂合
理之補償,僅補償消極利益且不得超過受益人因該處分存續可得之利益,
自不包括所失利益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