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所得稅法第 76-1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497 號
  要  旨:
現行稅捐法制及司法及稽徵實務有稽徵經濟之考量,而對公司配發盈餘所
生營利所得之實現判準,放棄原來之收付實現制,改採接近權責發生制精
神之配股基準日或配股核准日及生效日,容許稅捐機關採取形式外觀判準
。而公司對應發股利之金錢債務,可否在民事法上主張與其對股東之反對
債權相抵銷,以及該反對債權在是否真實存在等爭議,即對營利所得實現
之判斷不生任何影響。又具體之稅捐法規範,容許稅捐機關對稅捐債務是
否成立之法律涵攝判斷,優先以形式認定來取代實質認定,只有當稅捐機
關覺得不公平時,依法課予其舉證責任,例外引用實質課稅原則為調整。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501 號
  要  旨:
現行稅捐法制及司法及稽徵實務有稽徵經濟之考量,而在量能課稅原則上
有所退讓,也因此等退讓,而對公司配發盈餘所生營利所得之實現判準,
沒有採取收付實現制原則,而採用了類似營利事業所得稅計算之權責發生
制,因此以配股基準日為該增資股票之股利所得實現時點。至於所得之主
體歸屬,仍係以公司股東名簿之登記為準。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121 號
  要  旨:
所得稅法第 66 條之 8  規定旨在避免納稅義務人利用投資所得適用稅率
高低之不同,不當規避或減少納稅義務,減損政府稅收,遂賦予行政機關
權力,使其得依照納稅義務人實際應分配或應獲配之股利、盈餘或可扣抵
稅額予以調整其應繳納之稅額,即使納稅義務人試圖使符合課稅構成要件
之項目不具有外觀或形式上之課稅要件,行政機關基於實質課稅原則,仍
應予課稅。至於租稅規避與合法規劃節稅不同,「節稅」係依據稅捐法規
所預定之方式,規劃減少稅捐負擔之行為,反之,「租稅規避」則是利用
稅捐法規所未預定之異常的或不相當的法律形式,意圖減少稅捐負擔之行
為,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122 號
  要  旨:
按營利事業所為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係依據所得稅法第 71 條第 1  
項規定辦理,如其已依規定辦理結算申報,惟對於應申報課稅之所得額有
漏報或短報情事者,應依所得稅法第 110  條第 1  項規定處以罰鍰。而
營利事業未分配盈餘加徵稅額申報,係依據所得稅法第 102  條之 2  規
定辦理,倘已依規定辦理申報,但有漏報或短報未分配盈餘者,應依所得
稅法第 110  條之 2  第 1  項規定處罰。又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與
未分配盈餘加徵稅額申報兩者之申報期間不同、稅基及稅率亦異,對於應
申報課稅之所得額或未分配盈餘有漏報、短報情事者,自應分別依據所得
稅法第 110  條第 1  項及第 110  條之 2  規定處以法定範圍內之罰鍰
,並無一事二罰之問題。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532 號
  要  旨:
金融控股公司法係為促進金融組織功能再造,發揮金融機構綜合經營效益
,強化金融跨業經營之合併監理,促進金融市場健全發展及維護公共利益
之目的而制定,故金融控股公司依法為促進子公司業務健全經營或經營綜
效而對子公司應為一定之行為,且金控法第 50 條第 1  項規定,金融控
股公司與其持有達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九十之本國子公司間之交易,排
除非常規交易調整之規範;是此等持有其子公司達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
九十之金融控股公司如依上述依法律規定應為之作為致生之「必要」費用
支出,應認非為獲取其子公司投資收益所產生,即「非可直接合理明確歸
屬」投資收益之費用,自得從應稅收入項下減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93年判字第 1117 號
  要  旨:
遺產及贈與稅法第十條第一項規定:「遺產及贈與財產價值之計算,以被
繼承人死亡時或贈與人贈與時之時價為準。」為執行上開條文所定時價之
必要,同法施行細則第二十八條第一項乃明定:「凡已在證券交易所上市
或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有價證券,依繼承開始日或贈與日該項證券之收
盤價估定之。」又同細則第二十九條第一項:「未上市或上櫃之股份有限
公司股票,除前條第二項規定情形外,應以繼承開始日或贈與日該公司之
資產淨值估定之」,係因未上市或未上櫃公司股票,於繼承或贈與日常無
交易紀錄,或縱有交易紀錄,因非屬公開市場之買賣,難以認定其客觀市
場價值而設之規定。是於計算未上市或上櫃公司之資產時,就其持有之上
市股票,因有公開市場之交易,自得按收盤價格調整上市股票價值,而再
計算其資產淨值。再者,稽徵機關於核算該法條所稱之資產淨值時,對於
公司轉投資持有之上市公司股票價值,應依遺產及贈與稅法施行細則第二
十八條規定計算」,乃在闡明遺產及贈與稅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九條規定,
符合遺產及贈與稅法第十條第一項之立法意旨,與憲法第十九條所定租稅
法律主義及第十五條所保障人民財產權,尚無牴觸。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97年判字第 525 號
  要  旨:
民國 86 年 12 月 30 日修正公布所得稅法(下稱所得稅法)第 66 條之
9 第 2  項乃因實施兩稅合一制,為正確計算應加徵百分之十營利事業所
得稅之未分配盈餘,於所得稅法為計算基礎之規定。故非屬同條項第 1款
至第 9  款明定得減除之項目,亦非財政部依同條項第 10 款核准減除者
,即非計算應加徵百分之十營利事業所得稅之未分配盈餘時所得予以減除
者甚明。關於固定資產之折舊方法,不論於稅捐申報或財務會計,均委由
當事人得為平均法、定率遞減法或工作時間法等方法之選擇,並此等折舊
方法之選擇,僅會產生每期折舊金額之時間性差異,而於該固定資產之全
部折舊金額無影響。且依所得稅法第 51 條第 1  項及第 8  號財務會計
準則公報「會計變動及前期損益之處理原則」規定,當事人原採用之折舊
方法亦非不得予以變更。故此種因稅、財選擇不同折舊方法所生之差額,
自非所得稅法第 66 條之 9  第 2  項第 10 款授權財政部為弭平稅、財
規定之差異,正確計算應加徵百分之十營利事業所得稅之未分配盈餘時得
予核准減除之事項。

參考法條:所得稅法 第 66 條之 9、第 51 條第 1 項(86.12,30)

8 裁判字號: 97年裁字第 3739 號
  要  旨:
再審之訴,必對於確定判決始得提起。所謂確定判決,係指已具有形式上
確定力及實質上確定力之終結訴訟之確定判決而言。發回更審之判決,既
尚須由受發回之法院更為判決,即非具有實質上確定力之終結訴訟之確定
判決,自不得對之提起再審之訴。

參考法條:行政訴訟法 第 273 條第 1 項

9 裁判字號: 93年簡字第 312 號
  要  旨:
財政部八十九年二月二日台財稅字第 0880451484 號函釋既為財政部為執
行所得稅法第 14 條第 1  項第 9  類第 3  款所稱「比例計算規定」所
為之釋示,其內容僅係細節性及技術性之補充規定,未增加母法所無之限
制,或有限縮該條法律規定適用,自無須以法律明文規定或經法律授權,
其性質屬行政程序法第 159  條第 2  項第 2  款所稱之行政規則,得由
主管機關本於法定職權為之,無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之虞。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94年訴字第 350 號
  要  旨:
按所得稅法第 76 條之 1  係一般收付實現原則之特別規定,此由 86 年
12  月 30 日修訂之該條立法理由載明「同時考量本條係對累積未分配盈
餘作強制歸戶之規定,即將尚未收付實現之未分配盈餘,強制分配歸戶,
即可得知係一般收付實現原則之特別規定」該法條對於未分配盈餘強制歸
戶課稅既有明文,在適用上自不發生與收付實現原則是否牴觸之問題。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