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 33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628 號
  要  旨:
按行政罰法第 7  條第 2  項已明定,法人組織成員在公法事務上有過失
,推定該組織亦有過失。而納稅義務人之從業人員漏未為常態化之例行性
營業稅申報作為,明顯違反從事商業活動之企業所負擔基本之公法義務,
自有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之過失存在,依該項規定已推定納稅義務人
對漏稅結果有過失。是以,納稅義務人如欲推翻法律上之過失推定,即應
舉出本證,積極證明自己對有過失之組織成員已盡監督之能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65 號
  要  旨:
按營業人採「專櫃銷售」型態者,合作雙方間存在進銷貨之關係,其交易
模式為專櫃供應商銷貨予營業人,營業人再銷貨予消費者;採「合作店銷
售」型態者,因係雙方合作經營銷售貨物,合作雙方間並無進銷貨之關係
,故交易模式為營業人於合作店銷售貨物所得之貨款,係由營業人自行收
款,其交易性質應認屬營業人之銷貨。營業人交易之方式究屬「專櫃銷售
」及「合作店銷售」之銷售型態,營業稅之納稅義務人自應依其經營之實
際型態,依法開立統一發票,並報繳營業稅。又稽徵機關於營業人依財政
部 98 年 3  月 19 日台財稅字第 09804521880  號函,向主管稽徵機關
申請核准依照與專櫃貨物供應商約定每次結帳(算)之次日取具進貨統一
發票列帳時,亦應依證據認定營業人與其所指專櫃貨物供應商間是否有進
銷貨之關係。若營業人與其所指專櫃貨物供應商間,依實際內容及運作結
果,均無進銷貨之關係,即無上開函釋之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283 號
  要  旨:
當事人於事實及法律上之陳述未明瞭或不完足之處,或訴訟種類選擇錯誤
時,應由審判長行使闡明權。故當事人不符合法定聲明方式之課予義務訴
訟及提起撤銷訴訟,有無權利保護之必要,審判長應行使闡明權,使當事
人得有轉換為課予義務訴訟的正確訴之聲明及完整課予義務訴訟之機會,
並使當事人為事實上及法律上適當完全之陳述及辯論;審判長疏未為闡明
,逕為審判,與行政訴訟法第 125  條規定意旨有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96年判字第 1399 號
  要  旨:
按 89 年 6  月 7  日修正發布之營業稅法施行細則第 52 條第 2  項規
定;營業稅法第 51 條第 1  款至第 4  款及第 6  款之漏稅額,以經主
管稽徵機關依查得之資料,核定應補徵之應納稅額為漏稅額,係指上開漏
稅額之計算,應扣減營業人得扣減之留抵稅額;而並非不論營業人是否依
規定取得合法進項憑證均得扣減進項稅額,另納稅義務人持有所有營業憑
證資料,故納稅義務人負有誠實報稅之協力義務,如納稅義務人違反該義
務致稽徵機關無從據以依法核課納稅義務人應納之稅捐,稅捐機關自得僅
依查得之資料或依同業利潤標準,推定納稅義務人漏稅額,此時為實質課
稅原則之例外情形,尚不生違反實質課稅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759 號
  要  旨:
行為時營業稅法第 19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營業人購進之貨物或勞
務未依規定取得並保存第 33 條所列憑證之進項稅額,不得扣抵銷項稅額
。同法第 33 條第 1  款規定,購買貨物或勞務時,所取得載有營業稅額
之統一發票,營業人以進項稅額扣抵銷項稅額者,應具有載明其名稱、地
址及統一編號之憑證。又行為時稅捐稽徵機關管理營利事業會計帳簿憑證
辦法第 21 條第 1  項規定,對外營業事項之發生,營利事業應於發生時
自他人取得原始憑證,如進貨發票,或給與他人原始憑證,如銷貨發票。
給與他人之憑證,應依次編號並自留存根或副本。是故若未依規定取得合
法憑證,卻取得非實際交易對象所開立之統一發票,充作進項憑證並申報
扣抵銷項稅額,違反行為時營業稅法第 33 條及稅捐稽徵機關管理營利事
業會計帳簿憑證辦法第 21 條第 1  項前段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101年訴字第 503 號
  要  旨:
按營業稅案件中有關銷售額計算基礎之銷項收入,依行政訴訟法第 136
條規定,固應由稅捐稽徵機關負舉證責任,惟營業稅進項稅額,因在計算
營業人實際應納稅額時,列為計算之減項,屬於權利發生後之消滅事由,
則有關營業稅進項稅額存在之事實,不論從證據掌控或利益歸屬之觀點,
均應由主張扣抵之申報扣抵營業人負擔證明責任。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92年訴字第 2286 號
  要  旨:
授與行政機關裁量權之意義在於,行政機關於適用法律對具體個案作成決
定時,得按照個案情節,在法律劃定之範圍內擁有相當的自由決定權限。
行政機關行使裁量時,須受法律授權目的之拘束,且必與個案情節有正當
合理之連結,否則即屬裁量瑕疵,主要有「裁量怠惰」、「裁量逾越」、
「裁量濫用」三種類型,其行政行為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95年訴字第 779 號
  要  旨:
檢察官之起訴書或刑事法院之判決書,甚至於各國稅局所作成之刑事案件
移送書,祇要具有客觀擔保性及憑信性,皆非不可據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
處分時之參考,亦即僅有證明力高低之問題,並不生證據能力有無之問題
。

9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117 號
  要  旨:
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 19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營業人購進
貨物或勞務未依規定取得並保存第 33 條所列憑證者,不得扣抵銷項稅額
。即營業人無進貨事實卻取具非交易對象所開立之不實進項憑證,該項憑
證即非原始憑證,依上述規定,不得據以申報扣抵銷項稅額。又我國現行
加值型營業稅係就各個銷售階段加值額分別予以課稅多階段銷售稅,各銷
售階段營業人皆為營業稅納稅義務人。故該非交易對象之人是否已按其開
立發票金額報繳營業稅額,尚不影響營業人補繳營業稅的義務。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324 號
  要  旨:
開立所得稅扣繳憑單可以增加公司之人事費用,投保勞保則關乎員工權益
,而代償或代墊所任職公司之費用又達數百萬元之鉅,自應有會算或會帳
之證明,而原告卻提不出有陳○○署名之證明,凡此皆屬例外之情形,按
主張例外情形之人自應負舉證之責,此無關乎協力義務,或是否由該義務
擴張導出舉證責任之倒置之問題。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