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1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1751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28  條第 1  項第 2  款係規定,行政處分於法定救濟期
間經過後,具有發生新事實或發現新證據者,但以如經斟酌可受較有利益
之處分者為限者,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得向行政機關申請撤銷、廢止或變
更之;其所指之發生新事實,應非僅限被繼承人死亡時已發生之事實。

裁判法院:最高行政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221 號
  要  旨:
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是否有重大過失而未能在行政程序或救濟程序中主張
發現新證據之事由,應依具體案件之情形進行客觀之事後審查判斷。

3 裁判字號: 103年判字第 413 號
  要  旨:
遺產之中,屬於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繼承人承受者免徵遺產稅。故繼承
時,被繼承人所遺之農業用地,應實際上有作農業使用,並自繼承人繼承
起,將該農業用地繼續供作農業使用,且該土地作農業使用亦應自承受之
日起 5  年,始予免徵遺產稅。又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於申請免徵遺產
稅時,自應由納稅義務人檢具農地農用證明書,持憑向稅捐稽徵機關辦理
,倘未能檢具,自不得辦理免徵遺產稅。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475 號
  要  旨:
按稽徵機關對於租稅規避行為,應本於實質課稅原則,就其事實上予以規
避,然卻與其經濟實質相當之法形式作為課稅之基礎;且租稅規避之效果
既是以與其經濟實質相當之法形式作為課稅之基礎,故就此法形式,依稅
法規範之納稅主體、稅目、稅率等為租稅之核課,尚難謂有違租稅法定原
則。次按都市計畫法第 50 條之 1  之規範意旨係就「為公益而長期受特
別犧牲無法利用土地者」所給予之稅捐減免,自不包括沒有承受特別犧牲
,卻利用私法手段「刻意」迎合都市計畫法第 50 條之 1  之構成要件外
觀之情形,納稅義務人如係刻意迎合前揭規定,達到規避遺產稅目的者,
足認已構成稅捐規避。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697 號
  要  旨:
按納稅義務人未據實申報遺產稅,徒憑主觀見解不予申報,致發生漏稅情
事,縱無積極證據足認其出於故意為之,但衡其情節仍難辭過失之責任,
且不具免罰之事由,則稽徵機關審酌其違章情節,並參據稅務違章案件裁
罰金額或倍數參考表之規定,按所漏稅額予以適當之裁罰,此裁罰尚難認
有違法或裁量失當之情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556 號
  要  旨:
納稅義務人如對於登記他人名下之土地及其移轉登記請求權是否屬於被繼
承人之遺產,尚待民事判決確定始能確認者,就此一爭議財產,遺產及贈
與稅法第 23 條第 1  項所定之申報期間,應自民事判決確定其屬被繼承
人遺產之日起算,並依稅捐稽徵法第 22 條規定起算其核課期間。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109年上字第 731 號
  要  旨:
遺產稅之核課,係以「被繼承人死亡時」作為認定事實及法律適用之基準
時點,行政程序法第 128  條第 1  項第 2  款所謂「發生新事實」,依
其文義,當非限於被繼承人死亡時已發生之事實,是於原核課遺產稅處分
確定後,雖納稅義務人不得援引本款所稱之「發生新事實或發現新證據」
,主張變更核課遺產稅之事實認定及法律適用之基準時點,惟基於該款之
明文規定,應認得依發生之新事實或發現之新證據而重為被繼承人死亡時
之事實認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212 號
  要  旨:
遺產及贈與稅法施行細則第 11 條之 1  規定「有特殊原因,報經主管稽
徵機關核准延期」,所謂「特殊原因」,係指客觀上不可合理期待納稅義
務人於稽徵機關核發稅款繳清證明書或免稅證明書之日起 1  年內,給付
財差請求權金額之財產予被繼承人之配偶之情形。如果納稅義務人於稽徵
機關核發稅款繳清證明書或免稅證明書時已因不能協議分割遺產而提起民
事訴訟,致無法於取得證明書起 1  年內確定財差請求權金額及相當於該
金額之財產者,即難以合理期待其於取得證明書起 1  年內給付財差請求
權金額之財產予被繼承人之配偶,且因分割遺產判決具有形成效力,自得
於原定期間屆滿前報請主管稽徵機關核准延展給付期限至判決確定時為止
。

參考法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17 條之 1  及遺產及贈與稅法施行細則第
          11  條之 1

9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1236 號
  要  旨:
稅捐稽徵法第 48 條之 3  規定,納稅義務人違反本法或稅法之規定,適
用裁處時之法律。但裁處前之法律有利於納稅義務人者,適用最有利於納
稅義務人之法律。該條所稱之「裁處」,依修正理由說明,包括訴願、再
訴願及行政訴訟之決定或判決。而行為時遺產及贈與稅法第45條原規定嗣
於 98 年 1  月 21 日修正為納稅義務人對依本法規定,應申報之遺產或
贈與財產,已依本法規定申報而有漏報或短報情事者,應按所漏稅額處以
2 倍以下之罰鍰。其漏稅額罰鍰倍數之下限較修正前之規定為低,有利於
納稅義務人,則依稅捐稽徵法第 48 條之 3  規定,本件應適用 98 年 1
月 21 日修正之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45 條之規定。原審於判決時適用當時
之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45 條之規定,固屬無誤,惟就罰鍰部分,原處分未
及適用 98 年 1  月 21 日修正後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45 條之規定,訴願
決定及原判決亦未及糾正,原判決此部分自有判決適用法規不當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792 號
  要  旨:
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17 條第 1  項第 9  款規定,被繼承人死亡前,未償
之債務,具有確實之證明者,應自遺產總額中扣除,免徵遺產稅。本案繼
承人雖於生前與人訂立買賣土地、房屋之契約,惟迄其死亡時所有權仍未
移轉,亦即產權仍屬其遺產之一部分,自應以土地、房屋之權利價值計入
遺產總額之內。至於基於買賣契約所生被繼承人有將土地、房屋所有權移
轉登記予買方之義務,及其有請求買方交付價金之權利,當被繼承人死亡
後,由其繼承人清償其生前債務者,由於清償債務,即依買賣契約辦理土
地、房屋所有權移轉登記義務所需之責任財產係由遺產中之特定土地、房
屋負擔,所以該等被繼承人生前未償債務之清償構成遺產中特定土地、房
屋之減少,此乃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17 條第 1  項第 9  款之規範意旨,
承認已確定之稅捐客體範圍,會因該清償事由之發生而減縮,即遺產稅之
稅捐客體應扣除清償債務之部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945 號
  要  旨:
行政罰法上所謂之故意,係指行為人對於構成違規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
其發生者,或行為人對於構成違規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
其本意者;所謂過失係指行為人雖非故意,但按其情節應注意,並能注意
,而不注意者,或行為人對於構成違規之事實,雖預見其能發生而確信其
不發生者而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2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1102 號
  要  旨:
稅捐之稽徵,係人民對國家所負公法上之義務,是以租稅債權之本質,與
民法所規範基於平等地位而生之私法債權迥然不同。從而稅捐核課期間之
起算,應由法律或具體明確授權之法規命令定之,除另有明文規定外,不
得逕行適用或類推適用民法有關時效中斷或時效不完成之規定。

13 裁判字號: 105年訴字第 2 號
  要  旨:
我國遺產稅制係採申報核定制,納稅義務人對於被繼承人所遺財產,負有
申報之義務,惟如遺產稅之納稅義務人對於被繼承人所遺留之某筆財產無
法確定,而無從申報,稽徵機關亦無法得知該筆遺產,其行使核課權之期
間自無法開始計算。其後該筆遺產經法院判決確定屬被繼承人所有時,此
時遺產稅之納稅義務人方有申報該筆遺產之義務,稽徵機關於此狀況下始
得對此遺產行使核課權,其依稅捐稽徵法第 22 條規定起算其核課期間,
並不違反同法第 21 條之規定。

14 裁判字號: 94年訴字第 1056 號
  要  旨:
於八十五年一月二十六日信託法公布施行前,當事人間之信託行為固不受
該法之拘束,惟自該法公布施行後,當事人間信託行為之效力,即適用該
法之規定,若當事人於信託法公布施行前就不動產成立信託關係,自該法
施行後,若未經信託登記,其信託關係即不得對抗第三人。此外,不動產
物權因法院之判決而取得者,不以須經登記為生效要件,而此之所謂判決
,係僅指依其宣告足生物權法上取得某不動產物權效果之力,恒有拘束第
三人之必要,而對於當事人以外之一切第三人亦有效力者而言,惟形成判
決始足當之,不包含其他判決在內。又調解成立者,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
效力。惟判決為法院對於訴訟事件所為之公法的意思表示,調解或和解,
為當事人就訴訟上之爭執互相讓步而成立之合意,其本質並非相同。故形
成判決所生之形成力,無由當事人以調解或和解之方式代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5 裁判字號: 96年訴字第 243 號
  要  旨:
應受送達人行蹤不明,致文書無從送達,稅捐稽徵機關應先向戶籍機關查
明,而無著落時,得行公示送達。原告既未收到繳款書,自無從申請復查
或撤回復查之情事,被告於送達不到原告時,又不依規定為公示送達,而
逕以原告撤回復查而主張該行政處分已確定,自無可採。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16 裁判字號: 96年訴字第 304 號
  要  旨:
保險之目的在於分散風險消化損失,即以較少之保費獲得較大之保障。依
保險法第 112  條及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16 條第 9  款前段規定,約定於
被繼承人死亡時,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之人壽保險金額,不計入遺產總額
,其立法意旨,係考量被繼承人投保之目的係為保障並避免受益人因其死
亡而生活陷於困境,故予以免徵遺產稅,並非鼓勵或容讓一般人利用此一
方式任意規避原應負擔之遺產稅,故對於為規避遺產稅負而投保與經濟實
質顯不相當之保險者,基於量能平等負擔之實質課稅原則,仍應計入遺產
總額課徵遺產稅,始符租稅公平之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432 號
  要  旨:
我國訴訟實務就租稅行政救濟之訴訟標的係採爭點主義,不採總額主義,
亦即行政救濟僅得就納稅義務人爭執之範圍(爭點)為審查,如納稅義務
人之爭點未經復查或訴願程序,於行政訴訟中復加以爭執,即非法之所許
。納稅義務人死亡,遺有財產者,繼承人應繳清稅捐後,始得分割遺產;
遺產稅未繳清前,不得分割遺產或辦理移轉登記,為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8
條前段所明定,如繼承人違反該規定,將遺產處分,或分割且將之變賣,
則遺產之變換價值仍在,如於此時適有繼承人於遺產尚未辦理分割前死亡
時,該繼承人又成為被繼承人,此時第二次繼承之繼承人,尚不得以第一
次繼承之該遺產已不存在,而主張不得列為第二次繼承之遺產。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18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2046 號
  要  旨:
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30 條第 4  項後段規定,中華民國境內課徵標的物屬
不易變價或保管,或申請抵繳日時價較死亡或贈與日時價為低者,其得抵
繳稅額,以該項財產價值占全部課徵標的物價值比例計算應納稅額為限。
是對於申請以遺產稅課徵標的物全部抵繳應納稅額,而未同意按財產價值
占全部課徵標的物價值比例計算應納稅額為抵繳者,稽徵機關於核認申請
抵繳遺產稅課徵標的物有前揭規定「不易變價或保管」情事時,尚無從逕
為准按財產價值占全部課徵標的物價值比例計算抵繳之處分。亦即遺產稅
納稅義務人就現金不足繳納遺產稅部分,固得申請以在中華民國境內課徵
標的物為抵繳;惟倘該課徵標的物不易變價或保管者,則僅能以該項財產
價值占全部課徵標的物價值比例計算之應納稅額為限,而無法准以課徵標
的物全部抵繳應納稅額。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9 裁判字號: 99年訴更一字第 8 號
  要  旨:
我國訴訟實務就租稅行政救濟之訴訟標的係採爭點主義,不採總額主義,
亦即行政救濟僅得就納稅義務人爭執之範圍(爭點)為審查,如納稅義務
人之爭點未經復查或訴願程序,於行政訴訟中復加以爭執,即非法之所許
。又同一稅務案件,經核課確定後復經稅捐稽徵機關為應納稅額之更正,
若屬稅額減縮之情形,該減縮部分應屬撤銷原核課處分之性質;若屬稅額
擴張之情形,則該擴張部分為新增之行政處分,無論其係以正式行政處分
之方式或其他非正式方式通知納稅義務人,均無改其為行政處分之本質(
參照司法院釋字第 423  號解釋),應許納稅義務人就該未確定部分提起
行政救濟。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