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土地稅法第 40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2034 號
  要  旨:
按水利法第 46 條所指之各種水利建造物,係以人為之方法建造或利用天
然形勢加以人為建造,以達其水利上目的之建造物而言,舉凡灌排系統、
水閘門、虹吸工、渡槽、取水井、橡皮埧、攔水堰,水庫等均屬之,惟相
關水利建造物用地免徵土地稅之前提,均無水利大圳兩岸約十公尺屬水利
用地免稅範圍或維護保留使用地或安全管制地之規定。又有關土地稅賦之
相關事項悉依土地稅法之相關規定辦理,土地稅法第 14 條已規定地價之
土地,除依第 22 條規定課徵田賦外,應課徵地價稅,因之除法律有規定
者外,土地所有權人尚不得率以主張免徵地價稅,而土地既不該當於土地
稅法及土地稅減免規則等所定減免地價稅規定之要件,自應課徵地價稅。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1028 號
  要  旨:
(一)按租稅稽徵程序,稅捐稽徵機關固應依職權調查為原則,惟有關稅
      捐之減免,其應具免稅要件之事實,多發生於納稅義務人所得認識
      、支配或發動行政程序之範圍,稅捐稽徵機關難以掌握,除法規明
      定得由稅捐稽徵機關依相關機關之通報資料,逕行辦理減免外,為
      符合公平合法課稅之目的,仍應由納稅義務人依法規提出申請,經
      該管稅捐稽徵機關核定後,方得享有稅捐之優惠,準此,已規定地
      價之土地,除依土地稅法第 22 條規定課徵田賦外應課徵地價稅,
      於應課徵地價稅之土地,是否符合土地稅減免規則第 12 條免稅之
      要件,自應由當事人檢具相關資料提出申請,如未經申請核定或經
      申請而被否准者,即無法享有稅捐優惠之待遇。
(二)按地價稅係以土地為課徵標的,對已規定地價之土地,按申報地價
      向土地所有權人依法照價徵稅,其課徵在收取土地之自然收益,為
      國家收取土地地租之方法,與土地增值稅為實行漲價歸公、照價收
      買等措施,來達到平均地權目的稅制有別。是以,地價稅課徵之客
      體,參照土地法第 14 條及 6  條規定,減免項目並不包括不具收
      益能力,自難謂土地不具收益能力,按一般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
      即違反量能課稅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1年裁字第 2371 號
  要  旨:
鎮公所應稅務機關之所請,於完竣範圍土地清冊上加註完竣日期,性質上
僅係行政機關於權限範圍內互相協助之行為,並非對外作成行政處分之行
為。

4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138 號
  要  旨:
按廣義之地價稅為財產稅之一種,從量能課稅觀點言之,在經濟上是以土
地財產稅負能力之指標,並規範上以之為稅捐客體,而對該土地財產之歸
屬主體課徵稅負。土地稅減免規則第 17 條規定免徵地價稅係以土地限制
條件為基礎,因為財產稅為週期稅,免稅事由必須在所屬稅捐週期內存在
,各個週期之免稅事由是否存在,自應個別審酌認定。是以,稅捐機關既
查得土地於某一年度間不符合土地稅減免規則第 17 條規定,自得於核課
期間內,再補徵該年度地價稅。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107 號
  要  旨:
105 年 7  月 27 日修正公布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8  條第 1  項有關「公
有」文化資產之定義適用於租稅事項時,若全面優先適用該法、土地稅減
免規則有關租稅客體屬公或私有之認定,對於國營事業為公司組織者,將
產生其經登錄為古蹟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屬公有,而古蹟所定著之土地依
土地稅法第 7  條、國有財產法第 4  條規定卻屬私有,陷入公有古蹟坐
落之私有土地無法免徵地價稅之情形,故自應依其立法目的作合憲性限縮
解釋,將公營(含國營)事業為公司組織所有者排除在公有之外,以符合
同法第99  條第 1  項規定私有古蹟及其所定著之土地免徵相關稅捐。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111年上字第 353 號
  要  旨:
祭祀公業地方主管機關核發之派下全員證明書無確定私權之效果,未經取
得派下員全員證明書之祭祀公業,其派下員身分如有爭議,應循民事訴訟
程序,由民事裁判加以確認。經民事裁判確認對祭祀公業之派下權存在之
人,其係該公業所有土地之公同共有人,於該公業未設管理人時,即為地
價稅納稅義務人之身分,非屬稅捐稽徵法第 19 條第 3  項但書所稱公同
共有人有無不明,得以公告取代個別送達核定稅額通知書之情形,稽徵機
關所為課徵地價稅之處分,如未將此等業經民事裁判確認為派下員者列為
納稅義務人並予送達,自有疏漏,應對其等另行送達核定稅額通知書,然
就經列為相對人並受送達之公同共有人而言,該課稅處分業已生效,且係
稽徵機關依民法第 273  條第 1  項規定行使稅捐債權之意思表示。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93年判字第 976 號
  要  旨:
公法爭訟有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惟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尚須符合三要
件:(一)須有信賴基礎,即所謂「行政機關決定之存在」;(二)須有
信賴表現;(三)須信賴值得保護,亦即無行政程序法第一百十九條所規
定之情形而言,又於負擔處分之情形並無適用信賴保護原則之餘地。原判
決就本件爭點即上訴人主張原處分明顯違反信賴保護原則,縱認應按一般
用地稅率課徵,亦應自九十年起始得改徵,且應扣除屬於公共設施用地;
另上訴人自始即按照被上訴人核課之稅額於核課期間內繳納地價稅,與稅
捐稽徵法第二十一條所指之情形不同各節,為不可採,明確詳述其得心證
之理由。並與前開行為時土地稅法、稅捐稽徵法等法令規定要無不合,亦
無背於信賴保護原則,尚無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101年訴字第 181 號
  要  旨:
都市土地作農業用地使用者,是否課徵地價稅,其權責機關為直轄市或縣
(市)主管稽徵機關,而作農業使用之都市土地其公共設施是否已完竣,
應否課徵地價稅,則屬稽徵機關應依其職權認定辦理者,被課徵地價稅之
納稅義務人如認其所有作農業用地使用之都市土地公共設施尚未完竣,而
不服稽徵機關課徵地價稅之處分,亦應以課稅處分為對象提起救濟。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9 裁判字號: 102年訴字第 29 號
  要  旨:
信託契約之受託人不僅就信託財產承受權利人之名義,且須就信託財產,
依信託契約所定內容為積極的管理或處分,並非將自己之財產,以他人名
義登記時,雙方之間當然即有信託關係存在,故單純將出資購買之土地登
記於他人名下,而該他人並未就土地取得實質上之管理、使用、處分權能
者,僅屬借名登記,並非當然為信託契約。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10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313 號
  要  旨:
已規劃之工業用地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工業使用或規劃設廠,並經稅
捐稽徵機關核定,始得適用工業用地優惠稅率,惟嗣後閒置未用或變更為
非工業使用,即不得適用優惠稅率,仍須以一般用地稅率繳納地價稅。至
土地雖原作為工廠使用,但經註銷工廠登記證,即未繼續作工廠使用,已
不適用工業用地稅率,而與工廠登記之註銷方式無涉,不得以不知主管機
關公告廢止其工廠登記等情,作為免責之事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91年訴字第 3450 號
  要  旨:
繳款書經由郵政機關寄送至原告戶籍地址,並由原告之女蓋章代為收受,
自屬合法有效之送達。

12 裁判字號: 91年訴字第 891 號
  要  旨:
當核課處分作成、生效後,並發生實質存續力時,基於法安定性原則及信
賴保護原則考量,稽徵機關應固受到該核課處分之拘束,不得任意變更或
撤銷,惟稅捐機關在核課期間內若另發現有應徵之稅捐時,依稅捐稽徵法
第 21 條之明文規定,稽徵稅捐機關本得依法予以補行課徵,蓋此時稅捐
稽徵機關作成之補徵處分係屬新的核課處分,並非變更原處分,本不受原
處分之拘束,此時稅捐機關既不受原處分之拘束,從而,納稅義務人自不
得據之作為信賴基礎,主張信賴保護,否則,稅捐稽徵法第 21 條之規定
恐將淪為具文,而無適用之餘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441 號
  要  旨:
土地稅法第 18 條第 1  款、第 41 條規定,供工業用地、礦業用地直接
使用之土地,按千分之十計徵地價稅。依第 17 條及第 18 條規定,得適
用特別稅率用地,土地所有權人應於每年(期)地價稅開徵 40 日前提出
申請,逾期申請者,自申請次年期開始適用。前已核定而用途未變更者,
以後免再申請。適用特別稅率原因、事實消滅時,應即向主管稽徵機關申
報。故若土地除據以申請按工業用地稅率工廠登記證因遷廠已核准註銷外
,且工廠已呈停工狀態,無營運跡象,廠房亦申請核准按非住家非營業用
稅率課徵房屋稅,即已不符合適用工業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之法定要件,
而土地所有人於工廠停工後迄今,未重新向稅捐稽徵機關申請適用前揭規
定特別稅率計徵地價稅,則該土地應認依一般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