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國有財產法第 38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6年台上字第 1502 號
  要  旨:
「依法令之行為,不罰。」刑法第 21 條第 1  項定有明文。行政行為具
多樣性、主動性及未來性,立法技術絕無可能僅藉各機關組織法、行政作
用法、職權命令或機關內部行政規則等法令規定,即能鉅細靡遺地將各式
各樣行政行為具體、詳盡、毫無遺漏地完整規定。公務員在無法令可循之
情況下,為完成行政任務,本於行政行為積極主動性而為裁量決定時,基
於權力分立原則,司法自應予以尊重,不能逕以無行政法規依據所作成的
行政行為,即認為違反刑法,也不能以有違法或牴觸行政命令,即逕賦予
刑事不法之評價。

2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2237 號
  要  旨:
按土地之登記係地政機關依國有土地之管理機關之聲請而辦理登記,若登
記之情形並無行政程序法第 111  條第 1  款至第 6  款規定之例示或第
7 款有重大而明顯瑕疵之無效情形,自非屬無效;又該條第 6  款規定所
謂欠缺事務權限,係指行政處分之瑕疵已達同條第 7  款所規定重大而明
顯之程度,諸如違反權力分立或職權分配之情形而言,土地既由國有土地
管理機關管理,依國有財產法第 19 條、土地法第 39 條規定,土地登記
機關係受掌理國有土地之管理機關囑託將土地辦理國有登記,自無違背事
務管轄或缺乏事務權限之情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744 號
  要  旨:
離島建設條例之立法目在於推動離島開發建設,增進居民福利,則該條例
規定即為達成前揭行政目的而規定,核其性質應屬追求公共利益而制定之
公法。故土地管理機關依該條例第 9  條第 5  項規定所為之讓售公有地
行為,自非國家立於準私人地位為私法上之行為,而係行政處分。

4 裁判字號: 108年判字第 135 號
  要  旨:
污染行為人無法確定或不能追索時,應由容許或因重大過失致廢棄物遭非
法棄置於其土地之土地之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負擔清除、處理之責任
,並非必須找到污染行為人才能據以追索。此外,以鐵絲網或鐵皮圍住土
地,或立警告牌示意勿丟棄垃圾,或派人經常巡查,以防止被棄置廢棄物
,乃土地所有人或管理人為維護其土地權益及使其土地保持合法使用狀態
所經常看到的方法,乃一般人注意能力所及之事項。機關未警覺其管理之
土地易成為棄置廢棄物之目標,既未於以鐵絲網或鐵皮圍該住土地,或立
警告牌示意勿丟棄垃圾,亦未派人經常巡查,致土地遭人棄置廢棄物,終
因案發時間久遠,致無從追查行為人予以究責,顯然欠缺普通人之注意,
致其管理之土地遭人棄置廢棄物,明顯具有重大過失,符合經驗法則與論
理法則,亦無違證據法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9年上字第 672 號
  要  旨:
行黨國體制之訓政時期,行政處分仍須由依法組織之中央或地方行政機關
對人民作成,始能承認國家或地方與受處分人間發生一定之公法上法律關
係。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及其所屬各單位,係由國庫編列預算支應其政權
行使之支出,是國有財產依預算執行之撥歸中央廣播管理事業處公用,自
非對人民作成行政處分,更非命人民為一定給付或作為之下命處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268 號
  要  旨:
行政機關雖有依職權調查證據之義務,惟其調查證據之方式,核屬其裁量
權之行使範圍,行政程序法第 39 條規定並非課予行政機關通知相關人到
場陳述意見之義務。行政機關依其合義務裁量,如認無依該規定通知相關
人到場陳述意見之必要者,其程序尚非違法。

7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1307 號
  要  旨:
國有財產法第 4  條第 2  項第 1  款規定,公務用財產,各機關、部隊
、學校、辦公、作業及宿舍使用之國有財產均屬之。又訴願法第 3  條第
1 項及行政程序法第 92 條第 1  項規定,「行政處分」係指中央或地方
行政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
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而公用財產中之公務用財產為各機關、部隊、
學校、辦公、作業及宿舍使用之國有財產,其並非直接供公共使用之財產
,非公用財產成為公務用財產,及公務用財產變為非公用財產,均為行政
內部問題,並未直接對外發生法律效果。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101年國字第 8 號
  要  旨:
按依國家賠償法第 2  條第 2  項、第 4  條第 1  項規定,請求國家負
損害賠償責任者,以公務員或視同委託機關之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
權力時,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或怠於執行職務,致人
民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為其成立要件。其中第 4  條第 1  項所指視同
委託機關之公務員之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或個人,原固非同法第 2 
條第 1  項所稱之公務員,惟因國家機關根據法律或基於法律授權,簽訂
行政契約或作成行政處分,委託該私人或私法團體,以其自己名義對外行
使個別特定之公權力,而完成國家特定之任務,其性質相當於國家機關自
行執行公權力,因而在特定職務範圍內,該私人或私法團體職員於執行職
務行使公權力時視同委託機關之公務員,並於其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
或因怠於執行職務,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者,始認國家應負損害賠
償責任。是以,本質上屬於統治權主體即國家應行完成之公共任務,而由
國家機關與私人訂立承攬或委任契約,由私人以自己之名義獨立完成,並
將完成之工作歸由國家機關享有者,因該行為係在藉重私人之技術設備,
意即私人係本於自己之人力物力從事工程建設等之事實行為,其雖受國家
機關之委託,完成一定之公共任務,惟其行為既不在行使一定之公權力,
故該私人並非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是國家機關招標或發包私
人營造廠從事道路等公共工程建設或修繕之行為,並非行使公權力之行為
,自不得依上開規定請求行政機關應負國家損害賠償責任。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100年簡字第 270 號
  要  旨:
廢棄物清理法第 11 條第 1  款規定,一般廢棄物,除土地或建築物與公
共衛生有關者,由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清除外,其餘在指定清除地區
以內者,由執行機關清除之。是以,於與公共衛生有關之土地內,若有廢
棄物而土地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未加以清除,行政機關即應裁處土地
所有權人、管理人及使用人,而不論廢棄物是否由土地所有權人、管理人
或使用人之行為所造成。行為人既為國有土地管理人,即屬該法第 11 條
第 1  款、第 50 條第 1  款規定課予清理責任之對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106年訴字第 138 號
  要  旨:
廢棄物清理法第 71 條「行為責任優先於狀態責任」原則之執行,以污染
行為人而有優先清除責任者為對象。污染行為人無法確定或無可追索時,
土地之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應負清除棄置於其土地上廢棄物之義務。
而該條第 1  項規定應由土地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負清除處理責任者
,需具備之要件有二:其一為需於廢棄物棄置當時為該土地之所有人、管
理人或使用人;另一為該土地之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主觀上需有「容
許」或「因重大過失」致廢棄物遭非法棄置於其土地上。亦即土地之所有
人、管理人或使用人,因其自身之「容許」或「因重大過失」行為,肇致
廢棄物遭非法棄置於其土地上時,方負有清除處理之義務。又所謂重大過
失,在廢棄物清理法或行政罰法、行政程序法相關法律並未明文規定,自
應與民法規定之重大過失為相同解釋,係指顯然欠缺普通人之注意者而言
。

11 裁判字號: 94年訴字第 453 號
  要  旨:
行政契約之締結,應以書面為之。但法規另有其他方式之規定者,依其規
定。而行政機關間就相關業務聯繫溝通之公文往來,尚不足以成立行政契
約。此外人民與中央或地方機關間,因公法上原因發生財產上給付,得提
起給付訴訟,復為行政訴訟法第 8  條所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2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164 號
  要  旨:
「臺灣省非都市土地鄉村區檢討作業補充規定」六之對於行政處分之效
力已有規定,乃該規定對於人民權利所為直接之限制,並非被告機關本於
法律授權所附加之限制,自非該行政程序法第 93 條所稱之附款。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13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658 號
  要  旨:
(一)按區域計畫法第 15 條之 2  第 1  項第 5  款雖規定許可開發應
      取得開發地區土地及建築物權利證明文件,惟土地徵收之程序須於
      開發許可之後,如於許可開發前即先辦理徵收完成原土地所有權人
      發價作業,其後開發計畫如未能許可,已發出之土地價金難以收回
      ,有使基層執行土地徵收公務人員滋生圖利土地所有權人之嫌,是
      因區域計畫法(地用)與土地徵收條例(地權)間之法條競合而產
      生矛盾,故在此情況下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總編第 6  點
      之附件二、附件三中明列此屬例外情形。是以,既已符合土地徵收
      條例相關規定得以徵收並已循相關規範之規定辦理,自無須提出權
      利證明文件。
(二)依行政訴訟法第 6  條第 1  項規定,提起確認訴訟之要件,必須
      要有確認利益,僅於行政處分規範效力已因法律上或事實上理由消
      滅者,原告仍有可回復之法律上利益者,始許其提起行政處分違法
      確認訴訟。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