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37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273 號
  要  旨:
行政處分之作成未經應參與之委員會決議者,依行政程序法第 114  條第
1 項第 4  款及第 2  項規定,固得於訴願程序終結之前(得不經訴願程
序者,於向行政法院起訴之前)作成決議予以補正,然決議,應係指應參
與之委員會針對該違反程序的處分踐行實質審議程序,始符補正程序欠缺
本旨,若委員會僅係於審議其他案件時,形式上承認該違反程序處分存在
之效力,而未就其實體事項加以審查及決定者,難謂已作成決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450 號
  要  旨:
判斷行政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對外所為之函文,究為一行政處分或單純
事實通知或理由說明,應以該函文是否具備行政處分各要素為斷,其中尤
以法效性為要。又有無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與該行為是否遭裁罰處
分,仍有區別,是本件通傳會以換照處分附解除條件許可媒體業者換照,
其解除條件係以該媒體自換照日起 1  年內有違反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7 
條或第 19 條第 1  項規定之情事為條件成就之要件,是以,判斷該解除
條件是否成就,自應以「該媒體自換照日起 1  年內有無違反衛星廣播電
視法第 17 條或第 19 條第 1  項規定情事」為斷,而非以其是否經裁罰
處分為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332 號
  要  旨:
關於廣播電視法第 12 條之 1  第 1  項內容,與衛星廣播電視法施行細
則第 4  條所列審核衛星廣播電視換照申請案件所應考量之事項,存有明
顯差異,足見行政機關在審查無線電視頻道與衛星電視頻道之申請換照案
件時,應予裁量之事項確有不同。而行政機關既係就頻道性質與應審查事
項相異之頻道換照申請作不同處置,即無違反平等原則可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555 號
  要  旨:
按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9 條第 1  項規定,節目應維持完整性,並與廣告
區分。而衛星廣播電視事業或境外衛星廣播電視事業有同法第 37 條第 1
項各款之一情形,將處罰鍰,並通知限期改正。又該項第 1  款規定係以
違規播送行為為處罰對象,故每播送一次節目未與廣告區分之行為,即構
成一次違規行為,並為一次違反行政法上之義務之行為,而非以節目數作
為處罰對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3年判字第 398 號
  要  旨:
主管機關召開聽證會如係以「涉及民眾權益重大事項」為其要件,其就是
否涉及民眾權益重大事項之認定,依其本於職權所訂定之行政規則作為判
斷標準,尚屬適法。

6 裁判字號: 110年上字第 115 號
  要  旨:
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27 條第 3  項第 4  款規定製播新聞不得違反事實查
證原則之目的,係為避免因未查證或查證不確實,致新聞製播發生被片斷
取材、煽情、誇大、偏頗等失衡情事,致生損害於公共利益,此與同法第
44  條、第 45 條分別規範利害關係人得要求更正錯誤及被害人就侵害其
人格權內容得請求修正、防止或賠償之機制,其等規範目的及手段不同,
自難以有後者規定即免除上訴人有事實查證之義務。又同法第 27 條第 3
項第 4  款所稱之「製播新聞」為製播新聞節目,而新聞節目係指以事實
為基礎之新聞報導、評論或其他形式之節目,因此,製播以事實為基礎之
新聞報導、新聞評論或其他形式之節目,俱屬製播新聞之範疇。故形式上
縱為談話性節目(政論節目),實質上係藉由民眾參與各場政治活動,蒐
集個資及通訊資料,藉以掌控民眾之行蹤及支持特定候選人之意向等情之
節目,符合前述新聞節目之定義,自屬新聞節目之一種。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110年上字第 697 號
  要  旨:
廣播電視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第 1  項規定所謂「新聞節目」,是指以事
實為基礎之新聞報導、評論或其他形式之節目。廣播電視法第 34 條之 3
第 2  項及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33 條第 2  項共同授權訂定之管理辦法第
2 條第 5  款亦為相同定義。可知該二部法律所規範之內容以觀,係性質
近似之法律,對於法律條文之解讀自有共通或近似之處。另對收視觀眾而
言,經由衛星廣播電視事業播送所收看之新聞節目,與從廣播電視事業所
傳送之新聞節目,並無不同。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基於法律對於衛星廣播電
視事業落實事實查證原則之要求,應視其所製播新聞節目之內容、型態、
節奏,採取適時適當之具體作為,持質疑態度客觀檢視事件訊息之正確性
、合理性,妥為查證,並為及時之更新或為必要之平衡報導,以避免不當
誤導,如有發現錯誤或所涉及之當事人已提出澄清時,應依衛星廣播電視
法第 44 條之規定為平衡報導,若認為節目或廣告無誤時,應附具理由書
面答覆請求人,以善盡媒體責任。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97年判字第 240 號
  要  旨:
行為時衛生廣播電視法第 3  條規定,新聞局為該法之主管機關。故系爭
新聞是否合於電視節目分級處理辦法關於普遍級之規範,即是由新聞局本
於主管機關之地位,將上述電視節目分級處理辦法所規定之要件,經由解
釋具體化適用於個案之事實。而新聞局係為避免少數同仁之主觀好惡影響
業者權益,並為在專業觀念上能與社會脈動與時俱進,乃邀請學者專家擔
任「廣播電視節目暨廣告諮詢會議」委員,由諮詢委員審酌個案,提供新
聞局在節目認定上之客觀諮詢意見,則該諮詢會議意見顯僅供新聞局內部
參考,目的乃為使處分之作成更趨於客觀嚴謹,原處分仍是由主管機關本
於職權所為,則於無相關法規規定諮詢會議應公開之情況下,原處分自不
因諮詢會議之程序有否公開致影響其適法性,更不因該諮詢會議是否法律
地位不明,致有違反授權明確性原則情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1072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92 條第 1  項規定,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
上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
行政行為。本件上訴人設置訴願審議委員會,受理自身所為未經聽證程序
之具體個案決定行政處分之訴願案,乃合法合憲。原判決仍認定行政院對
上訴人所為行政處分具有訴願管轄權限,違反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第
3 條第 2  款意旨,以及不當適用訴願法第 4  條第 7  款之規定,顯有
適用法規不當之違背法令,且顯與司法院釋字第 613  號解釋意旨牴觸等
語,作為上訴之論據,已難認有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344 號
  要  旨: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所頒之「節目廣告化或廣告節目化認定標準」,性質
上為事實認定標準之行政規則,無須法律之授權。

11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502 號
  要  旨:
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8 條第 1  項規定,主管機關應訂定節目分級處理辦
法。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及境外衛星廣播電視事業應依處理辦法規定播送節
目。本件上訴人主張系爭新聞純屬現場突發事件,其內容所報導之催眠手
法與過程,亦與一般性質之催眠表演無異,何來使兒童產生驚恐感或焦慮
不安之情形,詎原審法院卻未予審酌上訴人之前開主張並敘明不採之理由
,復不當擴大星廣播電視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電視節目分級處理辦法之
規定,且所認定之事實亦違背經驗法則,自有判決不備理由及適用法規不
當之違法等語,自無可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2 裁判字號: 100年訴字第 1055 號
  要  旨:
按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第 8  條第 1  項、第 2  項第 5  款規定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依同法第 2  條所掌理之事務,其中關於通訊傳播
業務之公告案、許可案及處分案之審議等具有相當重要性之事項,均應由
委員會議以合議制之決議行之,而不得授權內部單位或少數委員組成分組
會議為之。又該法第 9  條第 4  項規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基於專業
分工或行政效能之需要,就應由委員會議決議之法定職掌事項,得經委員
會議之決議,先行召開分組會議進行初審或預審,再提經委員會議審議決
定,始無悖於同法第 8  條第 1  項、第 2  項、第 9  條第 3  項之規
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100年訴更一字第 159 號
  要  旨:
在傳播領域,多元化一直是媒介追求的目標,亦是捍衛其他價值與利益的
方法。媒介如何發揮民主、公共特色以達多元認同主體間的相互尊重,亦
成為媒介多元化的重要課題。同時,面對當代社會中政治力與經濟力的結
合,媒介多元化的具體實踐已被視為抗拒媒體單一化與集中化,提供更多
選擇,反映社會差異,落實言論自由與保護少數族群傳播權益的重要理念
。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4 裁判字號: 101年訴字第 1664 號
  要  旨:
按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9 條第 1  項,明確規定節目內容不應具有任何廣
告意味,任何與廣告宣傳有關之內容,均不得於節目中出現,是該條文旨
在維護公眾收聽或收視內容單純且完整之節目,不受廣告干擾之視聽權益
,自無任何不明確之情事,亦非不確定之法律概念。故製作單位錄製之節
目內容係為推廣、宣傳特定服務所設,而未與廣告區分,此自有違上開條
文規範。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5 裁判字號: 101年訴字第 1912 號
  要  旨:
按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22 條之立法意旨,乃在要求廣電業者對其所播出之
廣告內容,善盡注意義務,衛星廣播電視事業自應對廣告內容嚴加編審、
過濾。而衛星廣播電視法對於衛星廣播電視事業播送之廣告無庸事前送審
,旨在課予業者自律之責任,並非免除其審查義務。是以,廣電業者經營
媒體事業,其內部理應建立相當健全程度之編審制度,並就受託播之廣告
內容是否經中央或直轄市衛生主管機關核准,或與主管機關已核准廣告內
容一致,而非僅形式審查具備證明文件即可。又廣告既經前地方政府認定
廣告內容違反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廣電業者經營衛星廣播電視
事業,應遵守衛星廣播電視法等相關規定,卻未善盡審查之義務,任令與
取得證明文件內容不符之廣告違法播出,縱非故意亦難謂無過失,自應就
其違規行為負法律責任。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6 裁判字號: 101年訴字第 1947 號
  要  旨:
(一)按節目藉由訪問特定人,強調產品之特色,及與其他產品之區別,
      並由多位見證者述說服用產品後之良好功效,企圖引發收視民眾購
      買該產品之意願;節目雖未提及商品名稱,復無產品包裝或外觀之
      畫面,惟閱聽大眾藉由其內容說明製作該產品之工廠所在地,並刻
      意強調該產品之特殊性,復二度出現服務專線電話等資訊,可輕易
      得知節目係在推介、宣傳該特定商品與提供其相關訊息,藉以引發
      收視民眾消費之欲望,故符合節目播出時施行之節目廣告化或廣告
      節目化認定原則第 15 條及第 16 條所定節目廣告化之情形,是主
      管機關認定節目有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9 條第 1  項未與廣告區分
      之情形,洵屬有據。
(二)按 13 次裁罰處分,固有行政程序法第 114  條第 1  項第 4  款
      所定違反程序規定之瑕疵;惟該 13 次處分既無同法第 111  條第
      1 項第 1  至 6  款所定令人一望即知之重大明顯瑕疵,即非無效
      之行政處分,且 13 次處分皆經行政救濟程序而確定,未被撤銷,
      則依行政程序法第 110  條第 3  項規定,該 13 次處分之效力仍
      繼續存在,不因有違反程序規定之瑕疵而受影響。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90年訴字第 4789 號
  要  旨:
衛星廣播電視法第二十三條第一項及第三十七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違反有
關義務者,係「處新台幣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改
正,逾期不改正者,得按次連續處罰」,而行政機關行使裁量權,除不得
逾越法定之裁量範圍,並應符合法規授權之目的,且須依照比例原則,就
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之情形一併注意,否則即構成裁量瑕疵之違法,此觀行
政程序法第七條、第九條、第十條規定自明,行政程序法雖於九十年一月
一日始施行,然此項行政機關行使裁量權時所應遵行之原則,乃為行政法
理所當然,原處分雖係於行政程序法施行前作成
再者,法律所以賦予行政機關裁量權限,因法律的功能在抽象、概括地規
範社會生活事實,立法技術與效能皆不容許法律對特定類型的生活事實從
事過度詳盡的規制,加以生活事實之演變常非立法當時所能預見,故必須
保留相當彈性俾以適用。職是之故,授與行政機關裁量權之意義即在於,
行政機關於適用法律對具體個案作成決定時,得按照個案情節,在法律劃
定之範圍內擁有相當的自由決定權限。裁量權並非全無限制之自由或任意
為之,行政機關行使裁量時,必須受法律授權目的之拘束,而且必須與個
案情節有正當合理之連結,否則即屬裁量瑕疵,行政行為亦因此違法。裁
量瑕疵主要有三種類型:「不為裁量」、「裁量逾越」、「裁量濫用」。
行政訴訟法第四條第二項:「逾越權限或濫用權力之行政處分,以違法論
」,第二百零一條:「行政機關依裁量權所為之行政處分,以其作為或不
作為逾越權限或濫用權力者為限,行政法院得予撤銷」,雖然僅就「裁量
逾越」與「裁量濫用」做規定,惟基於舉重以明輕之法理,解釋上尚應包
括「不為裁量」之瑕疵類型。因此,行政機關所為之行政處分,如有「不
為裁量」、「裁量逾越」、「裁量濫用」之裁量瑕疵情形時,該行政處分
自然構成違法而得予撤銷。
經細觀本件被告之處分函內容,僅係通知原告違法情事,並處以罰鍰,及
請原告立即改正,逾期不改正,將按次連續處罰,除此之外,更無隻字片
語論及原告行為違反義務之程度,例如其行為程度與罰鍰處分間之比例關
係或被告向來對類似案件處以罰鍰之標準為何。而被告訴訟代理人於九十
一年六月二十日本院行言詞辯論時,係陳述:「本件原告遭被告處罰時間
係九十年一月十六日,故有關被告內部自訂之『衛星廣播電視業者違規罰
鍰裁量之參考原則』與九十年十一日八日 (九○) 正廣四字第一四七五三
令訂頒之『行政院新聞局處理違反衛星廣播電視法罰鍰案件裁量基準』,
於本件均無適用餘地。被告係依行政慣例 (容後提出相關案例資料,以證
被告之一貫處理原則) 認本件原告符合衛星廣播電視法第三十七條第一項
第一款所稱『一年內經處罰二次』之情形,而以每次累加十萬元罰鍰之方
式處罰,經查本件之前過去一年內,原告曾於八十九年一月二十一日及同
年五月十九日遭被告處罰,分別罰鍰十萬元及二十萬元,故被告對原告科
處三十萬元罰鍰,並無不當。」云云,嗣被告補提其他公司遭處罰之案例
資料供本院審酌結果,均無法證實被告訴訟代理人所述其機關存在有「以
每次累加十萬元罰鍰之方式處罰」之行政慣例,則被告裁處原告三十萬元
罰鍰,不無前述「不為裁量」或「裁量濫用」之裁量瑕疵情形,且原告違
反義務之行為程度與罰鍰處分間之比例關係,並未據被告說明,則其裁量
權之行使亦有違反比例原則之虞,而有濫用權力之違法。

裁判法院: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8 裁判字號: 94年訴字第 3204 號
  要  旨:
為兼顧對個人名譽、隱私及公共利益之保護,法律尚非不得對言論自由依
其傳播方式為合理之限制」之意旨,新聞報導節目雖具有真實報導之特殊
性,但製播時仍應遵守衛星廣播電視法相關法令規範,倘所呈現之事實,
不利於社會風氣,或有導致兒童驚恐或焦慮不安之虞者,媒體是否報導,
有其社會道德之責任。基於民主法治原則,我國對於新聞內容不為事前審
查,惟電視臺在節目播出前,應對節目內容嚴加編審,縱係本諸人民知的
權利而生,然廣播電視無遠弗屆,對於社會具有廣大而深遠之影響,故享
有傳播之自由者,應基於自律觀念,善盡其社會責任,不得有濫用自由之
情事。其有藉傳播媒體妨害善良風俗、破壞社會安寧、危害國家利益或侵
害他人權利等情形者,國家亦得依法予以限制,此觀司法院釋字第 364
號解釋理由甚明。況且,上開言論自由原則所欲保護者,亦僅限於「言論
」範疇,並不當然及於「畫面」部分,廣播電視畫面若有妨害善良風俗、
破壞社會安寧、危害國家利益或侵害他人權利等情形者,國家更應依法限
制,自不待言。從而,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8 條第 1  項規定「衛星廣播
電視業者應依分級處理辦法規定播送節目」,及電視節目分級處理辦法第
13  條規定「新聞報導節目之『畫面』應符合普通級等」,即係本此意旨
而來,均無牴觸憲法或違反法律授權範圍之問題。再者,新聞局訂定電視
節目分級處理辦法,在使上述限制節目之規範明確且具體化,依該辦法第
9 條規定,新聞局以附表例示說明各種級別及不得播出之內容,足供衛星
廣播電視節目業者遵行,有其客觀性及適用一般性。原告對於上開規定,
基於業者知法守法之義務,當知之甚稔,且對於新聞節目之播出,尤應秉
持「普」級之尺度,在公共利益及知的權利兼顧下,謹慎為之。

裁判法院: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9 裁判字號: 94年訴字第 3445 號
  要  旨:
按國家對人民自由權利之限制,應以法律定之,且不得逾越必要程度,憲
法第 23 條固定有明文。但法律內容不能鉅細靡遺,一律加以規定,其屬
細節性、技術性之事項,法律自得授權主管機關以命令定之,俾利法律之
實施。本件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20 條第 2  項有關「廣告製播標準由主管
機關定之」及同法第 45 條有關「本法施行細則,由主管機關定之。」等
規定,即係本此意旨所為之立法,授與行政機關就其細節性、技術性之事
項另以授權命令形式訂定之。另「為促進衛星廣播電視健全發展,保障公
眾視聽權益,開拓我國傳播事業之國際空間,並加強區域文化交流,特制
定本法。」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  條明櫫其立法目的,是「保障公眾視聽
權益」係該法立法目的之一。其中同法第 23 條第 1  項「廣告時間不得
超過每一節目播送總時間六分之一」之規定,即係本於該主旨所訂,以避
免衛星廣播電視業者過渡播放廣告,侵害觀眾收視之權利。

裁判法院: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0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1088 號
  要  旨:
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8 條第 1  項規定,主管機關應訂定節目分級處理辦
法。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及境外衛星廣播電視事業應依處理辦法規定播送節
目。本件電視公司主張系爭畫面,亦曾提供於其他電視台節目中播出,卻
未據懲處;反觀系爭節目中尚且將系爭畫面於保護級時段播出,並加予馬
賽克處理,更為慎重,卻被認定構成違法,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顯然違反
行政程序法第 6  條規定之差別待遇禁止原則,依同法第 111  條第 7
款之規定,其處分無效。惟平等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對於事物本質上相同的
事件作相同的處理,乃形成行政自我拘束,係指合法的平等,並不包含違
法的平等;是縱有其他節目違反規定而未予處罰,屬其他節目是否應予處
罰問題,電視公司之違法行為不因他人有相同或類似違規行為而應予免責
,是不得因此即謂原處分有違平等原則情事,更無庸論作為系爭畫面確屬
宗教議題討論之論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1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2169 號
  要  旨:
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執照效期屆滿前申請換發執照,經主管機關以原處分附
解除條件許可換照,解除條件成就時,換照處分失其效力。其中,自換照
日起一年內如有違反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7 條或第 19 條第 1  項規定,
則換照處分失其效力,有行政裁量怠惰之虞,且不符合該機關決議之撤換
分流審核原則;另自換照日起六個月內,節目首播率未達 40% ,換照處
分失其效力,亦未符合明確性原則及平等原則。故該附款均屬違誤,應予
撤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