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3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23 號
  要  旨:
行政處分之明確性,除其處分性質、處分機關及規制對象應明確之外,尤
以規制內容及法律效果之明確程度,係以客觀解釋結果為據,必須使受規
制之對象能夠立即知悉處分機關對其之要求為何,或與其有關之事物受到
如何之規制,方符合明確性原則之要求。

2 裁判字號: 110年上字第 115 號
  要  旨:
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27 條第 3  項第 4  款規定製播新聞不得違反事實查
證原則之目的,係為避免因未查證或查證不確實,致新聞製播發生被片斷
取材、煽情、誇大、偏頗等失衡情事,致生損害於公共利益,此與同法第
44  條、第 45 條分別規範利害關係人得要求更正錯誤及被害人就侵害其
人格權內容得請求修正、防止或賠償之機制,其等規範目的及手段不同,
自難以有後者規定即免除上訴人有事實查證之義務。又同法第 27 條第 3
項第 4  款所稱之「製播新聞」為製播新聞節目,而新聞節目係指以事實
為基礎之新聞報導、評論或其他形式之節目,因此,製播以事實為基礎之
新聞報導、新聞評論或其他形式之節目,俱屬製播新聞之範疇。故形式上
縱為談話性節目(政論節目),實質上係藉由民眾參與各場政治活動,蒐
集個資及通訊資料,藉以掌控民眾之行蹤及支持特定候選人之意向等情之
節目,符合前述新聞節目之定義,自屬新聞節目之一種。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97年判字第 240 號
  要  旨:
行為時衛生廣播電視法第 3  條規定,新聞局為該法之主管機關。故系爭
新聞是否合於電視節目分級處理辦法關於普遍級之規範,即是由新聞局本
於主管機關之地位,將上述電視節目分級處理辦法所規定之要件,經由解
釋具體化適用於個案之事實。而新聞局係為避免少數同仁之主觀好惡影響
業者權益,並為在專業觀念上能與社會脈動與時俱進,乃邀請學者專家擔
任「廣播電視節目暨廣告諮詢會議」委員,由諮詢委員審酌個案,提供新
聞局在節目認定上之客觀諮詢意見,則該諮詢會議意見顯僅供新聞局內部
參考,目的乃為使處分之作成更趨於客觀嚴謹,原處分仍是由主管機關本
於職權所為,則於無相關法規規定諮詢會議應公開之情況下,原處分自不
因諮詢會議之程序有否公開致影響其適法性,更不因該諮詢會議是否法律
地位不明,致有違反授權明確性原則情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10年訴字第 1566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93 條規定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有裁量權時,得為附款。
換照許可處分之性質屬於裁量處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於不違反行政處
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關聯及一般法律原則下,得依其裁量權限而於換
照許可處分時附加附款。又衛星廣播電視第 5  條第 1  項規定,政府或
政黨不得直接、間接投資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即為一般所謂的黨政軍條款
。黨政軍條款為准許換照之審查要件之一,故裁量處分之附款與換照許可
間具有密切不可分之關係,附款不具有獨立性,不得僅以附款作為撤銷之
訴的對象而單獨對之提起撤銷之訴。惟基於公司法股票自由轉讓原則,無
從阻止他人買受股票,行為人對上層有違反黨政軍條款情形之股東的持股
狀況無預見可能性,無法排除或拒絕黨政軍於集中交易市場購買上層股東
公司股份。亦無正當權源或得本於一己之力獨立改正排除被投資之狀態,
故裁量處分之附款,違反期待可能性原則,於法有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94年訴字第 3445 號
  要  旨:
按國家對人民自由權利之限制,應以法律定之,且不得逾越必要程度,憲
法第 23 條固定有明文。但法律內容不能鉅細靡遺,一律加以規定,其屬
細節性、技術性之事項,法律自得授權主管機關以命令定之,俾利法律之
實施。本件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20 條第 2  項有關「廣告製播標準由主管
機關定之」及同法第 45 條有關「本法施行細則,由主管機關定之。」等
規定,即係本此意旨所為之立法,授與行政機關就其細節性、技術性之事
項另以授權命令形式訂定之。另「為促進衛星廣播電視健全發展,保障公
眾視聽權益,開拓我國傳播事業之國際空間,並加強區域文化交流,特制
定本法。」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  條明櫫其立法目的,是「保障公眾視聽
權益」係該法立法目的之一。其中同法第 23 條第 1  項「廣告時間不得
超過每一節目播送總時間六分之一」之規定,即係本於該主旨所訂,以避
免衛星廣播電視業者過渡播放廣告,侵害觀眾收視之權利。

裁判法院: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