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
條相關裁判
|
1 |
裁判字號: |
102年判字第 30 號 |
|
要 旨: |
(一)按衛星廣播電視法所規定衛星廣播電視經營之申請;許可營運後,
6 年期限屆滿換照之申請,其許可並非一般性人民行為禁止之解除
,而是給予申請人特別之利益。主管機關並非原則上應予許可,而
是應依相關法律規定予以裁量是否許可申請。又申請衛星廣播電視
事業經營,既應提出申請書及營運計畫,由主管機關依相關法律規
定裁量是否許可申請,則經許可後之申請書及營運計畫內容有變更
,而應依上開衛星廣播電視法第13條第1項本文向主管機關申請變
更者,是否應予許可,亦應由主管機關裁量決定之,始能貫徹經營
許可之目的。
(二)處分機關作成行政處分之裁量權限,本身即含有為附款之權限,行
政程序法第 93 條第 1 項即是其法律依據。行政機關作成裁量處
分之同時為附款,並不違反法律保留原則。尤其行政事件之性質,
涉及未來預測性或風險評估時,而主管機關又是獨立機關時,處分
機關有寬廣為附款(種類、內容)之形成空間。惟行政機關行使裁
量處分為附款之裁量權限時,其所據之事實之有無,應依證據認定
,無裁量之問題。受處分人爭訟附款之合法性時,事實審法院應就
為裁量所據事實之有無為認定,敘明其得心證之理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 |
裁判字號: |
102年判字第 332 號 |
|
要 旨: |
關於廣播電視法第 12 條之 1 第 1 項內容,與衛星廣播電視法施行細
則第 4 條所列審核衛星廣播電視換照申請案件所應考量之事項,存有明
顯差異,足見行政機關在審查無線電視頻道與衛星電視頻道之申請換照案
件時,應予裁量之事項確有不同。而行政機關既係就頻道性質與應審查事
項相異之頻道換照申請作不同處置,即無違反平等原則可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 |
裁判字號: |
105年判字第 313 號 |
|
要 旨: |
行政事件之性質,涉及未來預測性或風險評估,而主管機關又是獨立機關
時,處分機關就特定事實對未來會發生如何結果之預測或風險之評估,是
否合理可支持;及在此預測或評估下,行使裁量權採取防制行為而添加附
款,方法(手段)及目的間是否具有合理關聯性而訴訟時,司法應為低密
度之審查,法院不得以自己之預測評估取代獨立機關之預測評估,俾符合
機關功能最適原則。
參考法條: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 條、第 13 條第 1 項,行政程序法第
93 條第 1 項、第 94 條,通訊傳播基本法第 1 條、第 5
條,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第 1 條。
|
4 |
裁判字號: |
109年判字第 23 號 |
|
要 旨: |
行政處分之明確性,除其處分性質、處分機關及規制對象應明確之外,尤
以規制內容及法律效果之明確程度,係以客觀解釋結果為據,必須使受規
制之對象能夠立即知悉處分機關對其之要求為何,或與其有關之事物受到
如何之規制,方符合明確性原則之要求。
|
5 |
裁判字號: |
109年裁字第 2220 號 |
|
要 旨: |
(一)行政機關對於人民申請事件如有裁量權,而人民之申請經主管機關
裁量駁回,提起課予義務訴訟,法院在本案訴訟除在主管機關裁量
縮減至零之情形外,原無權命主管機關作成許可處分,何能在假處
分程序,未能釋明主管機關裁量縮減至零時,為暫時許可之定暫時
狀態假處分?本件抗告人因原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執照之有效期間即
將屆滿,依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8 條第 1 項規定申請換照。觀之
換照申請之審核,依該條第 2 項規定,除應審查申請書及換照之
營運計畫,並應審查同法第 18 條第 2 項各款所列之事項,是換
照之申請,可謂是重新申請許可而取得新的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執照
。而相對人對換照申請是否予以准許之決定,為裁量處分,並非原
則上應予許可,相對人具有裁量之權限,依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8
條第 2 項規定應審核申請書、營運計畫書、營運計畫執行報告、
評鑑結果及改正情形、違反衛星廣播電視法之紀錄、播送之節目及
廣告侵害他人權利之紀錄、對於訂戶紛爭之處理、財務狀況及其他
足以影響營運之事項等情事,為准否換照之決定。抗告人固然指摘
相對人程序上瑕疵,但就相對人裁量決定其換照之申請,依如何之
事證,裁量縮減至零,而僅有一種決定(即認抗告人之換照符合衛
星廣播電視法第 18 條第 2 項規定之審核標準而僅能作成准予換
照之決定)為正確,未予釋明,其聲請定暫時狀態假處分,即難認
有理由。
(二)行政訴訟法第 298 條第 2 項規定所謂「為防止發生重大之損害
」,限於該項重大損害係非聲請人所能預料者,並且該損害非因自
己之遲延、錯估等過咎行為所造成。如為聲請人所能預料者,其原
能採取防範措施,即無急迫可言,如其不採取防範措施而致損害發
生,該損害之發生為其過咎所致,而因自己過咎行為發生損害,如
得要求為定暫時狀態之假處分,無異鼓勵過咎行為,亦與公平正義
原則有違。
參考法條: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6 條、第 11 條第1項、第 18 條、第 19
條、行政程序法第 93 條第 2 項第 1 款、行政訴訟法第
298 條第 2 項、第 3 項,第 302 條準用第 297 條關於
準用民事訴訟法第 526 條第 1 項、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及境
外衛星廣播電視事業換照審查辦法第 11 條
|
6 |
裁判字號: |
110年上字第 697 號 |
|
要 旨: |
廣播電視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第 1 項規定所謂「新聞節目」,是指以事
實為基礎之新聞報導、評論或其他形式之節目。廣播電視法第 34 條之 3
第 2 項及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33 條第 2 項共同授權訂定之管理辦法第
2 條第 5 款亦為相同定義。可知該二部法律所規範之內容以觀,係性質
近似之法律,對於法律條文之解讀自有共通或近似之處。另對收視觀眾而
言,經由衛星廣播電視事業播送所收看之新聞節目,與從廣播電視事業所
傳送之新聞節目,並無不同。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基於法律對於衛星廣播電
視事業落實事實查證原則之要求,應視其所製播新聞節目之內容、型態、
節奏,採取適時適當之具體作為,持質疑態度客觀檢視事件訊息之正確性
、合理性,妥為查證,並為及時之更新或為必要之平衡報導,以避免不當
誤導,如有發現錯誤或所涉及之當事人已提出澄清時,應依衛星廣播電視
法第 44 條之規定為平衡報導,若認為節目或廣告無誤時,應附具理由書
面答覆請求人,以善盡媒體責任。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7 |
裁判字號: |
98年判字第 344 號 |
|
要 旨: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所頒之「節目廣告化或廣告節目化認定標準」,性質
上為事實認定標準之行政規則,無須法律之授權。
|
8 |
裁判字號: |
104年訴更三字第 42 號 |
|
要 旨: |
行政處分之附款,既在達成行政處分及其所根據法律之目的,附款之合法
性原因,即存在於該法律目的。如以附款達成非行政處分目的之其他目的
,縱然該其他目的本身亦具有意義,但該目的並不在附款所根據實體規定
之授權內,仍構成裁量之瑕疵。
|
9 |
裁判字號: |
108年訴字第 1737 號 |
|
要 旨: |
聽證會之召開,在釐清案件事實、集思廣益、加強溝通,並提供人民直接
參與訂定行政決策與作成行政行為機會,於作成決定前給予當事人或利害
關係人及其他團體、個人參與行政程序機會,以防偏私、杜絕專斷,俾利
作成正確與妥適決定。
|
10 |
裁判字號: |
109年訴字第 1067 號 |
|
要 旨: |
負擔本身具有實質之規制內容,對處分相對人形成負擔性規制效力,亦為
獨立的行政處分,因此不同於僅為行政處分成分之期限或條件。如果主要
處分仍有存續力,對於違反其所附負擔之義務者,並得以直接強制或間接
強制方法執行之。故相對人得單獨訴請撤銷該負擔,以強化人民訴訟權之
保障。
|
11 |
裁判字號: |
110年訴字第 1566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第 93 條規定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有裁量權時,得為附款。
換照許可處分之性質屬於裁量處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於不違反行政處
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關聯及一般法律原則下,得依其裁量權限而於換
照許可處分時附加附款。又衛星廣播電視第 5 條第 1 項規定,政府或
政黨不得直接、間接投資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即為一般所謂的黨政軍條款
。黨政軍條款為准許換照之審查要件之一,故裁量處分之附款與換照許可
間具有密切不可分之關係,附款不具有獨立性,不得僅以附款作為撤銷之
訴的對象而單獨對之提起撤銷之訴。惟基於公司法股票自由轉讓原則,無
從阻止他人買受股票,行為人對上層有違反黨政軍條款情形之股東的持股
狀況無預見可能性,無法排除或拒絕黨政軍於集中交易市場購買上層股東
公司股份。亦無正當權源或得本於一己之力獨立改正排除被投資之狀態,
故裁量處分之附款,違反期待可能性原則,於法有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2 |
裁判字號: |
95年訴字第 1093 號 |
|
要 旨: |
衛星廣播電視法所訂之換照處分係屬裁量處分之性質,主管機關應基於公
益考量,本諸促進衛星廣播電視事業之健全發展及保障公眾視聽權益之公
共政策,審酌申請換照者之營運計劃執行情形等事項,俾決定是否准予換
照。
|
13 |
裁判字號: |
99年訴字第 1088 號 |
|
要 旨: |
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8 條第 1 項規定,主管機關應訂定節目分級處理辦
法。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及境外衛星廣播電視事業應依處理辦法規定播送節
目。本件電視公司主張系爭畫面,亦曾提供於其他電視台節目中播出,卻
未據懲處;反觀系爭節目中尚且將系爭畫面於保護級時段播出,並加予馬
賽克處理,更為慎重,卻被認定構成違法,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顯然違反
行政程序法第 6 條規定之差別待遇禁止原則,依同法第 111 條第 7
款之規定,其處分無效。惟平等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對於事物本質上相同的
事件作相同的處理,乃形成行政自我拘束,係指合法的平等,並不包含違
法的平等;是縱有其他節目違反規定而未予處罰,屬其他節目是否應予處
罰問題,電視公司之違法行為不因他人有相同或類似違規行為而應予免責
,是不得因此即謂原處分有違平等原則情事,更無庸論作為系爭畫面確屬
宗教議題討論之論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