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公平交易法第 1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1409 號
  要  旨:
按公平交易法第 21 條第 1  項規定,事業不得在商品或其廣告上,或以
其他使公眾得知之方法,對於商品之價格、數量、品質、內容、製造方法
、製造日期、有效期限、使用方法、用途、原產地、製造者、製造地、加
工者、加工地等,為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之表示或表徵。又廣告主使用廣
告時,已預知或可得知其日後給付內容無法與廣告相符,則其廣告即有虛
偽不實或引人錯誤。故刊登廣告,對象係針對不特定之消費者,具有一定
之招徠效果,倘事業於商品或廣告上,對於商品之內容為虛偽不實或引人
錯誤之表示者,即已違反公平交易法第 21 條第 1  項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803 號
  要  旨:
依據保護規範理論,法律規定之內容非僅屬授予國家機關推行公共事務之
權限,而其目的係為保護人民生命、身體及財產等法益,且法律對主管機
關應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之事項規定明確,該管機關公務員依此規定對可
得特定之人所負作為義務已無不作為之裁量餘地,則該可得特定之人得向
該管機關請求為特定行為。檢舉人以第三人違反公平交易法第 19 條、第
22  條及第 24 條規定,而依同法第 26 條規定向公平會檢舉者,本非主
管機關應依檢舉、以檢舉人與被檢舉人為處分對象、作成有個案規制效力
之行政處分以及作成如何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規定,又縱依保護規範理論,
亦難認定該檢舉人得請求主管機關為特定有利於自己而不利於第三人之行
政處分。是檢舉人如依行政訴訟法第 5  條之規定,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
請求主管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訴訟,其起訴亦
不備訴訟之要件,應裁定駁回。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758 號
  要  旨:
按主管機關在計算公平交易法規範之結合申報案件事業「市場占有率」時
,應先審酌該事業及該「特定市場」之生產、銷售、存貨、「輸入及輸出
值」之資料;該「市場占有率」原則上係以「綜合產品市場」及「地理市
場」所界定「特定市場範圍內」的銷售值作為基礎。在此所謂「特定市場
」,是指事業就一定之商品或服務,「從事競爭之『區域或範圍』」;而
「產品市場」,則係指在功能、特性、用途或價格條件上,具有高度「『
需求』或『供給』替代性」之商品或服務所構成之範圍;稱「地理市場」
,指就參與結合事業提供之某特定商品或服務,交易相對人可以很容易地
選擇或轉換其他交易對象之「區域範圍亦即特定市場」。而「需求替代性
」,則指當特定商品或服務的供給者變動該特定商品價格或服務報酬時,
其交易相對人能夠轉換交易對象,或以其他商品或服務取代前述商品或服
務之能力;「供給替代性」,指當特定商品或服務的供給者變動該特定商
品價格或服務報酬時,其他競爭者或潛在競爭者能夠供應具替代性之商品
或服務之能力。另所謂「水平結合」,乃指參與結合之事業具有水平競爭
關係者而言。又主管機關主管機關對於「特定市場『界定』」之正確與否
,影響以該「特定市場『界定』」為前提之水平結合案件憑為考量因素之
「單方效果」、「共同效果」、「參進程度」、「抗衡力量」等限制競爭
效果之判斷;故界定特定市場自亦影響主管機關評估該申報結合案件之整
體經濟利益是否大於限制競爭之不利益,而為應否禁止其結合的認定。

裁判法院:最高行政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03年判字第 598 號
  要  旨:
行政處分之「主旨(主文)」,既屬行政機關斟酌全部陳述與調查事實及
證據之結果判斷事實真偽,適用法令所作成之「決定(結論)」,倘其內
容極不明確,無法經由事實及理由之記載瞭解「決定」之內容,即構成行
政處分重大明顯之瑕疵而屬無效。

5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53 號
  要  旨:
按承購人固因出賣人未再供貨,致使其雖得暫且自出賣人交易相對人間接
取得商品並繼續銷售予下游需求業者,但因其日後銷售商品數量之減少,
致使承購人承擔更高之交易成本與風險承擔,而大幅增加排除承購人參與
國內商品銷售市場競爭之可能性;惟此項結果乃承購人未循例依照長年交
易模式要約所造成,則前揭風險係承購人自己所肇致,自不得歸責於出賣
人,故出賣人拒絕交易之表示,勘認非以損害承購人為目的。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54 號
  要  旨:
按商品買賣乃雙方意思表示合致始成立之契約行為,倘雙方交易方式為客
戶先行以現金匯款給付貨款,並循例依季簽約,出賣人始提供商品,此種
出賣人與客戶之間就商品交易所為之約定及慣行,核與公平交易法第 1
條之立法目的,並無違背,自無因出賣人居於獨占市場地位,即得無條件
予以強制限縮之理。次按客戶未循例依季簽約,致出賣人無從承諾販賣貨
物予其,則認定出賣人於此情況下有另擇更適當之經銷商經營,或安排外
銷,應屬正常合理之商業考量,尚非濫用市場地位,於法並無不合。又客
戶縱寄存證信函要求訂購商品遭拒,然此亦僅能認定係出賣人以客戶未循
往例模式要約而拒絕販賣之意思表示,尚難憑此遽認為出賣人往後「斷絕
供貨」之證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530 號
  要  旨:
加盟關係屬資訊不對等及重複性交易的模式,加盟業主較交易相對人具相
對優勢地位,其在契約存續期間對加盟經營關係所設的限制,無論該等限
制是否為維護加盟品質或品牌形象所必須,該等重要交易資訊仍應於締結
加盟經營關係前充分揭露,使加盟者能在締約前獲得正確的交易資訊,否
則不足以衡平加盟業主與有意加盟者間之高度資訊不對稱地位。又加盟經
營關係不是單一個別非經常性之關係,加盟業主有復為相同或類似未於締
結加盟經營關係前,以書面向交易相對人充分且完整揭露限制事項之行為
,致影響將來潛在多數受害人之效果,已然合致公平交易法第 25 條規定
顯失公平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要件。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93年裁字第 1698 號
  要  旨:
法律規範保障目的之探求,應就具體個案而定,如法律雖係為公共利益或
一般國民福祉而設之規定,但就法律之整體結構、適用對像、所欲產生之
規範效果及社會發展因素等綜合判斷,可得知亦有保障特定人之意旨時,
則個人主張其權益因而受損害者,即應許其依法請求救濟。而公平交易法
既亦有保障因違反本法致權益被侵害特定人(事業)之規範目的,則檢舉
人對其檢舉案調查處理之結果得否提起訴願,仍應以公平交易委員會之調
查處理是否致檢舉人權益受損為斷,非謂檢舉人不問是否因該調查處理而
受損,均不得對之提起訴願。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94年裁字第 2485 號
  要  旨:
依公平交易法第 26 條規定,主管機關對於涉有違反規定,危害公共利益
之情事,得依檢舉或職權調查處理。而檢舉人依規定檢舉,主管機關經調
查後所為不予處分之復函要非行政處分,且無應於法令所定期間內應作為
而不作為,或對於檢舉人依法申請之案件予以駁回之情事。對此公平交易
委員會對檢舉案件所為函覆並非行政處分,不得對之提起爭訟。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1303 號
  要  旨:
公平交易法第 24 條規定,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
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本件屬該條裁處罰鍰之案件,並
非人民依法申請之案件,在行政罰法公布施行前,自無從新從輕原則之適
用。原審判決業已敘明依司法院釋字第 287  號解釋,「處理原則」係闡
明法規之原意,應自法規生效之日起有其適用,並未違反法律不溯既往原
則。被上訴人之裁量堪認已充分審酌一切情狀,並無裁量瑕疵,亦無濫用
裁量權限之情事等語,核已詳細說明原審得心證之理由,且就本件相關爭
點已詳為審酌並於理由內詳為說明,就上訴人主張各點予以詳述其不可採
之理由,上訴論旨再予爭執,無非對於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
使任意指摘,核屬其一己法律見解之歧異,難謂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情形
等詞,為其判斷之論據。經核原確定判決所適用之法規與該案應適用之法
規並無違背,亦與解釋判例不相牴觸。再審原告起訴意旨所執各詞,或係
重述其在前訴訟程序業經主張而為原審判決及原確定判決摒棄不採之陳詞
,或係就原審及本院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事項,指摘其為不當
,或係執其法律上見解之歧異再為爭議,尚難謂原確定判決有行政訴訟法
第 273  條第 1  項第 1  款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形。綜上所述,本件
再審之訴顯無再審理由,應予駁回。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104年上字第 255 號
  要  旨:
如事業利用其市場上與消費者資訊不對等之相對優勢地位,以積極欺瞞或
消極隱匿重要交易資訊引人錯誤之方式或其他顯失公平之手段,從事不公
平交易行為,使消費者之權益遭受損害,而足以影響交易秩序者,自可認
為構成以違反保護他人權益為目的之法律,而有民法第 184  條第 2  項
規定之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2 裁判字號: 108年訴更四字第 78 號
  要  旨:
參與結合之兩家製造不銹鋼板類之事業,市場應界定為我國境域,於結合
前市場占有率分屬第一、第二大廠商,相互為主要之競爭對手,結合後相
互間牽制力量削弱,彼此間的競爭壓力有所消減,將減少單方調整商品價
格時之原有顧慮,減損不銹鋼板類市場之競爭機能,而就結合所能產生之
整體經濟利益,則無從認定可能實現,尚不能確保整體經濟利益大於限制
競爭之不利益,故得依公平交易法第 12 條第 1  項規定禁止其結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110年訴字第 1522 號
  要  旨:
判斷流通事業是否具有相對優勢地位,除於所屬市場之占有率外,尚須斟
酌考量供貨業者對該流通事業交易上之依賴程度、相關流通業者於市場上
所擁有之地位、供貨廠商變更其交易相對人之可能性,以及該當商品的供
需關係等各項要素,予以綜合性判斷。對供應商而言,在銷售通路上架機
會之增加,即為銷售額增加所必需,故量販超市相對於大多數供應商而言
,不僅具有定型化契約條款之資訊優勢,亦具有議約方面之優勢,如恃其
相對優勢地位,逕行向供應商收取新店開幕贊助金,已非公平,對共同供
應商而言,更有重複收取相同關聯性之附加費用疑義致欠缺正當合理性,
而為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顯失公平行為。因此認定量販超市向共同供應商
收取新店開幕贊助金之行為,違反公平交易法第 25 條規定,並依同法第
42  條前段之規定命其應立即停止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顯失公平行為,及
處以罰鍰,均無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4 裁判字號: 93年訴字第 1097 號
  要  旨:
公平交易委員會業務單位就檢舉案件之簽註意見,如未經委員會決議追認
或就案件具體事實為程序或實質之討論及決議,即屬未經補正之違法瑕疵
。

15 裁判字號: 95年訴字第 1048 號
  要  旨:
按行政機關於適用法律對具體個案作成決定時,得按照個案情節,在法律
劃定之範圍內擁有相當的自由決定權限,惟此裁量權並非全無限制之自由
或任意為之,行政機關行使裁量時,仍須受法律授權目的之拘束,而且必
須與個案情節有正當合理之連結,否則即屬裁量瑕疵,行政行為亦因此違
法。又公平交易法之規範目的,並非必須均對違法事業行為皆處以罰鍰之
處分為必要,行政機關行使裁量權,除不得逾越法定之裁量範圍,並應符
合法規授權之目的,且須依照比例原則,就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之情形一併
注意,否則即構成裁量瑕疵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6 裁判字號: 95年訴字第 1063 號
  要  旨:
按行政機關所為之行政處分,如有裁量逾越、裁量濫用之裁量瑕疵情形時
,該行政處分自然構成違法而得予撤銷。次按導致一致性的價格原因是否
即能立刻歸結業者間有聯合行為合意,必須長期觀察,甚至透過經濟分析
模型之經濟分析,並參酌國外執法經驗後,方得以判斷認定。從而機關首
次援用促進行為認定違反聯合行為之禁制規定,該等見解於外國相關案例
,尚未見有何法院確定判決加以支持,且機關判斷違法所依據之事證,又
均為間接證據,在執法經驗亟待累積建立之際,機關自應衡量符合公平交
易法授權之目的,且須依照比例原則,一併注意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之情形
,就水平競爭事業「以『預告調價訊息』之促進行為,形成同步、同幅調
價之行為」選擇採取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之方法,如先予行政指導、行業
導正或警示等。申言之,機關所為之函既然並非對水平競爭事業「以『預
告調價訊息』之促進行為,形成同步、同幅調價之行為」已違反公平交易
法第 14 條第 1  項本文聯合行為禁制規定之警示函,則機關即遽然處業
者罰鍰,復於「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考量項目中,勾選「曾經個別警示」
並加計總分,其裁量應屬構成裁量瑕疵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1646 號
  要  旨:
公平交易法第 21 條第 1  項、第 3  項等規定,事業不得在商品或服務
之本身或其廣告上,或以其他使公眾得知之方法,對於商品之價格、數量
、品質、內容、製造方法、製造日期、有效期限、使用方法、用途、原產
地、製造者、製造地、加工者、加工地等,為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之表示
或表徵。上開規範除為維護公平交易秩序外,亦含有保障消費者權益之目
的,故事業於推行贈品、贈獎等促銷優惠活動時,贈品、贈獎之優惠內容
、期間、數量、方式等限制及其他負擔,均屬足以影響消費者交易意願之
交易上重要資訊,如於此等資訊上未予揭露重要交易限制條件,即屬虛偽
不實或引人錯誤之表示。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8 裁判字號: 99年訴更一字第 21 號
  要  旨:
公平交易法第 21 條第 1  項規定,事業不得在商品或其廣告上,或以其
他使公眾得知之方法,對於商品之價格、數量、品質、內容、製造方法、
製造日期、有效期限、使用方法、用途、原產地、製造者、製造地、加工
者、加工地等,為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之表示或表徵。本件被處分人主張
系爭廣告於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通知後即已撤除,且亦未有交易進行,
故應不致引人錯誤。經查,系爭廣告之對象,核屬不特定之多數人,故於
客觀上即有可能影響消費者之行為或決定,消費者並有受其誤導之危險,
而公平交易法第 21 條之規定,本無須全體或多數之消費者受廣告誤導始
能成立,只要消費者有受到誤導之具體危險,即為已足,故是否確有消費
者因系爭廣告受誤導,僅為違法事實之判斷因素之一,因公平交易法第
21  條第 1  項係為維護交易秩序及公平競爭,其立法目的係為禁止事業
利用不實或引人錯誤之廣告,誤導消費者之選擇,使市場競爭秩序喪失原
有效能,與交易個案消費爭議之處理,尚屬有別,是被處分人主張迄無交
易即無可能引人錯誤,亦難憑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