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8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11年上字第 675 號
  要  旨:
一、依警察職權行使法(下稱警職法)第 6、7 條規定,警察為查證人民
    身分,所得採取的必要措施,乃至依同法第 8  條規定對於交通工具
    所採行的攔停、強制離車、檢查交通工具等措施,核其法律性質屬於
    事實行為。依警職法第 29 條第 1、2 項規定,受攔檢人民如認該等
    事實行為,有違法或不當情事,致損害其權益,得於執行程序中附具
    理由提出異議,警察如認異議無理由,得繼續執行,但應依受攔檢人
    民的請求,將異議理由製作紀錄(異議紀錄表)交付之。此等書面紀
    錄除在保存受攔檢人民指摘攔檢行為違法的理由、證據外,其目的及
    規制內容,是對於「攔檢行為合法性之確認」,核屬「確認性質」的
    行政處分。人民如有不服,得依警職法第 29 條第 3  項規定,對該
    異議紀錄表(行政處分)提起訴願及撤銷訴訟。
二、警職法第 8  條第 1  項第 1  款所設查證人員身分的規定,是對於
    已發生危害或依客觀合理判斷易生危害的交通工具,所為「個別性」
    的攔停措施。同條第 2  項後段明文「有事實足認其有犯罪之虞者,
    並得檢查交通工具」,立法目的在授予執勤員警經由檢查交通工具而
    得就犯罪相關事證進行保全與取得,並確保執勤員警的人身安全,文
    義上並未排除因「檢查交通工具」而事實上或規範目的考量上,必然
    應附隨(一併)採取之同項前段「強制離車」的必要措施。
三、依警職法第 6  條第 1  項第 6  款、第 2  項及第 7  條第 1  項
    第 1  款設站攔查(路檢點),是就多數且不特定的車輛,所為「一
    般性」的攔停措施,固未如警職法第 8  條第 1  項「個別性」的攔
    停措施,配套有同條第 2  項強制離車或檢查交通工具的規定;然「
    個別性」或「一般性」的攔停措施,只是攔停原因有所不同,為落實
    警職法保障人民權益、維持公共秩序、保護社會安全的立法目的,並
    維護警察的人身安全,應認警察於採行「一般性」的攔停措施時,如
    發生警職法第 8  條第 2  項所指危險情況,其與同法第 8  條第 1
    項所定的「個別性」攔停要件相較,更為具體明確,應得認已同時滿
    足同法第 8  條第 1  項所稱「依客觀合理判斷易生危害之交通工具
    」的要件,而得適用同法第 8  條第 2  項前段或後段規定,分別強
    制駕駛人或乘客離車,或檢查交通工具。

2 裁判字號: 104年上國字第 7 號
  要  旨:
警察執行勤務時,本於客觀合理判斷發現易生危害之車輛,並指示駕駛人
停車受檢時,應認為駕駛人負有自動停車配合受檢之協力義務,以預防酒
後駕車所造成之社會危害,並兼顧駕駛人交通自由權之保護。此外,警察
駕駛警車尾隨取締酒後駕車之行為,通常不會造成駕駛人高速逃逸致翻車
死亡結果,應認為員警尾追查緝,與當事人之死亡結果間,並無相當因果
關係。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10年訴字第 539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95 條規定,行政處分除法規另有要式之規定者外,得以書
面、言詞或其他方式為之。以書面以外方式所為之行政處分,其相對人或
利害關係人有正當理由要求作成書面時,處分機關不得拒絕。以書面以外
方式所為之行政處分,其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有正當理由時,例如須向其
他機關證明行政處分之存在,則得請求行政機關作成書面,處分機關不得
拒絕,惟因此作成之書面,並非重新作成之行政處分,而係確認原已作成
之行政處分之文書。警察於現場所採取相關具有行政處分性質之措施,本
難期警察應以書面作成行政處分後方得實施,以言詞作成行政處分,自屬
適合達成行政處分目的之方式。又異議紀錄表並非行政處分本身,員警所
實施之強制離車、檢查車輛等行政之作為,方為行政處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