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區域計畫法第 15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795 號
  要  旨:
建築物在施工中,主管建築機關發現有妨礙區域計畫者,即應以書面通知
承造人或起造人或監造人,勒令停工或修改;必要時,得強制拆除;此乃
為避免建築物之興建,有妨礙區域計畫,影響公益之情事。倘已核發建造
執照或雜項執照者,如何修改,解釋上亦應包括該執照之變更設計,始得
予以修改之。此外,建築法第 58 條特別明定建築物施工中,發現有妨礙
區域計畫者,即應命停工、修改,其規範意旨係本於比例原則之考量,倘
得停工、修改即得達到回復合法狀態之行政目的,自無須採取對人民損害
最大之撤銷原核發建造執照之手段。故此時主管建築機關依法命停工、修
改,洵屬適法有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3年判字第 324 號
  要  旨:
按建築法第 58 條第 2  款規定,建築物在施工中,地方主管建築機關發
現有妨礙區域計畫之情事時,應以書面通知承造人或起造人或監造人,勒
令停工或修改,必要時亦得強制拆除。所稱「修改」,即修正更改,並應
包括已核發建造執照或雜項執照者之變更設計,故不限於未按圖施工或無
照施工等情形。又原核發建造執照之行政處分,如係違法,主管建築機關
本得撤銷之,惟該條特別規定應命停工、修改,其係基於比例原則之考量
,即經停工、修改倘得回復合法狀態,自無須採取撤銷原核發建造執照之
手段。另容積率係限制一定基地面積得興建之基地內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
,並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 162  條第 1  項第 3  款計算總
樓地板面積減項之停車空間面積,同規則第 60 條規定實施容積管制地區
,每輛停車空間換算容積之樓地板面積,最大不得超過 40 平方公尺。故
得減除之停車空間面積如未達 40 平方公尺,則應以實際設置之停車空間
面積為基準。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3年判字第 59 號
  要  旨:
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原則上不得徵收,然在一定條件下仍得為之。又應實
施環境影響評估時,於環境影響評估完成審查前,僅是不得開發。行政機
關核發處分時,雖尚未完成環評審查,然此並不影響依開發案之用水計畫
判斷該開發案件與水源供應是否可以相互配合,而不需待完成環評審查或
經認可後,始得核發開發許可。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188 號
  要  旨:
依據行政罰法第 7  條第 1  項規定,行為人違反行政法上管制規定,是
否出於故意,而得予以處罰,應就義務人對行政法上義務構成要件有無認
知,及其是否有意任其發生,加以判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263 號
  要  旨:
高雄市政府地政局各地政事務所於人民申請辦理更正編定時,雖得為受理
,然於認為申請人提出之申請合於要件時,僅得於完成更正準備作業後,
報請有決定權限之高雄市政府地政局為決定。因此,除已將權限委任有隸
屬關係之地政事務所外,高雄市政府地政局所屬地政事務所並無逕對人民
申請辦理更正編定案件為終局准駁決定之權限。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400 號
  要  旨:
土地所在之斷面設有重要廠房,並非經濟效益不大之農業區,倘將土地劃
入堤防預定線內,將導致該區域內公司極大損失,該主張攸關成土地所有
權人及鄰近居民之生命財產損失,判決若未予以論駁,則有不備理由之違
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262 號
  要  旨:
主管建築機關據起造人申請開工所為之備查,乃主管建築機關就上開申報
開工之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決定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
,自屬行政處分。

8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321 號
  要  旨:
按區域計畫法第 21 條第 2  項規定之「按次處罰」,其性質究屬執行罰
或行政罰,以實務操作而言,受處分人遵守限期改善或恢復原狀處分而完
成改善或恢復原狀之機率並不高,且主管機關就按次處罰所為之罰鍰處分
往往較第一次處分為高,則殊難謂按次處罰之處分純屬迫使行為人將來完
成改善之手段,而毫無警告其不得再犯或加重制裁之性質。申言之,按次
處罰除具有執行罰之性質外,往往富含有行政罰之性質,就實務之操作及
主管機關處分之意旨而言,殊難謂按次處罰僅純屬執行罰之性質而無警告
及制裁之意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479 號
  要  旨:
按行政法院就不確定法律概念,係以審查為原則,惟對於計畫性政策之決
定,則基於尊重其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宜承認行政機關就此等事
項之決定,有判斷餘地,而對其判斷採取較低之審查密度。次按區域計畫
法第 15 條之 2  第 1  項第 3  款規定重在環境保護、災害防止之妥適
規劃,而同條項第 1  款則重在國土利用之合理適當,兩者規範之目的並
不相同,是當災害防止已妥適規劃,惟因地質或坡度等天然條件欠佳,可
以預見天然災害來臨時難以防止時,主管機關仍得認國土利用開發案未臻
合理適當而予以拒絕開發。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431 號
  要  旨:
水利主管機關依法公告水道治理計畫線及堤防預定線,係依水利法第 82 
條規定對物之性質及法律地位所為規制之公告,其性質應屬對物之一般處
分,且屬獨立之行政處分。

11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61 號
  要  旨:
於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上興建農業生產設施、設置道路、網室,未依申請
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第 13 條規定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
,均屬違反區域計畫法第 15 條第 1  項之管制規定。因此,於非都市土
地農牧用地上興建農業生產設施,是否違反同法第 15 條第 1  項之管制
規定,並非僅以是否須經取得建造執照或雜項執照作為判斷之依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2 裁判字號: 107年裁字第 2060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5  條所指應明確之內容標的,除行政機關、相對人外,主
要係指行政處分所規制之法律效果而言,其規範理由在於要求法律效果明
確,使處分相對人立即知悉其規制內容。至於行政處分所依據之事實上及
法律上理由,縱有不明確情形,亦不影響法律效果之發生,尚難謂有違反
該條規定。

13 裁判字號: 108年判字第 23 號
  要  旨:
勘驗為行政機關認定事實證據方法之一種,其目的在讓與勘驗所欲證明事
實有關之人能即時陳述意見,並協助勘驗之實施,當事人既已將地上物拆
除及回復原狀工程委託使用人處理,主管機關辦理勘驗時通知該使用人到
場,即與行政程序法第 42 條規定之意旨無違。

14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355 號
  要  旨:
凡行政機關之內部行為,而未對外發生法律效果者,均非行政處分,例如
機關內各單位間之會簽意見,或機關與機關間交換意見之行文,均屬之;
另行政機關所為單純事實之敘述或理由之說明,既不因該項敘述或說明而
直接發生何法律上之效果者,亦非行政處分。

15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509 號
  要  旨:
興辦宗教事業經核准者,申請人應於申請期限內辦理用地變更編定、申請
建築執照及辦理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為宗教團體所有,逾期者廢止原核准
興辦事業計畫,此為實現法令規定非都市土地按編定使用地類別管制其使
用之立法目的所必要,並未對人民權利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與憲法第
23  條法律保留原則尚無牴觸,自得予適用。此外,授益處分廢止原因之
事實狀態持續發生者,自應以廢止原因之事實狀態終了時,起算行使廢止
權之兩年除斥期間。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6 裁判字號: 93年判字第 1043 號
  要  旨:
依區域計畫法第 15 條、第 16 條規定,非都市土地之使用管制,悉依經
公告之使用分區及使用地種類之編定為據,其公告內容錯誤足以引起對於
土地使用管制依據之信賴,具有信賴基礎;反之,土地登記簿之記載並非
管制依據,其錯誤不足以引起對於土地使用管制依據之信賴,不具有信賴
基礎,無從構成信賴保護原則之要件而排除對於錯誤編定結果之撤銷。又
土地所有權人對於原編定內容錯誤已然知情,此後依錯誤編定之內容而行
為即屬惡意,不能主張有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縱其後將該土地轉售予他
人,該他人亦無從主張土地法第 43 條善意受讓之保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93年判字第 804 號
  要  旨:
本院按區域計畫法之立法目的旨在促進土地及天然資源之保育利用,人口
及產業活動之合理分布,以加速並健全經濟發展,改善生活環境,增進公
共福利,此觀該法第一條之規定自明。而水土保持法之制定目的係為實施
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以保育水土資源,涵養水源,減免災害,促進土
地合理利用,增進國民福祉,該法第一條定有明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8 裁判字號: 94年判字第 569 號
  要  旨:
事實如依其他證據方法足以瞭解者,即無實施勘驗之必要。

19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199 號
  要  旨:
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 48 條第 1  項規定,山坡地範圍內各使用分
區土地申請變更編定,其非為開發建築者,屬依水土保持法相關規定應擬
具水土保持計畫,應另檢附水土保持機關核發之水土保持完工證明書;其
為開發建築者,應另檢附主管建築機關核發之雜項工程完工查驗合格證明
文件,依其開發計畫之土地使用性質,申請變更編定為允許之使用地。本
件系爭土地編定為山坡地保育區農牧用地,並非容許作為交通設施之道路
使用,需用土地人徵收作為道路使用,揆諸前開規定及說明,原審認本件
需用土地人徵收土地,因所徵收之土地非所興辦事業得容許使用,即應於
徵收土地計畫書請求徵收核准機關一併核准徵收及變更編定,俟徵收核准
機關核准後,再由徵收執行機關縣(市)政府辦理土地變更編定。而本件
參加人未注意系爭土地編定為山坡地保育區農牧用地,為非容許作為交通
設施之道路使用之土地,需用土地人申請徵收系爭土地提出計畫書時,未
敘明請求一併准予變更編定,而上訴人即原審被告仍核准徵收系爭土地,
自有違誤,因而判決原審被告核准徵收系爭土地為違法,自無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0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200 號
  要  旨:
行政訴訟法第 198  條規定,行政法院受理撤銷訴訟,發現原處分或決定
雖屬違法,但其撤銷或變更於公益有重大損害,經斟酌原告所受損害、賠
償程度、防止方法及其他一切情事,認原處分或決定之撤銷或變更顯與公
益相違背時,得駁回原告之訴。又前項情形,應於判決主文中諭知原處分
或決定違法。本件原處分關於核准徵收上訴人即原審原告等所有上開系爭
土地,雖屬違法,惟需地機關臺中縣大雅鄉公所為辦理中部科學工業園區
道路拓寬工程,業已完工通車,原審認該道路工程,業經徵收土地及拆除
地上物,施工完畢,並已通車一段期間,若判決撤銷原處分,再重新辦理
徵收程序,將延宕時日,對於公共利益有重大損害,如撤銷上訴人即原審
被告對系爭土地之核准徵收處分,將與公益相違背,因認上訴人即原審原
告訴請撤銷該部分之原處分及訴願決定,為無理由,而予以駁回,並諭知
原處分關於核准徵收上訴人即原審原告等所有系爭土地之部分為違法,依
法自無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1 裁判字號: 100年訴字第 435 號
  要  旨:
按非都市土地山坡地申請開發建築案中,倘原本許可開發計畫書已載明容
積率者,申請人基於正當合理之信賴,於其申請建築執照時,固得按原核
准開發計畫內容所記載之容積率辦理;惟若當時未有容積率之規範,而未
載明容積率者,自應依申請建築執照行為時之相關法令規定容積率辦理。
次按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 60 條第 1  項所謂每輛停車空間,
係指實際設置之停車空間而言,亦即以實際設置之停車空間面積為計算基
準,而非不論其實際設置面積為何,皆得以概數換算方式計算其免計容積
之樓地板面積。又機車停車空間是否可以換算免計容積樓地板面積,因法
無明文規定,主管機關為計算方便而選取每輛汽車停車空間換算面積之最
大值作為計算基準,然主管機關對於汽車停車空間與機車停車空間,已依
據事物性質之不同,而異其免計容積樓地板面積之計算方式,自難倒果為
因而謂主管機關對於每輛汽車停車空間換算容積之樓地板面積,同意得以
概數之方式作為換算之依據。至於主管建築機關應審查之規定項目,乃建
造執照申請案之容積率是否符合法令規定,而容積率計算式內容之真實性
,即基地內建築物各樓層之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既為建築師簽證負責之其
餘項目,尚不因主管建築機關於載有容積率檢討之面積計算表蓋上審核章
而異其法律效果。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2 裁判字號: 102年訴字第 247 號
  要  旨:
內政部基於區域計畫法中央主管機關之地位,固然享有基於其行政目的之
考量為區域計畫非都市土地分區變更申請准許與否最終決定權限,但攸關
環境保護、自然保育部分之考量,除非其能就該審查部會結論所引用之資
料及論理推導為具體之瑕疵指摘,否則,該就部分之審查結果應相當程度
受相關審查部會結論之拘束;苟內政部與其他部分審查結果相異而僵持不
下,必要時,應由其共同上級主管機關基於指揮關係而為協調及決斷,要
非任由各機關各執一詞。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3 裁判字號: 102年訴字第 480 號
  要  旨:
在判斷餘地範圍內,行政法院祗能就行政機關判斷時,有無遵守法定秩序
、有無基於錯誤之事實、有無遵守一般有效之價值判斷原則、有無夾雜與
事件無關之考慮因素等事項審查,其餘有關行政機關之專業認定,行政法
院應予尊重。而徵收土地應補償之地價,原有一定之程序與標準,如已踐
行法定程序並合乎標準,當事人自不能因不滿意於補償地價之數額,而遽
指為違法。因此,地價評議委員會對於地價及徵收補償地價加成補償成數
之評定,係基於法律授權之專屬性,除其評定過程有未遵守相關之程序,
或其判斷、評定有恣意濫用或其他違法情事,否則法院即應尊重其判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4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1256 號
  要  旨:
土地明顯部分座落於水利法劃設公告之縣管河川區域內,並無因圖籍老舊
而有爭議之虞,此區域採河川區域線及堤防預定線共線劃設,河川區域係
河川管理機關為堤防用地、便利防汛、搶險運輸所需之道路及側溝所需之
用地範圍。而合法建物如未來辦理用地取得,將依查估作業及相關補償辦
法給予適當補償。此外,審酌河段之計畫河寬偏窄,且地區因開發較早,
致人口密集的都市計畫住宅區緊鄰河岸,而使河道無法拓寬,故須採用高
成本的防洪工程即興建高防洪標準之堤防以保護河岸周邊之居民,而該土
地附近多為農地,人口密度不高,故以土地管理之方式來進行防洪,即劃
設堤防預定線來限制河岸周邊土地之使用,係在符合河川區域劃定及變更
審查要點規定之前提下,採取較符合經濟原則與因地制宜之防洪方法,於
法並無不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5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284 號
  要  旨:
對於新市鎮特定區內之私有土地,於未能與所有權人達成協議價購時,固
得實施區段徵收,然非強制規定,是位於新市鎮特定區內土地取得方式,
除以區段徵收方式之外,當然亦得以一般徵收方式辦理。而區段徵收或水
利地重劃,用地取得非僅限於區段徵收或水利地重劃方式,依一般徵收方
式取得土地,非法所不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6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532 號
  要  旨:
(一)我國土地利用計畫法制,係依據都市計畫法、區域計畫法及國家公
      園法等專業法規(現新增自 105  年 5  月 1  日施行之國土計畫
      法)之規範,而形成確保國土安全與永續發展,保育自然環境與資
      源,建構資源與產業合理配置,維護地理、人口、資源、經濟活動
      等相互依賴及促進共同利益關係之土地利用計畫,並授權行政主管
      機關基於行政專業及計畫高權之地位,就各該專業法規所規範之土
      地範圍,製定適當合理之土地使用計畫,強化土地資源保育及利用
      之管理機制,確保空間發展計畫之實現。而開發建築行為,係為達
      成特定目的,積極利用土地,接續為空間規劃設計建築之漸進式開
      發行為。是由開發建築之事物本質而言,土地使用計畫,乃建築計
      畫之上位規範計畫;建築計畫,則為土地使用計畫之下位規範計畫
      ,應受土地使用計畫之規制。又鑑於土地使用計畫,攸關國土安全
      與整體綜合計畫之實現,原則上應由國家機關立於計畫高權地位裁
      決確定其計畫內容,人民並無擬定土地開發計畫內容之基本權利,
      僅得於法令限制之範圍內(所有權社會化之表徵),依照國家機關
      設定之土地使用計畫,取得主管機關之建築許可(風險管理措施)
      ,而依法自由使用、收益、處分其財產權,此乃憲法第 15 條及第
      23  條所為對人民財產權之制度性保障及限制之體現。惟若國家機
      關將土地利用內容之計畫事項,例外賦予人民於符合法定要件下,
      得為辦理土地開發建築計畫之申請(如前述區域計畫法、非都市土
      地使用管制規則或山坡地開發建築管理辦法),允許人民以其規劃
      構想為基礎,參與一定範圍內土地利用內容之形成,而額外取得自
      由活動之範圍,則該核准開發許可之行政處分,應屬形成處分之特
      許性質,且基於該開發許可所形成具體土地使用內容之公法上法律
      關係,乃係對土地利用(屬物性)設定具體之權利義務關係。故土
      地使用人依該開發許可,如欲享有土地開發建築之利益,自須依據
      該開發許可所設定形成之公法上法律關係,享受權利及負擔義務,
      而行政主管機關基於該開發許可所設定之規制內容,對於人民之開
      發建築行為進行管制,則屬依法行政之當然結果。
(二)按山坡地開發建築,主管機關核定開發許可之開發計畫書圖,為行
      政處分內容之一部分,且其各該階段程序均須以前一階段程序作為
      基礎暨接續開展下一階段程序任務,具有階段處分明確性及作業程
      序循序性之公益要求,而形成開發計畫地區開發建築之管制依據,
      以達成山坡地開發建築多階段行政程序之管制目的。故原核定開發
      許可之開發計畫內容若已有容積總量之管制,則該開發計畫全區建
      築基地之容積總量,即應受該特許處分內容之規制,並作為後續個
      別建築基地申請建造執照程序階段之管制依據。是以,後續申請建
      造執照之建築管理程序,除應符合行為時法定建蔽率、容積率之規
      定外,亦應受原核定開發許可所特許之開發計畫地區全區容積總量
      管制內容之拘束。
(三)基於開發許可之特許處分性質,所形成具體土地使用內容之公法上
      法律關係,係屬對土地利用(屬物性)設定具體之權利義務關係,
      土地使用人欲利用該特許處分享受土地開發建築之利益,必須依該
      特許處分所形成公法上法律關係之規定,享受權利,負擔義務。縱
      在整體開發建築程序完成前,有容積管制相關法令發生變遷,惟基
      於多階段行政程序構成要件效力之法理,仍應依原核准開發計畫內
      容所特許之土地使用強度為開發建築之管制,始符合其規範目的。
      且參諸最高行政法院 105  年度判字第 222  號判決意旨,亦闡述
      經主管機關核定之土地使用計畫,如其計畫內容已有明確之土地使
      用強度規劃書圖,其接續之開發建築,除受行為時之法定建蔽率、
      容積率限制外,仍應依核定計畫管制之。而計畫核定後,如欲增加
      全區土地使用強度情形,應申請變更開發計畫,否則即與開發許可
      之內容有違之意旨。是以,系爭開發建築計畫書圖雖未載明容積率
      ,該地區丙種建築用地於建造執照申請程序階段,固得以行為時法
      定建蔽率、容積率為個別建築基地之檢討,但此並無礙於該開發計
      畫地區應併受系爭開發許可所特許全區土地使用強度之容積管制之
      效力拘束。故原告既係基於系爭開發許可而接續為建造執照之申請
      ,被告依據系爭開發許可所特許之開發建築容積上限(土地使用強
      度),審酌其全區整體實設容積已超過開發許可核定之計畫內容,
      且因原告未能遵期改正,而否准後續階段系爭建照申請案之申請,
      則其所為既係受前行政處分構成要件效力之拘束而為之決定,乃依
      法行政之當然結果,難謂與法律保留原則、誠信原則及信賴保護原
      則有違,亦難謂係創設連帶責任之舉措。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27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69 號
  要  旨:
綜觀山坡地管理法規之歷史沿革,山坡地開發建築之開發許可制度,以經
主管機關核定許可之開發計畫規劃內容,將開發計畫範圍內之土地,全部
重新規劃整理,興辦各項公共設施,按其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計畫,而發生
開發建築之管制效力。換言之,山坡地開發建築之開發許可,於其計畫經
核定後,即成為該地區開發建築之管制依據。山坡地開發計畫經核定後,
如嗣有變更之必要時,依內政部 72 年 7  月 7  日發布之山坡地開發建
築管理辦法第 15 條之規定,申請變更開發計畫之程序應同於申請開發許
可之程序。惟因內政部於 92 年 3  月 26 日修正發布山坡地建築管理辦
法,將原山坡地開發建築管理辦法中有關山坡地申請開發許可與管制之相
關規定,併入內政部於同日(92  年 3  月 26 日)修正發布之非都市土
地使用管制規則予以規範,則山坡地之申請開發、變更開發計畫,自 92 
年 3  月 26 日起應適用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之規定。惟應循何程序
予以變更,須視其變更之程度或內容而定其程序,依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
規則第 22 條規定,如係有增、減原經核准之開發計畫土地涵蓋範圍、增
加全區土地使用強度或變更原開發計畫核准之主要公共設施或公用設備者
,應依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三章土地使用分區變更第 13 條至第
20  條規定之程序申請變更開發計畫。本件系爭住宅社區開發計畫係位於
改制前姑婆寮段 0000 地號面積 58.2590  公頃之山坡地,並經原高雄縣
政府 75 年 4  月 19 日公告核准開發在案,則原告於 99 年 12 月 16
日提出○○大酒店變更計畫,申請以「增列容許使用項目」方式,將系爭
土地變更計畫作為飯店使用,顯非屬系爭住宅社區開發案原許可使用項目
,且已涉及原核准事業計畫變更。又本件原告所申請之○○大酒店變更計
畫案之建築物係屬飯店,用途與原核定許可之開發計畫內容集合住宅並不
相符,自應依行為時管制規則第三章之規定辦理申請土地使用分區變更及
使用地變更編定。惟原告就系爭土地僅以「增列容許使用項目」方式申請
○○大酒店變更計畫,容有未洽,被告以原處分否准原告之申請,即無不
合。

28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278 號
  要  旨:
更正編定涉及編定前事實之認定,應具備二項要件,即檢具編定公告前
已為合法房屋之證明文件。經實地勘查確有合法建築物存在。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29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496 號
  要  旨:
(一)興辦產業人依據產業創新條例向主管機關申請產業園區之設置,涉
      及產業園區之設置規劃、土地開發、設置許可、建築開發、設置管
      理等管制事項,如所涉需辦理使用分區及使用地變更、環境影響評
      估或水土保持事項之審查者,得由各該區域計畫擬定、環境影響評
      估或水土保持之主管機關採併行審查方式辦理之,並由各該管制事
      項專業法規之主管機關,基於專業法規授與之法定職權,進行專業
      分工之審查,經核准各該申請案件之許可後,再由產業創新條例主
      管機關核定產業園區之設置許可。又有關土地開發管制事項部分,
      興辦產業人經區域計畫擬定主管機關核發土地開發許可後,應於法
      定期間申領水土保持施工許可證或整地排水計畫施工許可證,從事
      區內整地排水及公共設施用地整地等工程,並於工程完成經主管機
      關查驗合格,取得水土保持完工證明書或整地排水計畫完工證明書
      ,持以向主管機關申辦允許之使用分區及使用地之變更編定異動登
      記後,再為建築開發行為,並於相關設置依法完成,經主管機關查
      驗合格後,賡續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經營使用之管理。準此可見
      ,產業園區之設置,牽涉諸多專業法規之管制,範圍甚廣,立法者
      依此縝密複雜之多階段行政程序之層層管制設計,以確保各該專業
      法規所設定之立法目的得以達成,落實國家維護公共利益及增進國
      民福祉之任務。是以,各類專業法規之性質,係屬建構客觀法秩序
      之規範性質或屬保護規範性質,仍應尊重立法者之立法裁量決定,
      斟酌各該專業法規之規範目的、整體結構、適用對象、規範效果及
      社會發展因素等綜合判斷而為適當之定性。又縱為保護規範性質之
      專業法規,然因各該專業法規所涉及之專業管制事項不同,思考層
      面、法益權衡、保護對象及其強度、密度均有不同,亦難逕以多階
      段行政程序中之一環之單一專業法規所欲保護之規範對象及範圍,
      作為多階段行政程序全部專業法規所欲保護之規範對象及範圍之判
      斷基準,而使專業法規之適用對象及規範效果產生不確定之狀態,
      反有礙於法秩序之安定性,亦無益於整體法秩序之維護。
(二)本件衡諸國土計畫之擬定或變更,涉及政治、經濟、社會、實質環
      境及居民權利等因素之考量,本質上係屬國家或地方自治團體之公
      共事務,應賦予行政主體集思廣益、宏觀調控國土適當合理利用之
      計畫裁量權,以增進公共福利,提昇國家競爭力。而我國就國土利
      用計畫,現行法制係以都市計畫法、區域計畫法及國家公園法實施
      土地利用之上位規範行政管制,除非法律有明文規定人民在一定條
      件下得為辦理土地開發利用之申請外,原則上係賦予主管機關就都
      市計畫、區域計畫或國家公園區域範圍內之土地,遵循都市計畫法
      、區域計畫法或國家公園法規定之法定程序,依職權實施土地利用
      之法律上拘束力之公權力行為,以建構國土適當合理規劃及永續發
      展利用之客觀法秩序。其次,參諸前引區域計畫法第 1  條、第 3
      條、第 15 條第 1  項、第 15 條之 1、第 15 條之 2  等規定可
      知,興辦產業人申請設置產業園區,其中涉及非都市土地開發許可
      事項,依區域計畫法第 15 條之 1  第 1  項第 2  款及第 15 條
      之 2  之規定,明文授予符合法定條件之興辦產業人得向主管機關
      申請辦理土地分區變更,是其規範目的除有促進土地及天然資源之
      保育利用,人口及產業活動之合理分布,加速並健全經濟發展,改
      善生活環境,增進公共福利之公益目的外,亦兼具有保障特定人得
      擬具妥適合理適當之可行性規劃,申請共同參與一定範圍內之國土
      利用計畫,而享有土地開發利用之法律上利益。是綜合判斷區域計
      畫法第 15 條之 1  第 1  項第 2  款及第 15 條之 2  之規定,
      除維護公益外,亦兼具有保護特定私益之意旨,雖無疑義。
(三)惟稽之區域計畫法既為國土計畫法制之一環,而國土使用計畫之擬
      定、通盤檢討之必要變更或個案變更,涉及多數不同利益之衝突,
      是依區域計畫法第 15 條之 1  第 1  項第 2  款:「區域計畫完
      成通盤檢討公告實施後,不屬第 11 條之非都市土地,符合非都市
      土地分區使用計畫者,得依左列規定,辦理分區變更︰……二、為
      開發利用,依各該區域計畫之規定,由申請人擬具開發計畫,檢同
      有關文件,向直轄市、縣(市)政府申請,報經各該區域計畫擬定
      機關許可後,辦理分區變更。」及第 15 條之 2  第 1  項:「依
      前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申請開發之案件,經審議符合左列各款
      條件,得許可開發︰……。」之規定,雖可認定其兼有保護特定私
      益之意旨,惟該規範所保護之對象範圍,參諸司法院釋字第 148
      號、第 156  號解釋、最高行政法院 103  年度判字第 175  號判
      決及 105  年度裁字第 442  號裁定意旨(均屬國土計畫法規體系
      )可知,該區域計畫非都市土地個案變更之保護規範對象範圍,應
      僅限於符合法定條件之興辦產業人及因該個案變更而直接限制該變
      更區域範圍內之土地權利人及利害關係人。至於該變更區域範圍外
      之土地權利人或居民,尚非區域計畫法第 15 條之 1  第 1  項第
      2 款及第 15 條之 2  所欲保護之規範對象,是縱其等主觀上認為
      受有影響,亦僅係事實上利益或反射利益,並非法律上之權益受有
      影響,而得認定為法律上之利害關係人。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30 裁判字號: 104年訴更一字第 83 號
  要  旨:
水利法目的為公告水道治理計畫線及堤防預定線,而當事人所受處分之法
律依據為區域計畫法,係公告土地之使用編定,其目的、功能與法律依據
均屬不同,並無多階段行政處分之關係可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1 裁判字號: 106年訴更二字第 67 號
  要  旨:
具有負擔處分性質之計畫行政行為,應採行適當程序,使處分相對人之意
見得以獲得計畫機關聆聽審酌,納入於計畫裁量之公私益衡量中予以適當
考量。倘若計畫機關未踐行公眾參與程序,也未履踐其他足以保障處分相
對人聽審權之程序,應認其屬應予撤銷之瑕疵。

32 裁判字號: 107年訴字第 196 號
  要  旨:
基於土地使用有效管制目的,解釋「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之要件時,
應以「合法」供農業使用為限。倘不符合使用管制規定之土地使用情形,
既屬違規使用,即不應享有租稅優惠,否則有違鼓勵並落實農地農用之立
法目的。又農業發展條例第 3  條第 1  項第 12 款明定,農業用地須依
法實際供農作、森林、養殖、畜牧、保育及設置相關之農業設施或農舍等
使用,始符合農業使用要件,而所稱「依法」,參酌該條修正理由,係為
與同條項第 10 款農業用地用辭定義中之「依法」之文字一致而為修正,
是仍須「符合區域計畫法或都市計畫法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之相關法令規定
」,始符上開條項「依法」之文義。準此,土地稅法第 39 條之 2  第 4
項之適用,須以土地符合農業用地之「合法使用」為前提,且須從 89 年
1 月 6  日土地稅法修正施行以前即已存在,於 89 年 1  月 6  日修正
之土地稅法於施行日即 89 年 1  月 28 日屬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倘
土地雖作農業使用,但因未符合相關農管法令致為違法使用時,仍與該條
項規定不符。

33 裁判字號: 107年訴字第 329 號
  要  旨:
書面之行政處分未送達於應送達之人,僅是對該應受送達之人相對未發生
效力,並非自始、當然、確定的絕對無效。是書面行政處分縱尚未對應送
達之當事人為送達而未相對發生外部效力,但對已知悉該行政處分之利害
關係人仍屬有效,對已收受該行政處分之其他機關亦屬有效。

34 裁判字號: 111年訴字第 6 號
  要  旨:
地方自治團體享有憲法所保障之地方自主組織權,為法律上具有自我負責
處理自己事務之獨立行政主體,可因地制宜自主規劃採取有效能之組織體
,遂行地方自治團體內部任務之分派及執行。臺南市政府組織自治條例第
11  條及臺南市政府工務局組織規程第 3  條等組織法等規定,臺南市政
府基於地方政府之自主組織權及團體管轄權限,已將臺南市轄內建築管理
相關業務,劃歸其所屬一級機關即臺南市政府工務局管轄,其中臺南市政
府工務局組織規程第 3  條第 3、4 款規定,臺南市政府工務局對違建認
定具有事務管轄權限。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5 裁判字號: 92年訴字第 1016 號
  要  旨:
「裁量逾越」係逾越法定裁量範圍之違法裁量,而「裁量濫用」及「裁量
怠惰」則屬不符合法規授權目的之違法裁量。故行政機關在行使裁量權時
,雖未逾越授權範圍,然其並未本於立法者授權之目的,針對個別之違法
態樣,審酌實際情況,於授權裁量範圍之內,選擇最恰當之法律效果,或
根本未予斟酌即作出決定,或率為法定最高額度之裁罰,即屬不符法規授
權其裁量之目的,而構成裁量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6 裁判字號: 92年訴字第 1332 號
  要  旨:
依「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調整作業工作手冊」之前言可知,該手冊之規定
係屬行政程序法第 159  條第 2  項第 2  款所定之上級機關為協助下級
機關認定事實所訂頒之行政規則,並非直接對外發生法規範效力之一般、
抽象之規定,當事人以其中所定標準為請求變更系爭土地使用分區之依據
,即有未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7 裁判字號: 94年訴字第 2841 號
  要  旨:
違反法律之規定而逕行免除人民義務之行政契約,因該約定之一部無效而
全部均無效。

38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70 號
  要  旨:
訴願法第 3  條第 1  項規定,行政處分係指中央或地方機關就公法上具
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
行為而言。本件原告不服被告違章建築拆除裁處書,經訴願程序後,提起
本件撤銷訴訟。查該違章建築裁處書係以原告所有坐落嘉義縣路段,高度
共 3  層總計約 10 公尺,違建面積約 180  平方公尺之建物,原告 97 
年 5  月 27 補正合法建物文件不符規定及逾期未補辦申請建造執照手續
,依建築法及違章建築處理辦法認定為違章建築,應予拆除,核屬就公法
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自屬行政處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9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773 號
  要  旨:
按送達雖是對應受送達人為之,但為確實將文書送達,即有必要選擇作為
應受送達人生活中心之住居所或法人等之事務所、營業所等以為送達處所
。換言之,送達處所乃是以與應受送達人之關連性而定。又依上開行政程
序法第 73 條第 1  項規定,須在應受送達處所不獲會晤應受送達人時,
始得為補充送達,若將文書送至非屬前揭行政程序法所規定之應送達處所
,縱使不獲會晤應受送達人時,亦不得以補充送達為之。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40 裁判字號: 98年訴更二字第 21 號
  要  旨:
按「受理訴願機關發現原行政處分雖屬違法或不當,但其撤銷或變更於公
益有重大損害,經斟酌訴願人所受損害、賠償程度、防止方法及其他一切
情事,認原行政處分之撤銷或變更顯與公益相違背時,得駁回其訴願。前
項情形,應於決定主文中載明原行政處分違法或不當。」固為訴願法第 
83  條所規定。惟此情況決定與行政訴訟法第 198  條之情況判決同在避
免撤銷原屬違法之行政處分後,將對公益造成損害所致,蓋因違法之行政
處分除非有無效之情形,否則在未被職權撤銷或爭訟撤銷之前,仍受有效
之推定,此時縱令提起撤銷爭訟,在訴願及行政處分均不停止執行的前提
下,法律關係將會不斷累積成長,終至使既成事實的保護成為必要的課題
。是違法行政處分經受處分人訴請撤銷者,訴願決定機關及法院本應予以
撤銷,否則依法行政原則無以貫徹;惟如因撤銷行政處分會對既成事實造
成衝擊,嚴重損及公共利益,則例外使該違法之行政處分存續,並由國家
之賠償作為替代救濟措施。換言之,情況決定所欲保護的既成事實係由行
政機關違法行政處分所造成,而其不利益卻是犧牲法治原則,將不利益歸
由處分之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負擔,則此對於違法行政處分所造成之既成
事實及隨之而至之公共利益所為之讓步,應屬法治原則之例外,自應謹慎
利用。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41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1179 號
  要  旨:
按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23 條第 8  項、第 9  項規定,係賦予受害人民或
公益團體得以主管機關為被告,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
院提起訴訟之權能,屬行政訴訟法第 9  條所稱「法律有特別規定者」,
惟其中「受害人民」因屬權利受侵害之人,係就與自己權利或法律上利益
有關事項提起訴訟,不符提起公益訴訟之要件,至於「公益團體」,雖非
本身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損害,但基於該法之特別規定,得提起公益訴
訟。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2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219 號
  要  旨:
區域計畫法第 15 條第 1  項規定,區域計畫公告實施後,不屬第 11 條
非都市土地,應由有關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按照非都市土地分區使用
計畫,製定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圖,並編定各種使用地,報經上級主管機
關核備後,實施管制。變更程序亦同。其管制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又行為人使用土地違反該項管制使用,該管直轄市、縣(市)政府依同
法第 21 條第 1、2 項規定處罰鍰,並得限期令其變更使用、停止使用或
拆除其地上物恢復原狀,除非行為人事後另有再違反土地管制使用情事,
否則,主管機關對於行為人違反土地使用管制行為,予以處罰鍰後,行為
人如有不按期恢復原狀情事,雖得按次處罰,然不得再對於行為人違反土
地使用管制行為,再處以罰鍰,方符合行政罰禁止重覆處罰之法治國基本
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3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277 號
  要  旨:
農業發展條例第 10 條第 1  項規定,農業用地於劃定或變更為非農業使
用時,應以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之完整,並先徵得主管機關之同意;其變
更之條件、程序,另以法律定之。是農業用地變更為非農業使用時,應不
影響農業生產環境之完整,並先徵得主管機關之同意,始得同意變更使用
之申請,確保農業發展。本件砂石公司申請於土地下挖十公尺採取土石,
而土地位於一般農業區,鄰近土地現供農業使用,土地及鄰近土地均未作
土石採取之用,准許下挖十公尺採取土石將破壞農地地貌,影響該區整體
農業生產環境之完整性,至為明確。因此,縣政府否准砂石公司申請變更
編定為礦業用地採取土石,不予核發籌設許可、推薦或核定事業計畫,並
非無憑。砂石公司主張系爭處分有裁量濫用、裁量怠惰及不當聯結情事,
委不足取。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4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658 號
  要  旨:
(一)按區域計畫法第 15 條之 2  第 1  項第 5  款雖規定許可開發應
      取得開發地區土地及建築物權利證明文件,惟土地徵收之程序須於
      開發許可之後,如於許可開發前即先辦理徵收完成原土地所有權人
      發價作業,其後開發計畫如未能許可,已發出之土地價金難以收回
      ,有使基層執行土地徵收公務人員滋生圖利土地所有權人之嫌,是
      因區域計畫法(地用)與土地徵收條例(地權)間之法條競合而產
      生矛盾,故在此情況下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總編第 6  點
      之附件二、附件三中明列此屬例外情形。是以,既已符合土地徵收
      條例相關規定得以徵收並已循相關規範之規定辦理,自無須提出權
      利證明文件。
(二)依行政訴訟法第 6  條第 1  項規定,提起確認訴訟之要件,必須
      要有確認利益,僅於行政處分規範效力已因法律上或事實上理由消
      滅者,原告仍有可回復之法律上利益者,始許其提起行政處分違法
      確認訴訟。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5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73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23  條第 3  款規定,授予利益之合法行政處分,附負擔
之行政處分,受益人未履行該負擔者,得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為全部或一
部之廢止。本件獎勵金申請人選擇接受授益處分及負擔,於 94 年 8  月
30  日提出核撥苗木申請書並表明地上物已清除,經縣政府於 94 年 9
月 12 日派員會同有關單位人員勘查結果,系爭土地上果樹及雜草仍尚未
清除完畢。又縣政府 94 年 9  月 14 日屏府農林字第 0940177350 號函
及 94 年 9  月 22 日屏府農林字第 0940183180 號函縱有瑕疵,亦非達
到具有不待調查,一般具有合理判斷能力者一望即可知之瑕疵程度,即非
當然無效。獎勵金申請人主張該 2  函文有瑕疵,縱然屬實,亦屬系爭處
分是否違法得否撤銷之問題,獎勵金申請人自不得提起確認行政處分無效
之訴,以資救濟。故而獎勵金申請人訴請判決確認上開 2  函為無效之行
政處分,即非可採,應予駁回。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