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計畫法第
32
條相關裁判
|
1 |
裁判字號: |
103年判字第 115 號 |
|
要 旨: |
都市計畫性質上既為「法規」,則依都市計畫法規定所為定期通盤檢討而
作必要之變更計畫,皆屬「法規」性質,從而都市計畫變更案之附帶條件
(含回饋條件)之內容即屬法規命令內容之一部。
|
2 |
裁判字號: |
104年判字第 373 號 |
|
要 旨: |
地方政府公告實施變更都市計畫細部計畫案書圖所劃定之住宅區,其用途
如以規定專供建築獨戶或雙併住宅使用,並得供幼稚園及托兒所使用,自
不得出租予電信業者設置電信基地臺使用。又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
第 15 條僅針對住宅區不得從事之項目為原則性規定,非謂毋須再遵守其
他管制規定。至出租設置電信基地臺之建築物所有權人,即為都市計畫法
第 79 條第 1 項所規定之行為義務人,不因基地臺設備非其所有,而有
所不同,依該條項規定令其於一定期間內拆除,自屬有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 |
裁判字號: |
105年判字第 509 號 |
|
要 旨: |
都市計畫範圍內之土地,得劃定住宅、商業、工業等使用區,並得視實際
需要,再予劃分,予以管制,限制其使用;而都市計劃範圍內之臺北市土
地或建築物之使用,違反土地使用分區自治條例對於使用分區之限制,主
管機關即得予以處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 |
裁判字號: |
106年判字第 513 號 |
|
要 旨: |
按實施重劃之公共用地與重劃費用,要分攤給因參與重劃而土地增值之地
主,分攤標準乃「按其土地受益比例」決定。至於分攤標的原則上不能是
「貨幣」,而應以「重劃區內未建築土地折價抵付」。必須是地主沒有分
得「未建築土地」之情形下,才得改以現金繳納。次按如果特定「市地重
劃案」之範圍內,並不存在「已開發而有合法建物或既成社區區域」與「
未開發純為素地區域」之「區域」明顯對比,則因為根本沒有區域差異之
存在,即無對應調整減輕「重劃負擔」比例之必要。此時實施市地重劃之
權責機關在擬定重劃計畫書時,倘已斟酌過市地重劃實施辦法第 14 條第
2 項第 10 款之規定,審查結果認為沒有區域對比差異存在,自得認「該
重劃案之重劃負擔無為差別處遇之規範正當性」,而在該重劃計畫書中作
成「該案無重劃負擔減輕」之計畫結論。但「同一重劃案中之區域無差別
」一事,則需受到行政法院之檢驗。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 |
裁判字號: |
106年判字第 566 號 |
|
要 旨: |
依都市計畫法第 26 條規定所為定期通盤檢討而作必要之都市計畫變更,
並未直接限制該特定區域內人民之權益或增加其負擔,係屬「法規」性質
,並非行政處分。同理,該都市計畫變更案所附之附帶條件,或附帶條件
之修正,係屬該變更案之延伸,亦應同認屬法規命令之性質。
|
6 |
裁判字號: |
107年判字第 153 號 |
|
要 旨: |
行政機關與廠商簽訂雙務行政契約,約定由廠商提供土地開發,行政機關
配合興修區外聯絡道路及相關公共設施,藉此獲取廠商捐贈系爭土地及捐
獻金;廠商藉此換取開發完成後之土地及建物之增值利潤,雙方所負之給
付並無不相當不合理之情事,二者間亦具有關聯性,且無不公平之情形
|
7 |
裁判字號: |
107年判字第 469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僅以函文副知之方式通知建物所有人,請其督促實際使用人改善
違法使用狀態,並未表明建物所有人係該行政處分相對人之身分,更未載
明與其為受處分人有關之主旨、事實、理由及其法令依據,核與行政程序
法第 96 條第 1 項規定行政處分應載事項規定不符。
|
8 |
裁判字號: |
108年上字第 1015 號 |
|
要 旨: |
按都市計畫法第 79 條第 1 項分別以行政罰性質之「罰鍰」,以及管制
性不利處分性質之「勒令停止使用或恢復原狀」作為維持都市計畫空間使
用秩序之手段。蓋行政罰與管制性不利處分之目的不同,行政罰係對於違
反行政法上義務且出於故意或過失之主觀可資咎責者,施以裁罰;管制性
不利處分則非以人民有故意或過失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作為管制理由
,而係以管制措施乃為向未來維持行政秩序所必要。若建築物所有權人因
故意或過失自己從事違法使用行為,主管機關自得依都市計畫法第 79 條
第 1 項規定,對此主觀有責之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人裁處罰鍰,並依同條
項規定,作成管制處分,限期令其停止違法使用,以利都市計畫之實現。
次按房屋稅係以房屋價值與實際使用情形定其課徵稅率,均與都市計畫管
制內容要屬無涉;建物是否應受都市計畫管制,本無從就建築執照、使用
執照或房屋稅所顯示之資訊判斷,建築主管機關並無將都市計畫法對土地
或建築物之管制內容登載於建築執照之公法上義務,而稅務機關亦無代都
市計畫主管機關核定或確認建物所在位置是否應受都市計畫分區管制之可
能。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9 |
裁判字號: |
108年上字第 1017 號 |
|
要 旨: |
行為人如已知悉法規所禁止或要求應為之行為義務大致為何,就該違反行
政法上義務之行為而言,行為人即已具備不法意識,應無適用行政罰法第
8 條但書規定對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人予以減輕或免除其處罰之餘地
。至所謂「按其情節,得減輕或免除其處罰」之情況,如以行為人本身之
社會經驗及個人能力,仍無法期待其運用認識能力而意識到該行為之不法
,抑或對其行為合法性有懷疑時,經其深入思考甚至必要時曾諮詢有權機
關解釋,仍無法克服其錯誤時,始具有所謂「無可避免性」。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0 |
裁判字號: |
108年上字第 626 號 |
|
要 旨: |
計畫區範圍土地於計畫公告發布實施前,即公告發布實施有主要計畫案,
且均已擬訂細部計畫,而後依都市計畫法第 27 條第 1 項第 3 款「為
適應國防或經濟發展之需要時」為據提出前述細部計畫之計畫變更案,該
行為直接限制計畫區內土地之建築開發使用權益,應具有行政處分之性質
。該計畫變更案經核無違反都市計畫法第 28 條規定應遵守之強制程序,
亦未牴觸其主要計畫及上位區域計畫。又觀該計畫變更案之擬定、審議及
核定公告各階段之歷程,並無未為利益衡量或衡量怠惰之情事,亦無於調
查、彙整階段之衡量不足、或於評價階段之衡量錯估、或於利益調合與決
定階段之衡量不合比例之利益衡量瑕疵之情事,其裁量既無重大明顯錯誤
,該計畫變更案應認具正當性基礎,而與比例原則無違法。故該計畫變更
案於法尚無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1 |
裁判字號: |
108年上字第 626 號 |
|
要 旨: |
計畫區範圍土地於計畫公告發布實施前,即公告發布實施有主要計畫案,
且均已擬訂細部計畫,而後依都市計畫法第 27 條第 1 項第 3 款「為
適應國防或經濟發展之需要時」為據提出前述細部計畫之計畫變更案,該
行為直接限制計畫區內土地之建築開發使用權益,應具有行政處分之性質
。該計畫變更案經核無違反都市計畫法第 28 條規定應遵守之強制程序,
亦未牴觸其主要計畫及上位區域計畫。又觀該計畫變更案之擬定、審議及
核定公告各階段之歷程,並無未為利益衡量或衡量怠惰之情事,亦無於調
查、彙整階段之衡量不足、或於評價階段之衡量錯估、或於利益調合與決
定階段之衡量不合比例之利益衡量瑕疵之情事,其裁量既無重大明顯錯誤
,該計畫變更案應認具正當性基礎,而與比例原則無違法。故該計畫變更
案於法尚無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2 |
裁判字號: |
108年上字第 645 號 |
|
要 旨: |
直轄市政府基於自治權限,可擬定、審議及執行直轄市的都市計畫,還可
基於都市計畫法第 6 條、第 22 條第 1 項第 3 款及第 32 條第 2
項規定的授權,對於都市計畫範圍內的土地,限制其使用人為妨礙都市計
畫的使用,並於細部計畫書圖表明「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事項。臺北市政
府於轄區內擬定發布之細部計畫,規定細部計畫地區內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類別者,即屬都市計畫法第 79 條第 1 項規定所稱直轄市政府依都市計
畫法,對都市計畫範圍內土地或建築物之使用所發布之命令,轄區內建築
物所有權人,應按市政府所發布都市計畫細部計畫所定使用類別使用,若
於商業區有礙商業之便利、發展或妨礙公共安全、衛生的使用情形,主管
機關得依同項規定,據以裁罰該土地或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或管理人
,並勒令停止違規使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3 |
裁判字號: |
108年判字第 361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以狀態責任人為處分對象,選擇時應依違規使用之實際情況,以
合目的性及有效性為原則,斟酌裁罰時裁罰對象有無事實支配管領力、能
否有效為停止使用之給付(包括法律上權利及經濟上能力),在合比例原
則下,選擇有利管制目的達成之對象,如此方能謂無裁量之違法。
|
14 |
裁判字號: |
109年上字第 202 號 |
|
要 旨: |
具體個案之行政處分是否完備而符合規定,應為實質上判斷,以書面行政
處分之記載是否足使人民瞭解其受處分的原因事實及其依據的法令判定為
已足。
|
15 |
裁判字號: |
109年上字第 231 號 |
|
要 旨: |
直轄市都市計畫之擬定、審議及執行,為直轄市自治事項,係「地方自治
團體之權限」。取得團體權限之地方自治團體,得基於自主組織權,決定
其內部執行機關。臺北市政府依據行政程序法第 15 條第 1 項規定,將
有關權限委任所屬都市發展局辦理,其作成原處分,自無欠缺管轄權限可
言。
|
16 |
裁判字號: |
109年上字第 266 號 |
|
要 旨: |
為維持都市計畫空間使用秩序之手段,都市計畫法第 79 條第 1 項規定
有行政罰性質之「罰鍰」,以及管制性不利處分性質之「勒令停止使用或
恢復原狀」。蓋行政罰與管制性不利處分之目的不同,行政罰係對於違反
行政法上義務且出於故意或過失之主觀可資究責者,施以裁罰;管制性不
利處分則非以人民有故意或過失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為管制理由,而
係以管制措施乃為向未來維持行政秩序所必要。若建築物所有權人因故意
或過失從事違法使用行為,主管機關自得依同法第 79 條第 1 項規定,
對此主觀有責之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人裁處罰鍰,並依同條項規定,作成管
制處分,限期令其停止違法使用,以利都市計畫之實現。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7 |
裁判字號: |
109年上字第 432 號 |
|
要 旨: |
臺北市政府依據都市計畫法所定程序擬定、審議、核定及發布實施系爭細
部計畫案,並未逾都市計畫法之授權範圍,亦未違反正當行政程序,尚無
行政程序法第 158 條第 1 項所定之無效情形。
|
18 |
裁判字號: |
109年上字第 685 號 |
|
要 旨: |
都市計畫之目的在提供一個有秩序的都市發展環境,對各種活動在地理位
置上的排列作適當的配合,規劃充足的公共設施。希望一方面獲得一個良
好與經濟的生活環境,二方面藉良好與經濟的生活環境吸引並促進產業發
展,增加人民的財富,三方面藉此保護我們賴以維生的自然環境,簡言之
,都市計畫的終極目標是提高人民生活的品質。而都市計畫法所規範之土
地使用分區管制,包括使用區之劃定及使用強度等規定,並對有妨礙各分
區用途的其他使用加以限制,其目的即在於避免都市人口無限制的膨脹,
確保都市作有秩序的發展,維護良好的居住環境及提供合宜的公共設施,
以確保各分區經濟利益,排除有害的分區使用,達成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
終極目標。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9 |
裁判字號: |
109年上字第 816 號 |
|
要 旨: |
土地徵收條例第 11 條規定意旨在盡溫和手段以取得公共事業所需之土地
,避免強制剝奪人民之財產權,達成最少損害之原則。因此,需用土地人
於辦理協議價購或以其他方式取得公共事業所需土地時,自應確實踐行該
條所定協議之精神,不得徒以形式上開會協議,而無實質之協議內容。在
以區段徵收方式取得用地者,雖土地所有權人得選擇領取補償費,亦得申
請發給抵價地,但需用土地人仍應依同條例第 48 條準用第 11 條之規定
,於申請區段徵收前,與土地所有權人進行協議價購或以其他方式取得之
程序。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0 |
裁判字號: |
109年判字第 176 號 |
|
要 旨: |
按商業登記法主管機關經濟部公布之營業項目代碼表,係藉由行業之分類
對營業項目內容為歸屬,以確定登記商業所營業務之範圍。又 108 年 2
月 23 日修正前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第 5 條所為之使用分
組,各組所包括之使用項目,因係對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為管制,故主要
以設施使用之實際內容為規範對象,並非以使用者之行業為規範對象。基
此,在解釋各組之使用項目時,尚不得以營業項目代碼表所作行業之歸屬
為分類,經濟部為商業登記需要,就商業營業項目之定義,或其歸屬所作
之釋示,亦不宜作為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條例第 5 條使用分組與其使用項
目歸屬之判斷依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1 |
裁判字號: |
109年判字第 199 號 |
|
要 旨: |
縣(市)(局)主管建築機關實施建築之管理,在「建築許可」、「施工
管理」階段,各有其應遵循之規範,不可混為一談。建築法第 58 條第 3
款係屬「施工管理」階段規範,係以建築物在施工中,經地方主管建築機
關發現有「危害公共安全者」為要件。主管機關既於建照核發前,認設施
之位置、安全距離符合安全管理辦法,則施工中之設施,究有如何危害公
共安全情事,即有未明,事實審法院應本於職權予以調查。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2 |
裁判字號: |
110年上字第 209 號 |
|
要 旨: |
行政罰與管制性不利處分之目的不同,行政罰係對於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且
出於故意或過失之主觀可資咎責者,施以裁罰;管制性不利處分則非以人
民有故意或過失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為管制理由,而係以管制措施乃
為向未來維持行政秩序所必要。因此,若建築物所有權人因故意或過失從
事違法使用行為,主管機關自得對建築物所有權人裁處罰鍰,並作成管制
處分,限期令其停止違法使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3 |
裁判字號: |
97年判字第 540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依法指定特定建物為歷史建築,該系爭建物是否為具有「歷史、
文化價值古建築物」,涉及不確定法律概念及高度專業性之判斷。
|
24 |
裁判字號: |
100年訴字第 1666 號 |
|
要 旨: |
按土地雖位屬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依都市計畫程序劃定為水源特定區,但
其為墓地用地,係劃歸為公共設施用地,而非劃歸為保護區、農業區、住
宅區或商業區,則該土地當不符合土地稅減免規則第 11 條之 2 所定水
源水質水量保護區依都市計畫程序劃定為水源特定區之農業區、保護區、
住宅區或商業區而得減徵地價稅之要件。另土地雖屬水源特定區內之公墓
用地,惟僅限制土地之使用,仍能為原來之墓地使用,自非屬土地法第
194 條所稱因法律規定之限制而不能使用之土地,故無該條免稅規定之適
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5 |
裁判字號: |
101年訴字第 410 號 |
|
要 旨: |
行政處分之無效,並非依當事人之主觀見解或受有法律專業訓練者之認識
能力據以判斷,而應依一般具有合理判斷能力者之認識能力以決定之。故
倘一般人對違法性之存在與否猶存懷疑時,至多僅屬得撤銷之瑕疵,尚非
無效。
|
26 |
裁判字號: |
103年訴字第 284 號 |
|
要 旨: |
對於新市鎮特定區內之私有土地,於未能與所有權人達成協議價購時,固
得實施區段徵收,然非強制規定,是位於新市鎮特定區內土地取得方式,
除以區段徵收方式之外,當然亦得以一般徵收方式辦理。而區段徵收或水
利地重劃,用地取得非僅限於區段徵收或水利地重劃方式,依一般徵收方
式取得土地,非法所不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7 |
裁判字號: |
105年再字第 2 號 |
|
要 旨: |
再審程序旨具有補充性,如當事人於前訴訟程序已依上訴主張其事由或知
其事由而不為主張者,即不得再據以提起再審之訴。倘若當事人主張其再
審之訴已具備行政訴訟法第 273 條第 1 項各款規定之要件,然經行政
法院審查結果其實無此事由者,則其再審之訴即為顯無理由,而應予以駁
回。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8 |
裁判字號: |
105年訴字第 395 號 |
|
要 旨: |
都市計畫法第 79 條第 1 項係以「作為」方式違反不作為義務;而消防
法第 15 條及第 42 條則係以「不作為」方式違反作為義務,足見兩者構
成要件不同,亦有各自達成之管制目的,此與行政罰法第 24 條第 1 項
以行為單一而違反數個規定之效果均為罰鍰者,故從其一重處罰已足達成
行政目的之情形不同。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9 |
裁判字號: |
106年訴字第 1750 號 |
|
要 旨: |
土地雖未經水利法第 83 條公告為尋常洪水位行水區,也非都市計畫中之
公共設施保留地,行政機關認其不適用土地徵收條例第 30 條第 1 項後
段估算補償價格,於法無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0 |
裁判字號: |
108年訴字第 1195 號 |
|
要 旨: |
土地登記資訊、不動產權利證明書狀或使用執照之內容記載,或稅捐稽徵
機關將房屋按住家使用核定稅率者,或戶政機關准予戶籍登記等,均非都
市計畫權責機關就土地或建築物得供住宅使用之意思表示,不得作為主張
免除違反都市計畫法責任之信賴基礎。
|
31 |
裁判字號: |
108年訴字第 1305 號 |
|
要 旨: |
土地登記資訊、不動產權利證明書狀或使用執照,即使欠缺都市計畫對土
地與建築物「不得供住宅使用」的記載,或稅捐處准以自用住宅稅率課徵
房屋稅,或戶政機關准予戶籍登記等,均非都市計畫權責機關就土地或建
築物得供住宅使用的意思表示,都市計畫範圍內狀態責任義務人不得以此
主張信賴保護。
|
32 |
裁判字號: |
108年訴字第 1348 號 |
|
要 旨: |
都市計畫法第 79 條第 1 項規定,都市計畫範圍內土地或建築物之使用
,或從事建造、採取土石、變更地形,違反本法或機關依本法所發布之命
令者,當地地方政府或鄉、鎮、縣轄市公所得處其土地或建築物所有權人
、使用人或管理人罰鍰,並勒令拆除、改建、停止使用或恢復原狀。建物
所坐落之土地既經前揭都市計畫劃設為商業區,供一般商業使用,且予以
不得作為住宅使用之使用管制,則機關以行為人違反其依法所發布之命令
,而予以裁罰並限期停止違規使用,於法自屬有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3 |
裁判字號: |
108年訴字第 750 號 |
|
要 旨: |
都市計畫關於擬定、審議及核定之行政程序,應如何充分納入公眾參與之
機制,及人民程序參與之規定是否已足夠等問題,容有立法上合理為政策
形成、思辯之空間,其與都市更新間於性質、效力、擬定程序及影響範圍
等,容有顯著差異,尚非可遽予相提並論
|
34 |
裁判字號: |
108年訴字第 800 號 |
|
要 旨: |
按房屋稅係以房屋價值與實際使用情形定其課徵稅率,與都市計畫管制內
容無涉,建物是否應受都市計畫管制,本無從就房屋稅課徵所顯示之資訊
判斷,稅務機關亦無代都市計畫主管機關核定或確認建物所在位置是否應
受都市計畫分區管制之可能,又建商或代銷公司行銷手法是否誤導民眾,
屬交易時是否善盡交易上之告知義務,而應否負擔民事損害賠償責任之問
題,非屬於公權力行使結果。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5 |
裁判字號: |
108年訴字第 826 號 |
|
要 旨: |
都市計畫法關於細部計畫的擬定、公開展覽、舉行說明會、蒐集公民意見
交由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後,核定發布實施等規定,業已綜合考量基本權
的種類、限制的強度及範圍、所欲追求的公共利益、決定機關的功能合適
性、有無替代程序或各項可能程序的成本等因素,並無違反正當行政程序
原則。
|
36 |
裁判字號: |
108年訴字第 907 號 |
|
要 旨: |
「裁量怠惰」是否存在,若任由當事人或法院在此界限及內容均不明確之
衡量因素「集合」中,隨意舉出一項未經行政機關交待之衡量因素,即謂
行政機關「裁量怠惰」,如此一來,所謂「自由裁量權限」將名存實亡。
所以法院在認定「裁量怠惰」時,應視該被指為漏未考量之衡量因素在個
案中之權重,以為決定。
|
37 |
裁判字號: |
108年訴字第 918 號 |
|
要 旨: |
直轄市政府基於都市計畫法規定之授權,得對於都市計畫範圍內的土地,
限制其使用人為妨礙都市計畫的使用,並於細部計畫書圖表明「土地使用
分區管制」事項,其屬同法第 79 條第 1 項所稱「依都市計畫法所發布
之命令」,且與法律保留原則亦無違背
|
38 |
裁判字號: |
109年訴更一字第 23 號 |
|
要 旨: |
機關未經市政府依行政程序法第 15 條規定公告委任權限,自無依產業創
新條例第 51 條囑託登記機關為註記之權限,亦無命公司立即停止使用之
權限,其所為之函即因欠缺事務管轄權而不合法。因此,公司訴請撤銷該
函,及機關應通知登記機關所將土地其他登記事項欄之註記塗銷,應予准
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9 |
裁判字號: |
110年訴字第 1036 號 |
|
要 旨: |
有關土地使用分區管制,除於法律或自治條例方式規定外,本得透過都市
計畫法之細部計畫加以規範。都市計畫擬定機關得視各都市計畫區實際發
展需要,就特定商業區作更嚴格之使用管制,並未有違法律保留原則。
|
40 |
裁判字號: |
92年訴字第 813 號 |
|
要 旨: |
警察人員於調查證據時,針對該違法構成要件之重要事項已予以調查,並
於調查證據時,依行政程序法第 39 條規定給予相對人陳述意見機會,載
明調查筆錄中者,該法規之主管機關據該調查筆錄作成負擔性行政處分時
,應符合同法第 102 條除外規定,自無庸於作成處分前給予相對人陳述
意見機會,以符程序經濟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1 |
裁判字號: |
98年訴字第 174 號 |
|
要 旨: |
不確定法律概念所涉及之事項,倘若具有高度之屬人性、專業性、經驗性
之專業判斷,例如國家考試之評分、學生成績之評定、計畫性政策之決定
、公務員能力之評價、獨立專家委員會之判斷、專門科技事項、行政上之
預測決定或風險評估等,由於法院審查能力有限,而承認行政機關就此等
事項之決定,有判斷餘地。但如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
事,法院始得例外加以審查。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