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平均地權條例第 46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104 號
  要  旨:
(一)修正前行政罰法第 26 條規定,一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違反行
      政法上義務規定者,依刑事法律處罰之。但其行為應處以其他種類
      行政罰或得沒入之物而未經法院宣告沒收者,亦得裁處之。前項行
      為如經不起訴處分或為無罪、免訴、不受理、不付審理之裁判確定
      者,得依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裁處之。按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第
      253 條之 1  規定所為緩起訴處分之性質,實屬附條件之便宜不起
      訴處分;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時,對被告所為之措施及課予之負擔
      ,係一種特殊之處遇措施,並非刑罰。故一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
      及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經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確定後,行政機
      關自得依修正前行政罰法第 26 條第 2  項規定,以違反政法上義
      務規定裁處。
(二)稅捐稽徵法第 48 條之 3  規定所謂「裁處時」與行政罰法第 5
      條之「最初裁處時」顯有不同,應優先適用稅捐稽徵法之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175 號
  要  旨:
地價評議委員會暨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係由地方公正人士、對地價有專門
知識之學者、專家及地政主管、工務或都市計畫主管等人所組成,其對於
地價(含市價)之評定係基於客觀專業知識,法院自應尊其判決斷,惟倘
其評定過程有未遵守相關程序,或其判斷、評定有顯然違法或不當之情形
,自不在此限。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164 號
  要  旨:
依行為時地價及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組織規程第 4  條規定,有關地價區
段之劃分、各區段之地價及徵收補償地價加成補償成數之判斷,係經由委
員會所作成,而其特性在於經由不同屬性之代表,根據不同之見解,獨立
行使職權,共同作成決定,應認享有判斷餘地。是以,在判斷餘地範圍內
,行政法院祗能就行政機關判斷時,有無遵守法定程序、有無基於錯誤之
事實、有無遵守一般有效之價值判斷原則、有無夾雜與事件無關之考慮因
素等事項審查,其餘有關行政機關之專業認定,行政法院應予尊重。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273 號
  要  旨:
按稅捐稽徵法第 12 條之 1  第 1  項規定,涉及租稅事項之法律,其解
釋應本於租稅法律主義之精神,依各該法律之立法目的,衡酌經濟上之意
義及實質課稅之公平原則為之。又依所得稅法第 13 條及同法第 17 條第
1 項第 2  款第 2  目第 1  小目規定,購買土地於同一年度作為捐贈之
標的者,應以其取得之成本金額認列扣除額後所計算之餘額,最符合綜合
所得淨額之概念;在所得稅法對於金錢以外捐贈財產的價值如何計算並無
明文規定的情形下,原則上自應以該捐贈財產實際取得之成本金額作為列
舉扣除額。如果捐贈人未能提示其取得成本之確實證據,則基於實質課稅
之公平原則,其數額應以該土地捐贈時市場上之交易價格為準。縱令捐贈
之土地係屬供公眾通行使用之道路,無法作為他用,客觀上於市場變現交
易價值,遠低於同區段可以正常使用土地之公告現值,基於經驗法則,亦
難謂其價值為零。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371 號
  要  旨:
土地徵收條例第 11 條規定,該規定之意旨即在盡溫和手段以取得公共事
業所需之土地,避免強制剝奪人民之財產權,達成最少損害之原則。因此
,需用土地人於辦理協議價購或以其他方式取得公共事業所需土地時,自
應確實踐行該條所定協議之精神,不得徒以形式上開會協議,而無實質之
協議內容。在以區段徵收方式取得用地者,雖土地所有權人得選擇領取補
償費,亦得申請發給抵價地,但需用土地人仍應依土地徵收條例第 48 條
之規定準用同條例第 11 條之規定,於申請徵收前,與土地所有權人進行
協議價購或以其他方式取得之程序。

裁判法院:最高行政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419 號
  要  旨:
土地現值因其條件之變更,得由經一定程序予以調整,則特定土地之土地
現值可能變更,應為其所有權人得預見。因此,不得以曾經評定公告之土
地現值為信賴基礎,而主張有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此外,徵收土地應補
償之地價,原有一定之程序與標準,如已踐行法定程序並合乎標準,當事
人自不能因不滿意於補償地價之數額,而遽指為違法。故地價評議委員會
對於地價及徵收補償地價加成補償成數之評定,係基於法律授權之專屬性
,除其評定過程有未遵守相關之程序,或恣意濫用等違法情事,否則法院
即應尊重其判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660 號
  要  旨:
從土地徵收條例第 30 條第 1  項前段之立法意旨觀之,徵收補償制度設
計之原意,應係有意排除中央法規標法第 18 條之適用。而被徵收土地之
權利關係人,就其認徵收補償不足部分,固得提起課予義務訴訟。惟徵收
牽涉人、事、物等面向,為有效達成徵收之特定行政目的,並兼顧個別補
償訴求,乃增設異議、復議等先行行政自我審查程序,同時限定受處分人
得提起異議之請求時限,避免後續救濟,而有歧異之補償計算基礎,致違
反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87 號
  要  旨:
有關實物捐贈捐贈金額量化議題,與稅基量化議題類似,原則上屬事實認
定議題,如立法者針對特定捐贈實物,基於避免個案認定差異及節省認定
勞費等政策考量,得以實證法明定量化所應依循之實體標準或審定程序。
惟依司法院釋字第 705  號解釋意旨,該實證法規範位階必須是國會制定
之法律或由法律授權行政機關制定法規命令,不然即有違憲法第 19 條所
定依法課稅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414 號
  要  旨:
「土地公告現值之年度公告」,不僅有平均地權條例明確授權,而且一旦
公告完成,即成為土地所有權在未來一年內申報土地移轉現值之參考,更
是土地或稅捐主管機關,核定土地移轉現值及徵收補償金額之重要參考基
準點,自應定性為「法規命令」,而非行政規則。

10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702 號
  要  旨:
平等原則並非指絕對、機械之形式上平等,而係保障人民在法律上地位之
實質平等,行政機關基於憲法之價值體系及立法目的,自得斟酌規範事物
性質之差異而為合理之區別對待。

11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431 號
  要  旨:
地方政府依法組成之地價及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為合議制組織,其所作成
地價及徵收補償價額之判斷,乃經由不同屬性之代表,各自依其專業之不
同觀點,透過嚴格程序之要求,獨立行使職權,而共同作成決定,應認享
有判斷餘地。

12 裁判字號: 93年判字第 1258 號
  要  旨:
公法上不當得利,行政法規中,如行政程序法第 127  條關於授益處分之
受益人返還所受領之給付,或稅捐稽徵法第 28 條關於納稅義務人申請退
還溢繳稅款等規定屬之,無非就不同之態樣而為規定,尚無統一的不當得
利法之明文。適用之際,除有特別規定者外,應類推適用民法關於不當得
利之規定,須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始足當之,其受
領人因而有返還不當得利之義務。故於原處分撤銷前,受領給付仍有法律
上原因,不構成公法上不當得利。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93年裁字第 38 號
  要  旨:
關於土地權利變更登記費計徵標準,依土地法第七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應
由權利人按申報地價或權利價值千分之一繳納登記費,故贈與人於辦理土
地贈與登記時,自應依照該條項規定而按其土地於贈與當期之申報地價繳
納登記費。至其申報地價之標準,如該土地已列入平均地權條例之地區者
,其應受該條例第十六條第一項所規定之限制,要不待言。其次,所謂「
土地公告現值」者,依平均地權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乃直轄市或縣(市
)政府對於轄區內之土地,經常調查其地價動態,繪製地價區段圖並估計
區段地價後,提經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據以編製土地現值表,於每年七月
一日公告,作為土地移轉及設定典權時,申報土地移轉現值之參考,並作
為主管機關審核土地移轉現值及補償徵收土地地價之依據,此與土地法第
七十六條第一項所規定之申報地價係作為土地登記規費之計徵標準,自不
可相提並論。是地政主管機關於計徵土地贈與登記之登記規費,揆諸前開
說明及本院八十八年度判字第六十九號判例要旨,乃應依土地法第七十六
條第一項規定,以平均地權條例第十六條第一項所定之申報地價為計徵之
標準,非可以土地公告現值為準。本件被上訴人於八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
辦理贈與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依土地法第七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應以
贈與時該土地當期(八十六年度)之申報地價每平方公尺一、四四○元為
計徵登記費之標準,上訴人以公告現值每平方公尺一七、○○○元為計徵
登記費之標準,向被上訴人共收取一六、八六四元,自有未合。因認被上
訴人請求上訴人返還超收之登記費一五、四三六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之翌日(九十年九月二十六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法
定遲延利息,為有理由,乃為被上訴人勝訴之判決。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4 裁判字號: 95年判字第 2018 號
  要  旨:
徵收補償地價與公告土地現值之法律性質、基礎法律依據並非同一,「土
地現值公告」此一(對人)一般處分之構成要件效力,不及於徵收補償地
價之核定。

15 裁判字號: 96年判字第 1970 號
  要  旨:
按地價及徵收補償地價加成補償成數之判斷,既係經由地價及標準地價評
議委員會所作成,而其特性在於經由不同屬性之代表,根據不同之見解,
獨立行使職權,共同作成決定,應認享有判斷餘地。在判斷餘地範圍內,
行政法院祗能就行政機關判斷時,有無遵守法定秩序、有無基於錯誤之事
實、有無遵守一般有效之價值判斷原則、有無夾雜與事件無關之考慮因素
等事項審查,其餘有關行政機關之專業認定,行政法院應予尊重。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6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1474 號
  要  旨:
本件系爭土地之徵收補償價格,係徵收公告期滿次日起算第 15 日之公告
土地現值,復依土地徵收條例第 30 條第 2  項加價 7  成,合法有據。
另國工局於辦理協議價購前之歸戶清冊已註明「地價資料僅供參考」,並
無足使各土地所有權人發生信賴表現,不生人民信賴利益遭受損害問題。
且交通建設改良後是否影響提高周遭土地之價值,屬未來不可預知之情事
,未包括在因徵收而分割之土地價值改算範圍內。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537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60  條除規定行政規則應下達下級機關或屬官,並未規定
應送立法院備查,故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7  條所定應送立法院備查之行政
機關發布之命令,應指各行政機關所定之法規命令,行政規則並不包括在
內。

18 裁判字號: 109年訴字第 522 號
  要  旨:
於設定抵押權時,以與抵押物現值顯不相當之金額,作為抵押權擔保債權
額者,可作為有通謀虛偽意思表示之判斷表徵之一。土地原住民保留地,
受讓資格受有限制,在不動產交易市場中,屬不易融通之物,其交易價值
當不致與公告現值相距甚鉅;若抵押權所擔保債權總金額之最高限額顯著
逾越該地之價值,且未見有其他作為共同擔保之抵押物存在,於經驗及論
理上,已足認系爭抵押權設定之物權契約合意,有通謀虛偽意思表示之高
度可能及表徵。又抵押權為擔保物權,其核心功能為擔保現在或將來可能
發生債權之履行,故倘設定登記之雙方,就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債權之
種類及範圍,未為確實之約定,亦難信其等間有系爭抵押權設定之真意存
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9 裁判字號: 101年再字第 44 號
  要  旨:
行政處分若係依據經宣告違憲之法令所作成者,該處分因欠缺合法之規範
依據,即有適法性之瑕疵,倘有損及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之情事,相對人自
得於行政訴訟主張該處分為違法,訴請撤銷。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20 裁判字號: 102年再字第 59 號
  要  旨:
按再審之訴中所謂確定判決適用法規是否顯有錯誤,係以該確定判決所確
定之事實為前提,而判斷確定判決有無適用法規顯有錯誤。因而,主張認
定事實錯誤、證據取捨不當,或主張與確定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相異之事實
,進而謂確定判決適用法規顯有錯誤,均不得認有前述所稱「適用法規顯
有錯誤」之事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1 裁判字號: 102年訴字第 29 號
  要  旨:
信託契約之受託人不僅就信託財產承受權利人之名義,且須就信託財產,
依信託契約所定內容為積極的管理或處分,並非將自己之財產,以他人名
義登記時,雙方之間當然即有信託關係存在,故單純將出資購買之土地登
記於他人名下,而該他人並未就土地取得實質上之管理、使用、處分權能
者,僅屬借名登記,並非當然為信託契約。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22 裁判字號: 102年訴字第 480 號
  要  旨:
在判斷餘地範圍內,行政法院祗能就行政機關判斷時,有無遵守法定秩序
、有無基於錯誤之事實、有無遵守一般有效之價值判斷原則、有無夾雜與
事件無關之考慮因素等事項審查,其餘有關行政機關之專業認定,行政法
院應予尊重。而徵收土地應補償之地價,原有一定之程序與標準,如已踐
行法定程序並合乎標準,當事人自不能因不滿意於補償地價之數額,而遽
指為違法。因此,地價評議委員會對於地價及徵收補償地價加成補償成數
之評定,係基於法律授權之專屬性,除其評定過程有未遵守相關之程序,
或其判斷、評定有恣意濫用或其他違法情事,否則法院即應尊重其判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3 裁判字號: 104年訴更一字第 24 號
  要  旨:
系爭土地使用分區編定為特定農業區交通用地,早已作為道路使用,然卻
與丁種建築用地劃為同一地價區段即 80 地價區段每平方公尺 8,800  元
乙節,此有 80 地價區段勘查表及評議圖等影本為憑。按非都市土地交通
用地,僅能作道路使用,且系爭土地早已作為道路使用,其用途已受限制
,核與農牧用地可作農業使用,丁種建築用地可供建築使用,其價值自無
法相提並論,因此將系爭土地與丁種建築用地劃為同一地價區段,明顯未
依地價調查估計規則第 18 條第 1  項規定,斟酌該土地使用管制與毗鄰
土地不相同,且兩者價值差距甚多,顯有錯誤。縱使主管機關長期未發現
上情,因地價須每年調查及作合理調整,故仍得於發現錯誤時隨時予以調
整,不因錯誤長期持續存在即認定主管機關不得再行使前揭調查及調整地
價之權限。查高雄市地評會評議系爭土地地價區段時,已考量該土地因屬
非都市土地交通用地,幾無單獨買賣交易實例且價格偏低之市場型態,又
因與相鄰之丁種建築用地及農牧用地,用途不同,價值亦不相同,不宜劃
為同一地價區段,為避免原告蒙受過度之損失,保障渠等之權益,乃參酌
行為時土地徵收條例第 30 條規定之立法精神及 2  位專業估價師查估地
價結果,比照都市計畫法規定,以毗鄰非公共設施保留地邊長平均加權計
算,決議將該土地單獨劃分一地價區段即 222-1  地價區段,公告現值為
每平方公尺 4,000  元,較其相鄰之 812-5  地號農牧用地公告現值每平
方公尺 2,500  元為高,已屬從優認定其公告現值,並兼顧地政機關長期
誤將系爭土地劃入丁種建築用地地價區段即 80 地價區段之事實,並無違
誤。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24 裁判字號: 104年簡上字第 39 號
  要  旨:
行政訴訟法第 96 條第 1  項「當事人得向行政法院書記官聲請閱覽、抄
錄、影印或攝影卷內文書,或預納費用請求付與繕本、影本或節本。」所
規定之正當程序,明白揭示凡法院所應保存之訴訟文書(當事人書狀、筆
錄、裁判書及其他關於訴訟事件之文書)而經書記官編為卷宗者(行政訴
訟法第 95 條參照),當事人均得向書記官聲請為訴訟上利用,書記官僅
得因期日之安排、利用方式之選擇及費用預納之完足等行政上事項,而為
該聲請否准與否之依據;此無關乎該聲請閱覽卷宗是否為「機密」,得否
「公開」等之審判上判斷,純屬「法院行政」事宜。蓋行政訴訟之言詞審
理、直接審理,所要求者並非法院進行「形式上」之言詞辯論,而係在言
詞辯論中,當事人確實得接觸證據資料,而為攻擊防禦,並提出其事實及
法律見解,法院從而得認知及斟酌有關之裁判資料,而與當事人為事實上
及法律上之討論;而此,當然有賴於訴訟資料之公開,否則如何辯論而形
成法院之心證基礎。惟,卷宗閱覽權與行政訴訟法第 163  條當事人提出
文書義務,其實為不同層次之問題,應予辨明。此因,行政機關在現代國
家中仍為資訊之最主要獨占者,行政訴訟基本上為人民對抗官署之訴訟,
就資訊掌握而言,先天上處於不對等地位,欲達武器平等目的,除當事人
得閱覽各種訴訟文書權利外,行政機關應負有提出與訴訟有關文書之義務
。行政機關雖得以保密或其他維護國家利益之理由拒絕,但拒絕之理由成
立與否應由行政法院判斷之,無正當理由而不從提出文書之命者,行政法
院得審酌情形認他造關於該文書之主張或依該文書應證之事實為真實(行
政訴訟法第 165  條參照)。易言之,行政機關本須依個人資訊、營業機
密、國家機密保護法等相關法令,決定證據資料是否應保密而不得提出,
惟其是否有正當理由,則應由法院經辯論而判斷之,事涉相關證據所得證
明事項真偽之認定;當然,未經行政機關提出者,既不存在於法院訴訟卷
宗內,不可能成為裁判基礎,當事人無從也無須請求卷宗閱覽而為利用。
至於凡經行政機關提出於法院,得進行公開辯論而為裁判基礎者,當事人
即當然得依行政訴訟法第 96 條為卷宗閱覽之請求,此訴訟權之基本保障
。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25 裁判字號: 90年簡字第 3920 號
  要  旨:
關於土地權利變更登記費計徵標準,依土地法第七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應
由權利人按申報地價或權利價值千分之一繳納登記費,故贈與人於辦理土
地贈與登記時,自應依照該條項規定而按其土地於贈與當期之申報地價繳
納登記費。至其申報地價之標準,如該土地已列入平均地權條例之地區者
,其應受該條例第十六條第一項所規定之限制,要不待言。其次,所謂「
土地公告現值」者,依平均地權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乃直轄市或縣(市
)政府對於轄區內之土地,經常調查其地價動態,繪製地價區段圖並估計
區段地價後,提經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據以編製土地現值表,於每年七月
一日公告,作為土地移轉及設定典權時,申報土地移轉現值之參考,並作
為主管機關審核土地移轉現值及補償徵收土地地價之依據,此與土地法第
七十六條第一項所規定之申報地價係作為土地登記規費之計徵標準,自不
可相提並論。是地政主管機關於計徵土地贈與登記之登記規費,揆諸前開
法條說明及最高行政法院八十八年度判字第六十九號判例要旨,乃應依土
地法第七十六條第一項規定,以平均地權條例第十六條第一項所定之申報
地價為計徵之標準,非可以土地公告現值為準。又行為時土地登記規則第
一百四十二條(於九十年九月十四日修正為第五十一條)第一項規定:「
已繳之登記費及書狀費,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由申請人於三個月內請求
退還之:一、登記申請撒回者。二、登記依法駁回者。三、其他依法令應
予退還者。」即已繳納之登記費,需有該條項所列三款情形,始有申請人
應於三個月內請求退還之問題。而本件原告辦理贈與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
記,並無撤回登記申請,或登記遭駁回之情形,自無上開條項第一款、第
二款之適用,又內政部八十九年六月十三日台內中字八九七九五九七號函
,係中央地政機關對於所屬各機關函頒修正「土地登記規費及其罰鍰計徵
補充規定」第三點之內容,核屬行政規則之性質,並非法規命令,即無上
開條項第三款所謂「其他依法令應予退還」之適用,被告尚不得援引謂原
告須於登記後三個月內請求退還。本件原告既係依公法上不當得利返還請
求權請求退還超收之登記費,自應適用公法上請求權時效五年之規定,是
被告所辯,委無足採。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6 裁判字號: 97年訴字第 1852 號
  要  旨:
平均地權條例第 46 條規定,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對於轄區內之土地,應經
常調查其地價動態,繪製地價區段圖並估計區段地價後,提經地價評議委
員會評定,據以編製土地現值表於每年一月一日公告,作為土地移轉及設
定典權時,申報土地移轉現值之參考;並作為主管機關審核土地移轉現值
及補償徵收土地地價之依據。本件原告既未能提出系爭土地取得成本之相
關證明,則被告依其查認之市場交易價格認定系爭土地捐贈列舉扣除金額
,自無違誤,原告主張原處分違反人民信賴平均地權條例第 46 條、遺產
及贈與稅法第 10 條及員林鎮公所函確之信賴保護利益等云,核無足取。
至於原告所引用之土地稅法第 30 條 1  項第 6  款規定,亦係有關政府
核定照價收買或協議購買土地之價格,要難與本件為有關綜合所得稅捐贈
土地究應如何計算列舉扣除額之事件相提並論,且原告有上開選擇權,自
可選擇其最為有利之項目辦理,況本件係依實質課稅原則計算稅賦,對原
告亦無不公平之處,是原告以政府核定照價收買或協議購買之規定為例,
主張本件應放寬扣除額度,即非有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7 裁判字號: 97年訴更二字第 14 號
  要  旨:
按「受發回或發交之高等行政法院,應以最高行政法院所為廢棄理由之法
律上判斷為其判決基礎。」為行政訴訟法第 260  條第 3  項所規定,而
此所謂法律上之判斷,係指法律上意見之意,受發回或發交之高等行政法
院,於更為辯論及裁判時,固應受其拘束,然此非限制高等行政法院調查
事實或證據之職權,高等行政法院於所指示之外,自可為別種事實證據之
調查。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28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21 號
  要  旨:
國家因公用或其他公益目的必要,雖得依法徵收人民財產,但應給予合理
補償,且應儘速發給。倘原補償處分已因法定救濟期間經過而確定,且補
償費業經依法發給完竣,嗣後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始發現其據以作成原
補償處分地價標準認定錯誤,原發給之補償費短少,致原補償處分違法者
,自應於相當期限內依職權撤銷該已確定之補償處分,另為適法之補償處
分,並通知需用土地人繳交補償費差額轉發原土地所有權人。本件被徵收
之土地土地既因地價區段劃分有誤,公告土地現值錯誤,致徵收地價補償
額補償處分地價標準認定錯誤,被告撤銷錯誤公告徵收,俟更正公告土地
現值後再據以重新辦理公告徵收,而據以發放補償費,並無違誤。又內政
部核准徵收號函內容,因與公告土地現值無涉,被告因公告土地現值有誤
所為撤銷公告徵收、重新辦理公告徵收等行政處分,並未變更內政部核准
徵收內容,自無須重新報經內政部核准即可另行公告。原告依據行政訴訟
法第 8 條第 1 項,請求原徵收公告給付徵收補償金應無理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